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了2個半月,儲備肉終於來了,而且來得那麼是時候,下一步就看儲備肉如何「四兩撥千斤」得讓上漲的豬價再降回去了。
事件回顧: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於2020年12月17日組織投放16000噸中央儲備豬肉。距離上一次投放儲備肉已經過去兩個半月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裡生豬價格重回17元,豬肉價格重回27元。再有3天就是冬至了,根據往年的經驗過了冬至就進入了我國真正的傳統豬肉消費高峰,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如果不進行控制,豬肉價格大有漲至30元的可能。
儲備肉能否成功讓豬肉價格降下來呢?
如果單從這16000噸的數量來看,這個事情還是有點難度的,畢竟2019年我國豬肉消費總量為4255萬噸,平均一天就要消費11.66萬噸,這1.6萬噸也就是個零頭,靠著填補目前的豬肉空白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但儲備肉對豬價和肉價的調控靠的並不是增加供應,而是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儲備肉投入市場後會向市場釋放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那就是現在的豬肉價格太高,我們要進行調控了。
養殖端,從農村散養戶到規模化豬場為了防止豬價下跌養殖利潤下降,會相應增加出欄量。消費端方面,因為凍肉的價格更便宜,所以更多的消費者會在傾向於消費凍肉,如此會影響到鮮肉的消費,為了維持鮮肉銷量屠企以及豬肉貿易商只能向下調整價格。
當然因為一次的投放量有限,對肉價和豬價的影響有限,但多次投放效果就會比較明顯,參考2020年5、6月份豬價從20元一路下跌到16元,儲備肉就功不可沒。
而生豬產能方面,截止到11月底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和生豬存欄量均已經恢復到2017年末的90%以上了。相信在產能日益恢復和儲備肉投放的雙重作用下,豬肉價格是有希望被控制下來的。
除了儲備肉,農業農村部還表示2021年的春節和元旦豬肉供應將會增加3成,而且明年第二季度產能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國內生豬產能逐步恢復,豬肉價格並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這些都在提示著我們2021年元旦、春節期間肉類市場供應沒有問題,我們吃肉也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