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2020年以及「十三五」期間的收官之星之一,遙感三十三號衛星於2020年12月27日搭載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據了解,遙感三十三衛星主要用於科學實驗研究、海洋、陸地資源普查等任務。
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的推動,我國遙感衛星的發射數量逐年增加。截止2020年9月,全球共有824遙感衛星在軌運行,其中我國遙感衛星數量為182顆,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的462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建設,我國遙感衛星技術與遙感信息獲取能力已經位於世界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在國家一系列關於「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的政策推動下,我國衛星遙感產業進入到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快速發展階段。
本次發射的光學遙感衛星屬於正在建造的高分系統,高分系統是基於衛星、平流層飛艇以及飛機運作的衛星系統,與北鬥導航系統一樣,是我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兩個衛星系統。高分系統與北鬥系統,分屬遙感以及導航領域。此次民用亞米級光學遙感衛星入軌,對於高分系統的補充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遙感衛星與北鬥導航衛星的綜合應用和產業化推廣,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遙感衛星與北鬥導航衛星的有機結合,可以建設一個動態、可視實時、多層次的綜合信息系統:
遙感衛星:可提供空間信息的數據源,是信息採集和數據獲取的基礎;北鬥導航衛星:高精度定位技術和授時技術可提供精確的空間位置信息和時間信息,可對遙感圖像顯示的信息和內容進行準確的定位。
此前,我國亞米級遙感圖像市場呈現出被國際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壟斷的局面。這是因為我們雖然也發射了不少資源衛星、海洋衛星的等遙感衛星,但是所需的衛星遙感數據仍需要向國際商業遙感衛星公司購買。
現如今,我國已初步構建起了穩定運行的高分衛星遙感系統,並突破了解析度的技術瓶頸,打破了目前國際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對於亞米級解析度遙感圖像市場的壟斷局面。結合北鬥三號導航系統的組網完成,將會在自然資源、減災與應急、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住建、林業和草原等行業有著明朗的應用前景。
衛星遙感的產業化推廣與北鬥相似,離不開衛星、數據、平臺、服務這四個大類。其中數據、平臺以及服務,有著不錯的想像空間。
數據
遙感衛星遙感衛星影像數據是遙感衛星產業最重要的產品。現如今高分系統的密集發射以及建成使用加上解析度技術突破瓶頸和軍轉民遙感衛星資源的開放,用戶可以獲得遙感資源的渠道將越來越多。
配合北鬥的高精度定位以及精密授時,衛星遙感的數據將更精準更可靠。可以想像,未來的遙感影像數據市場將形成從「有可用的遙感圖像」到「可針對需求提取相應的遙感圖像」發展的趨勢。個性化的遙感數據產品有望成為推動衛星遙感產業規模化的潛力市場。
平臺
遙感平臺是連接遙感數據資源和用戶的關鍵環節。遙感平臺包括向用戶供應數據資源的遙感數據供應平臺和基於數據資源開發處理的遙感數據服務平臺和軟體平臺。
當前遙感平臺正往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方向研發,希望通過人工智慧等參與到對遙感數據提取的運算中,提高遙感平臺的服務能力。再加上商業化的逐步推進,相信未來遙感平臺的服務功能更加強大,可操作性越來越強,將對推動遙感的市場化應用有不錯助力作用。
服務
隨著衛星遙感技術的成熟,遙感數據、平臺成本的不斷降低,實現遙感產業的規模化,需要從消費端、用戶段倒推技術的發展。以技術適應消費需求。
這個與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的推進相似,衛星導航的智能終端普遍運用推動了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而遙感衛星與北鬥衛星相結合的一個綜合信息平臺,其數據的準確性等可以創造更多的服務場景,給遙感產業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
回到開篇提到的遙感衛星與北鬥導航衛星結合形成的綜合信息平臺,在遙感衛星產業的逐步發展下,將會在大眾應用領域(汽車導航、緊急救援、空間信息顯示等)、行業應用領域(石油勘探、農業估值、國土資源調查等)、以及特殊應用領域(通信電力、邊防巡邏、毒品檢測等)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特別是在新一代高科技技術運用的領域,比方說城市建設和產業升級方面,對於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可以說,本次遙感三十三號衛星的入軌與北鬥系統的未來,大有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