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經營 60 載,終抵不過疫情,美國曼哈頓最後的華人洗衣店關門

2020-12-16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華輿訊 據瞧紐約報導,從19世紀末到二戰結束,開洗衣店一直是在美華人移民最主要的職業。單是在紐約市,1930年代便有3500多家華人洗衣店。幾乎在每個街區的邊緣,都會看到一家華人洗衣店。如今,這一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唯一支撐到現在的三兩家店鋪,有的在數年前便改為新式的自動洗衣店,而位於14街東端的具有61年歷史的Sun's Laundry,在近來新冠疫情的籠罩下,宣布將在月底永久關閉。

(圖片來自美國僑報)

現年84歲的業主李洪森(Robert Lee)在1959年和父親李道新(Lee Dow Sun)一起從波士頓來到紐約,從一位同鄉好友那裡以4300美元買下了這家位於東14街626號的洗衣店,並按李道新的英文名字將店名改為Sun's Laundry。

李道新1899年出生在廣東臺山的馬尾湖村。他在一位叔叔的幫助下於1920年移民來到美國,在波士頓的中餐館裡打工。一邊工作一邊將錢寄回家蓋房子。但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後,他在老家的妻子不得不帶著年幼的兒子李洪森四處逃難,甚至躲到山上以避免遭到日本人的迫害。

李道新。(圖片由朱超偉提供)

1944年,李洪森在母親的幫助下一個人逃到了香港,並在香港一直生活到1957年。那一年,父親為他申請到了來美籤證,並為他買了機票,從香港乘坐泛美航空的飛機,經菲律賓的馬尼拉,再到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布法羅,最後抵達波士頓。

而李洪森的母親在1953年也終於逃到香港,並先他一年,於1956年乘坐飛機沿著幾乎相同的路線來到了美國。但在從西雅圖飛往紐約時,飛機由於機械故障在西雅圖機場附近的海面上墜毀,所幸她在水中抓住一個漂浮物,等到了救援人員的抵達。而同飛機的很多乘客沒能生還。

李道新、李洪森父子自1959年開始在紐約的東14街經營他們的洗衣店,以此養活了一家人。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李洪森在1962年前往香港,娶了一位臺山籍的妻子,並將她申請到了紐約。從那以後,面對著洗衣店日復一日的繁重工作,李洪森再也沒能回過臺山老家。

李洪森在臺山老家的姐姐後來也嫁給了一位早年來美的朱姓同鄉(Steven Gee Mah),因此一家人最終得以都在紐約團聚。如今,李洪森的外甥朱超偉(Robert Gee)成了他的兼職助手,偶爾來店裡幫忙,並為他張羅最近關張的事宜。

李洪森(左二)、兒子(左一)、外甥朱超偉(右二)以及一位30多年的老客戶在店中合影。(圖片來自美國僑報)

由於不會講普通話,李洪森只能通過外甥來回答外界的好奇提問。

朱超偉從舅舅和父親那裡聽說了許多早年關於華人洗衣店的艱辛故事,因此對舅舅的洗衣店最終的停業也感到無限傷感。

「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我舅舅和那些比他更早來到這裡的華人,他們沒有別的職業機會,因此只能通過開洗衣店來養活家人,同時也以非常低廉的收費給那些客人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但我知道那時候他們面臨的歧視。我外公的一個兄弟在舊金山,拿著洗好的衣服要上電車,結果司機就跟他說『Next car, Charlie』,當時他們就是這麼公開地歧視和取笑華人。華人開洗衣店,在那些人眼裡,也不過是給他們洗衣服的『Charlie』。」

朱超偉並記得自己的父親和舅舅跟他提到的開洗衣店的艱辛。

「不但是一天要工作十六七個小時,而且什麼髒衣服都可能收到,這些都得洗乾淨然後燙好,用紙包好,第二天交給客人。」

李洪森的店裡至今保持著幾十年前的操作流程。每個客人將衣服放下後,都會拿到一個紅色、黃色或者綠色的寫著號碼的卡片。這些顏色有著重要的標記功能,只要看顏色,他便知道這位客人是哪個禮拜送來的衣服。這些衣服大部分會被送到位於長島城或布碌侖的華人經營的洗衣作坊,那裡的工人連夜工作,通常第二天就可以把衣服送回洗衣店。之後李洪森會把衣服燙平、折好、打包,等待客人來取。而有些衣服,他也會和太太兩人直接在店裡手洗,然後熨燙摺疊交給客人。

李洪森回憶表示,最初洗一件襯衣他只收費幾十美分,而附近的同行則要收費四五美元。即便這樣,他也保持了洗衣店的盈利,並贏得了許多幾十年的不同族裔的忠實客戶。他們近日得知洗衣店要關閉,也紛紛前來致謝話別,回憶舊時光。

李洪森表示,洗衣店能撐到今天,也要感謝大樓的業主對他的優待。店面最初的房租是每月100美元,後來變成200、300、400、500、800。但當樓宇易主,新房東要大幅漲租時,他聽取了別人的建議,對1959年便在此開店的李洪森特殊對待,將租金保持在了800美元。這才令洗衣店能夠有足夠的利潤支撐下來。

但即便如此,李洪森表示,自10年前開始,隨著新式自動洗衣店的競爭加劇,而人們穿的衣服也越來越隨意,專門來傳統洗衣店洗衣服的人越來越少。他的舊式洗衣店也就越來越難以為繼,最近的病毒疫情,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決定關門退休。

(圖片來自美國僑報)

朱超偉表示,舅舅幾十年沒機會、沒時間回老家看看,當年他們父子寄錢回去蓋的房子還在那裡,但一直空著。

「我準備這兩年帶他回去看看,現在房子是請了村裡的人在幫著打掃維護。」(原標題:風雨經營60載,終抵不過疫情,曼哈頓最後的華人傳統洗衣店關門)

相關焦點

  • 美媒:紐約華埠百年槍店受疫情影響關門 華裔經理憶往昔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中國僑網5月21日電 近日,美國《世界日報》刊登文章,介紹了紐約華埠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槍店,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關門的故事。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喬維諾一直高居全世界槍枝銷售量榜首,美國槍枝雜誌曾多次在封面報導喬維諾槍店的業績,而接手該店整整25年的經理古角,卻是上個世紀70年代從上海來美的華人。
  • 紐約曼哈頓華埠一標誌性酒樓停業 周邊商戶或受影響
    (美國《世界日報》/顏嘉瑩 攝)   中國僑網9月2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曼哈頓華埠東百老匯的「新怡東大酒樓」,過去是該商圈的經濟指標,也是福建社團、移民舉辦婚喪活動的主要場所。該酒樓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日前確定將停業,22日張貼告示。
  • 騷亂比疫情更可怕!美國華人餐廳被打砸,店家:還以為拍電影呢
    單純的和平示威,也逐漸升級為了暴力活動,那如今生活在美國的華人,都怎麼樣了呢?據美國華人媒體《世界日報》1日的報導,本以為熬過了疫情,美國各地的華人餐廳都已經陸陸續續開始營業了。可是如今發生的騷亂,不僅沒了生意做,甚至店鋪還被人給砸了。很多華人店主都在感嘆:騷亂比疫情還要可怕。如今的生意更難做了。
  • 美國疫情爆發,美國槍店老闆:華人顧客佔90%,華人就愛一種槍
    最近在疫情當中,美國的槍店生意越來越好,而且,據報導,美國槍店老闆表示:華人顧客佔了90%。主要是因為,在現在的情況下,在美國確實發生了一些襲擊亞洲人的事件。這也讓華人社區槍枝,攝像頭購買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更好地進行自我保護。
  • 快過節了,美國的華僑華人你們還好嗎?
    原本每年最熱鬧的季節,如今在美國卻顯得有些「死氣沉沉」。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2月16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671萬例,死亡病例超過30.3萬例。目前依然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為了遏制疫情的持續發展,加州州府、紐約州州府等紛紛出臺了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
  • 美國華埠「復甦記」(僑胞說·我在海外這樣渡難關(12))
    據美國華文媒體報導,近日,為了幫助紐約曼哈頓華埠經濟復甦,多個華人社團聯合發起「亮麗中國城」計劃,民眾通過在線捐款「認領」一個以自己命名的燈籠,一同點亮華埠,吸引更多遊客與民眾。不只是紐約,在美國其他華人聚集的城市,一座座歷經風雨的華埠都卯足了勁,直面挑戰,絕地尋生。
  • 曼哈頓6大最好的披薩店,紐約美食攻略,美國旅行不可錯過!
    紐約曼哈頓的水在賦予曼哈頓披薩獨特的風味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現在,我們當然不希望您錯過這些以曼哈頓為中心的脆皮可口美味佳餚,並立即為您介紹6個最好的披薩店,這些商店提供一些曼哈頓的披薩。1.然後在獲得海德公園美國烹飪學院的學位後,與該地區的幾個著名披薩店合作。除此之外,奧特萊斯還提供曼哈頓最好的比薩之一。這使用了一個百年歷史的燃木烤箱。弗蘭克(Frank)在世界各地都需求旺盛,曼哈頓最好的披薩在短期內已在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開設了分店。該商店的營業時間為上午11點至午夜,澆頭的價格從2.50美元起。
  • 義大利疫情蔓延,在羅馬的青田老闆娘無奈關店!她還想給兒子辦婚禮...
    最後檢查過一遍貨架上的鬥獸場模型、教堂造型的冰箱貼、球衣和玩偶,她關上門。周邊幾家異國人經營的紀念品店還在營業,她成了第一名「退出者」。其實,早在一周多前,陳雅就想關店。進入3月以來,羅馬旅遊團隊取消率高達90%,陳雅店裡每天的顧客不過寥寥數人。
  • 美媒:美國亞凱迪亞華人手機店遭劫 三分鐘近萬元商品被搶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亞凱迪亞一家華人手機店日前被搶,多名黑衣搶匪衝進店裡,三分鐘搶走價值近萬元的手機、耳機等產品。當地時間12月3日中午,亞市一家華人手機店在營業,店裡當時還有一名顧客。突然衝進來三名穿黑色帽衫的男性,他們蒙著臉,直接衝到貨架拿耳機、手錶等單品盒子。該店華人店主表示,以前發生過類似案件,但都是臨近下班時間,這次發生的時間比較早。因事先培訓都告訴過員工安全第一,所以沒有人員受傷。
  • 美國中餐廳的危機,不只是疫情
    來源:圖蟲「 疫情讓中餐廳們陷入停滯,也因排華情緒受到衝擊。但在此之前,危機已經潛伏多時。」自1999年開始營業的尖峰茶餐廳一直是一部分矽谷居民的深夜食堂。它是這裡為數不多的、會營業到凌晨3點的地方。四處關門的夜晚,它仍然提供熱氣騰騰的幹炒牛河。不過,自3月16日加州開始全面嚴控堂食以來,原本擁有兩家分店,經常爆滿的尖峰茶餐廳,早在幾周前便關閉了一個門店,只留一家堅持著打包與外賣業務。
  • 英媒:曼哈頓昔日繁華恐難再現 疫情加速其衰敗
    參考消息網8月18日報導 英國《衛報》網站8月15日發表題為《對曼哈頓零售業而言,也許永遠不會回歸常態》的報導稱,紐約曼哈頓受到新冠疫情沉重打擊,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常態。內容摘編如下:在一個潮溼的周四下午,紐約曼哈頓的聯合廣場看上去有些悲涼。
  • 洗衣店主驅車四小時買硬幣!疫情讓全美陷入「硬幣荒」
    中新網8月19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而其在美國引發了另一個奇怪的現象——美國各地都出現了硬幣短缺。  據報導,25美分、10美分和5美分硬幣的流通並不像平時那樣自如,因為許多企業已經倒閉,消費者也不像之前那樣常常外出消費。  聯儲會6月宣布,硬幣供應系統已嚴重受阻。
  • 日本華人餐飲業主疫情中逆勢勃發 傳授技能團結同胞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2020,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疫情中,不少中小企業倒下,但也有些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企業家,逆勢勃發。在特殊時期,位於日本東新宿的「小吃揚州」店主吳仕東的故事就極具參考價值。
  • 紐約疫情日記(21)凜冬將至,美國華人何去何從?
    看看下文是如何評價在美華人疫情期間的心態的。疫情轉眼已經快一個月了,朋友圈裡發現多了很多廚藝大神,據說都已經開始研究起甜點了。不知道疫情結束之時,是否可以有大神級的媽媽出來創業。美國的疫情目前逐步緩解,各個州預測的拐點時間都提前了,這是個好消息。
  • 疫情下海外華商撐下去難 但違法經營或「倒」得更快
    「撐」下去難,但違法經營可能「倒」得更快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已近一年時間。疫情之下百業凋敝,對海外華商來說,日子更加難捱。當地時間5月18日,一名戴口罩男子路過美國舊金山華埠一家店鋪。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長期歇業、顧客減少、銷量下降……經營困境讓很多華商雪上加霜。慘澹經營讓人揪心,大家都在想辦法應對難關。可遺憾的是,一些人試圖繞過法律賺錢,本以為是條捷徑卻最終繞進了死胡同。下面這些案例值得警醒。
  • 「華強電子世界已經關門」?官方:純屬造謠!各店市場商戶穩步經營...
    讀創 深圳商報記者 劉虹辰日前「天天旅訊」自媒體在網易、百度等客戶端發布《深圳華強電子世界已經關門,曾經一平米造就千萬富翁如今冷冷清清》的推文,在市場、社會上造成極其惡劣的不良影響。華強電子世界是華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深圳華強(000062)投資經營的大型電子專業市場,自1998年設立以來,一直秉承誠信創新和諧共贏的經營理念,致力於打造中國電子產業渠道全程服務商,經營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商戶近萬家,年交易額超過500億,是專業經營電子元器件、IC、安防、LED、電腦、數碼、影像器材等產品的綜合性實體市場。
  • 日媒:日本華人餐飲業主疫情中逆勢勃發 傳授技能團結同胞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2020,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疫情中,不少中小企業倒下,但也有些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企業家,逆勢勃發。在特殊時期,位於日本東新宿的「小吃揚州」店主吳仕東的故事就極具參考價值。日本政府以「自肅」政策來抗疫,餐飲業首當其衝,許多店鋪被迫關門。
  • 美媒:美國亞裔組織紐約曼哈頓華埠貼海報 反對種族歧視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由美國亞裔公民關懷組織(簡稱CAACNYC)發起的「不要殘酷」(Don't Be Cruel)活動,5月31日在紐約曼哈頓華埠啟動,超過30名志願者拿著由14歲華裔學生葉雪恩
  • 中國第一家模型店「翼風」關門(圖)
    中國第一家模型店「翼風」關門 南京路老字號又少了一家  60年老品牌難敵租金飛漲 再加上網購火爆致連續虧損 很多市民紛紛趕到南京西路「翼風」告別童年記憶  4月10日,一架折了機翼的飛機模型放在「翼風」模型店前
  • "去了一趟洗衣店,花了幾十塊,女裝變童裝"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7日電(記者 謝藝觀)由於秋冬衣服洗著費事,一些消費者往往會選擇把衣服直接送進洗衣店,但動輒幾十元的洗衣費,不禁讓人暗暗思忖,洗衣成本真的那麼高嗎?大衣收費和羽絨服一樣,短款50元,長款60元,羊絨衫是25元。」 北京西城區鑫泰隆洗衣店的老闆稱。  就記者隨機走訪的情況看,洗衣店收費整體相差不大,羊毛衫、薄外套、西服等小件收費在50元以下,羊毛大衣、羽絨服等大件收費多在50元-80元之間,皮草類收費要貴一些,一些店面建議高檔服裝保值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