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的「前世今生」:歐洲曾經無比輝煌的騎士集團是如何沒落的?

2020-12-16 野談歷史

歐洲的騎兵,作為正規的一個兵種,開始於古希臘。希臘騎兵部隊最初產生在狄薩利亞和彼阿提亞等地,只用於警戒勤務和作散開隊形作戰時的馬弓手。

一、軍事改革促成了騎兵的興起

雅典梭倫改革(公元前594年)後,由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公民組成騎兵和重騎兵,士兵自備武器、戰馬。斯巴達雖以重裝步兵為其主要軍事力量,但也選擇優秀青年組成騎兵部隊。希臘——馬其頓時代的騎兵,在軍隊中處於重要地位,享有特殊的榮譽。

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進行軍事改革。創立了馬其頓方陣,建立步兵及騎兵的混合縱隊。方陣以重裝步兵縱隊為核心,輕步兵及騎兵捍衛陣兩翼。但重裝騎兵,則由馬其頓王的親信和貴族充當,他們把騎術的訓練作為貴族青年的必修科目。

腓力二世之子亞歷山大(公元前356-328年)繼承父業,他的騎兵曾所向披靡。據傳亞歷山大曾請一位希臘名畫家給他畫一幅騎馬的英姿,畫畢,國王認為馬畫得不像,差人把戰馬牽來,當場作比,不料馬一見畫象,竟大聲嘶鳴。畫家微笑說:「啊!我的國王,您的馬比您還懂得藝術」。國王也為他的坐騎如此通靈而驕傲。

亞歷山大親率3萬步兵和5千騎兵向亞洲挺進,在伊蘇城與大流士三世直接交戰。波斯的騎士有優良傳統,大流士一世曾自詠:「……神,創造了我,賜我以英雄駿馬的帝國。」可是,大流士三世卻沒有敵過亞歷山大,敗陣而逃。此後,希臘——馬其頓遂雄踞愛琴海。

不久,亞歷山大窮追波斯敗軍至大流士三世的駐地,大流士三世遠遠望見亞歷山大高踞戰車之上,左右兩側站立著威武的騎兵近衛隊,他們手拿錚亮的武器,排列成密集的行列,擁著戰車。波斯將土望而生畏,被打得大敗,大流士三世也被背叛了他的部下所殺。

古羅馬時代,塞維·圖裡阿改革(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時創立了騎兵隊。在羅馬對外擴張中,騎士建立了特殊的功勳,獲得了許多經濟利益,以後「騎士」一詞變成專指那些由平民出身的富人了。

迦太基的統帥漢尼拔在希臘和馬其頓正規騎兵的基礎上,組織了迦太基正規騎兵,戰鬥力很強,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201年)中大敗羅馬軍隊。坎尼附近的一次會戰,漢尼拔充分利用自己騎兵的優勢,巧妙地變換隊形,幾乎一舉全殲羅馬軍,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過了10年,雙方又在迦太基南面的撒馬附近決戰,漢尼拔企圖以80頭戰象組成密集的縱隊,突破羅馬人駐地中心,但羅馬人發揮了自己騎兵的優勢,粉碎漢尼拔的突襲而獲全勝。漢尼拔被迫逃往東方。

在羅馬帝國時期,騎兵未被重視,沒有成為獨立的兵種,只作為非正規部隊使用。在蠻族大遷徙時,戰馬隨著日耳曼人走遍歐洲。東羅馬的查士丁尼時期(公元527-565年),騎兵也一度達到較高的水平。

二、「騎士」集團

條頓貴族組成的騎兵,是古代的重騎兵,它的騎士與馬匹都披戴金屬護甲。在所有的歐洲語言裡,「騎士」一詞的意義就是穿著鐵胄的騎馬武士。

最初,騎士的裝束是一頂鑲有鐵邊的皮盔和一件由鐵環穿織成的、一直垂到膝部的長外衣,即「環甲」或「鏈子甲」。這樣的裝束,雖然行動不便,然衝擊和防衛卻極有效。後來,胸甲取代了環甲。胸甲是由弓狀的緊裹住騎士身軀的鐵條連在一起的。全副鐵質裝束重約50公斤,所以,如果騎士被敵手用標槍打落馬下,沒有侍從幫助,很難站立起來,更不能獨自再騎上馬匹。

戰爭是中世紀封建主的主要行當。騎士是封建統治階級中的最低階層,他們以服兵役為條件,獲得國王或領主的採邑。作為一個騎士,必須掌握「武士七藝」,即掌握騎馬、遊泳、打槍、擊劍、打獵、下棋和吟詩。不懂「七藝」,算不得一個真正的騎士。

騎士的武裝有十字柄直劍、長柄重矛和盾牌,身披鏈子甲(後用鋼甲代替),頭戴附有蒙面甲的頭盔,高大而剽悍的戰馬也披以鐵甲。這種騎士重馬隊有可怕的威力。身穿鐵甲的騎士,是難以打死的。據說,一百個騎士的戰鬥力可等於一千個步兵。這類鐵騎作戰時排成楔形,以摧毀和切開敵方隊形。

可是,西方重騎兵遠徵東方時,卻遭到東方非正規然而十分輕捷的騎兵的沉重打擊。11世紀末第1次十字軍遭到塞爾柱人的打擊。後來,僧侶騎士團發展成為強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力量,西方國家許多騎士加入了僧侶騎土團,它成為十字軍國家最有組織的勢力。12世紀末,十字軍騎士受到薩拉丁的重創。

三、騎兵作戰發展到巔峰

15世紀,歐洲由於步兵的改善,重騎兵的弱點——笨重、行動不便且裝備費用高昂等,日益暴露,1513年義大利北部諾瓦拉會戰後,這種人馬都披胄的重騎兵就不再使用了。

16世紀後,歐洲的騎兵作了較大的改進,種類也增多了。長矛逐漸棄置不用,雙刃刀和短火器成為騎兵的通用武器。

法國於16世紀末,建立了步兵、騎兵兩用兵種,稱龍騎兵。它配備火槍,不帶甲冑。能針對不同情況,時而作騎兵,時而作步兵使用。到18世紀中葉,龍騎兵已少「兩用」,往往只做單純的騎兵使用。此外,還形成胸甲騎兵、驃騎兵(行動特別敏捷)、獵騎兵(射擊更為準確)等各種騎兵。

一般說來,龍騎兵、胸甲騎兵歸重騎兵,而驃騎兵、獵騎兵為輕騎兵。重騎兵和輕騎兵均列入正規騎兵部隊。往往將乘坐體壯力大、動作較緩慢的馬稱為重騎兵,這種馬雖靈敏性較差,但衝力大,適合於用密集隊形衝鋒;體態矮小、靈活的馬跑得快,反應靈敏,但不易協調一致,適合於單騎作戰和散開隊形作戰,乘坐這樣的馬匹,就稱為輕騎兵。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1712-1786)對騎兵進行了改革。他把騎術訓練放在騎兵訓練科目的首位,射擊和徒步訓練則退居其次。這一改革使騎兵能迅速地變換隊形,衝鋒後能迅速地集合或重新部署。改革的成果在奧地利王位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明顯地表現出來。

破侖一世也十分重視提高法國騎兵的質量,對騎兵的戰術原則也作了改進。他將輕騎兵編入每個師和軍,重騎兵則集中留作預備隊,以便在有利時機進行強有力的、決定性的突擊,或在必要時掩護部隊撤退。不過,拿破崙在騎兵作戰上取得成就不大。

四、騎兵的沒落

自古以來,歐洲的騎兵一直在戰爭中起著不小的作用。整個中世紀,騎兵成為各國軍隊中的主要兵種;在17世紀,騎兵的人數幾乎佔二分之一。在個別場合,騎兵還比步兵多一倍。到19世紀,由於武器的不斷改進,騎兵的作用不如以前重要,但仍是各國軍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兵種。

騎兵往往在大會戰的最後階段起決定勝負的作用,以騎兵猛追潰敵,是鞏固戰果所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直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騎兵才逐漸失去其顯赫的作用。只不過在大戰的頭幾個月,19世紀遺留下來的騎兵還派過點用場。但不久由於機槍和榴彈的使用,只好把馬匹轉移到比較安全的後方或用於運輸,使從前的、代表軍事上精華的騎兵戰士不得不默默無聞地徒步作戰。在大炮、飛機面前騎兵的光輝便黯然失色了。

相關焦點

  • 波蘭翼騎兵,號稱天主之矛,曾橫掃歐洲大陸,為何最後突然消失
    波蘭翼騎兵最早見於16世紀,此時歐洲正處於中世紀教會主導下,這隻騎兵團曾經幫助教皇徵沙俄、抗瑞典、討韃靼、伐土耳其的過程中,創造無數的輝煌和傳奇。翼騎兵的產生波蘭翼騎兵最初是為了與周邊國家抗衡,特別是對抗十字軍的入侵。
  • 馬鐙的發明造就了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輝煌時代,重裝騎兵席捲歐洲
    馬鐙出現之前,騎兵無法充分發揮其優勢,只用於偵察、通信、小規模突擊和騷擾。偉大的漢尼拔也只是用騎兵輔助步兵衝擊敵陣。直到公元8世紀,騎兵在西方的戰爭中始終只是配角。公元733年,查理·馬特竟然用重裝步兵打敗了阿拉伯輕騎兵。
  • 波蘭翼騎兵,歐洲騎士最後的榮光
    當你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裝甲部隊徽章時,會發現一隻近乎垂直,頂部稍彎的抽象形翅膀,這個標誌所來源於的波蘭舊時輝煌的軍事傳統,因為這種木架和羽翎所制的巨大翅翼曾是波蘭翼騎兵部隊的象徵。
  • 十萬歐洲騎士對六萬蒙古騎兵,兩天後僅剩千人,原因為何
    這件事情應該是在十三世紀,日耳曼人的王牌軍隊鐵血騎兵與蒙古鐵騎之間的較量。一提到歐洲重騎兵,大家首先想到的帶名詞是「力量」,「強大」,「無與爭鋒」。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王牌之師,在人數上又佔有優勢,怎麼會敗於人數較少的蒙古騎兵呢?
  • 中世紀重甲歐洲騎士如何對抗輕裝伊斯蘭騎兵?
    當長矛用盡後,騎士便只能拔劍作戰[與東方的穆斯林騎兵長期看重騎射不同,歐洲的騎士蔑視弓弩,認為這是懦夫的武器。1139年第二次拉特蘭宗教會議上,教皇宣布禁止在與基督徒作戰時使用弓弩,違者將被革出教門。因此歐洲騎士一般不會接受弓術訓練,也不裝備弓弩。](偶爾也下馬作戰),因此其劍術也很重要。中世紀的歐洲劍士大部分劍盾並用,少部分才雙手持劍。
  • 豫西沒落的曾經輝煌品牌多牛,洛陽三門峽焦作濟源等製造業多牛
    你知道豫西4市都有哪些曾經輝煌的製造業品牌和企業,現在走向了沒落。今天小鵬就給大家分享一下。1,洛陽市洛娃集團,成立於1995年。洛娃品牌隸屬於洛娃日化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推出了無磷、無鋁洗滌產品「洛娃皂粉」,其產品成為中國首個獲得環境標誌認證的洗滌產品。
  • 曾經的老牌歐洲強國:荷蘭的前世今生,衰落在於國小勢微
    荷蘭在近代的歐洲曾經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國家,它繼即西班牙、葡萄牙之後又一個海上霸主強國,被譽為「海上馬車夫」,因為其擁有獨特的轉口市場,也使得荷蘭在歐洲擁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明清時代的荷蘭還曾經殖民過一些地區,但是荷蘭畢竟還是個小國,他們沒有足夠的國家體量,將自己成長為英法德那樣的世界型大國。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瓦爾斯塔特平原13世紀蒙古騎兵曾經是橫掃亞歐大陸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巴格達的前世今生:創造與毀滅,輝煌與苦難,和平與血腥
    而追溯巴格達的前世今生,這樣的宿命之問其實由來已久,但巴格達人一次次在令人窒息的絕望中重拾勇氣,寫下了他們的不屈不撓的抗爭與奮鬥的篇章。在英國記者、歷史學家和旅行作家賈斯廷·馬羅齊所著的《巴格達: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一書中,作者以歷史的眼光和現實的勇氣,致力於還原一座城市的多重鏡像,在細節中生動地展示出這座城市的輝煌的過去、苦難的歷程以及悽迷的未來,讀後令人掩卷長思。
  • 領道師如何查元神,及如何找尋自己前世元神?
    最近很多想走玄門之路的信眾都想知道如何查元神,今天就這個話題大家探討下要如何查元神,找出元神是誰?一般是就是因為需要人的這股精氣去修煉。還需要找到曾經的宗門,曾經的師尊。朝哪個方向去修。是否能夠第一時間,打開前世的記憶和靈力或者法力元神代表是過去,不代表今天,更不代表我們的能力,只是一個媒介來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修行而已。不論你元神多大,都不可驕傲。總之,我們應該知道,今生你已經下了凡塵,你和那些從其它道投胎成人的人,實際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誰曾經沒有上天入地過呢?
  • 蒙古的騎兵有多厲害?歐洲10萬騎士進攻蒙古6萬騎兵,三天就剩下千人
    熟知歐洲史的人都知道,作為好戰民族,歐洲人一旦進入軍營訓練,便是長期的枯燥的練習。不僅如此,過程中還要穿著厚厚的鎧甲,這些鎧甲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他們講究重兵裝配,連戰馬都要穿上鎧甲。如此一看,他們在防守方面既佔優勢,又給自己加持了力量,即使這樣,他們依然有他們害怕的死敵。
  • 歐洲三大騎士團竟被完虐,而且傷亡慘重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建立時間最晚的一個,但卻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它於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騎士組成,著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鬥篷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1187年聖城耶路撒冷被薩拉丁的軍隊攻克。教廷號召奪回聖城,這就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徵。如此強大的騎士團如何被蒙古騎兵完虐?
  • 烏金木家具的前世今生
    那會有什麼樣的前世今生呢?先來說說烏金木家具的前世。烏金木原木與木材紋理曾經的斑馬木身價平平,劈材燒都嫌太硬,因長得高大通直常常被用來刨切木皮,做成的家具被稱為斑馬木家具,在市場上也默默無聞。烏金木的前身是大斑馬木,烏金木家具的前世是斑馬木家具。了解了烏金木家具的前世,再來說說烏金木家具的今生。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三歲走馬五歲射獵,從馬背上的民族到歐洲騎兵,優秀的騎士都從娃娃抓起
    重騎兵則披甲,手持長矛之類武器,乘騎高大,衝擊力強,主要用於衝鋒陷陣,承擔「潰圍、斬將、奪旗」的任務。此類輕、重騎兵的作戰分工不獨中原有之,譬如蒙古軍之中亦有輕重騎兵的區別。至於在世界範圍內重騎兵的翹楚,自然非中世紀歐洲騎士莫屬。中世紀歐洲的騎士基本為貴族階級所壟斷。這主要是出於經濟上的原因。裝備一名騎士所用不菲。
  • 馬鐙傳入歐洲,重裝騎兵取代步兵,手拿長矛的哥特人擊潰羅馬軍團
    依靠勢不可擋的騎兵,阿提拉的匈奴帝國曾經囊括了歐洲的絕大部分,直到大西洋沿岸,比後來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徵服的土地還要廣闊。馬鐙通過固定雙腳提供橫向穩定性,同時在馬鞍的協助下將人和馬結為一個整體,使騎兵利用馬匹的速度進行正面衝擊成為可能。羅馬人對這些匈奴人攜帶的新裝備驚異不已——歐洲人從未見過的馬鐙。當時歐洲人幾乎連馬鞍都沒有。
  • 上帝之鞭橫掃歐洲騎士團 戰意新兵團蒙古騎兵帶來可汗之怒
    上帝之鞭橫掃歐洲騎士團 戰意新兵團蒙古騎兵帶來可汗之怒 戰意11月7日上線的馬爾他系兵團是歐洲騎士美德的代表,特別是馬爾他騎士以其強悍的防禦力
  • 醫院騎士團的前世今生
    在歐洲的中世紀,隨著十字軍東徵的展開,誕生了三個赫赫有名的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作為名氣最大結局也最悲壯的組織,已經消亡在了歷史的煙海中,而另外兩大騎士團,至今依然活躍在世界舞臺,發揮著不那麼舉足輕重的作用。
  • 2021年的許願瓶.陪你一起翻越前世今生
    許願瓶2021年的許願瓶你在我的囊中我的夢想在你的心中從此以後陪你一起翻越前世今生前世今生有你有我2021年的許願瓶裡面響起了我的心跳聲曾經的傲慢年輕的任性流失的一點都不剩我要輕裝上陣陪你一起翻越前世今生
  • 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南昌艦的「前世今生」   南昌艦,舷號101它是055型驅逐艦首艦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萬噸級驅逐艦發展歷程2014年12月055型首艦在江南長興造船廠舉行開工儀式2017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