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2020-12-24 金臺資訊

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

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日前,「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報導行前會」在杭州舉行,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社等中央及省市級主流媒體齊聚杭州,他們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手工藝活態館出發,途經餘杭段運河綜保工程、上城區、濱江區運河古蹟,至浙東運河蕭山段等,深度走訪、解讀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保護傳承利用以及令人憧憬的「未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效「亮眼」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如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感慨於新做的絲綿袍質量上乘,白居易曾詩興大發,特意賦詩一首,餘杭的清水絲綿就是這詩中精品。

「清、純、淡,是清水絲綿制綿用水的標準,也是整個制綿過程中最大的亮點之一。」從事清水絲綿製作技藝宣傳工作多年的餘杭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豐國需向記者們介紹道。

本次採風活動中,大運河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成效顯著,尤為亮眼,令記者們頻頻「嘆服」。

據悉,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中國蠶桑絲織傳統技藝」的子項目,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了更好地宣傳推廣這份獨特的技藝、千年的「記憶」,餘杭還出版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藉此讓這份非遺文化能得到更好地傳播和發展。

如果說清水絲綿是在餘杭溫婉曼妙的江南水鄉風姿下誕生的,那麼省級非遺名錄項目西興竹編燈籠就是濱江「喜奔競,善商賈」的繁華商業氛圍中的產物。

始於南宋宮廷用燈,行銷於全省各地乃至江蘇、安徽等地的西興燈籠,其竹篾細如髮絲、編制技藝紛繁複雜,手藝人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勞、經營有道的處事風格在其中可見一斑。在濱江人的苦心經營下,西興燈籠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照明首選工具。

「在大運河文化建設中,沿線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一直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其中西興竹編燈籠為主要培育對象。」濱江區文聯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文藝創編創作的舞蹈《西興燈籠》,被改編成廣場民間舞蹈搬上舞臺後,獲得了省級金獎1個、銀獎1個,市級金獎2個的佳績。同時,為了加快文化傳承,濱江區在西興成校建立了非遺保護基地,每年組織開展相關培訓班2次,有效培育了西興竹編燈籠編制類傳承人20人。至2017年6月底止,濱江區還擁有西興祝福、西興年規戲、西興盤紐扣、西興編制挑花帶等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8項,在「非遺四進」(即進企業、進校園、進廣場、進社區)活動中,普及人群達2萬餘人次。

持續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在大城北這片孕育了千年運河文化、百年工業文明的熱土上,繪好新時代美麗畫卷,規劃是最重要的「起筆」。

記者們來到了位於運河邊的「杭州大城北規劃展示館」,它是一座集規劃展示、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館。

「大城北示範區,位於京杭運河沿岸和杭鋼基地兩大區塊,總面積約3.5平方公裡。」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給大家講解大城北核心示範區的建設情況,表示會繼續充分挖掘運河文化遺產地的內涵價值,秉承「續運河文脈,樹城市標杆」的使命精神,推動文化與藝術、科技的融合發展,打造杭州藝文融合科技的創新高地,引領帶動大城北區域的發展,實現「工業鏽帶」向「文化繡帶」的轉型蝶變,不斷擦亮大運河這個城市「金名片」。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正在加力加速推進中。」市運河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沈楊根詳細介紹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保護成果和目前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情況,介紹包括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等7項重點項目以及目前舉辦的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中國(杭州)新年祈福走運大會等五大品牌文化活動。

近年來,市運河集團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為例,通過「統籌規劃、生態保護、項目抓手、文化引領、產業培育、運營前置」等方面創新理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經營,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文化性、公益性項目運營成本和收益平衡,實現國家文化公園可持續經營,並在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喜獲「2020年中國旅遊集團融合創新發展十大案例」第二位。

接下來,杭州將繼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快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著力打造國際運河文化示範城市,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的「杭州樣板」。

相關焦點

  • 奮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樣板」 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聚焦...
    杭州日報訊 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今年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開局之年。在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杭州聚焦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在傳承文化根脈上作示範;推進活態傳承,在發掘文化內涵上出精品……杭州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的成果特色亮點,可謂源源不斷、精彩紛呈。這份「精彩紛呈」再次被「聚焦」。
  • 浙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
    央廣網杭州12月11日消息 (記者 陸晨)12月10日上午,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在杭州召開。現場聘任了35名浙江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並頒發聘書。
  • 大運河立法保護向全國輸出「杭州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提出:「把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杭州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遊客的運河』。」近年來,杭州秉持「還河於民」的理念,深化大運河保護管理,推動大運河活化利用,把大運河真正打造成為「人民的運河」。疾風知勁草,砥礪鑑初心。
  • 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規劃創新實踐——以《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
    研討活動參與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梅耀林、姚秀利、劉志超、索超)《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是國內首個編制完成的省級國家文化公園專項規劃,開創性探索了國家文化公園空間規劃範式與實施路徑,為大運河沿線兄弟省份,以及長徵、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編制提供了經驗借鑑。
  • 黃河、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這樣建
    記者在12月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歷史資源優勢,不斷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完成工作體制機制,成立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建立了工作決策參謀和政策諮詢機制。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又有新消息!學者許江:它將給我們帶來文化滋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大運河浙江段從寧波、紹興、杭州直到湖州、嘉興,貫穿浙江東部和北部,流經城市和市鎮,融入了浙江的歷史和浙江人的生活。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消息出來,讓很多浙江人很期待。今天,又有新消息了。
  • 大運河文化交流論壇鶴壁宣言:讓中國大運河文化走出國門
    大運河鶴壁段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大有可為2014年以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作為推介宣傳文創產品的重要平臺和推廣展示文旅項目的重要窗口,文博會對保護傳承大運河文化遺產、激活鶴壁運河文化旅遊資源、促進傳統文化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 陽穀:市場運作 多渠道籌資 積極推進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喬思亞 蘇培貞 陽穀報導12月18日,陽穀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在陽穀縣文化和旅遊局召開。陽穀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郭素彥,陽穀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訾士勇,齊魯晚報、大眾網、聊城廣播電視臺、聊城日報等七家媒體記者參加會議。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保護好、利用好、展示好大運河陽穀段文化遺產,依照遺產保護需要和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近年來陽穀縣實施了一系列運河本體及沿岸文物保護展示工程。
  •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建設採訪團走進湖州
    12月19日,由新華社、中新社、浙江日報、浙江衛視、FM93交通之聲等國家級、省級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來到湖州,開展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報導。採訪中,湖州歷史悠久的水鄉古鎮、精美的刺繡藏品、精湛的湖筆製作技藝、秀麗的運河風光、獨特的蠶桑文化……都給採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者們紛紛表示,大運河湖州段歷史遺產保護較好、文化價值較高,沿線遺產構成豐富、很有特色,在中國大運河體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杭州大運河畔高顏值公園!效果圖似叢林秘境
    項目位置圖 > 小河公園項目是2020年杭州市建設工程重點標杆項目,是關係到大運河兩岸居民福祉民生的關建項目
  • 觀察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裡...
    圖為浙江杭州,晚霞映照大運河餘杭段。「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溝通南北,綿延數千裡,歷經無數繁華盛景和動人故事;貫連古今,奔流幾千年,沉澱厚重歷史變遷與家國記憶。
  • 方案解讀:瑪莎·施瓦茨大師團隊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由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聯合CBC建築中心共同發起的「運河上的京津冀——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通過運用大師工作營、國際大師邀請賽等形式,以創新的方式將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為國家文化公園的新標杆。2020年5月19日,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元寶島)大師邀請賽最終成果評選會於天津西青成功召開。
  • 一文讀懂:什麼是國家文化公園?
    如今,我國有10個國家公園(試點),分別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神農架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錢江源國家公園、南山國家公園。這些國家公園的設立,目的是保護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多樣性,並不具備太多文化上的意義。
  • 2020第七屆中國大運河廟會將於10月30日啟幕
    2020第七屆中國大運河廟會(以下簡稱「廟會」)將於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舉辦。  本屆廟會開幕式將於10月30日9時在杭州市拱墅區香積寺廣場舉辦。本屆廟會攜手「第五屆杭州素食文化節」,在香積寺廣場設有「素產品集市」、「悅素演繹」、「素食名廚名菜秀」等豐富的文化活動。
  • 2020第七屆中國大運河廟會即將啟幕
    往屆大廟會資料圖2020第七屆中國大運河廟會(以下簡稱「廟會」)將於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舉辦,持續整整五天,美食、演繹、國潮、直播……帶你玩轉大廟會賦能文旅融合發展讓古老運河煥發新生機和活力大運河廟會是市運河集團舉辦的品牌文化活動之一,是運河集團秉承「續運河文脈,樹城市標杆」的使命精神。在弘揚傳統文化、挖掘運河文化、培育文化品牌方面不斷深耕、創新和突破,旨在成為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杭州樣板。
  • 臨清將「迎大發展」,2023年基本建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4年左右,預計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徵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將在2021年底前完成, 通過建設初步形成長城、大運河、長徵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權利責任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管理模式早期具有雛形
  • 洛陽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招標
    【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9日,河南省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發布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據悉,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施工總承包己由項目審批/核准/備案機關批准,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47000萬元,招標人為洛陽金城智慧雲聯科技有限公司。本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現招標方式為公開招標。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2.5萬平方米,地下部分總建築面積約7.2萬平方米。
  • 爭當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示範樣板模範生
    姚鑑做客蕭山網 暢談如何堅持亞運總牽引實現新蛻變  爭當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示範樣板模範生『重要窗口』示範樣板模範生」這一主題,與網友交流互動,聽取市民意見。寧圍將以「排頭兵」的姿態、「弄潮兒」的闖勁實現新的蛻變,扛起使命擔當踏浪前行,拼出一流幹勁,幹出一流業績,為蕭山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示範樣板展新姿、亮新貌。  直播訪談期間,姚鑑圍繞經濟發展、環境整治、社會治理、城市建設等諸多熱點問題,與網民一一進行互動交流。
  • ...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唱響高質量發展「大運河之...
    作為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江蘇省淮安市牢記習總書記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先導段、示範段、樣本段」和「走在全國前列」的工作要求,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使大運河文化帶淮安段建設真正成為淮安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重要支撐、重要品牌。
  • 杭州良渚新城打造門戶公園「城市名片」 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近日,位於杭州大運河西岸、上塘高架南側的良渚門戶公園正式完工。步入蜿蜒的景觀長廊,只見灌木花草錯落有致,彩色的塑膠跑道將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區塊串聯起來,讓人感覺十分安逸。良渚門戶公園(一期)是大運河文化帶——良渚段首個開工項目,於2019年開工,項目位於良渚新城與拱墅區交界處,北起上塘高架,南至拱墅區界,西至規劃道路,東至京杭大運河,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