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脈·雜談】民國往事:《藤野先生》文本之外的藤野和魯迅

2020-12-10 騰訊網

藤野先生贈送給魯迅的照片及題字

文/羊城晚報記者 夏楊

魯迅有一篇著名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是他在廈門大學教書期間所寫。文章深情回憶了他20年前在日本留學時的一位老師:藤野嚴九郎。「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魯迅為何對這位老師念念不忘,這在文中有所流露。魯迅在日本留學時正是甲午戰爭後,作為戰敗國來的留學生,他備受歧視。而藤野先生卻以正常的眼光看他,幫他訂正課堂筆記。這讓年輕的魯迅內心感動。

他們初遇時魯迅23歲,藤野30歲 圖/藤野嚴九郎紀念館

然而魯迅離開日本之後,就沒和藤野先生聯繫了,這又是為什麼?這在文中有所交代,但還有其他答案在文本之外。

文中的說法是,魯迅在課上看到一些日俄戰爭片後,為國人的麻木愚昧震撼,決心棄醫從文喚醒民眾。然而中途放棄學醫,感覺對不起藤野先生,便善意撒了個謊,說要改學生物。

藤野先生故事畫像 資料圖

藤野聽後「有些悽然」,送了寫有「惜別」字樣的照片給魯迅。他還向魯迅要照片留念,但魯迅當時沒有,回國後很久沒照,也就沒寄。「年月一多,話更無從說起」,便信也沒寫。

而在文章之外,相關人的回憶和訪談材料顯示,後來他們沒能聯繫上,還和藤野先生的遭遇有關。

藤野先生和魯迅故事畫 資料圖

魯迅離開日本幾年後,仙臺醫專併入東北帝國大學(今日本東北大學)。校方認為藤野學歷不夠,他只好辭職離開了。後來他在家鄉福井縣開了診所,在那裡默默行醫。

資料顯示,多年後魯迅確實設法聯繫過藤野先生,但一直沒成功。對此他直到彌留之際仍無法釋懷。

日本東北帝國大學舊影 資料圖

《藤野先生》一文收入《朝花夕拾》,後又編入《魯迅選集》。1934年該書在日本翻譯印刷時,魯迅特別叮囑譯者不要缺了這一篇,並拜託他們打聽藤野先生近況。

同年6月,魯迅給日本歌人山本初枝寫信時,再次提到藤野先生。「倘若健在,已七十左右了。」

日文版《魯迅選集》 資料圖

第二年日本譯者前來探望時,魯迅關切地詢問藤野情況,當得知還沒查到時,他異常悲傷,嘆息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

此後不久,魯迅病故。當時有日本記者拿著魯迅葬禮上的照片找到了在家鄉行醫的藤野嚴九郎。得此消息,藤野又驚喜又傷感。驚喜的是學生有如此大成就;傷感的是再次得到消息,師生已人天遙隔。

魯迅晚年照 資料圖

當時的報導顯示,看到魯迅遺照時,藤野正襟危坐,莊重地把照片舉過頭頂。記者後來將當天的採訪整理成了文章,這就是《謹憶周樹人君》一文。

在該文中,藤野遺憾地說:「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繫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

在仙臺醫專教書時的藤野先生 資料圖

藤野早年學過漢語,對中國文化很尊重,一生都認為「中國是將文化教給日本的先生」,因此他初遇魯迅時就很有好感。見他日語不過關,便查看他的筆記,並幫他訂正。這讓魯迅很感激。

他們相遇的那年藤野30歲,魯迅23歲。藤野的熱情友好成了魯迅在日本落寞時光中少有的亮色,因此他懷念了一生。藤野贈他的照片,他始終帶在身邊,掛在寓所裡。「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他便振作精神繼續寫作。

藤野嚴九郎像 資料圖

藤野有生之年意外得到了學生的消息,應該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一抹亮色。他原本是個寂寂無聞的醫生,因魯迅的這篇文章,他受到廣泛關注。

1945年8月11日,在日本投降的前4天,藤野病逝。在他身後,《藤野先生》一文曾被收入中日兩國課本,他成了福井縣蘆原市的名人。家鄉為他塑像,還設了紀念館。

位於日本福井縣的藤野雕像 資料圖

藤野先生在特殊歷史時期以平和心態關照弱國來的年輕人,其嚴謹、友善、溫厚的人格精神熠熠閃光。尤其在戰後,這份跨國情誼又生發出更多價值和意義。

這份情誼,在他們身後還得以延續——雙方故裡結成了友好城市;他們的孫輩後人——周令飛和藤野幸彌,也因多次聯絡而成了朋友。

多年後,藤野先生的孫子藤野幸彌和魯迅的孫子周令飛相識了 資料圖

藤野在文章中回應了魯迅對他的那份感念。他說:「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在他看來,那些關照之舉,只不過出於他作為老師的「本分」而已。

不同立場視角的這種反差,倒也愈發證明,當年魯迅感受到的,是一份發自內心的真情;打動魯迅的,是藤野先生人格的力量。魯迅感念這份情,不只是感恩,更是對這種人格魅力的敬重!

藤野先生教書畫像 資料圖

而這些,在今天仍有意義:每個人的本分行為裡,都閃耀著人格光輝。若每個人都能守好本分,社會就會變得更好;身處其中的人,也能感到更多溫暖!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夏楊

相關焦點

  • 魯迅:恩師藤野先生,我永生難忘,藤野疑惑:魯迅是誰?記不得了
    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寫道:「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在日本求學時,魯迅還是個迷茫小青年,他空有救國救民的理想,卻始終報國無門。然而,他在東京的弘文學院補習了2年日文,並來到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之後,卻遇到了一個「貴人」,恩師藤野先生給了他莫大的幫助與啟發。
  • 為何魯迅對藤野先生「永志難忘」,而藤野卻記不起「魯迅是誰」?
    好在任課的藤野不是一個只管上課不管教的教授,對於中下等成績的學生,他也仍然一一單獨談話幫助提升,而周樹人,就是這批被他單獨「關照」的學生之一。但,也可以想像,除開藤野之外,也許其他科目的老師不會如此對待每一個學生,又或者,不會這樣一視同仁地對待弱國來的留學生。
  • 魯迅對恩師藤野先生永生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1935年,日本一家書店出版了來自中國作家魯迅的作品,書籍上市後,福井初中的中文教師菅好春買來了一套,他一口氣將其讀完,書中一篇文章讓他很是難忘,魯迅回憶在仙臺的往事。 沒幾天,他的學生藤野恆彌找到了他,菅好春想到書中的「藤野先生」,連忙問:「你父親名叫藤野嚴久朗,是嗎?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讓他永志難忘,60歲藤野卻問:魯迅是誰?
    我們可以想像,除了藤野先生之外,其他科目的老師可能不會這樣對待每個學生,或者他們可能不會平等地對待來自弱國的外國學生。所以藤野先生一視同仁的態度使周樹人感到有點溫暖,而且他越來越喜歡藤野現實。在日語糟糕的情況下,魯迅甚至可以被排在中等位置,這甚至引起同學們的懷疑,懷疑是藤野秘密處理。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奧,那個中等生
    可是你們可知道其實作為近現代大作家的魯迅其實在青年時期也沒有被他的老師重視,他在日本留學期間藤野先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讓他永志難忘,但是對於藤野先生來說魯迅卻只是千萬學生中的一個,而且在別人對他問起魯迅的大名之時,藤野先生居然不記得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藤野先生為什麼說魯迅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1906年,魯迅因在課間觀了一部「日俄戰爭教育片」,決定棄醫從文,因此離開了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與藤野先生分別。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選擇感到遺憾,但是尊重他的選擇。在分別時,藤野先生送了魯迅一張照片,在照片後面還寫著兩個字「惜別」。可惜,當時魯迅沒有拍照片,後來也沒有補寄,兩人從此音信杳無,不復聯繫。藤野先生實有其人。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
    在魯迅一生各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文字裡,《藤野先生》卻是充滿記憶溫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的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這段求學日本的青春時光,看似平淡的敘述裡,滿是對恩師藤野先生的深情懷念。那些藤野先生認真為青年魯迅「改講義」的橋段,那張寫有藤野先生「惜別」二字的照片。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在仙臺,他曾留下了許多回憶,並據此寫出了著名的散文《藤野先生》。仙臺醫專的階梯教室,當年魯迅就坐在這個座位上聽課學習尋訪仙臺魯迅先生故居仙臺市位於日本本州島,處於七北川和廣瀨川之間,近仙臺灣,是日本本州東北地區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宮城縣的首府所在地。
  • 教學實錄|《藤野先生》
    最令魯迅先生難忘和感激的是藤野先生。(板書課題)在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先生是怎樣直接表達對先生的感激之情的?請同學們用原文回答。生1:「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怎麼樣了?被自卑隔閡的友誼
    魯迅說「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其實是他自己對自己的狀況失望。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牆上(給他良心和勇氣),承諾的照片卻沒有寄,信也沒有寫,就這樣歉疚地記在心裡。魯迅回信說是真名,然後說自己很想念藤野先生,曾經託日本的朋友打聽先生的近況,卻被告知十幾年前仙臺醫專被合併入東北帝國大學,縮減教授編制,藤野先生「辭職」,如今下落不明。很是可惜。怎麼現在他又開始找藤野先生了?
  • 藤野先生曾手抄《論語》
    殊不知,在日本,特別是仙臺,藤野嚴九郎也因為他的這位中國學生變得有名。藤野先生的故鄉福井縣建立了「藤野嚴九郎紀念館」和「惜別」碑。魯迅就讀的仙臺醫專現屬的日本東北大學設立了「藤野先生紀念獎勵獎」。  1973年,日本各界成立了專門的記錄調查會,搜集和考證有關魯迅在仙臺一年零七個月的留學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字和影像史料,進而成立了「東北大學魯迅研究課題組」。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他是怎樣的人?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就是因為在仙臺醫專的課堂上,受滿腦子軍國主義思想的日本「愛國青年」的刺激。然而,藤野先生和當時日本的主流思潮不同,他對中國文化始終懷有敬意,對魯迅這樣的中國留學生很好。魯迅去世後,他當年的同學小林茂雄致信藤野先生,向他詢問魯迅的一些事跡。
  • 魯迅文中多次提到的藤野先生,為何在被問起時卻說:不記得魯迅?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他的課文。在魯迅的文章中,有一篇很多人都記憶深刻,那就是為了紀念恩師所寫的《藤野先生》。文章中的藤野先生平易近人,對來自中國的魯迅並沒有什麼歧視,反而怕他人生地不熟,所以格外照顧。
  • 魯迅恩師藤野先生結局:長子死在中國戰場上,他71歲倒在出診路上
    ——魯迅《藤野先生》記得初識魯迅讓人最為印象深刻的除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這兩篇文章外,便是《藤野先生》了。魯迅用簡練的筆吻讓藤野先生的形象躍然紙上。從魯迅的文章裡面我們知道藤野先生待魯迅是極好的,同時對於中國學生藤野先生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友善。
  • 回憶日本留學往事,魯迅與恩師藤野說法很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在這篇課文裡魯迅回憶了自己青年時期去日本仙臺學醫並認識藤野先生的過程,回國後他選擇棄醫從文,但是他在仙臺和老師的美好記憶始終不能忘懷,於是寫下了此文,並收錄在了他的名作《朝花夕拾》裡。令人稱奇的是藤野先生晚年也寫了一篇文章,叫《謹憶周樹人君》。在文章裡他說魯迅只記得是個中等生,印象不深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淺析《朝花夕拾》中的父親形象,藤野先生與魯迅的師生之情
    二:父親形象的引伸-藤野先生在魯迅的父親在病與死之後,整個童年時代的魯迅,就缺失了父親的愛,在消逝了父愛的時候,是藤野先生走進了魯迅的生活中,他似乎在藤野先生的身上找到了父親的替代人,因為藤野先生給了他生活中以及學習上的幫助。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弔詭的命運似乎跟他開了個玩笑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過兩位老師。一位是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日本的藤野先生。關於三味書屋和壽老先生,只殘存於魯迅兒時的記憶中,印象很模糊。藤野先生的形象,在魯迅的筆下卻很鮮明。「八字須、戴著眼鏡」,衣著不講究,並不太受學生們尊敬和喜愛。對魯迅格外照顧,親自為他添改講義,送他相片。
  • 特級教師|餘映潮:《藤野先生》教學實錄
    二、課堂實錄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與他人的因素,而老師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熟悉的魯迅先生也是這樣. 師: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記得三味書屋中老先生的名字嗎?  生:壽鏡吾  師:今天,我們再通過魯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認識一下魯迅先生的另一位老師藤野先生。去看看這位洋老師給了魯迅怎樣的印象和影響。
  • 八年級語文上冊《藤野先生》教學設計
    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1-3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主要寫作者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4-3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寫作者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離別。36-38自然段為第三部分,寫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7、看電影事件8、「我」與藤野先生惜別(四)請女生齊讀課文中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請同學們說說為什麼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 《藤野先生》中魯迅筆下的清朝留學生,在這次疫情中,又回來了
    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花了很大一部分內容,來寫關於清末的留學生去日本留學後的狀態。這是魯迅先生極不願意看到的,甚至是怒其不爭的。可是,他除了約束自己以外,他做不了任何事情。所以經歷了日本的求學之後,魯迅先生下定決心棄醫從文,想要從思想上給人們動手術,剝離掉他們的愚昧,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