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瞧紐約報導,從19世紀末到二戰結束,開洗衣店一直是在美華人移民最主要的職業。單是在紐約市,1930年代便有3500多家華人洗衣店。幾乎在每個街區的邊緣,都會看到一家華人洗衣店。如今,這一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唯一支撐到現在的三兩家店鋪,有的在數年前便改為新式的自動洗衣店,而位於14街東端的具有61年歷史的Sun's Laundry,在近來新冠疫情的籠罩下,宣布將在月底永久關閉。
(圖片來自美國僑報)
現年84歲的業主李洪森(Robert Lee)在1959年和父親李道新(Lee Dow Sun)一起從波士頓來到紐約,從一位同鄉好友那裡以4300美元買下了這家位於東14街626號的洗衣店,並按李道新的英文名字將店名改為Sun's Laundry。
李道新1899年出生在廣東臺山的馬尾湖村。他在一位叔叔的幫助下於1920年移民來到美國,在波士頓的中餐館裡打工。一邊工作一邊將錢寄回家蓋房子。但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後,他在老家的妻子不得不帶著年幼的兒子李洪森四處逃難,甚至躲到山上以避免遭到日本人的迫害。
李道新。(圖片由朱超偉提供)
1944年,李洪森在母親的幫助下一個人逃到了香港,並在香港一直生活到1957年。那一年,父親為他申請到了來美籤證,並為他買了機票,從香港乘坐泛美航空的飛機,經菲律賓的馬尼拉,再到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布法羅,最後抵達波士頓。
而李洪森的母親在1953年也終於逃到香港,並先他一年,於1956年乘坐飛機沿著幾乎相同的路線來到了美國。但在從西雅圖飛往紐約時,飛機由於機械故障在西雅圖機場附近的海面上墜毀,所幸她在水中抓住一個漂浮物,等到了救援人員的抵達。而同飛機的很多乘客沒能生還。
李道新、李洪森父子自1959年開始在紐約的東14街經營他們的洗衣店,以此養活了一家人。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李洪森在1962年前往香港,娶了一位臺山籍的妻子,並將她申請到了紐約。從那以後,面對著洗衣店日復一日的繁重工作,李洪森再也沒能回過臺山老家。
李洪森在臺山老家的姐姐後來也嫁給了一位早年來美的朱姓同鄉(Steven Gee Mah),因此一家人最終得以都在紐約團聚。如今,李洪森的外甥朱超偉(Robert Gee)成了他的兼職助手,偶爾來店裡幫忙,並為他張羅最近關張的事宜。
李洪森(左二)、兒子(左一)、外甥朱超偉(右二)以及一位30多年的老客戶在店中合影。(圖片來自美國僑報)
由於不會講普通話,李洪森只能通過外甥來回答外界的好奇提問。
朱超偉從舅舅和父親那裡聽說了許多早年關於華人洗衣店的艱辛故事,因此對舅舅的洗衣店最終的停業也感到無限傷感。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我舅舅和那些比他更早來到這裡的華人,他們沒有別的職業機會,因此只能通過開洗衣店來養活家人,同時也以非常低廉的收費給那些客人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但我知道那時候他們面臨的歧視。我外公的一個兄弟在舊金山,拿著洗好的衣服要上電車,結果司機就跟他說『Next car, Charlie』,當時他們就是這麼公開地歧視和取笑華人。華人開洗衣店,在那些人眼裡,也不過是給他們洗衣服的『Charlie』。」
朱超偉並記得自己的父親和舅舅跟他提到的開洗衣店的艱辛。
「不但是一天要工作十六七個小時,而且什麼髒衣服都可能收到,這些都得洗乾淨然後燙好,用紙包好,第二天交給客人。」
李洪森的店裡至今保持著幾十年前的操作流程。每個客人將衣服放下後,都會拿到一個紅色、黃色或者綠色的寫著號碼的卡片。這些顏色有著重要的標記功能,只要看顏色,他便知道這位客人是哪個禮拜送來的衣服。這些衣服大部分會被送到位於長島城或布碌侖的華人經營的洗衣作坊,那裡的工人連夜工作,通常第二天就可以把衣服送回洗衣店。之後李洪森會把衣服燙平、折好、打包,等待客人來取。而有些衣服,他也會和太太兩人直接在店裡手洗,然後熨燙摺疊交給客人。
李洪森回憶表示,最初洗一件襯衣他只收費幾十美分,而附近的同行則要收費四五美元。即便這樣,他也保持了洗衣店的盈利,並贏得了許多幾十年的不同族裔的忠實客戶。他們近日得知洗衣店要關閉,也紛紛前來致謝話別,回憶舊時光。
李洪森表示,洗衣店能撐到今天,也要感謝大樓的業主對他的優待。店面最初的房租是每月100美元,後來變成200、300、400、500、800。但當樓宇易主,新房東要大幅漲租時,他聽取了別人的建議,對1959年便在此開店的李洪森特殊對待,將租金保持在了800美元。這才令洗衣店能夠有足夠的利潤支撐下來。
但即便如此,李洪森表示,自10年前開始,隨著新式自動洗衣店的競爭加劇,而人們穿的衣服也越來越隨意,專門來傳統洗衣店洗衣服的人越來越少。他的舊式洗衣店也就越來越難以為繼,最近的病毒疫情,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決定關門退休。
(圖片來自美國僑報)
朱超偉表示,舅舅幾十年沒機會、沒時間回老家看看,當年他們父子寄錢回去蓋的房子還在那裡,但一直空著。
「我準備這兩年帶他回去看看,現在房子是請了村裡的人在幫著打掃維護。」(原標題:風雨經營60載,終抵不過疫情,曼哈頓最後的華人傳統洗衣店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