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H3K27me3印跡障礙可提高體細胞核轉移克隆效率

2021-01-09 科學網

克服H3K27me3印跡障礙可提高體細胞核轉移克隆效率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2 10:57:43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李偉、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陸發隆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克服固有的H3K27me3印跡障礙能夠改善體細胞核移植後的著床後發育。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6月18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從單倍體小鼠胚胎幹細胞中同時攜帶四個H3K27me3印跡基因的單等位基因缺失體細胞供體細胞可顯著提高體細胞核移植(SCNT)效率。 Sfmbt2、Jade1、Gab1和Smoc1的四重單等位基因缺失可正常化H3K27me3印跡的表達模式,並將成纖維細胞克隆效率提高至14%,而野生型成纖維細胞的出生率為0%,同時防止了在克隆動物中經常觀察到的胎盤和身體過度生長缺陷動物。在改善SCNT方面,Sfmbt2缺失是四個單獨基因缺失中最有效的。

 

這些結果表明,體細胞中H3K27me3印跡的缺乏是表觀遺傳障礙,阻礙了SCNT胚胎植入後的發育,可以通過供體細胞中的單等位基因印跡基因缺失來克服。

 

據了解,通過SCNT成功克隆需要克服重要的表觀遺傳障礙。儘管H3K27me3依賴型印跡在E6.5外胚層和胚外組織中差異分布,但基因組印跡通常不被視為此類障礙。

 

附:英文原文

Title: Overcoming Intrinsic H3K27me3 Imprinting Barriers Improves Post-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after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Author: Le-Yun Wang, Zhi-Kun Li, Li-Bin Wang, Chao Liu, Xue-Han Sun, Gui-Hai Feng, Jia-Qiang Wang, Yu-Fei Li, Lian-Yong Qiao, Hu Nie, Li-Yuan Jiang, Hao Sun, Ya-Li Xie, Si-Nan Ma, Hai-Feng Wan, Fa-Long Lu, Wei Li, Qi Zhou

Issue&Volume: 2020-06-18

Abstract: Successful cloning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requires overcoming significantepigenetic barriers. Genomic imprinting is not generally regarded as such a barrier,although H3K27me3-dependent imprinting is differentially distributed in E6.5 epiblastand extraembryonic tissues. Here we report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SCNT efficiencyby deriving somatic donor cells carrying simultaneous monoallelic deletion of fourH3K27me3-imprinted genes from haploid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Quadruple monoallelicdeletion of Sfmbt2, Jade1, Gab1, and Smoc1 normalized H3K27me3-imprinted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increased fibroblast cloningefficiency to 14% compared with a 0% birth rate from wild-type fibroblasts while preventingthe placental and body overgrowth defect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cloned animals. Sfmbt2 deletio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of the four individual gene deletions in improvingSCNT.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lack of H3K27me3 imprinting in somatic cells is an epigeneticbarrier that impedes post-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of SCNT embryos and can be overcomeby monoallelic imprinting gene deletions in donor cells.

DOI: 10.1016/j.stem.2020.05.014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212-5

相關焦點

  • 克隆猴已經有了,複製人還會遠嗎?其實你想太多了
    2019年,中國科學家創造出了兩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這是人類第一次通過體細胞克隆的靈長類動物,受到了世界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對,你沒有看錯,直到2019年,人類才做到了克隆猴子。既然克隆猴子已經出現了,那複製人呢?實際上,複製人似乎永遠不會出現。
  • 有了這份攻略,HepG2人肝癌細胞基因敲除效率提成了好幾倍!
    EMSS基礎培養基,海星生物-cas9x.com自主研發配製,對滲透壓進行了專門的優化,大大提高了HepG2細胞增殖的速度,也使得HepG2的細胞的形態更好。經過細胞株的優選, HepG2細胞增殖速度和克隆形成率都遠遠優於普通細胞。
  • 日本團隊:僅激活8個基因,小鼠幹細胞直接轉為可受精細胞
    生命科學史上科學家認為操縱它們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體細胞克隆,將體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這一過程被稱為體細胞核轉移(SCNT)),通過人工方法激活後再移植到代孕母體,就可以產生一個新的生命,著名的「多莉」羊就是這樣誕生。
  • 這幾隻克隆猴可不簡單
    2018年1月,當兩個萌萌的體細胞克隆猴寶寶「中中」和「華華」第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時,科研人員就曾預言,中國將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克隆猴模型,其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藥研發。僅僅在一年之後,這個預言便成為了現實。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傳統觀點認為,多梳抑制複合體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負責催化並維持H3K27me3;PRC1複合體負責識別H3K27me3並催化組蛋白H2Aub修飾,促進染色質凝集,抑制轉錄起始複合物的招募,從而抑制轉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挑戰了該傳統觀點,認為除PRC1複合物之外,生物體還有多種識別H3K27me3並調控靶位點沉默的機制。
  • 克隆羊讓人們看到了科技的進步,如今23年過去,為何沒有複製人?
    在曾經科技的發明剛剛出現時,人們都是懷著美好的感情,可一旦科技被運用的越來越成熟之後,它就開始走向岔路。23年前多利羊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未來世界的曙光,可這個曙光如今卻不是人們所想的。多莉羊的誕生克隆一詞,大多出現科幻電影中。
  • 長壽克隆豬讓異種器官移植「翹首可待」
    做出決定之前,期刊曾要求論文作者所在單位在今年2月3日前提供證明器官來源的資料,但沒有得到回應。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潘登科日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論文的撤回顯示了我國供體器官的嚴重短缺現狀。我國首例敲除α-1,3半乳糖苷轉移酶基因克隆豬現已6周歲,依然能夠正常產仔,這預示著基因敲除克隆豬身體健康,讓異種器官移植「翹首可待」。
  • 我國從第一代克隆動物到現在,到底克隆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1996年「多利」的誕生使克隆工程技術有了突破,它有一個提供卵細胞的母親,一個提供乳腺細胞核的母親,還有一個提供發育場所--子宮的代理母親。 2001年8月8日,我國首隻體細胞克隆山羊「陽陽」成功地產下了一對「龍鳳胎」,「陽陽」是一歲的山羊,在這一年中陽陽發育正常,與同齡山羊一樣,生命力旺盛,沒有出現衰老現象。「龍鳳胎」的父親是我國科學家通過胚胎克隆技術繁殖的安哥拉山羊。體細胞克隆山羊能像正常山羊一樣具有繁殖能力,證明我國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走進了世界先進行列。
  • 青島農大國內首度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 通訊員 曲天澤時隔20年,成功培育了中國本土首頭克隆牛的青島農業大學再迎喜訊,日前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培育出克隆貓。青農大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
    2020年9月11日和11月11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相繼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Nano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和光動力治療療效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在MDR的發生過程中,腫瘤乏氧首先會提高腫瘤細胞的乏氧誘導因子-1α(HIF-1α)的相對表達水平,從而提高多藥耐藥基因1(MDR1)的轉錄水平,最終增加P-糖蛋白(P-gp)的蛋白表達水平,而P-gp作為多種化療藥物的「外排泵」,可以將進入腫瘤細胞內的藥物泵回細胞外。因此,改善乏氧是增強化療療效的有效方法。
  • 一黑人婦女病逝,細胞卻挽救患兒生命,幫助人類實現首次細胞克隆
    比如,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這位黑人女士,毫不誇張地講她幫助人類實現了第一次細胞克隆。兒時飽受歧視,中年卻身患絕症,一生不幸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1920出生在美國的海裡埃塔·拉克絲,從小就受到了白種人的歧視。
  • 揭秘:克隆猴與普通猴有什麼不一樣?將來是否會複製人?
    今年初,一條中國首次成功實現體細胞克隆猴的新聞引起世人關注。這兩隻克隆出來的猴子現在怎麼樣了?克隆猴和普通小猴子一樣嗎?克隆猴的成功會給我們的未來帶來什麼?經過特別批准,央視記者探訪了當時已3個月大的中中和華華。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克隆羊多莉的誕生植物克隆很簡單,但動物克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早在1938年德國胚胎學家史匹曼就提出一個「奇異實驗」,將一個卵細胞的細胞核取出,然後換入另一個細胞的細胞核來誕生一個新的生命,這似乎就是克隆的最早想法,但當時條件不足而沒有進行,到了1970年,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戈登利用這種細胞移植技術用青蛙卵做實驗,因為青蛙卵超級大
  • 第9期:電影中的複製人,現實中的克隆技術
    1958年,英國科學家克隆出世界首例體細胞核移植動物——非洲爪蟾。  1963年,我國科學家童第周首次成功克隆了亞洲鯉魚,並於1973年成功將亞洲鯉魚的基因移植到歐洲鯽魚中,首次實現了種間克隆。  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將核移植克隆技術應用到哺乳動物身上,得到了克隆綿羊,使用的細胞核來自胚胎細胞,而非成熟體細胞。  1996年,「多莉」誕生,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移植克隆成功。
  • 克隆羊多莉:人類克隆技術裡程碑式的代表,可「下場」你知道嗎?
    1963年,克隆技術第一次在世界上出現。克隆技術的官方解釋是:由同一個祖先細胞進行分裂形成純細胞系,而純細胞系中的每個細胞的遺傳物質彼此相同。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克隆技術就是無性生殖。既然是無性生殖那就說明克隆技術也是有自然克隆和人工克隆之分的。
  • 貓科動物克隆技術獲突破 「平安」健康存活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1月14日,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明輝博士團隊通過攻關,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該校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作為克隆技術的研究成果,這隻克隆貓平安健康存活。 該項目主持人趙明輝博士告訴記者,目前代孕母貓及「平安」各項生理指標均表現正常。本次克隆貓的本體是一隻野生森林貓和中華田園貓雜交的成年雌性森林貓。科研人員從該貓皮膚組織中分離培養得到成纖維細胞,把中華田園貓卵子作為細胞核受體,通過細胞核置換和人工激活,製作出多枚體細胞克隆胚胎。
  • 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 浙江省首批克隆豬寶寶誕生
    11月19日至22日,位於東陽的金華豬保種場內,2頭代孕母豬順利產下11頭冷凍體細胞克隆純種金華豬。11頭小公豬初生體重平均1.13公斤,健康狀況良好。經過10餘天的生長,這批小公豬平均體重已近2公斤。這是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標誌著我省地方豬資源保護有了新技術。「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對我國生豬產業產生較大影響。
  • 邵宗鴻教授談心得:「四招」提高獲得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免疫抑制療效
    所以,從眾多骨髓衰竭性疾病中把AA鑑別出來,是提高IST療效的第一步。要做到這點,必須嚴把AA診斷關。 AA患者多具以下特點:臨床上有貧血、出血和感染症候群,無肝、脾、淋巴結腫大;周血不僅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尤低,淋巴細胞百分數明顯增高;髂骨和胸骨骨髓粒、紅、巨三系均增生減低,骨髓小粒空虛,非造血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強陽性,無纖維化;T亞群倒置,Th1細胞增多,T抑制細胞增多,I型淋巴因子增多,體液免疫無異常表現;無克隆造血證據(包括低增生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和低增生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