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專用的特工手槍?用它自殺的軍官倒不少:蘇聯PSM手槍

2020-12-22 歷史中郎將

說起蘇聯手槍,人們腦海中一定會出現TT-33託卡列夫手槍、馬卡羅夫手槍的形象,其中前者發射7.62×25mm馬卡洛夫手槍彈,後者發射9×18mm手槍彈,這兩種手槍彈也是蘇俄常見的手槍彈彈種。除此之外,蘇俄還有6.35×16mm SR、7.65×17mm SR手槍彈以及一種鮮為人知的小口徑手槍彈——5.45mm MPTs(俄文МПЦ,蘇軍代號7Н7)手槍彈。

左側第一枚就是5.45mm MPTs手槍彈

5.45mm MPTs手槍彈

5.45mm MPTs手槍彈的誕生非常巧合,70年代初,蘇聯需要研發一種小口徑手槍彈,並要求這種小口徑手槍彈擁有強勁的侵徹性能,至少能夠室內作戰中擊穿軟質防彈衣。

PSM禮品槍

當時正處於越南戰爭後期,美國投入到越南戰場的M16步槍表現優異並驗證了小口徑槍彈性能,蘇聯也因此研發自己的小口徑步槍與配套槍彈,其最終產物就是著名的AK74步槍,與該槍配套的彈藥則是5.45X39毫米M74步槍彈。在槍械加工方面,俄國有一項傳統,就是喜歡讓步槍和手槍選用同樣口徑的槍彈,這樣就可以使用相同規格的管坯分別加工步槍槍管和手槍槍管了。雖然蘇聯的國力在當時正處於巔峰時期,但是流傳下來的習慣還是讓蘇俄將5.45毫米作為新式手槍彈的直徑。

PSM(左)與馬卡洛夫(右)

PSM手槍:克格勃的高效殺人工具(大霧)

以這種手槍彈為基礎,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院的設計師拉什涅夫(Лашневым Т.И.)薩麥裡(Симариным А.А.)和庫裡果夫(Куликовым Л.Л.)研製了一種新的手槍,並命名為PSM(俄文ПСМ),即「緊湊型半自動手槍」的縮寫(俄文Пистолет 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保險特寫,很明顯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保持輕薄

目前,國內主流網站對該槍的描述為「為滿足克格勃特工完成暗殺任務所研發的小口徑緊湊型半自動手槍,且產量極低」。實際上,國內主流網站的描述只對了一半,PSM確實是一款產量不高的小口徑緊湊型半自動手槍,但不是為克格勃特工所設計的殺人武器,而是為蘇聯高級軍官(至少為將官)所設計的配槍。

拆卸方式也和馬卡洛夫手槍一樣

將官級別的高官佩戴此槍,也絕不可能為了戰鬥、殺人所設計,設計該槍的重點偏向於為了凸顯身份和禮儀。PSM手槍相比馬卡洛夫手槍輕得多,薄得多,但是該槍長155 毫米的尺寸卻和馬卡洛夫手槍相差無幾。也就是說,該槍與馬卡洛夫手槍比起來除了輕薄外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就連致死率都沒有馬卡洛夫手槍彈高——5.45mm MPTs手槍彈性能與.22LR幾乎差不多,後者常用於獵殺兔子、松鼠之類的小型動物。

一名貌美的女性,疑似蘇聯克格勃特工

也就是說,PSM壓根就不是為殺人而設計的。根據槍炮世界網站給出的信息來看,有人用PSM手槍命中了某人的胸腔,而被命中的人卻若無其事,而且繼續戰鬥了半個小時,最終死於內臟出血。按照這個性能來看,PSM根本不會被以冷血無情著稱的克格勃看中,更別提為特工裝備該槍了。

實際上是繡花枕頭,蘇聯末期部分高官用其來自殺

作為高級軍官的配槍,PSM手槍的做工確實精細,而且與馬卡洛夫手槍有很多相似指出,比如相同的拆分步驟、相同的固定槍管、相同的雙動擊錘等。除此之外,似乎為了追求輕便,PSM手槍非常薄,以至於為了保持18毫米的寬度,寧願將保險做長——前半部分幾乎與槍身保持齊平,只有尾部則突出套筒並向反方向略微突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把槍有專用的皮質槍套,由於其18毫米的寬度,其他的槍枝根本無法插入,因為槍套太薄,所以它看上去就像一個輕便的文件夾。

總之,這不是一把殺人利器,也並不出名手槍。順便提一句,到了90年代蘇聯已經風雨飄搖之時,倒是有部分高官使用這把手槍自殺。

相關焦點

  • 電影007真的存在,看看美國CIA、蘇聯克格勃鮮為人知的間諜裝備
    雖然用今天的高科技來衡量,這些暗器顯得頗為誇張,只能當作電影道具來看,事實上很多動詞確實事實存在過,都是合格的殺人武器,都經過真實流血事件的驗證,以下是華盛頓國際間諜博物館的部分收藏。1978年9月7日,保加利亞著名異見人士馬可夫在倫敦滑鐵盧橋等巴士,被一個路人用雨傘刺中腿部,當晚馬可夫發高燒送院,三天後不治。法醫在屍體上取出一顆直徑1.52毫米的金屬小珠,含有 90%的鉑和10%的銥,以及微量的蓖麻毒素。這宗暗殺是由保加利亞政府委託蘇聯克格勃所為,史稱「雨傘暗殺案」。
  • 中國高級軍官專用11式手槍,為什麼被評為「最醜」手槍?
    中國的軍官專用手槍?  這就是解放軍為團級以上軍官、偵查警衛、特殊任務、飛行員及航天員研製的專用手槍,QSZ11式5.8毫米手槍。  ,女性用起來也非常適合。  ▲77式手槍  後來雖然有了92式手槍,但這種手槍給基層軍官用還可以,高級軍官和飛行員用就有點太重太大了。
  • 兵器| 中國高級軍官專用11式手槍,為什麼被評為「最醜」手槍?
    中國的軍官專用手槍? 這就是解放軍為團級以上軍官、偵查警衛、特殊任務、飛行員及航天員研製的專用手槍,QSZ11式5.8毫米手槍。
  • 英國最短命手槍,有效射程23米,只能單發射擊,曾是特工專用
    英國研發威爾洛德手槍的目的很簡單,他們需要一款能夠有效降低槍口噪音的武器,以便特工實施針對德國軍官的暗殺行動。 這也是威爾洛德手槍的問題所在,在特工執行刺殺任務期間,有可能面對極其兇猛的火力,結果配備的卻是操作複雜的手槍,可想而知對特工的影響。
  • 克格勃是什麼樣的組織,其特工有多厲害
    克格勃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俄語簡稱,成立於1954年。和英國的軍情五處,美國的CIA,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 克格勃機構龐大,總部曾先後設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工作人員有近1萬人。
  • 用2.3億元毒藥暗殺特工,「背叛」莫斯科的人下場...
    3換成了氫氧酸1954年,格伯烏改組成為克格勃。之後,克格勃的特工人員的暗殺目標主要集中於在西方國家針對從事反對蘇聯政權活動的流亡分子,尤其是那些在二戰期間名聲狼藉的「烏克蘭分離主義組織」主要成員。根據斯塔辛斯基的描述,德國警方最終找到了他殺人後拋棄的那支管狀無聲手槍。可以噴射霧化氫氰酸的雙管無聲手槍這是一個克格勃下屬技術裝備部門開發的暗殺專用武器,外形類似一支鋼筆,只不過,底端有一個小小的開口,另一端裝著筆夾狀的扳機。槍管內部底端連著扳機擊發機構的是一個微小的火藥彈。
  • 解放軍一直喜歡全自動手槍,為何卻選擇了半自動手槍?
    例如1927年南昌起義時,特意成立了「賀龍手槍隊」,一人配置2把駁殼槍,不僅保衛賀龍總指揮本人,還擔任保衛起義指揮部安全重任。此後的中國工農紅軍編制內也有十分精銳的"手槍隊"。由於當時衝鋒鎗和機槍數量較少,所以直接選用自動手槍作為突擊火力。儘管我軍官兵對盒子炮等自動手槍十分喜愛,但在建國以後,各種自動手槍都迅速退役。
  • 新中國第一款制式武器「小砸炮」,為何被稱「最善良」的手槍?
    而它所配備的64式7.62×17mm手槍彈彈殼很短,裝填的發射藥也非常少,槍口動能只有可憐的220焦耳(格洛克手槍500焦耳),因此在射擊時的槍響就如小時候玩的摔炮聲一樣,江湖人送外號「小砸炮」。  當時我國一共有兩種制式手槍,一種是仿製自蘇聯TT30/33式7.62毫米託卡列夫手槍的51式手槍,另一種則是國產版德國PPK手槍(希特勒自殺同款)的52式手槍。
  • 蘇聯光學奇蹟,從克格勃特工的間諜相機到風靡全球的LOMO攝影
    大到偵察機上的高解析度相機,直徑達到6米的天文望遠鏡,小到克格勃特工使用的微型照相機等,都是從這裡生產的。 當時蘇聯搞了一個光學十年計劃,目的是讓家家戶戶都能用得起相機。物美價廉的蘇聯相機很快引起了的巨大的反響,甚至出口到了國外,成為了少數享譽世界的蘇聯輕工業產品。
  • 【輻射百科】你需要一把武器-手槍第2篇
    9mm口徑毛瑟手槍使用9X19mm槍彈,這使得它的傷害和有效射程都小於10mm口徑的柯爾特6520,它的彈倉容量也小於同期廢土上其它類型的自動手槍,因此雖然這把武器的精度還算不錯,但是和它的體積比起來火力還是略有不足。
  • 遊戲中的現實大殺器——馬卡洛夫手槍
    言歸正傳,馬卡洛夫手槍是蘇聯設計師尼古拉·費奧多羅維奇·馬卡洛夫在1940年開始設計並命名。由於馬卡洛夫的結構與德國的沃爾特PPK手槍近似,因此在許多資料上都認為馬卡洛夫是模仿德國手槍。起初馬卡洛夫手槍並沒有得到蘇聯軍方重視,但是在二戰結束後,蘇聯軍方總結經驗發現託卡列夫手槍有一些缺點並且在實戰中使用率極低,因此決定開發新的軍官自衛手槍,要求比託卡列夫手槍更緊湊、更安全和停止作用更大的半自動手槍。於是在1951年,蘇聯軍方決定採用馬卡洛夫手槍作為新的自衛武器,並一直服役到1991年蘇聯解體。
  • 揭秘:蘇聯克格勃特工使用的「Zenith-E」間諜相機
    近日,英國拍賣行展出了即將拍賣的蘇聯25臺間諜相機,其中有一臺克格勃特工當年使用過的「Zenith-E」間諜相機,為了探究這臺相機的特殊設計和性能,特別走訪了當年研製這款相機的俄羅斯企業。儘管它看起來像一個相機的皮套,卻沒有可以拿出來的相機,真正的相機是嵌入到這個外殼中,因此克格勃特工可以直接控制這個相機外殼進行拍攝,當周圍所有人都認為他的相機還在相機包內的時候,他實際上已經開始拍照了。側面這個看起來像是背帶環的東西,下面其實隱藏著鏡頭蓋,這是鏡頭蓋打開的過程。
  • 進攻或防禦中:儘管軍官都配有手槍,但都會用步槍等槍械
    成年以後,掌握了不少軍事知識,才知道原來班長不是軍官,排長以上才是軍官,班長,是士兵的頭,也即士官。當然,只有在實現軍銜制的軍隊中,才會有所謂的士官;哪怕不實施軍銜,軍官也是客觀存在的,只是沒有尉官、校官、將官等軍中的頭銜而已。
  • 二戰時期最好的和最差的手槍分別都是哪一款?
    ……德國出口中國的駁殼槍,據說有一百萬支,後來西班牙改成全自動,就是搶了德國人的中國生意,德國人自己也反過來山寨西班牙加裝快慢機,但都比不上中國自己的山寨,中國幾家兵工廠的產量加一起總共超過四百萬支,所以其實真正德國原品最多的,不是我們中國,是蘇聯,蘇聯政委們也特別愛用大紅九。所以在中國,二戰最著名手槍,是毫無懸念,非駁殼槍莫屬。
  • 二戰:各國單兵手槍裝備大盤
    手槍是蘇聯設計的第一種半自動手槍,由謝爾蓋·歷山德羅維奇·柯羅文(SergeyKorovin 1884-1946)設計。這支手槍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槍,如今它帶著一個多世紀的輝煌,成為全世界槍械收藏家的最愛。
  • 克格勃絕密保險柜,特工界的傳奇秘藏:據說希特勒的頭顱就在那!
    克格勃,全稱「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俄文寫作「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簡稱КГБ。我們常說的「克格勃」,是這三個俄文字母的音譯。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克格勃也隨之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 評測:布萊恩·洛曼YMIR 1911軍官型手槍 典雅優美的「傳家寶」
    這支YMIR 1911軍官型手槍採用最優質的零件,最出色的工藝製造,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件藝術品。布萊恩·洛曼製造公司(BrianLohmanManufacturing)的這款產品絕對能夠成為「傳家寶」,當然,最大的障礙就是它的建議零售價為6999美元(約合人民幣49521元),相信沒有多少人會花這麼多錢買一支手槍。本文為槍械作家JoelJ.Hutchcroft撰寫的評測,本人翻譯給大家分享。
  • 軍事博物館看展:拐杖手槍、鋼筆手槍等各式特種手槍令人大開眼界
    所謂特種手槍,就是為執行特殊任務而專門設計並使用的手槍,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鋼筆手槍,香菸手槍,打火機手槍,甚至是女特工用的口紅手槍等,都屬於特種手槍的範疇。通常情況下特種手槍並不直接使用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而是用在那些沒有硝煙的隱蔽戰線中,利用特種手槍外形良好的隱蔽性,從而達到麻痺敵人、出其不意的制勝效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軍博所展出的特種手槍。(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7.6毫米拂塵槍。
  • 格洛克、貝雷塔、沙漠之鷹等手槍:深度解析黑客帝國的經典手槍
    單發手槍很難造成他們的致命傷,採用連發手槍可以提高命中率。 在第二集中,特工在躲避格洛克18掃射的時候,被崔妮蒂乘機撞下了車。 崔妮蒂就是用這支槍,抵著腦袋一槍斃掉了一個特工。 在第三集闖入法國人的夜總會時,不需要帶太多手槍,崔妮蒂就直接帶了貝雷塔92F。
  • 二戰值錢的手槍,美國大兵拼死也要撿一把,德國軍官手裡才有
    導語:二戰最值錢的手槍,美國大兵拼死也要撿一把,德國軍官手裡才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火說值錢也值錢說不值錢也不值錢,因為其的數量實在太多,交戰的區域到處都是,但對於資源缺乏的軍隊來說,武器裝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他們會拼命的搶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