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者,民之根本也!世界本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千百年的社會發展中,從原始的茹毛飲血,到火烤炙肉,再到如今的萬般吃法。可以說吃文化也是凸顯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距今產生文明已經大概有五千多年的時間了。今天的中國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吃貨」大國,萬般事物皆可食。只有你想不到的食物和吃法,絕對不存在中國廚師不會做的美味佳餚。
但是,在一些國家的菜系中卻有一些食物讓人難以理解和接受。當你知道它是什麼做的或者是怎樣的味道和賣相,估計很多人連菜系的名字都不想聽。當場就表示:我選擇死亡。確實,面對各種各樣的奇葩食物,我們很難做到「照單全吃」。
而中國網友們在知道一種名叫巴魯特的食物之後,紛紛表示不敢吃,甚至於有人寧願去生吞榴槤或者鯡魚罐頭,也不願意吃它。但是,在與我們隔海相望的菲律賓卻是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和喜愛,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小吃就是它了。那麼,這種名叫巴魯特的食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它又是拿什麼做的呢?(溫馨提示:正在吃飯的網友儘量先別吃,以防止吐了白吃。)
所謂巴魯特,就是指受精並已經即將要孵化出來的鴨蛋,在小鴨子們還未出世的時候,將鴨蛋煮在水裡,在食用的時候,將蛋殼剝開一小部分,將鹽和胡椒撒進去,然後吸食內部的液體,有人也會將未出世的小胚鴨吃掉,場面可謂難以接受。
而在菲律賓和部分的南亞地區,人們普遍的認為受精的鴨蛋才是最有營養的。因此,就好像中國的煎餅果子一樣,巴魯特在南亞國家心中也是有著如此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