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對話讓人忍俊不禁,家長看完後還敢不重視孩子的普通話?

2021-01-12 C媽學堂

文丨C媽學堂

之前去學校接女兒的時候,聽到兩個小朋友之間的對話。

女孩:終於可以回家「刺放」了!女孩同學:「刺放」刺什麼飯?女孩:刺放女孩同學:哈哈,你這是什麼口音,笑死我了,我們都說吃飯,你不會說吃飯嗎?

這段對話之後,那個小女孩就哭了,感覺自己很委屈,被歧視了,被看不起了。

雖然我認為這個女孩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錯誤,也不應該被嘲笑,但是她的家長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在之前的年代,有一些地方口音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普通話的普及,普通話遲早會變為全國的通用語言,作為家長難道不能知道嗎?

現在很多大人都有口音,但是也是笑笑就過去了,畢竟語言這種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過來的,但是各位家長你們知道嗎?

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隨時影響著你們的孩子,如果你們整天都是一副「塑料普通話」,回家不好好引導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肯定會在耳濡目染之下,最終學會「方言普通話」。

然後在學校被同學嘲笑,甚至是排擠,又或者是成為老師教普通話上的重點關注對象,這些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有很大壓力的。

記得之前還看過一個段子:你好,你姓什麼?我姓薰?薰?是薰衣草的薰嗎?不是!是「薰悟空的薰」!哦……我姓別,別龍馬的別!

這些段子看似好笑,但其實對於各位家長來說應該起到一個警示作用,一定要好好教導孩子說普通話,而且是標準的普通話。

而家長想要讓孩子說一口流利的標準普通話,就必須兩頭抓,就是學校家裡兩頭抓,自己和老師兩頭抓,只要抓好了,其實讓孩子學好普通話也不是很難。

對於正在上學的小孩子來說,他們幾乎是家裡和學校兩點一線,學語言就要從點滴抓起,所以這兩個地方是絕對不能放過的。

1)在家裡,家長應該好好利用工具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自己的普通話就不標準,所以沒法教孩子,怕把孩子教偏了,但是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什麼點讀機,雲聽FM,這些都可以成為讓孩子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和途徑。

而且還有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看動畫片,動畫片裡面的配音,都是專業的配音演員配的,讓孩子在看動畫片的同時跟著說,跟著讀,怎麼可能會學不會普通話呢?

2)從日常生活中這抓起

如果家長自己的普通話說得很標準,那就更好了,就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平時就用普通話和孩子對話,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也會受到一定正面的影響。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晚上睡覺之前都會給孩子講故事吧,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用普通話給孩子讀故事,雖然孩子可能沒有什麼反應,但其實在孩子的腦海中,會形成一定的潛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孩子學習普通話是有很大幫助的。

3)糾錯永遠是學習的最好方式

如果有的孩子就是喜歡亂說普通話,家長任由其這麼錯下去,那麼肯定學不會標準的普通話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糾正孩子的錯誤,不要不耐煩,不要嘲笑孩子,你只要去試著糾正她,教會她正確的讀音,學會鼓勵孩子,孩子的普通話就會越來越好的。

4)選擇對的學校,為孩子創造良好環境

現在很多學校都要求只要進入學校就必須說普通話,不然就會受到一定的懲罰,而且也要求老師上課必須說普通話,招聘老師的時候也是對普通話有一定標準要求的。

所以,學校無疑是孩子學習好普通話的最好地方,當然,也存在一些學校對於普通話並不重視的情況。

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好的任課老師,對於孩子學好普通話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說現在網絡世界越來越發達,在網絡上也能看到很多關於方言,或者是「塑料普通話」的段子,很多人都引以為。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沒有辦法體會這其中的思想和感情,就像開篇提到的一樣。

如果孩子因為自己的語言而被同學嘲笑,被老師重點照顧,對於孩子的身心是有很大打擊的。

其實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各位父母能夠在這一個小小的「普通話」上引起重視和注意,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裡的生活,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口音而被嘲笑。

從而對孩子的普通話進行重視,讓孩子在學校生活中能夠和他人愉快地溝通交流。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聽聽這孩子和家長的對話讓人落淚,孩子們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
    足以看出,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對於理解有著很天然的渴望,不僅僅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也同時希望能夠提高個人的理解能力。可是,大家心裡也十分清楚,理解一詞又談何容易啊,真是對於人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就像一個孩子和家長之間的對話來說,他們之間的對話就表達出了現在很多家庭的關係狀態。
  • 孩子五音不全怎麼辦?首先第一點,就是讓孩子敢大膽說話
    你是否還記得前幾天比較火熱的節目《創造營2020》裡面的劉些寧?那個說話很容易破音的女孩子,好在唱歌的時候這個問題影響不太大。同樣,還有一個女孩子叫孫如雲,也是普通話不太標準。而對於家長來說,自己家的孩子唱歌跑調,說話尤其是普通話不標準怎麼辦?
  • 馬伊琍發文直言:孩子拿再多的獎又有何用?家長看完後陷入深思
    當今社會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僅像以前一樣,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不挨餓就足夠了。如今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品德素質教育,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基礎上,給孩子豐富的精神食糧,培養他們的禮儀與品德,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作為一名優秀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 z、zh不分,in、ing不分……孩子的普通話該怎麼辦?
    1986年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三十多年過去的現在,普通話的重要地位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但是我們無法否認我們的發音因為受到方言的影響,出現各種共性問題。作為成人的我們,發音有各種問題,那我們如何在孩子拼音學習中進行引導、規範發音?
  • 小學生「奇葩作文」走紅,老師忍俊不禁,家長反應亮了
    相信大家都深深的記得小學三年級剛開始寫作文的時候,很多人都一籌莫展,甚至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來,費勁氣力的寫完以後卻得到了老師「流水帳」這樣的點評。而很多人也有這樣的感受,每次寫作文最大的動力就是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在作文題目旁邊批下「傳觀」這兩個字眼,因為當老師寫下這兩個字的時候,意味著這篇作文就會被全班人傳閱,而且隨之而來的就是所有人的讚賞和誇獎,對於那個還需要聲名的年紀,作文就成為了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 孩子在學校,怎樣做能讓老師重視你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怎麼樣讓老師重視你的孩子?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自從孩子上學之後,孩子日常接觸最多的除了同學就是老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重視,想要老師重視自己的孩子,首先必須讓自己的孩子「發光」,其次作為家長自己也要「發光」,而不是走一些歪門邪道。
  • 孩子上小學後,除了學習,家長還要重視以下事,會讓娃受益一生
    尤其是當學習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重點後,不少家長隨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或憂或喜,為的就是孩子學習好了,以後才會有出息。但多數家長不知道的是,讓孩子以後受益乃至一生受益的,並非全部是學習成績。孩子上小學後,除了學習,家長還要重視以下事,會讓娃受益一生。
  • 人前小仙女,人後小惡魔,孩子的「兩面性」家長該怎麼解讀?
    1、人前人後表現不一樣孩子的「兩面性」主要體現在人前人後表現得不一樣,比如在人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到了人後則變成一個「混世魔王」。有些家長可能會滿不在乎,認為這是孩子鬧情緒的表現。其實不然,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兩面性」問題,只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 孩子反覆生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家長們還不重視嗎?
    其實,孩子經常生病,不僅僅是孩子本身免疫力的問題,家長們某些不恰當的做法也是導致孩子經常生病的「兇手」之一,會讓孩子體質變得越來越差。1、縱容孩子不良飲食習慣或強制要求孩子吃某些食物貪吃是小孩的本性,孩子還小,自制力較差,碰到自己喜歡吃或者好吃的自然不會控制自己。而家長們總覺得「能吃是福」,所以孩子在吃東西時,也不會太過幹涉。
  • 孩子近視家長不重視 一年近視漲200多度
    孩子近視家長不重視 一年近視漲200多度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9日電(敖盼盼)今年9歲的妞妞(化名)眼睛近視,一年前,來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漢口醫院就診。接診的視光科醫生江露對這個女孩印象深刻:高高瘦瘦,不喜歡戶外活動,喜歡趴著寫作業,老呆在家裡刷手機、看電視,近視300度。
  • 小小年紀一口蛀牙,家長們應該重視起來,讓孩子遠離蛀牙!
    三個月後再去醫院看的時候,醫生說已經變嚴重了蛀牙的面積變大了,但還沒傷到牙神經。當時孩子還不配合補牙,但是兒童牙科科室裡有專業的可以固定兒童的椅子,綁在椅子上進行治療的。醫生清理蛀牙面加上修補的過程大概用10來分鐘,而且全程沒有疼痛,再後來又去了一次做了其他磨牙的窩溝封閉。回去跟奶奶說蛀牙去就醫處理了,奶奶卻說我們真是瞎折騰,反正會換牙的。
  • 家長輔導作業倆小時後崩潰:孩子,你要的快樂教育,我不敢給
    更不用說,上課的時候,也不完全是主課,還有千奇百怪的課程,五花八門的作業。在學校呆膩了,還可以出去研學,說是研學,在我們看來,就是旅行。我們這一代人,很多人怕是開始上大學,才第一次坐火車吧?作業少了,課本薄了,可是零花錢增多了,以前幾分錢都捨不得花,投進存錢罐裡攢著,現在的孩子,根本就對錢沒什麼概念了。
  • 小時候睡枕頭和不睡枕頭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區別?家長別不重視
    「高枕無憂」的故事,也許沒多少人聽過,但望文生義,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把枕頭墊得很高,好安心睡覺,形容沒什麼事需要擔心的。不過,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研究表明「高枕」,並不能有利於睡眠,反而還會對人的頸椎和脊椎有害。於是又有人提,出不睡枕頭對人會比較好,這麼多說法想必各位寶爸寶媽也被繞暈了,自己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睡枕頭?又會有什麼後果?
  • 孩子一生氣就狂打自己,是「情緒飢餓」的原因,家長要重視了!
    他還索性把書包扔在地上,接著一屁股也坐在地上,一邊哭一邊不停地用力拍打著自己的大腿。朋友罵了、說了、哄了都不管用,實在是拗不過孩子,只好向孩子妥協。朋友告訴我,她的孩子打自己的時候不是做做樣子,而是很響、很用力地打在自己身上,這既讓她心疼,又讓她覺得很無奈。
  • 孩子朋友圈 家長管不了?
    家長一方面覺得開心,自己終於熬過來了、孩子不那麼黏著自己了,他們可以和小夥伴們愉快地玩耍了;另一方面又覺得擔心,沒有自己的看護,孩子會不會交友不慎,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帶壞?一段友誼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確實難以預料。作為家長,到底該不該幹涉孩子的朋友圈呢?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交友呢?小編有話說。
  • 人民日報力薦:小初高必練「繞口令」,趁假期培養孩子普通話!
    人民日報力薦:小初高必練「繞口令」,趁假期培養孩子普通話!想要學好語文,從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學好語文,那麼就一定離不開積累。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國家,所以現在流傳下來的各種知識都是我國幾千年的瑰寶。
  • 為何孩子走路總是愛摔跤?很可能是「視覺智能」不足,家長要重視
    小張的閨蜜在育兒方面比較有經驗,二人聊了一會兒後,閨蜜問小張兒子是不是經常摔倒,小張回答「是啊!小孩不都這樣嗎?」閨蜜卻告訴小張,你兒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走路很穩,不應該摔倒了,閨蜜的話讓小張心裡嘀咕了起來。
  • 孩子想要玩具不敢說,家長失敗?父母換位思考,引導孩子追求美好
    但是今天我無意中看到她的朋友圈,其中有這樣一條配文「很有挫敗感,教出的學生無數,自己的孩子卻連話都不敢跟我說,我太難了」的內容。大致事情來龍去脈是:孩子想要買個芭比娃娃,不太貴,也就30元左右,孩子不敢跟她說,跟奶奶說了,被她無意中聽到了。
  • 學習乾貨|學好語文的7大法寶,家長督促孩子儘早養成
    可也因為如此,孩子們不怎麼重視背誦作業,甚至等到考前才匆忙記憶。結果,孩子越背越慌,不僅錯漏百出,還將耽誤其他內容的複習。不想在背誦題上丟分,孩子在平日學習時就要養成多朗讀、勤背誦的好習慣。規範書寫期中考評講後,一名學生拿著兩張試捲來辦公室找我:「為什麼答案是一樣的,**這道題比我多得了1分?」我看了看卷面,這名學生的字寫得龍飛鳳舞,筆畫黏連難辨;而被他用來對比的卷子,字跡清晰、書寫規範,完全不給改卷老師「誤判」的機會。
  • 「三種需求」,若家長不滿足,孩子會更叛逆
    雖然對大多數父母而言,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愛和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也會對孩子逐漸感到陌生起來,甚至會覺得自己的血緣骨肉居然越來越像個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