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要問女人一生中最要緊的階段是哪個月?中國媽媽們肯定會說,「月子」那個「月」。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坐月子對女人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以至於即使是「惡婆婆」,也公認,月子裡要對兒媳婦好一點。
「月子沒坐好,身體一輩子都受影響」,這個認知深入到了每個人腦海裡。
從科學角度來說,產後的確有一個身體恢復期,分娩後的42天,叫做產褥期,產婦的身體處於一個修復狀態,42天之後基本能夠恢復完成,就可以到醫院進行產後檢查,查看恢復情況。
所以說,產後恢復期,是一定要注意的,這一點沒問題。
但是,這個月子應該怎樣坐,這古今觀念差異可就大了,反映到一個家庭中, 往往就是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矛盾。
今天在網上刷到一個視頻,一位婆婆因為兒媳不怎麼吃自己做的飯而鬱鬱寡歡。
婆婆坐在飯桌前,氣呼呼的說:「人家坐月子,坐得臉上都粉嘟嘟的,肉乎乎的,你這個樣子出去,我到時候講不清楚的呀。」
兒子在旁邊勸媽媽:「你弄的東西她都要吃完,這是你的想法,她吃不下去是她的問題,你想不開,所以你才會讓自己活得這麼累。」
婆婆哪裡能聽得進去呢,堅持說:「她能把月子做好,身體好了,我什麼都能想得開,我就開始出去旅遊了。」
這位婆婆確實是一心為兒媳的身體著想。
同為女人,婆婆特別重視產後的護理,而且作為經歷過苦日子的人,她們那時候物質匱乏,想吃沒得吃,現在看到條件好了之後,年輕人卻不怎麼吃,自然就會著急上火。在她的觀念裡,「月子做不好,以後飛不高跳不遠,月子病是一輩子的痛苦!」
這位婆婆的出發點是好的,的確是一心為了兒媳好,是把兒媳當成自己親女兒才會的心態,比起那些對產婦不管不顧的人,好太多了,遇到這樣的婆婆,也是一種福氣。
不過,在老人這樣一腔熱血的「為你好」之下,年輕的媳婦們也很無奈。
她們一般都會從網上或者書上,查找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而這些知識和老一輩人的觀念相左,可是由於自己是晚輩,不能頂撞長輩,所以也挺痛苦的。
老人總覺得,只有坐月子的時候胖了,面色紅潤,這才叫健康,才證明月子坐得好,身體養得好,但實際上真不是這樣。
產後的恢復,主要包括子宮的恢復、腹壁肌肉恢復、腹部器官復位,卵巢恢復,排卵正常,以及剖腹產或側切傷口恢復,還有身體的其他機能。
而產後需要注意的,就是飲食上合理補充營養,起居上注意休息,不要勞累,注意衛生保暖等。
月子坐得好不好,要看惡露情況是否正常,睡眠質量是否良好,乳汁分泌是否正常、是否出現腰酸背痛等問題。
正常來說,女性身體在懷孕前後的體型變化,應該是懷孕期間體重增加,產後體重減輕,然後逐漸恢復到原來體重。如果產後繼續發胖,往往意味著產後的營養是過剩的。
過猶不及,過度長胖也是一種不健康。
很多婆婆伺候產婦月子,飲食方面第一注意的,是下奶,而且準備的下奶湯都是高油脂的食物,這樣密集大量的補充高熱量油脂蛋白質,會導致產婦脂肪堆積,體重增加,這樣做並不健康。
而且下奶湯喝得太早喝得太多,不僅不利於下奶,反而容易導致堵奶。
另外,產婦是一個人,並不是一個下奶機器。吃什麼東西有自己的主觀意志,她說吃不下的時候是真的吃不下,這是生理上的吃不下,強吃下去還有可能噁心反胃。
很多老人以為兒媳婦吃得少,是為了好看,為了減肥,這是一種誤解。
大部分媽媽拒絕吃東西,是真的不想吃,以及知道從科學角度來說,這樣的飲食方式是不對的,所以她們才不斷的拒絕,不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可惜的是,長輩們由於年長,對自己的生活經驗十分自信,接受新的知識比較困難,所以固執地認為兒媳婦就是為了減肥才不吃東西,自己的身體不知道珍惜。
視頻中,這位一直在勸媽媽的準爸爸就說得很對:「媽,我真心勸你,要做聰明婆婆,不要好心辦壞事,你付出的再多,不是別人想要的,不是別人想要的,這樣既得罪人,還讓自己不舒服。」
所以,作為丈夫和兒子,新手爸爸在這個時候的作用就不可代替了,他既能理解老婆,也能與老媽和諧溝通,可以起到一個中間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