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後,其就少有佳片誕生。僅僅只有《荊軻刺秦王》和被稱為半部好片的《梅蘭芳》能夠拿得出手。陳凱歌導演後來又拍出了讓人大呼看不懂的《無極》,雖說《無極》評分不佳,但這部電影卻建立了一個東方魔幻、宏大、炫麗、浮誇的世界。將東方玄幻,戲劇表演,東方寫意美術融合在了一起,在十三年前就號稱投資達3000萬美金。
而就在今年凱歌導演又拿住了一部《妖貓傳》,為了高度還原盛唐氣象,陳凱歌帶著團隊去湖北襄陽,花費了六年時間,1:1的比例打造出一座高度還原唐朝風韻的「唐城影視基地」。整部電影,場景極盡奢華,車水馬龍的街道、熱鬧非凡的人群、恢弘大氣的宮殿以及無處不在的唐朝風韻。而從劇情方面來講,對於我來說前半部分是吸引我的,有著推理懸疑的味道。
所有有著非現實主義的電影都會有著一個設定,《妖貓傳》就是基於一場幻術而展開的。這部電影裡,妖貓是幻術所為,白龍也是幻術,大唐盛世是幻象,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愛也是幻象,阿部仲麻呂對楊玉環的愛亦是幻術。這一切都是假的。《妖貓傳》在劇情上並未給我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除卻劇中頗有韻味的建築與服飾。
從預告而看整部劇的走向應當是一有著東玄韻味的史詩電影,但在劇情不斷發展後,我逐漸明白這其實就是一個圍繞著楊貴妃的瑪麗蘇愛情電影。無數的人沉迷於楊玉環的美麗下,皇帝如此,阿部如此,白鶴少年亦是如此。並且三十年後並未親眼見過楊玉環的白居易也如此,一心想要寫出一首描寫楊玉環的詩。整部電影結束,我腦中只記得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而李白仿佛也是電影中少數沒有被楊貴妃所吸引的人物之一。因為這首詩也並非為貴妃而作。
客觀的評價一部電影一定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故事。
對於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兩個代表人物:張藝謀和陳凱歌來講,都有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太會講故事。所以他們特別喜歡選擇文學名著來改編,可惜改編這個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文字和視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藝術的表達方式。所以改編也是個技術活,光靠作家是不行的,還得有編劇的專業技能才行。因此有個改編的好的就很成功,例如《霸王別姬》的偉大,例如《紅高粱》的成功,如果改編的活沒幹好,故事首先就漏洞一大堆了。例如《搜索》,就成了高圓圓的長廣告。例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成了……
所以一個不太會講故事的導演,《妖貓傳》能夠在原著4本書的容量,眾多的出場人物,又是這樣一個帶著懸疑色彩的多線索的故事,改編成看到的這樣在2個小時的時間裡講成這樣,我認為是不錯的。將原著的雙男主兩個日本來唐的人,改編成白樂天和空海,這樣一個當地人一個外來者,角度很完美。至於很多人說的這故事腦殘,為什麼人人看一眼楊貴妃就都能愛上她,這樣的人我只能說你看東西太表面了吧,這裡的楊貴妃明明是盛唐的象徵啊!這樣的萬國來朝的帝國,誰能不看一眼就愛上,我們這些連看一眼都沒機會的人,不是整天靠著想像還想著夢回大唐嗎?
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1.故事時間分配有點問題,前面鋪墊太長,核心故事太短,無論是詩人還是和尚、是金吾衛還是他媳婦、是幻術師還是白鶴、是楊妃還是阿部,幾乎全都落墨均等,這是不合適的;2.電影中故事本身有硬傷,白鶴作為粉絲在這裡成為主要人物和完結人太突兀,因為疏於鋪墊,沒有任何深刻感,倒是充滿正義感;3.結局和《長恨歌》結尾違和感太強,如果楊妃活著未必會認同和白鶴在一起的結果,邏輯上也說不通,這詩變成了文人作偽,完全是硬安排的,倒不如是和阿部一起逃去日本,哪怕是身體去了也能和長恨歌扯上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