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問出處
生活中的苦難總是多過於美好。一想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建立在那些先烈們用血肉鑄成的大道上走過來的,心裡就十分難受。曾經在戰場上,他們捨棄家人,放棄生命,用流血流淚換來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勝利。
有一些人到死都還惦記著人民能夠大解放,獲得真正的自由,這是他們的信仰,是他們努力的最終目標。有多少人上了戰場就回不來了,那些被命運眷顧得已在戰爭中生還的戰士們,他們默默無聞地獨自生活著,目前這樣美好的世界正在重建。
援救解困
這些從戰場中回來的老兵們,國家給了他們應有的榮譽與勳章,還有為他們提供一些生活保障。讓他們就算受傷的身體也能很好的生活,看著盛世重現。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一部影視作品叫《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影視作品的原型人物就是今天我要講述的老兵劉放吾將軍。
從他參軍開始,就加入過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戰鬥,包括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還有英緬抗戰。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在軍人道路上一直是奮勇爭先的好苗子。
直到他參與了中國遠徵軍在緬甸的大戰,他無所畏懼,用自己的軍事能力,戰勝了當時守備精良的日本戰隊,僅僅憑藉800多人的團,戰勝了數倍於我方的敵人,還救助了幾千名中國盟軍,這在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來說,簡直就是奇蹟。
當時由於在緬甸的英國軍隊已經被日本人圍得水洩不通,將他們的炮彈,醫藥以及糧食都隔斷了,英軍已經迫在眉睫,於是立刻讓中國遠徵軍支援。這時劉放吾帶領部隊立即馳援,當時英軍已經崩潰,日本軍隊有飛機、大炮、坦克,佔據了所有優勢。
我方部隊只能以必勝的信念以及昂揚的鬥志,衝向敵人,反覆衝殺,直到最後,經過了三天三夜的激烈戰鬥,敵軍傷亡慘重,棄戰而逃,劉放吾帶領的部隊救出了困住的盟軍。
這是我們中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一次輝煌的戰鬥成果,讓全世界都為之振奮。劉放吾帶所在的團部也成為了英雄的代表,可是他卻沒有驕傲。
消失的英雄,遭人頂替
戰爭之後,劉放吾回國後也得到了表彰,職位升為少將。但是這場赫赫的戰功基本上無人提及到衝鋒陷陣的英雄劉放吾,而是大多提及新38師的第113團的戰功,集體榮譽總比個人榮譽重要得多,但是這樣一個不怕死的英雄也不應該被埋沒。
因為劉放吾本人也是一個淡泊名利,不提往事的好漢,所以他也沒有到處與人談及這場戰役,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於是他便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在臺灣被賦閒職,生活困苦,還曾多次求助軍方,可沒有人給他一絲補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怕有人心懷不軌,做出冒名頂替的事情。
有一個叫林彥章的人,道聽途說了這段往事,於是就巧妙設計了一個騙局,獲得了當時英軍駐香港的司令的信任,於是便到處說這段事跡,假冒戰鬥英雄,騙吃騙喝,還招攬了大量的錢財。最後東窗事發,被捕以後,世人才得知這段真相。劉放吾將軍也被重新正名,真假將軍之謎團得以揭開。
戰爭時代流血犧牲的人,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怎麼會出現這種冒名頂替的人,這樣豈不是不知羞恥,而且到處打著別人的旗號,沒有做一點好事,只知道坑蒙拐騙。
真英雄回歸
劉放吾在結束了自己的軍人生涯之後,隨著家人一起定居美國。他的兒子為他寫了一本回憶錄《劉放吾將軍與緬甸仁安羌大捷》,這樣劉放吾的事跡才被廣泛傳播。後來有媒體去採訪他,以為他是一位大英雄,可是他卻隻字不提自己的功勞,而是歌頌自己當時的戰友,是共同的努力和奮鬥才取得戰爭的勝利的。
鐵血娘子柴契爾夫人聽說了劉放吾老人常住美國以後,特地去當地對他表示感謝,感謝他對當時英國盟軍還有其他盟軍的救助,這是一場世界性的勝利。此後劉放吾將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才讓真正的英雄得以流傳芳名。因為劉放吾的低調,讓一些不法人士有機可乘真是令人憤恨。
但是真的永遠是真的,假的再真也成不了真的,正義從來不會缺席英雄的人生。劉放吾將軍逝世兩年之後,臺灣當局為了緬懷他,給他補發了一枚遲到了50年的獎章。我想此刻,劉放吾將軍和他的戰友們終將安息了。
人性的光輝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我們生活在這樣複雜的社會,不允許我們投機取巧,甚至是想要取代別人的人生。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我們在電視裡看過太多了,可是狸貓終究是狸貓,他最後也成不了太子。所以我們不要羨慕別人發著光的人生,因為那光只能照耀著他,而我們應該腳踏實地過好自己每一刻,彼時,我們也會被人看到圍繞著我們的光圈。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