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眾多的《美女與野獸》故事為何永遠無法成為女權主義表達

2021-01-10 澎湃新聞

改編自二十六年前同名動畫電影的真人版《美女與野獸》近日上映。這部影片力求在再現童話世界的夢幻場景的同時,展示新世紀精神面貌,選擇了一向堅持為女權發聲的艾瑪·沃森擔任女主角,試圖為這個古老的愛情故事添加一絲女權主義色彩。

追溯「美女與野獸」愛情故事的沿革,女主人公在相似的文本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次敘述都讓女主角所代表的性別角色向前一步。但囿於文本結構上的先天缺陷,《美女與野獸》幾乎不可能為女性主義主張提供敘事上的支持。一代代美女緩步潛行,她們的角色屬性在不斷改良,但或許永遠無法迎來革命。

驚情千百年,美女野獸幾世緣

作為《美女與野獸》故事的核心,「野獸新郎」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至古羅馬作家阿普列尤斯所著《金驢記》中的一則名為《丘比特與普賽克》的故事。

美神維納斯嫉妒凡人公主普塞克的美貌,命兒子丘比特前往射殺之。丘比特見之傾心,無法完成使命。震怒之下,維納斯詛咒普塞克將愛上野獸。

普塞克的父母聽從神諭,任西風之神將她帶走。普賽克在山谷中的一處富麗堂皇的宮殿裡,受到隱形僕人的照顧。每天夜裡,她的野獸新郎都會來到她的枕邊。普塞克從未見過新郎的容貌,出於好奇,她趁野獸熟睡時點起油燈探看,發現新郎正是化作青年模樣的丘比特。

堅信愛情無法與懷疑共存的丘比特被滴落的燈油驚醒,因為普塞克的疑慮而傷心離去。普塞克為了尋回丘比特而接受了維納斯的三項挑戰。在螞蟻和雄鷹的幫助下,普塞克完成了前兩項挑戰,但在即將完成第三項挑戰時卻再次為好奇心所累,打開了從冥界帶回的美麗盒子陷入無盡的睡眠之中。

丘比特喚醒了沉睡的普賽克,帶她來到奧林匹斯山,接受諸神的祝福,普塞克飲下神酒,飛升成神,與丘比特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1740年,貴族婦女加布裡埃爾-蘇珊·巴爾博特·德維倫紐夫(Gabrielle-Suzanne Barbot de Villeneuve)出版了自己的故事集《新美洲海洋故事》(Les contes marins ou la jeune Américaine),其中收錄了根據《丘比特和普塞克》創作的《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

法語中belle不是一個名字(貝兒),而是一個代稱,意為美女。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是富商家十二個孩子中的老么,相貌出眾,人稱「美女」。

富商的一批貨物遭遇海難,禍不單行,家宅失火,一時間傾家蕩產,眾叛親離,孤立無援的富商全家搬到鄉下。美女十六歲那年,富商外出,美女的五個姐姐要求父親帶回珠寶華服作為禮物,只有美女體恤父親,只要一朵玫瑰。

歸途路上,富商在森林中迷路,誤入城堡,被看不見的僕人好生招待,臨走之前,富商摘下了城堡裡的一朵玫瑰。正在此時,城堡的主人野獸出現,作為偷摘玫瑰的懲罰,野獸囚禁了富商。富商哀求野獸並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野獸為之動容,他答應放過富商,但要求美女替父受罰。

美女被富商送到了野獸的宮殿中,在這裡,美女被飾以華服、饗以美食,她被奢侈品、書籍、器樂包圍,唯一令她感到煩心的是,野獸夜夜向她求歡。

入夜之後,美女的夢境中會交替出現不具名的王子和仙女,王子對她表訴衷腸,祈求美女解放他,仙女則不斷勸說美女不要以貌取人。兩個月後,美女離開城堡回家探親,臨行前野獸告訴她,如果她不在指定的時間前回到城堡,野獸就會死。

美女的父親和六個哥哥都主張她應該回到野獸身邊,而美女十分不情願。在到期的前一天,仙女再次出現在夢中勸說美女,美女藉助魔戒的魔力回到城堡,但仍舊遲了,城堡繁華不再,野獸也沒有在入夜後前來求歡。美女四下尋找,將奄奄一息的野獸帶回城堡。野獸甦醒後,再次向美女提出請求,這一次,美女答應了。醒來之後,美女發現枕邊躺著的不再是野獸,而是夢中的王子。

距離《美女與野獸》首次出版十五年後,德維倫紐夫夫人去世。次年,另一位法國女性珍妮-瑪麗·勒普蘭斯·德博蒙(Jeanne-Marie Leprince de Beaumont)出版了自己的童話集《兒童雜誌,一位聖賢女家庭教師和她最傑出的學生們的對話》(Le Magasin des enfans, ou dialogues entre une sage gouvernante et plusieurs de ses élèves de la première distinction),其中就收錄了在德維倫紐夫人版本基礎上加工、精簡而成的《美女與野獸》,也是除迪士尼版本外最為人熟知的故事版本。

德博蒙像。

德維倫紐夫的奇幻浪漫故事篇幅很長。野獸變成王子後,他與美女的結合遭到了王子母親的反對。王子的母親軍功卓著,是個強大的女性角色,但婆家放出的大招被美女的娘家勢力穩穩地接住並予以加倍還擊。美女夢境中頻繁現身的仙女其實是美女親媽的姐妹,美女的生身母親在與美女的生身父親結合後被仙境放逐,為了保住美女的性命,仙女阿姨將美女託付給了富商。美女的生身父親是財富島國的國王,與王子門當戶對。故事講到這裡,王子才和公主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作為以兒童為讀者的故事,德博蒙版本的《美女與野獸》刪掉了關於王室婚姻門第觀點的段落,對故事進行了簡化和淨化:美女不再是隱藏的藍血貴族,只是富商家三子三女中的么女;野獸從夜夜求歡改為夜夜求婚,變回人形之後便與美女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不再有半路殺出的惡婆婆。

1946年,法國導演讓·科克託(Jean Cocteau)根據德博蒙版本拍攝法國電影《美女與野獸》。在這一版本中,美女的家庭規模進一步縮小,只剩下商人父親、一個揮霍無度的哥哥和兩個善妒的姐姐。美女代替父親成為野獸的囚徒,她害怕野獸半熊半獅的模樣,但仍然盡力與之友好相處,並在這個過程中愛上了野獸。

1946年電影版《美女與野獸》劇照。

美女因父親生病而返回家鄉,兩個姐姐拿走了野獸城堡的鑰匙,美女的哥哥計劃盜竊野獸的財寶,美女哥哥的朋友傾慕美女,察覺美女對野獸的情感變化後計劃殺掉野獸。在野獸藏寶之地黛安娜女神廟中,美女哥哥的朋友被觸怒女神,被變成野獸。野獸變成亞當王子(Prince Ardent)與美女幸福結合。

從敘事脈絡上看,迪士尼於1991年推出的動畫電影《美女與野獸》明顯受到了1946年電影版本的影響。脫離法語環境後,作為代號的「美女」變成了人名的「貝兒」,野獸的真身從Prince Ardent變成了更加英語化的Prince Adam。為了適應兒童觀眾,情節被進一步簡化:美女不再是富商諸多子女中最小的孩子,成了發明家的獨女;法國電影版中哥哥的朋友,變成了狂妄的追求者加斯頓;隱形的僕人們走到臺前,成了唱唱跳跳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其他版本中一閃而過的玫瑰在動畫片中被放大,成了象徵野獸生命力的象徵。

羅曼蒂克的消亡

中土世界的創造者託爾金將皆大歡喜的結局作為童話故事的標誌性特徵,他認為成人遠比兒童更需要童話故事,童話故事的作用在於創造一個供人逃離現實的幻想空間,並提供一種治癒現實傷痛、給人以安慰的精神手段。

被定義為童話故事的《美女與野獸》最開始就是成人女性苦中作樂的產物,而這種苦澀並沒有隨著時光流轉而褪去。

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巴託漢姆認為,《美女與野獸》創作於十八世紀的兩個版本描述的是少女向成熟女性蛻變的過程,父親與野獸展示出的溫柔則是成長的減震器。無論是德維倫紐夫還是德博蒙版,夜夜出現的野獸無疑是構成焦慮的來源。

十八世紀的法國女性被迫承受包辦婚姻的後果。貴族出身的德維倫紐夫夫人喪夫之後終身守寡,依靠寫作維持生計。她的故事裡通篇都在討論受控於男性的女性所面臨的問題,美女的父親和六個哥哥都支持她留在野獸身旁,理由僅僅是野獸足夠富有。

十九世紀中期法國《美女與野獸》圖書插畫,畫面中的野獸並不存在人的特徵。

中產階級出身的德博蒙經歷過兩次婚姻,移居英國後,她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並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德博蒙的版本中也有少量關於婚姻問題的討論,美女返鄉後察覺了兩個姐姐婚姻的不幸,她們以才貌為擇偶標準,而她們的丈夫鄙視她們。他人婚姻的不幸反襯出野獸醜陋、笨拙之中隱藏的美好。

德博蒙的版本同時帶有很強的道德教化色彩,美女善良、隱忍、質樸等品格特質被放大,野獸最終變成帥氣的王子構成了一種對美女高尚品格的獎賞。

德博蒙筆下的美女面臨的男權壓迫要輕於前作,但這兩個版本中,美女的命運都更近似於一種獻祭,帶有明顯的物化特徵。故事中的美女不僅僅是父親的替代品,也是作為禮物的玫瑰的等價物。人類學家列維-施特勞斯在《親屬制度的基本結構》中指出,婚姻是禮物交換的一種最基本形式,婚姻不是男女之間的活動,而是男性與男性之間締結的契約,女性不是交換者的一方,而是交換的內容。

直到1991年的迪士尼動畫片版中,美女為家庭犧牲的色彩才被徹底淡化,但自我獻身的特質仍然沒有被消解,並延續到了真人版電影中。在迪士尼的兩個版本中,由於美女直接藉助識途馬兒來到城堡,她與禮物(玫瑰)之間的等價關係被淡化了。貝兒以置換的形式主動代替父親成為野獸的囚徒,這種平行的置換關係並不意味著貝兒與父親在性別身份上具有對等關係。

野獸囚禁父親時,付出的代價只有人身自由,而貝兒必須以女性的身體作為附加值才能達成與父親價值的對等關係。野獸囚禁父親只通過施以懲罰而展示權力,而野獸軟禁貝兒則是為了永久地佔有她。

在美女與野獸的關係之中,愛情從來就不是問題本身,而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愛情的存在,將處於優勢地位的野獸的行為合理化了,讀者/觀眾同女主人公一道因為愛情而原諒了野獸,野獸變成王子甚至成為了一種對美德的獎賞。

作為貝兒身上最核心的美德,自我犧牲註定貝兒遠離女性主義主張的能動表達。在迪士尼的兩個版本中,貝兒無論之於父親還是之於野獸,都在扮演一種保姆式的角色,起初是照顧父親,接著是照顧野獸(情感轉折點發生於貝兒看護負傷野獸期間)。與其說貝兒展示的是獨立女性特質,不如說是一種強烈的母性特質。

這一點在動畫電影版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二十六年前的版本是第一部有意識加入女性主義特質的《美女與野獸》,作為動畫角色出現在迪士尼公主行列中的美女「貝兒」令人耳目一新——即便貝兒只讀言情小說,仍不影響她成為當時唯一一位好讀書的女主角。遺憾的是,動畫版延續了1946年法國電影的野獸視角,它是野獸的愛情故事,是野獸在愛情的感召下展示內在美、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女主角是歌德名言中的永恆女性,負責指引上升。

迪士尼真人電影版本再次將立場轉向女主角,這不是電影做出的最大改變,加入同性戀角色也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改變在於它將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野獸推到了大熒幕上,從1740年起,野獸一直是遠離文明與智慧的,是代表博愛、自由的女主角啟蒙的對象。在真人電影版中,美女與野獸的關係對調了,野獸成了兼具孩子氣的成熟的引導者。

前蘇聯女演員法茵娜·讓涅夫斯卡婭(Faina Ranevskaya)有言:「愚蠢的男人和愚蠢的女人結合,會產生英雄母親;愚蠢的女人和聰明的男人結合,會產生孤獨的母親;聰明的女人和愚蠢的男人結合,會產生正常家庭;聰明的女人和聰明的男人結合,會輕鬆調情。」如果說迪士尼真人電影版《美女與野獸》有何創舉的話,大概只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人獸調情。

《美女與野獸》故事的骨骼並沒有留給女性主義以自我實現、自我伸張的空間,貝兒不過是又一個被長裙束縛住手腳的迪士尼公主。它甚至可以被視作一種倒退,退回到簡·奧斯汀的時代,野獸成了面目可憎版的達西先生,傲慢、性情捉摸不定,需要展現溫柔的內在以便搞定機智的鄉下女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美女與野獸:貝爾,迪士尼公主史上的第一個女權愛豆
    這是迪士尼歷史上第一個說不的公主:土豪劣紳追求她,她果斷拒絕,譏諷對方不學無術;來到城堡替換了父親後野獸邀請她共進晚餐,她也堅決不答應,絲毫沒有被野獸驚悚的外表所嚇倒。自此,公主再也不是被救的那個柔弱形象,她會騎馬,能與惡狼搏鬥,甚至能夠拯救男性。
  • 《美女與野獸》:忠於經典,卻也成了桎梏-虎嗅網
    ,那麼,今年剛剛上映的《美女與野獸》則進一步凸顯了迪士尼動畫的真人化野心。從好的角度說,最新版《美女與野獸》忠實於1991年迪士尼版動畫電影;從不好的角度說,忠於經典也成了桎梏。事實上,大部分觀眾對於《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已經很熟悉,畢竟光是電影也已翻拍多次。但經典不是部部適於翻拍,也不是部部都能成功。
  • 女權主義 機戰最適合美女騎乘機體大集合
    相比男性機師的專業和細緻,美女大多兼顧外型、舒適程度等是否合心意等「題外話」。眼看帶玩家看跨服艦隊戰的甜美主播掀起美女熱浪,《機戰》市場上究竟有哪些機型最適合美女駕駛呢? 暴風女神 入選理由:女權標誌顯「姑姑」氣場,夠MAN才夠霸氣 暴風女神號稱「霸氣系機甲」,堪比《X戰警》中暴風女神的異能。
  • 茉莉公主拋棄阿拉丁,女權主義不需要男人?迪士尼公主新故事來襲
    在原版動畫中,茉莉公主想要逃離皇宮,因為她無法忍受面對一串自己根本不愛的追求者,不想讓自己嫁給了一個陌生人。雖然我們提到了她渴望擺脫皇族的控制,但無可否認,她的故事並沒有更多的內容。但是在漫畫選集的「言行」中,茉莉公主得到了更多的話語權,漫畫對皇宮中的女性角色進行了現代詮釋,詳細描述了她對這座城市的願景。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
    洪晃:女權其實就是平權,不是嗎?中國是國家女權主義,就是在法律方面的平等,其實我們都有。你能當 CEO,我也能當 CEO,咱們就憑本事了,對吧?但是意識方面、文化方面是沒轉過來的。就是在文化、意識上,中國還是一個男權社會。
  • 馮侖VS洪晃:女權主義是什麼?|共識
    在新一期節目中,馮叔與洪晃就「女權主義」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以下是節目的部分文字內容: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洪晃:你覺得女權主義是什麼?洪晃:中國社會裡頭經常抱怨的所謂「女權主義」就是女人跟男人要錢、要房子、要車,這都是女權完全相反的。所以,其實中國男人如果說掙不來那麼多錢的話,應該趕緊當女權主義者,因為他只要找到一個女權主義者,這個女的肯定不會去依賴他,也肯定不會去訴求任何這方面的經濟條件。因為她覺得「我跟你是平等的,我何必賴著你」。
  • 《美女與野獸》觀後感
    來自,美女與野獸的,貝兒。具體原因是什麼,倒是說不清楚。簡單猜想,最有可能的原因竟然是貝兒最符合我的審美,畫風最好顏值最合我心。不過,貝兒本身的角色設定倒是符合現如今女權主義的呼籲,況且在那個時代,算是不可多得的超前女性吧?說說電影本身——作為一個從來沒有看過迪士尼動畫版電影的人,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驚喜的。
  • 葉卡捷琳娜:一個女皇兩種表述,恰好是女權主義的兩個不同版本
    俄版vs英美版:女權主義的兩個版本 那麼,問題的關鍵便在於各家如何去演繹如此精彩又彪悍的人生。不同於紀錄片,除去記錄歷史,劇作同時還是意識形態的「暗箱」。 俄版《葉卡捷琳娜大帝》 在這種對照之下,兩版故事恰成為當下有關女權的理解的兩個典型文本。
  • 除了赫敏和大表哥,別忘了這些「美女與野獸」
    自18世紀中葉誕生于勒布雷斯·波蒙夫人筆下以來,《美女與野獸》就是西方家喻戶曉的故事。如同許多童話一樣,這個故事也多少帶有「少兒不宜」的旨趣:駭人的野獸將貌美如花的少女囚禁於荒蕪的城堡中,還希冀著她能愛上自己,嘖嘖嘖。
  • 女權主義的代表人物,從電影到動畫,小丑女哈莉 奎茵正式出道
    這一方面是由於電影作為一部極具革新意義的女權主義漫改電影依然面臨著嚴峻的現實挑戰,但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北美和亞洲地區的電影市場普遍低迷。 靈光一閃,「為何不創作一個女性版本的小丑角色呢?」,兩人說幹就幹,充滿傳奇經歷,與小丑一樣瘋癲的小丑女就這樣正式誕生了。
  • 一個女人為何要反女權?|百家故事
    對於施拉夫利為何反女權,在《美國夫人》中飾演施拉夫利的凱特·布蘭切特也給出了另一種理解,在1980年代,一個女人尋求平等,會被認為是憎恨男人、阻止男性成功,在正確和實用裡,施拉夫利選擇了追求自己可以得到的:「她認為那永遠不會發生,她知道父權制比女權主義者想像的要強大得多,棘手得多······」一直到1970年代,施拉夫利才迎來自己的職業巔峰
  • 從《狐妖小紅娘》中的「情情愛愛」,看中國人愛情觀中的女權主義
    其實按照《狼煙北平》中的故事背景來看,白連旗和犬養平齋會對歐洲民族的女權主義嗤之以鼻也並不奇怪早期在五四運動中的陳獨秀、李大釗等人也曾推崇過女權主義,並且一致認為這是用來批判中國父權文化、顛覆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架構的有效武器,他們是中國最早開始推崇女權主義的那一批人。
  • 武庚紀:黎明之花正式上映「美女與野獸」,美女會愛上野獸麼?
    黎明之花就是冥族打造的一艘戰船,雖然叫做黎明之花,名字非常的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黎明之花的防禦力和攻擊力並不強悍,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是為何?因為黎明之花的建造非常不容易,冥族人生存在地下,永遠不見陽光,所以,自然資源非常稀少,能夠建造這樣的大型戰艦就已經非常不容易,更何況建造一艘攻防兼備的戰船。
  • 美女與野獸為什麼能成為最佳CP|品牌
    Just a little change,small to say the least只是一點點的改變,幾乎微不足道Both a little scared,neither one prepared兩個人都有些畏懼,都還沒有準備好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
  • 因為《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讓我們重新了解《美女與野獸》!
    另外,因為故事講述女主角徐睿知是一位童話作家,所以故事中亦多番提及不同的童話故事,卻在劇中有著不一樣的闡釋。《美女與野獸》的寓意《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第 8 集以《美女與野獸》為題,劇情提到徐睿知再次回到了「沒關係精神病院」為精神病患者上童話課。
  • 《美女與野獸》:200多年前的童話為什麼被迪士尼一次次地翻拍?
    2017年《美女與野獸》上映後,有人為華美畫面欣喜,有人為愛情故事哭泣,有人感嘆翻拍毫無新意,有人揶揄劇情空洞乏力……其實,《美女與野獸》並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翻拍,它即包含了對原版動畫主創的緬懷、對迪士尼經典作品的致敬,更有對大量經典歌舞片的巧妙取材。
  • 暗黑童話|迪斯尼美女與野獸「人獸戀」底下所隱藏的真實故事
    在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迪斯尼經典都是適合兒童閱讀的友好型故事。而實際上,這些迪斯尼經典故事都是有故事原型的,有些故事原型黑暗而又恐怖。1740年,發過小說家加布裡埃爾·蘇珊·巴巴德威倫紐夫發表了一篇故事,即《美女與野獸》的第一個版本,它是一個悲傷而真實的故事。
  • 美女與野獸:奇幻愛情電影,不一樣的童話故事作品,值得了解!
    在一部《美女與野獸》的電影作品來說,我看過的是這個2014年上線的版本,這個童話改編的故事與其他的作品有所不同,因為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更美一些,從而也能夠給人帶來比較真實的感覺,所以就打算分享這部電影給大家了解一下,或許有不少觀眾是沒有看過的哦!
  • 《美女與野獸》第一
    一、《美女與野獸》《美女與野獸》是迪士尼在1991》中飾演赫敏的美女演員艾瑪飾演女主角。由於壓倒性的視覺美,《美女與野獸》在當時成為熱門的話題。艾瑪飾演美麗的公主讓人著迷,其中狼妹的音樂和世界,在真人版中還有「野獸」所演唱的歌曲表達出野獸的愛。是當時日本發行電影中排名第一。
  • 《美女與野獸》第一
    一、《美女與野獸》《美女與野獸》是迪士尼在1991年出品的動畫電影,在我印象當中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看過,也算是童年的記憶之一,而這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是當時少女非常嚮往的,對於這個故事應該很多人都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