孔子的《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形容不可以從一個人的外貌,看出這個人是一個好人還是壞人,也不能從外貌上看不出來一個人的能力大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這樣的道理放在《美女與野獸》這部動畫電影裡,是特別的合適。這個故事要講述的中心思想,也包含這個重要的含義,外貌和品格無關。
說到《美女與野獸》這部動畫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迪士尼的公主們中,貝兒是許多人都十分喜歡的一位。這位公主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就是她穿著黃色的禮服,最後和野獸親切共舞的那一刻。她就是一個從天上下凡的仙女,沒有誰可以和她媲美。
其實,說到迪士尼的公主們,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貝兒公主的。因為她不像是白雪公主,就是一個美麗善良,完全沒有心機的傻白甜。壞皇后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個沒有防備的大灰狼,一次次的傷害,白雪公主一次次的上當。
我可不喜歡這樣沒有的鋒芒的善良,讓人感覺好人就是用來讓人欺負的,壞人就是為了爽快而來的。這樣的童話故事,我可不會想要講給其他人聽,都有影響認知的嫌疑。
甚至我覺得,白雪公主的故事,並不適合小朋友們聽。會讓小孩子覺得自己不要學什麼事情,只要善良,等待王子的拯救就好了。這樣的理念,放在現在這個隨時都會發生危險的社會,可以說毫無用處。
貝兒公主就不一樣了,她不僅僅美麗漂亮,而且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勤勞的姑娘。在《美女與野獸》的真人版裡,貝兒為了救出自己的父親,用善意的謊言,讓自己的父親離開野獸,回到村子裡生活,她自己留下來,陪伴野獸。我想如果是白雪公主的話,是不是應該痛哭,才符合劇情。
《美女與野獸》這個故事之所以可以從當初1991年上映火到現在,不否認這個故事就是一個讓人心生甜蜜的故事。貝兒為了解救父親,勇敢來到古堡和野獸一生生活。然而野獸並不是真的野獸,他是一位受到詛咒的王子。
在古堡中貝兒和野獸一起吃晚餐,一起欣賞花園中的景色。貝兒耐心的教野獸很多的事情,比如吃飯用刀叉,跳圓圈舞。在和野獸的相處中,貝兒發現他並不像外表看起來的那樣恐怖,在他恐怖的外表下,有一顆柔軟的心。
故事的最後,是我們都知道的大團圓結局,野獸解除了魔咒,和貝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個故事的結局,不像是一般的瑪麗蘇劇情。因為貝兒得到最後和王子生活在一起,是她用心地觀察,耐心經營和野獸之間的關係,才得到美好的未來。
我們經常用「人心隔肚皮」,來形容不能從外表看到一個人的內心,的確是這樣。從一個人的外表,我們看不到這個人是善良還是黑暗。
就像是野獸一樣,我們看到他獠牙外漏的長相,首先第一感覺就是害怕,他一定是一個可怕,會吃人的怪獸。但野獸其實是一個心地善良的王子。
在真人版的《美女與野獸》中,新加入了一個角色,就是自以為孔武有力英俊強壯的加斯頓。這個讓小鎮上所有姑娘為之著迷的小夥子。從看到貝兒的第一眼就發誓要娶貝兒為妻。
但是貝兒和小鎮上其他的姑娘不一樣,貝兒喜歡讀書,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現象。看起來英俊瀟灑的加斯頓,並沒有得到貝兒的青睞,貝兒看到了他外表下齷齪的內心。
因為貝兒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於將來和她共度一生的人,應該是一個有內涵的紳士,而不是一個愛慕虛榮,自私自利的自大狂。
如果有人問我,愛情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琴瑟和鳴,夫唱婦隨,三觀契合,都是衡量一段感情的好壞的標準。
但是,這些所有的關於愛情的美好,都是建立在忠誠的基礎上。如果連最基本的忠誠都做不到,又談何美滿幸福。
很多文人,把愛情比作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感情。愛情就是甜美的果實,就是甘甜的果汁,就是月亮下最適合的遇見,就是我是一個缺口的形狀,你正好是和我補充完整的那一個。
迪士尼創造了很多的公主,從白雪公主,到花木蘭,印第安公主,到阿拉丁公主。不同領域不同性格的公主,給觀眾帶來了不同的驚喜。
並且我們從《美女與野獸》的動畫版到真人版,也能看出來迪士尼也在不斷地改進,讓公主不再是只在童話故事裡。也逐漸地契合現代社會的實際,讓這樣能和觀眾產生共鳴的公主,得到更多人的喜歡。
的確是這樣,童話故事裡的美好,放到現在,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女性,是獨立灑脫的一代,女性背負著和男性一樣多的使命。所以像貝兒公主一樣美麗善良,內心強大,才是王道。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