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將「迎大發展」,2023年基本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2020-12-24 珊珊的旅行遊記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4年左右,預計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徵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 通過建設初步形成長城、大運河、長徵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權利責任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管理模式早期具有雛形,形成複製推進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了良好。

國家文化公園根據文物和文化資源的總體配置、發表差異和周邊人居環境、自然條件、配套設施等情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重點建設四種主體功能區:一是管制保護區,對文物主體和環境進行嚴格的保護和管制 二是主題展示區,包括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三種形態, 核心展覽園由開放旅遊、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比較方便的國家級文物、文化資源和周邊區域組成,是參觀旅遊和文化體驗的主體區域, 集中展示帶以核心展示園為基點,分支相應的省、市、縣級文物資源,形成文化載體密集區,整體保護利用和系統開發提高。

特色展示點的布局分散,但有特殊的文化意義和體驗價值,可以滿足差異化的參觀體驗, 三是文旅融合區,主題展示區及其周邊構成附近可以看到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現代文旅優質資源,重點利用文物和文化資源溢出輻射效應,建設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 四、在傳統利用區、城鄉居民和企業事業單位、社區組織傳統生活生產區域,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文化旅遊、特色生態產業,適當控制生產經營活動,不符合建設計劃要求的設施、專業。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關鍵是集中實施象徵性工程,《方案》提出聚焦五個重要領域實施基礎工程:一是推進保護傳承工程,使長城文化、大運河文化、長徵精神融入大眾生活, 二是推進研究發掘工程,強調「萬裡長城」、「千年運河」、「二萬五千裡長徵」整體能見度,拍攝電視特輯電影長城之歌、大運河之歌、長徵之歌, 三是推進環境輔助工程,發布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珠成紗,絲斷,建立廣為人知的視覺形象識別系統, 四、推進文旅融合工程,在大運河淮揚領域以運河水韻為特色發展水上觀光和濱水休閒旅遊, 五、推進數字播放工程,數位化展示文物和文化資源,實時展示歷史名人、詩詞歌賦、典籍文獻等相關信息,構築永遠不落幕的網上空間。

看了小編的這篇文章,是不是心動了呢?你對此有什麼想法?

相關焦點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 黃河、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這樣建
    記者在12月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完成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又有新消息!學者許江:它將給我們帶來文化滋養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消息出來,讓很多浙江人很期待。今天,又有新消息了。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部署要求,研究推進我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12月10日上午,我省召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省領導向35名諮詢委員會專家頒發了聘書。
  • 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央廣網杭州12月11日消息 (記者 陸晨)1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在杭州召開。現場聘任了35名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並頒發聘書。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採訪團走進湖州
    12月19日,由新華社、中新社、浙江日報、浙江衛視、FM93交通之聲等國家級、省級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來到湖州,開展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報導。採訪中,湖州歷史悠久的水鄉古鎮、精美的刺繡藏品、精湛的湖筆製作技藝、秀麗的運河風光、獨特的蠶桑文化……都給採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者們紛紛表示,大運河湖州段歷史遺產保護較好、文化價值較高,沿線遺產構成豐富、很有特色,在中國大運河體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聚焦...
    杭州日報訊 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觀察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裡...
    「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溝通南北,綿延數千裡,歷經無數繁華盛景和動人故事;貫連古今,奔流幾千年,沉澱厚重歷史變遷與家國記憶。
  • 一文讀懂: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除了牆體,還包括城堡、關隘、烽火臺和敵樓等組成部分從國家公園到國家文化公園,近年來,我國對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不斷進行著道路探索。國家文化公園由國家公園引申而來,是國家公園新的發展形式,也是國家公園理論的延續。
  •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進展如何?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是我國重大文化工程之一。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年底印發的《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長城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計劃用4年左右時間,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那麼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目標是什麼?為實現相關目標,國家出臺了哪些政策措施?具體到各省(市)有何進展?
  • ...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唱響高質量發展「大運河之...
    今年3月,淮安市組建「市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 作為市級管理協調機構,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統籌規劃、督導推動全市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此舉為全省首創。淮安市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納入全市高質量跨越發展指標考核體系,印發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要點,編排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健全完善了督查督辦、協調會辦、溝通聯絡、信息通報等推進機制。
  • 陽穀:市場運作 多渠道籌資 積極推進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
    陽穀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郭素彥,陽穀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訾士勇,齊魯晚報、大眾網、聊城廣播電視臺、聊城日報等七家媒體記者參加會議。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保護好、利用好、展示好大運河陽穀段文化遺產,依照遺產保護需要和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近年來陽穀縣實施了一系列運河本體及沿岸文物保護展示工程。
  • 大運河沿岸圖書館將共建共享文獻資源
    日前,來自京杭大運河沿岸城市公共圖書館的32位館長及代表齊聚浙江嘉興,就大運河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達成共識。  大家認為,沿岸8個省(市)近40個城市(區)的公共圖書館有責任、有義務進行系統收集、整理和保存大運河相關文獻,不斷推進大運河文獻資源的數位化建設,為共建共享提供技術支持和基礎保障。
  • 山東臨清古城,明代陳豫為民族團結施妙招,「小聚居,大混居」
    山東古城臨清,應「運」而生,「運」當然指的是運河。這裡流傳著明代平江侯陳豫修建臨清城池時,施「小聚居,大混居」妙招,促進了民族大團的動人故事。每天清晨,古城臨清都會被運河旁的陣陣吆喝聲喚醒。臨清應「運」而生,在大運河流經此地之前,這裡只是在齊魯大地上偏安一隅的無名小城。1400多年前,隋煬帝楊廣開挖大運河,連通中國南北的水運大動脈形成,臨清成為一座運河城市。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後,把大運河截彎取直,建成京杭大運河,南北方水運距離縮短了900多公裡,漕運和鹽引制度又創造性地把江南、草原和西域三者連為一體。
  • 大運河文化交流論壇鶴壁宣言:讓中國大運河文化走出國門
    位於黃河故道和永濟渠(衛河)之間的濬縣古城,是名副其實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留有中國北方最早的大型摩崖造像,見證運河興衰的古城牆,以及黎陽倉、枋城堰、雲溪橋等與運河相生相伴的文化遺產。近年來,鶴壁市始終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深入挖掘當地運河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運河文化旅遊產業,大運河鶴壁段已經成為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個突出亮點。
  • 樂高樂園在中國首店落戶上海 將於2023年建成 輕資產IP輸出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上海市金山區外,樂高樂園還與成都、三亞、深圳、北京、天津等城市有合作意向,可見,該品牌主要依靠輕資產模式,欲在國內市場多箭齊發,但其選址大多在主題公園競爭激烈的區域,依靠樂高的IP能否快速吸引客群還有待觀察。將於2023年建成「這一次,樂高樂園把目光投向上海,是經過了近兩年的接觸、考察、比選和洽談。」上海市金山區文旅局負責人表示。
  • 洛陽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招標
    【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9日,河南省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發布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據悉,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施工總承包己由項目審批/核准/備案機關批准,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47000萬元,招標人為洛陽金城智慧雲聯科技有限公司。本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現招標方式為公開招標。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2.5萬平方米,地下部分總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
  • 思想者|劉士林:成為世界遺產的大運河,並不只是戴了一個「帽子」
    事實上,自2014年正式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大運河的發展就牽動了全中國乃至世界的目光。上海交通大學劉士林教授認為,中國大運河文化建設經歷了「兩次飛躍」,第一次是從「世界遺產」到「大運河文化帶」,主要解決的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思想觀念問題;第二次是從「大運河文化帶」到「國家文化公園」,主要解決的是大運河文化建設「從何處下手」的落地實踐問題。
  • 魔都一地標建築受追捧,造型令人意想不到,預計2023年建成
    ,都是排名靠前的城市,提起繁華,你總是遺落不了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的發展是相當迅速的,而對於上海,大家首先印入腦海中的,一定是「東方明珠」了,他就位於美麗的黃浦江邊,而在這個地方,即將新建一處地標建築,叫做「上海大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