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俄反對派政客衣服被投劇毒,特工親口承認!普京已堅決否認

2020-12-22 轉管炮

22日,美國媒體宣稱,俄羅斯反對派政治人物納瓦爾尼中毒事件的直接起因,來自於他的「貼身衣物」被俄羅斯特工投毒。

相關報導還宣稱俄羅斯一名特工「無意中告訴了」納瓦爾尼這一事件。

來自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稱,俄羅斯政治人物阿列克謝·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之所以會中毒,是「因為俄羅斯政府特工在其貼身衣物放置了」神經毒劑。而一名負責跟蹤他的俄羅斯特工,無意中向這位俄羅斯反對派政客本人透露了這個消息。

報導聲稱,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特工康斯坦丁·庫德裡亞夫採夫(Konstantin Kudryavtsev)在電話中討論了這一中毒事件。庫德裡亞夫採夫以為這次通話是一次電話工作匯報,但實際上他是在和納瓦爾尼本人通話。

這位反對派領導人曾向幾名他認為與中毒事件有關的聯邦安全局(FSB)特工致電,要求通話。納瓦爾尼說,他假扮成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給庫德裡亞夫採夫打了電話。

西方調查機構公布了納瓦爾尼所說的這一電話通話「記錄」,納瓦爾尼詢問庫德裡亞夫採夫:「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在託木斯克納瓦爾尼(遭到的襲擊)完全失敗了?」

在45分鐘的通話過程中,庫德裡亞夫切夫證實,毒藥被投放在了納瓦爾尼的貼身衣物上。

毒劑學家告訴CNN記者,當納瓦爾尼開始出汗時,這種神經毒劑會被皮膚吸收。專家補充說,毒劑似乎是以固體,而不是液體或凝膠的形式被投放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一項調查的報告宣稱,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的一個小組多年來一直跟蹤納瓦爾尼,人數多達10人。調查發現,納瓦爾尼被投毒當晚,被確認身份的特工成員之一阿列克謝·亞歷山德羅夫的手機發出了一個聯繫基站的信號,距離納瓦爾尼下榻的酒店只有一百多米。

目前還不清楚庫德裡亞夫採夫是否出現在託木斯克市,但據信投毒發生在託木斯克市。他似乎還在通話中暗示特工打算殺死納瓦爾尼,而不僅僅是令他身體受損。最終納瓦爾尼在飛往莫斯科的飛機上發病,在接受緊急醫療救治後才獲救,目前在德國繼續接受至治療。

報導宣稱,庫德裡亞夫採夫在電話中說:「這一飛行大約三個小時,是一次漫長的飛行。」「如果你不讓飛機著陸,最終結果就會和現在不一樣。所以我認為飛機的具體行程,起了決定性作用。」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上周向記者表示,如果俄羅斯特工想要殺死納瓦爾尼,「他們很可能已經完成了這一任務。」普京再次否認了俄羅斯政府與這一事件有任何關係。

納瓦爾尼目前仍在德國接受治療,出院後在德國一個秘密地點休養,但時常接受西方媒體採訪。

相關焦點

  • 被下毒的俄反對派納瓦爾尼:我和殺手通了電話,毒劑被投在底褲裡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12月21日,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爾尼公布了與一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工"電話交談片段。談話中該"特工"承認,參與暗殺納瓦爾尼,而毒劑是投在內褲的內側。俄羅斯衛星網稱,Bellingcat此前針對馬航MH17空難、斯克裡帕爾中毒案事件也作出了反俄報導。21日,納瓦爾尼把通話過程上傳到視頻網站YouTube,取名《我給我的殺手打了電話。他承認了。》。在12月14日的這個長達49分鐘的電話交談裡,納瓦爾尼自稱是俄羅斯安全委員會主席的助手,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 馬克龍高調會見白俄反對派領導人,稱不承認盧卡申科連任白總統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劉玲玲】當地時間29日上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立陶宛會見白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承諾將對白反對派和政府進行調解。他強調,法國不承認盧卡申科連任白俄羅斯總統,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將「推動」白俄羅斯接受調解,「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白俄羅斯政權)和平過渡,(白政府)釋放因發表政治觀點而被關押的人,並在國際監督下舉行自由選舉」。馬克龍28日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展開其波羅的海之行。周二與馬克龍的會晤是季哈諾夫斯卡婭迄今為止最高調的會晤。
  • 拆蘇聯元帥雕像的捷克市長害怕了,稱俄特工謀殺他,普京要反擊?
    但近兩年東歐突然出現了一股反蘇反俄的行動,一些國家否認蘇聯在二戰歷史的功績,特別是波蘭甚至認為蘇聯是二戰發起者,要向俄羅斯索要戰爭賠償。面對這股反歷史之風,俄羅斯也進行了一系列反擊,目前看反擊效果並不大。
  • 英國著名雙面間諜在俄去世 普京致哀:出色的特工
    英國著名雙面間諜在俄去世 普京致哀:出色的特工1966年他從倫敦越獄,之後一直生活在莫斯科。2007年,俄羅斯對外情報局還為布萊克授勳,慶祝這名雙重間諜85歲壽辰。「傳奇雙面特工」逝世,俄羅斯總統普京致哀當地時間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致電當天逝世的蘇聯傳奇特工喬治·布萊克的家人。在電文中普京指出,喬治·布雷克上校是一位出色的特工,具有無與倫比的活力和勇氣。
  • 俄媒:杜特爾特"怕冷"暫不訪俄 普京稱不必非在冬季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期待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任何合適的時間訪俄,不必非在冬季。據塔斯社11月28日報導,早前杜特爾特說自己「忍受不了寒冷」,因此不打算「現在立刻」訪俄。他在接受「俄羅斯24小時」新聞頻道採訪時承認,「我現在就想去。
  • 俄前副總理遇害時女伴曝光 為烏克蘭90後模特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有執法機構消息人士稱,俄槍擊案嫌疑人所乘車輛的車牌號已被確定。嫌疑人所乘坐的車輛為白色福特汽車,車型為「福克斯」或「蒙迪歐」,該車的車牌號目前已經確定。(高美)  普京要求專案組隨時匯報調查結果  又訊 俄羅斯總統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說,普京得知涅姆佐夫遭槍殺消息後,對這起事件表示譴責,並向涅姆佐夫的家人和朋友表達哀悼之情。  佩斯科夫說:「普京強調,這起殘忍的謀殺案具有僱兇殺人的一切特點,明顯是挑釁。」
  • 普京的「孩子們」⑮|納瓦利內:高調反腐的反對派領導人
    納瓦利內的競選總部發言人沙維丁諾夫對於俄中選委這一決定表示堅決反對,並稱將訴諸法庭。然而,俄羅斯最高法院駁回了納瓦利內競選團的上訴。投身反腐納瓦利內的政治活動是以反腐敗鬥爭為基礎的。自2008年以來,他一直致力於調查腐敗案件。
  • 聚焦丨「老大哥」普京關鍵時刻出手相助,盧卡申科穩了?
    盧卡申科選擇俄羅斯和普京做靠山。國內騷亂爆發以來,他幾乎每周都和普京通電話,而且截至目前只和普京保持單線聯絡。其它歐洲國家領導人的電話,包括默克爾和馬克龍的電話一概拒接。而反對派依賴的國際支持主要來自立陶宛和波蘭,這兩個白俄鄰國為反對派提供了大本營和宣傳陣地。
  • 俄媒:俄土天然氣管道開通 普京赴土耳其出席開通儀式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 俄媒稱,當地時間1月8日,「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項目開通儀式在伊斯坦堡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以及保加利亞總理鮑裡索夫出席了這一活動。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8日報導,普京在儀式上表示,俄土關係在各個領域持續發展,儘管國際局勢複雜且有國家試圖阻撓俄土關係發展。
  • 德法秘密組建反俄同盟?普京心腹一語驚人:默克爾也想顛覆白俄
    自8月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利內突發「中毒」後,俄羅斯國內和整個國際社會關於此事的說辭越來越多,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其中以德國的說法最為突出:德國認為納瓦利內是被普京所害,因為他中的神經性毒劑是上世紀蘇聯所研發的。
  • 俄政府全體辭職後,俄媒這樣介紹普京選定的「新總理」
    米舒斯京是「莫斯科土著」,和普京一樣愛打冰球,人們形容他「在俄羅斯政壇不為人所知,是個職業官僚,但總能把工作做好」。延伸閱讀:俄政府全體辭職,這是早就準備好的大新聞?俄羅斯總統普京15日發表年度總統國情諮文的餘音未消,俄總理梅德韋傑夫隨即表示,俄政府全體請辭。消息一經報出,立刻成輿論場上的頭條爆炸性新聞。人們不禁要問,真實原因是什麼?
  • 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出
    原標題: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出鼓譟反華餘音未了,他又在借反俄賺眼球了。還記得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那個「死硬反華」市長嗎?因此這家捷克媒體懷疑,「俄大使館正執行掩護特工的任務」。捷克媒體說得惟妙惟肖,但迄今為止,捷克執法部門和政府人士都沒證實報導的真實性。不過,故事主角之一、「被暗殺對象」賀瑞普卻不失時機地發聲了。
  • 普京向德法領導人強調:莫斯科不允許外部勢力向白俄羅斯施壓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柳直】白俄羅斯因選舉引發的抗議仍未平息,歐盟成員國計劃19日舉行峰會,商討針對明斯克的制裁措施,而俄羅斯總統普京18日向德法領導人強調,莫斯科不允許外部勢力向白領導人施加壓力。據俄《觀點報》18日報導,在德法的提議下,普京當天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默克爾表示,白政府應避免對和平示威者「使用暴力」,應立即釋放因政治原因被拘人員並與反對派進行對話以擺脫危機。馬克龍稱,歐盟「決心與白俄羅斯人民一起發揮建設性作用」,停止白政府針對民眾的「暴力」並使白政府和反對派儘快達成政治解決方案。
  • 俄媒報導:土敘衝突升級,「白頭盔」又要栽贓嫁禍
    俄媒曝料:土耳其和敘利亞衝突升級之際,「白頭盔」又有新動作。俄羅斯軍方表示,「白頭盔」組織正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策劃化學攻擊嫁禍行動」。「白頭盔」組織活躍在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控制區,美英等國據稱是其主要資金來源之一,該組織曾遭到視頻造假、與恐怖組織有關聯等質疑。《華盛頓郵報》報導,過去5年中,「白頭盔」組織從英國政府那裡得到約5100萬美元的資金援助,美國政府提供了約3300萬美元。
  • 跨國政客:薩卡什維利的起伏人生,他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就這求學簡歷,顯然美國培養的政客,當然是親美。 因此薩卡什維利也是一個民主自由鬥士,他正是靠發動街頭運動起家,而成為一名政客。但實踐證明,跟著美國走,認美國為爹的人,沒什麼好下場。咱們看看薩卡什維利如何把手中一副好牌玩壞的。 當「顏色革命」刮到中亞後,吉爾吉斯斯坦爆發了「鬱金香革命」,但「顏色革命」的步伐很快到了喬治亞。
  • 俄媒:美國「甩鍋」中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抗擊新冠肺炎)俄媒:美國「甩鍋」中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中新社北京5月2日電 美方近日針對中國的汙名化行為引發俄媒普遍關注,多家俄主流媒體對其抹黑中國的企圖進行駁斥。俄總統普京4月28日駁斥了以經濟利益為重的抗疫觀點,表示「對我們國家而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之後再解決。」美國確診病例升至百萬以上,部分美國政客不全力抗疫,卻花大力氣「甩鍋」中國。文章認為,現在能讓美國展示傲慢的場合越來越少了。美國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現令人唏噓,本國內的政治體系也面臨諸多詬病。
  • 美媒評出「奪命謠言」:川普「淡化及否認新冠疫情」
    文/行走斯圖卡川普噴美國媒體是「FakeNews」,美媒回擊川普是「Bullshit」,推特、臉書上各種謠言滿天飛,為了選出「年度謠言」,美媒「政治事實」網站可謂煞費苦心,最終他們確定了「優勝者」是川普政府「淡化及否認新冠疫情」的謠言,
  • 無視美德法警告,普京不再隱藏壓箱底武器,下令擊落土耳其戰機
    據希臘Pentapostagma網站2月22日報導,普京已明確向敘利亞軍方開了"綠燈",允許敘利亞政府軍擊落所有未經許可侵入其領空的戰機。雖然此前白宮方面已發出警告,法國和德國也相繼"勸告",但都沒能改變普京維護主權的強硬決心。
  • 堅決否認,武器都不賣
    俄羅斯否認美國關於俄幹涉利比亞事務的指控並表示俄致力於衝突問題的解決。「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不支持也不鼓勵僱傭軍活動。總統普京曾談到這一點。如果有俄公民因命運或哪種方式在利比亞境內或者還是哪裡,這意味著他們自己採取了某些行動,為此獲得金錢,但他們違反了俄羅斯法律。」
  • 謹防美政客低當量核武器攻擊我南海諸島的五點建議
    這也是秦安戰略智庫之前研究中,列出美國政客可能鋌而走險,發動戰爭的兩大觸發條件。美國對我發動戰爭,不外乎直接開戰和代理人戰爭。就在昨天,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印邊境兩國軍隊已在多地實現脫離接觸。由此來看,美川普政府慫恿印度往前衝,做其戰爭代理人的如意算盤正在走向失敗。為此,美只有對我直接開戰,才能實現美國政客的預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