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田地裡秸稈被運走做電廠燃料 有效避免露天焚燒的浪費與汙染

2021-01-20 環球網

2021年1月12日,瀋陽蘇家屯區空曠的田地裡,一包一包的玉米秸稈被裝車運走。據了解,這些秸稈將被運往阜新的熱電廠做燃料使用,這樣的利用徹底解決了秸稈露天焚燒的浪費與汙染問題,讓農民不在因此而頭疼。孫海/IC photo

2021年1月12日,瀋陽蘇家屯區空曠的田地裡,一包一包的玉米秸稈被裝車運走。據了解,這些秸稈將被運往阜新的熱電廠做燃料使用,這樣的利用徹底解決了秸稈露天焚燒的浪費與汙染問題,讓農民不在因此而頭疼。孫海/IC photo

2021年1月12日,瀋陽蘇家屯區空曠的田地裡,一包一包的玉米秸稈被裝車運走。據了解,這些秸稈將被運往阜新的熱電廠做燃料使用,這樣的利用徹底解決了秸稈露天焚燒的浪費與汙染問題,讓農民不在因此而頭疼。孫海/IC photo

2021年1月12日,瀋陽蘇家屯區空曠的田地裡,一包一包的玉米秸稈被裝車運走。據了解,這些秸稈將被運往阜新的熱電廠做燃料使用,這樣的利用徹底解決了秸稈露天焚燒的浪費與汙染問題,讓農民不在因此而頭疼。孫海/IC photo

相關焦點

  • 讓天藍水碧山更青——黑河市實現秸稈露天焚燒「零火點」
    東北網6月3日訊 市民關文友日前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組隨手拍下的照片獲得好友頻頻點讚,照片裡,朵朵白雲簇擁在清澈蔚藍的天空中,與鬱鬱蔥蔥的山林交相呼應,山林間一束束嬌豔的鮮花開得正豔。眼下,隨著黑河市各地春播春種工作的結束,截至5月16日,黑河市2019—2020年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取得全面勝利,再次實現秸稈露天焚燒「零火點」的目標。同時,空氣品質均為優良,綜合指數排名位列全省第一。
  • 露天焚燒秸稈,玉田又兩人被罰款!散水頭鎮小稻地村、唐自頭鎮……
    散水頭派出所查處一起露天焚燒秸稈案散水頭派出所按照宋春志副縣長重要指示和縣局黨委安排部署,對各類汙染環境案件從嚴查處。
  • 秸稈機械化處理 讓秸稈禁燒不再難
    昨日,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南臺什村的玉米地裡,幾臺秸稈回收機正在工作,絞碎、打捆,不一會兒,玉米茬就變成了打包整齊的秸稈卷。今年秋收後,玉泉區農科局推廣引進的企業「秸稈機械化處理」技術成為助農的新亮點。內蒙古蒙川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帥告訴記者,機械化秸稈處理可以幫農民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現在為了保護環境禁燒秸稈,農民自己處理秸稈成本較高,我們免費為農民處理,然後對秸稈進行回收利用,一般有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三種用途。飼料化可以解決周邊牧場或家庭農畜過冬用的草料;肥料化是通過技術堆漚成為有機肥,明年再用到地裡;燃料化就是把品質差一點的秸稈送到電廠用於發電。」楊帥說。
  • 瑞萊特合成生物科技 告別秸稈焚燒實現綠色農業
    多年來,秸稈焚燒一直飽受詬病。秸稈焚燒不僅汙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還易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由於大部分高速公路兩旁有大量的農田,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範圍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焚燒秸稈還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
  • 「吃」掉廢秸稈催生「綠」經濟!界河鎮紮實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紀實
    日前,在界河鎮陳馬廠村的農家地裡,一臺大型移動式揉絲打包機正忙著把玉米秸稈揉絲,讓它們變為一捆一捆的柴草,這是界河鎮特邀田陳煤礦富源生物質電廠在回收被農民廢棄的玉米秸稈。「這樣的事情,今年還是第一次。」村民陳增如告訴筆者。
  • 長洲鎮全力做好國慶期間秸稈垃圾焚燒巡查整治工作
    為加強全鎮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打好藍天保衛戰,增進人民群眾的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在國慶假期期間,長洲鎮堅持工作力度不放鬆、國慶假期不放假的原則,全力以赴做好轄區秸稈垃圾焚燒值班
  • 生物質環保顆粒燃料:將秸稈枯木「變廢為寶」
    據了解,生物質環保顆粒是以能源植物、農業廢棄物(稻草、秸稈)、木材和城市有機垃圾為基礎材料經過一系列的成套加工轉化為固態燃料,低碳環保應用廣泛,在民用取暖和生活使用、生物質鍋爐、發電等方面使用率極高,既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又助力了農民增收(收購秸稈、油茶殼等農廢棄物),還防止農民就地焚燒農業廢棄物引發的山火和造成的大氣汙染。
  • 生物質燃料是汙是潔?
    現誠邀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及秸稈設備、秸稈收儲運和秸稈相關生產企業參與此標準的意見回饋、現場調研及研討會等,並歡迎各企業機構參與起草單位。 生物質成型燃料屬於可再生能源,是一種較好的煤炭替代燃料,也是我國一個新興的產業,然而發展中卻遇到不少難題。
  • 高校教授解決農村秸稈焚燒難題 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 為土地設計...
    潘根興教授解決的是農村秸稈焚燒的難題,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既解決了秸稈無法處理和焚燒汙染環境的難題,又增加了土壤肥力,讓土壤進入良性循環。在農田裡,1個單位的水稻可以得到0.45個單位的稻子和0.55個單位的秸稈,秸稈處理成了現代農業的難題。他們設計了一個能變廢為寶的反應器,讓秸稈在反應器中炭化。
  • 新形勢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大氣環境汙染控制與影響分析
    作為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最為有效的方法,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已成為各地政府應對垃圾處理難題的普遍選擇。根據相關報導,截至2018 年底,我國大陸建成並投入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電廠為364 座,裝機容量達到778 萬kW,年垃圾焚燒總量超過1 億t。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和村鎮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未來生活垃圾收集和儲運以及焚燒量也會隨之提高。
  • 邕寧區蒲廟鎮:小小銅鑼敲響秸稈禁燒藍天保衛戰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7日電(楊華 郭開浪)「小小稻草、甘蔗葉,搖身成農家肥……」12月6日,伴著冬日清晨的陽光,在廣西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孟連村的田間地頭,禁止焚燒秸稈及森林防火巡邏隊隊員們一面敲響銅鑼,一面向村民宣傳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森林防火的政策法規並分享秸稈綜合利用方式方法
  • 獅子山社區:露天焚燒「零容忍」 全力守護藍天白雲
    新湖南客戶端4月15日訊(通訊員 吳波湧)為有效預防大氣汙染,提高轄區環境空氣品質,長沙市天心區金盆嶺街道獅子山社區深入發動轄區網格員、黨員、樓棟長、志願者等,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倡導居民群眾響應藍天保衛行動,堅持每天對轄區進行巡查,發現並及時制止、教育勸導居民露天焚燒的行為。
  • 4名村民不顧禁令焚燒秸稈被依法處罰
    點擊播放 GIF 0.2M3月24日傍晚,韓店鎮池裡村出現秸稈焚燒現象,接到情況反映後,韓店鎮政府相關人員和韓店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撲滅著火秸稈,並對涉事村民作出治安拘留的處罰據了解,涉事村民韓某在從事農事活動時,無視禁令,私自點火焚燒秸稈,導致現場地頭雜草濃煙滾滾。經公安人員對其陳述利害,韓某認識到秸稈焚燒的重要危害,表示決不再犯。3月24日下午,韓店鎮郭堡村村民郜某來到自家地裡打算鋤地,因地裡的玉米秸稈礙事,她便掏出打火機點燃了秸稈。秸稈點著後,火勢漸漸擴大,正好被巡視的韓店派出所民警發現。民警立即處置了火情,並依法傳喚了郜某。
  • 一斤秸稈兌換二斤肥料 義烏廿三裡街道變廢為寶有「妙招」
    今天(3月24日)上午九點多,義烏廿三裡街道群益村文化禮堂前的廣場上,村民虞大爺忙著把電動三輪車上的秸稈卸下來,交給工作人員進行稱重。「大爺,你這一共有300斤,可以換600斤有機肥,我們幫你裝車上吧。」
  • 露天焚燒現象抬頭,請市民舉報投訴
    濃煙滾滾,臭氣燻天,露天焚燒垃圾損人害己,還汙染周邊生態環境。12月15日,市大氣辦通報最新一批問題企業及工地名單,其中露天焚燒現象有所抬頭,鎮街(園區)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嚴禁露天焚燒,防止PM2.5反彈。
  • 生物質燃料公司生產的生物質燃料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生物質燃料是指燃燒生物質材料作為燃料,一般主要是農林廢棄物(如秸稈、鋸末、蔗渣、米糠等)。)。主要不同於化石燃料。現在的國家政策和環保要求中,生物質直接拿來燃燒是一種高汙染的燃料,只在農村大灶使用,不允許在城市使用。
  • 鶴壁田間的小秸稈變身搶手貨,因為啥?
    近年來,為有效控制秸稈焚燒,我市將目光放到了秸稈綜合利用上,除了將小麥、玉米秸稈粉碎還田之外,還將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廢棄的秸稈已然成了搶手貨。另外,淇濱區大河澗鄉每年拿出補貼10多萬元,支持4家養殖企業將全鄉15個村的秸稈全部收購,有效將秸稈飼料化利用。濬縣依託生物發電廠,組織社會力量收購秸稈進行能源化利用,全市各縣區都在根據自身實際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率。
  • 梅河口:由「渣」變「寶」的秸稈離田記
    提到秸稈離田的好處,村民賈洪財也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秸稈大部分在地裡燒掉,汙染了環境。現在秸稈不僅變成了新能源,還保養了土地,有利於春天耕種。玉米是梅河口市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每年秋收後秸稈離田都是解決困擾農民生產生活工作的重中之重。
  • ...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阜新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按各自職責分工實施,各縣區政府落實)鼓勵工業窯爐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由周邊電廠供熱。對無法實現達標排放的磚廠輪式窯予以淘汰,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凡未列入管理清單的工業窯爐均納入秋冬季錯峰生產方案,10月底前完成淘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