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唱響高質量發展「大運河之...

2020-12-24 中國江蘇網

大運河,綿延千裡,歷史悠久,溝通南北,穿越古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作為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江蘇省淮安市牢記習總書記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先導段、示範段、樣本段」和「走在全國前列」的工作要求,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使大運河文化帶淮安段建設真正成為淮安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重要支撐、重要品牌。

王昊 攝

高位推進 繪就發展藍圖

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今年3月,淮安市組建「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 作為市級管理協調機構,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統籌規劃、督導推動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此舉為全省首創。

淮安市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納入全市高質量跨越發展指標考核體系,印發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要點,編排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健全完善了督查督辦、協調會辦、溝通聯絡、信息通報等推進機制。規劃以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主線,梳理項目、細化目標,著力構建「五園三帶十點」主題展示區,形成大運河淮安段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

今年3月,《淮安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出臺,這是全國運河沿線城市第四部、江蘇省第一部專門針對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條例》針對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傳承、利用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了保護範圍,理順了保護職責,規範了規劃編制,實行了保護名錄管理,為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此外,淮安市完成了《淮安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編制並報省聯審,成功組建大運河(淮安)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出臺《江蘇省大運河(淮安)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將為淮安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王昊 攝

精準發力 重抓標誌項目

「遊京杭運河、覽漕運文化、看河工奇觀、賞江淮風情」。中國水工科技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中國漕運城、河下歷史街區竹巷西街片區、蔣壩河工風情特色小鎮、清江浦1415街區……依託大運河沿線豐富文化遺產,淮安市因地制宜,啟動多項標誌性建設項目,為古老的運河重新注入新時代氣息。

水工文化是大運河文化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豐富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內涵,更好地呈現中國古代、現代、當代水利工程科學技術及其發展歷程,淮安市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效能利用」思路啟動中國水工科技館規劃建設。中國水工科技館項目已列入省大運河文化公園重點建設項目、市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和中心城市建設計劃項目。佔地面積416.2畝,建築面積約16.4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8.922億元,共分三期建設,一期為板閘遺址公園,二期為中國水工科技館本體,三期為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目前,一期已進場施工,二期、三期正在深化設計。展陳設計基本完成,已通過第一輪專家評審,完成第一批文物徵集。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打造的中華文化重要標誌、重大文化工程、重點創新項目,重點整合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化和文化資源,實施公園化管理運營,通過建設「城市裡的公園」,將淮安打造成為「公園裡的城市」。目前已完成清江大閘、總督漕運公署兩個核心展示園的設計方案和其餘「三園三帶十點」點位初步梳理及布點工作,年底前將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清江大閘核心展示園、總督漕運公署核心展示園形象識別系統導入工作。

幹石泉 攝

培根鑄魂 擴展品牌效應

淮安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與有關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通力協作,深入挖掘大運河淮安段特色文化,著力打響「運河之都、水城淮安」城市品牌,彰顯「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城市特質。

打造品牌活動。成功舉辦淮安市首屆大運河龍舟公開賽。主辦以「湧動運河,醉美淮安」為主題的全國A級賽事2020年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來自全國各地參賽總人數達700多人。成功舉辦第二屆大運河文旅博覽會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來自運河沿線8省(直轄市)30個設區市110餘項非遺項目集中展示展演,吸引了35萬人次市民和遊客參與。

王昊 攝

推進文化傳承。持續開展大運河水上戲曲非遺項目展演,拍攝淮安運河宣傳片,製作電影《少年周恩來》、創作《金堤永固》等文學作品,推進《大運河口述史》影像資料庫項目,黃梅戲《第一山》等運河文藝作品創作展演,取得良好效果。組織開展著名作家「運河之都」淮安行採風活動,國內10位文學大家齊聚淮安,參觀考察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即將推出一批宣傳淮安運河文化的精品力作。央視攝製組先後兩次來淮拍攝《大運河》系列紀錄片,預計年底播出。

強化遺產保護。完成洪澤湖大堤菱角塘段、周橋大塘段生態修復和文化展示方案編制,通過省水利廳審批。籌劃成立淮安市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旨在更好地推動淮安大運河文化研究宣傳,為做好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提供理論保障和智力支持。

融媒體記者 李蓉 陳良玉

相關焦點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作為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江蘇省淮安市牢記習總書記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先導段、示範段、樣本段」和「走在全國前列」的工作要求,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使大運河文化帶淮安段建設真正成為淮安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重要支撐、重要品牌。
  • 【踐行囑託開新局】淮安:把總理家鄉建設得更美更好
    依靠豐厚獨特的生態資源,未來五年淮安將大力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讓綠色成為淮安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最大優勢:搭乘高鐵通車的時代東風,推出一批文旅融合精品路線,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旅遊品牌;統籌推進大運河遺產保護
  • 2020年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完美收官
    據了解,本屆比賽在路線設計上,堅持城市與賽事相融合的原則,沿途設立了裏運河、榷關、京杭大運河等賽事站點,力求充分彰顯淮安兼容並蓄、開放包容的運河文化特質,與此同時還在主會場設置10個「淮味千年」特色產品和戶外體育用品展位,在賽道沿途布置11個全民健身展示及觀摩點,充分展示淮安的 城市形象、文化特色和體育事業發展成就,這些都給參賽者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 《新華日報》頭版頭條聚焦淮安!做江蘇高質量發展快班的「特長生」
    編者按 7月8日,《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做江蘇高質量發展快班的「特長生」——訪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一文,關注我市如何對標對表、細化措施,抓緊抓牢一系列國家戰略機遇,決勝全面小康、打好收官之戰。現全文刊登,以饗讀者。
  • 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來了!
    9月5日至6日在生態文旅區山陽湖片區舉辦本報訊 昨日,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在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省體育局的關心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今世緣」2020年中國·淮安大運河鐵人三項賽成功落戶淮安,淮安市集各方之智、舉全市之力,精心做好組織籌備工作。
  • 金融科技助力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寧舉辦,南京大運河基金揭牌
    今天下午,作為中國(南京)2020年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的重點活動,金融科技助力文化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論壇上,作為南京文化金融的重要舉措,「首貸中心」、「續貸中心」以及「江蘇省大運河(南京)文化旅遊發展基金」正式揭牌亮相。
  • 淮安在臺商中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蔡麗新介紹了我市歷史古城、生態水城、樞紐新城、開放高地四張名片後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淮安率先出臺「惠臺企9條」,打造大陸設區市首家「一站即成」臺商臺胞服務中心,有力推動了淮安臺資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 臨清將「迎大發展」,2023年基本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4年左右,預計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徵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 通過建設初步形成長城、大運河、長徵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權利責任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管理模式早期具有雛形
  • 看運河之都,聽《天下運河》!雷佳演唱的新歌MV全網上線!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位於邗溝北端的淮安從此與運河相伴相生。縱觀大運河發展歷程,淮安是極少數完整見證中國大運河歷經邗溝、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三段歷史的城市。縴繩牽著月亮走家在船上住天下運河運天下運得雲開太陽出船歌聲聲唱不停喲風帆再上新徵途天下運河運天下匯成美麗一幅畫一帆漕運兩千年夢在濤聲處繾綣的歌詞,說盡了大運河2000多年的歷史以及淮安人與大運河難捨難分的情緣。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聚焦...
    杭州日報訊 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大運河文化交流論壇鶴壁宣言:讓中國大運河文化走出國門
    作為第七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子活動,本次論壇通過實地考察、主旨演講、嘉賓互動等形式,與會專家和代表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成功實踐和示範意義、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使命和擔當等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就以下問題達成共識。
  • 對我省打造全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高地的幾點思考
    觀點提要:我國正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及大運河、長城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山東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高地帶來重大機遇。
  • 清華同衡中標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大運河...
    原創 遺產中心等 清華同衡規劃播報導讀近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大運河文化片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專家評審會於鄭州舉行。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黃河,在鄭州惠濟區察看黃河鄭州段,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大運河文化片區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的重要部分,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 成為新晉「交通樞紐之城」,臺資高地淮安如何搶抓「新機遇」
    「淮安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將更加彰顯。」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說,臺商論壇已走過15個年頭,淮安將以臺商論壇為契機,推動淮安「臺資高地」建設再出發,認真踐行「101%」優質服務理念,「努力把淮安建設成為臺商之家」。
  •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
    央視節目《大運河》聚焦常州,講述常州運河故事唱響「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11月30日-12月2日,中央電視臺4套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連續聚焦常州,播出《古韻常州 運河詩情》《運河變遷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唱響高質量發展大合唱
    長沙建立長效機制、廣納人才,用創新的方式方法精選宣講內容,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田間地頭,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唱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第一首席專家張國祚、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等都是長沙宣講團的成員。    為了「強信念、提素質、促發展」,每年,長沙市委宣傳部都舉辦3期基層宣講員培訓班,5年來,累計有2000多位宣講員參加培訓,宣講員的綜合素質和政策理論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