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機遇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 展現揚州擔當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提示語

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試點」。在前不久的市兩會上,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將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作為推進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的重要舉措。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引起我市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強烈關注。大家表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給揚州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揚州既是中國大運河原點城市,又是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理應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爭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先行市、示範市。

A

集中力量

推動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在前列

揚州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具有特殊地位。「過去的繁華,都與運河息息相關;未來的發展,更要做好運河這篇大文章。」省人大代表李東海說,悠悠運河水滋養了揚州數千年,為這座城市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堅實的工業基礎、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厚重的文化積澱,讓揚州擁有不斷延續文明、創造輝煌的自信和底氣。

省人大代表薛元金說,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這一戰略的高度重視,對揚州這樣的運河城市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重大發展機遇。

近年來,我市圍繞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提出要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繼續走在全國最前列,全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爭做運河遺產保護、運河生態文明、運河文化產業、運河特色鄉村建設和運河文化研究與國際交流的示範,體現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包括沿河的文化遺產帶、文化景觀帶、公共文化帶、生態文化帶和文化旅遊及創意產業帶建設,要把運河文化資源串聯起來,放大運河文化效應。」住揚省政協委員華德榮認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集中社會各方面力量、從不同文化視角切入。

B

集中火力

在整體規劃、組織機制等方面求突破

如何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我市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認為要集中火力,在運河沿線整體規劃、組織機制等方面尋求新的更大突破。

華德榮建議,沿線城市應在地方黨委政府主導下,組織發改、國土、水利、航運、農業、建設、規劃、文化、文物、旅遊、教育、宗教、園林和社科聯等部門參與,制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範,防止無序開發和同質性建設。

「建議儘快制定專項規劃,明確大運河新型經濟帶的發展空間和鼓勵發展的業態類型。」住揚省政協委員張來喜建議,要依託運河文化資源,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新型經濟帶建設。以沿運水利風景區、歷史街區、名鎮、工業遺產區、重點文化景觀區等為依託載體,充分調動相關產權管理機構的積極性,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

薛元金建議,省政府要出臺具體實施細則,目前存在文物、水利、環保、農業、森林等多頭管理的問題,制約了大運河的保護與利用,要協同發展,形成一個運河管理委員會,切實擔負起大運河文化保護的重任。

「要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對境內一些運河故道進行疏通修復,保持古運河的基本形態。」住揚省政協委員蔣利武建議,應儘量打通運河分支水系,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全線或部分河段通水通航,並做好沿線景觀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

「在加強運河文化品牌建設和保護的同時,培育和發展沿線現代新經濟帶。」住揚省政協委員薛春梅建議,新經濟帶包括文化創意、設計、休閒、健康、旅遊、體育、信息經濟、科技研發等新型科技文化經濟業態,促進運河文化創意品牌、科技品牌、旅遊休閒產業品牌等跨界融合。

C

集中資源

打造一批運河沿線重點文博城市

「揚州要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就必須要拿出『運河第一城』的底氣,建設幾個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重點運河文化工程。」多名我市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表示,根據省政府工作報告,揚州要高質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就要集中精力做好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將其打造成大運河沿線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最重要的標誌。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建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擔綱設計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規劃方案通過專家評審,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選址已經確定,位於三灣風景區。今年我市將全面啟動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同時推進揚州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運河國際非遺文博園、隋煬帝墓考古遺址公園等文博園區建設,加快形成「一館多園」格局。

「揚州境內分布著很多與運河文化相關的文博場館。」省人代表何其新舉例說,以高郵為例,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3處,建成了盂城驛(郵驛博物館)、文遊臺、當鋪博物館、王氏紀念館、抗戰最後一役紀念館、北門甕城遺址公園等多個文博場館。去年,高郵市政府投入5億元左右資金,用於大運河文化帶系列遺產點建設、王氏紀念館提升、汪曾祺紀念館建設、文遊臺核心區擴容、龍虯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工程。

文博場所是中國大運河江蘇段的重要特色,更是重要資源。何其新建議,省政府要集中資源要素,確定並重點打造一批運河沿線文博城市,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予以傾斜,促進文博城市建設快出成效,不斷擴大運河影響。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全省運河沿線系列文物遺產點和文化帶建設的資金投入,每年扶持一批重點文物保護修繕項目,深挖運河文化,帶動保護利用。

省人大代表韋峰建議,對運河沿線已經完成修繕保護的文博場館,要健立統一的開放管理制度,確保免費開放的時間,經費、服務質量要得到保證,讓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了解運河文化,參與運河文化建設。

特派記者生鋒錦嶺周晗鄒平

相關焦點

  • 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殷殷期望 把揚州這個「好地方」建設好發展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不久,總書記首次到地方考察就來到江蘇、來到揚州,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江蘇工作、對揚州發展的關心重視。讓我們倍感振奮的是,在開啟新徵程、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刻,總書記希望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提出了新的希望、新的要求。總書記十分關注大運河文化帶、長江大保護、長三角一體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等重大戰略、重大工程,賦予我們更多使命、更大任務。
  • 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高層論壇在鶴壁舉辦
    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圖11月22日至24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鶴壁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濬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高層論壇在鶴壁濬縣召開。百餘名專家學者歡聚一堂,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出謀劃策。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
    12月7日下午,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認真聽取我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出席會議。會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紮實成效。
  • 「大運河之旅」迎來新機遇「大運河生態圈合作論壇」在蘇州舉行
    論壇起源於2020年9月21日,「大運河之旅」發起人張弘帶著一群朋友抵達北京通州。一行8人,一輛C型房車、兩輛轎車,就此拉開大運河之旅。接下來每天一座城市,途經天津、滄州、衡水、濟寧、徐州、淮安、揚州、寧波,於9月30日止於上海青浦,恰好「十天十城」。論壇開始,鄞州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沈戈鋒副局長首先發言。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圓滿落幕,取得五大重要成果
    圍繞「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主題,2020京杭對話舉辦了「1+8+N」項活動,即1個主論壇暨開幕式、8項主場活動,以及來自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的N 場主題活動,兼具國際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和傳播性特色,發揮京杭兩端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展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提升了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國際影響力。
  • 吳江平望跨界融合促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劉巍巍)2020中國·吳江運河文化旅遊節平望主題日活動6日在京杭大運河畔的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舉行,一系列跨界融合活動次第展開,詮釋運河小鎮「詩與遠方」,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協同建設。
  • 許昆林乘船考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讓文化名片活起來火起來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本報訊 12月12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沿大運河蘇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兩岸風貌和稻香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橫塘驛站、寶帶橋等五個規劃建設中的蘇州「運河十景」景點。
  • 2020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開幕 劉奇葆講話 婁勤儉會見嘉賓...
    原標題:2020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開幕 本報訊 (記者 耿 聯 黃 偉) 2020世界運河城市論壇9月28日在揚州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出席並講話,省委書記婁勤儉,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會見部分嘉賓。吳政隆在論壇上致辭,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副主任劉佳義出席。 劉奇葆充分肯定了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取得的成績。
  • 小康之治·文化帶篇丨大運河文化帶,多元業態鉤織文旅消費鏈
    儘管現階段北京段大運河已不再需要承擔河運等責任,但以該條河流為基礎建設的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已找到新的定位與職責,並正通過融合文化、旅遊、商業等更多元素與建設項目,一步一步向前推進,逐漸形成一條多元業態鉤織的文旅消費鏈。
  • 昌平東沙河將啟動治理 支撐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項目實施後,可保障區域防洪排水安全,支撐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通一條連接昌平新城與未來科學城的生態廊道。東沙河屬於北運河水系,是溫榆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十三陵水庫,自北向南流經昌平新城、未來科學城,最終匯入北沙河。全長約13.3公裡,流域面積42平方公裡。
  • 胸懷全局 奮勇擔當 搶抓機遇 爭先進位
    始終堅持把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作為戰略目標,在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謀篇布局,持續提升城市能級,持續提升城市宜居度,推動發展行穩致遠。 ■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打造國內循環的戰略腹地和國際循環的門戶樞紐,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打造承載美好生活的「未來之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品牌國際影響力。
  • ...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唱響高質量發展「大運河之...
    作為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江蘇省淮安市牢記習總書記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先導段、示範段、樣本段」和「走在全國前列」的工作要求,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使大運河文化帶淮安段建設真正成為淮安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重要支撐、重要品牌。
  • 紅橋區舉辦2020年土地雲招商推介會 七宗地強勢悅動大運河
    來源: 鳳凰網房產天津站5月8日下午,紅橋區藉助網絡「雲」平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千年魅力大運河、悅動美麗新紅橋」2020年土地雲招商推介會。本次推介會,正值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有力推進的關鍵時刻,也是在我市《大運河天津段核心監控區規劃土地管理細則(試行)》出臺後,舉辦的首場土地專項招商推介會。
  • 蘇州新添兩處省級水利風景區 石湖、潛龍渠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添亮色
    本報訊(記者 惠玉蘭)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獲悉,日前,江蘇省水利廳在南京召開全省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工作會議,對全省新創建的8家水利風景區進行授牌,其中蘇州新創建的2家水利風景區獲正式授牌。自2001年水利部啟動國家水利風景區創建以來,我市積極創建水利風景區,截至目前共計有國家水利風景區6家,省級水利風景區7家。
  •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習近平講故事)
    13日,習近平來到揚州考察調研。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近年來,經過清理違建、水系疏浚等整治,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三大國企」搬遷,揚州老基地「點睛」新產業
    文峰街道辦事處主任梁鈞介紹,作為揚州的老工業基地,街道正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優化升級,挖掘文峰寺核心文化資源,放大三灣生態資源稟賦,加快布局特色旅遊景區和文化展示平臺,推進文化創意、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現代商務等新產業的培育和壯大,重塑揚州老工業基地的新形象。
  • 大運河文化交流論壇鶴壁宣言:讓中國大運河文化走出國門
    來自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文化研究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南開大學、鄭州大學、河北水利水電學院、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組織的領導和專家,來自揚州、蘇州、杭州、聊城、通州、鄭州、洛陽、鶴壁、安陽、商丘、焦作、濮陽等運河沿線城市的領導和代表和電視臺與媒體記者,共150
  • 搶抓機遇,優化布局 劉中波到二手車交易市場調研
    劉中波實地查看了交易市場情況,並要求相關部門單位搶抓棗莊市獲批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這一機遇,高點定位,優化布局,通過特色化服務實現業務差異化發展。在國內,棗莊市市中區二手車交易規模一直位居前列,現已成為全國二手車交易最活躍、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
  • 2020年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完美收官
    依依惜別之際,所有人對淮安持續打造「大運河鐵人三項賽」品牌給予了良好的祝願,更期待來年在裏運河畔的再次相聚。用賽事助推城市發展譜寫淮安「綠色高地 樞紐新城」新篇章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標誌性城市,淮安歷史文化悠久,地理環境優越,具有得天獨厚的體育辦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