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14時許
廣東虎門大橋發生較為明顯的抖動
隨後雙向全封閉
虎門大橋渦振原因
5月11日
據中國交通報微博@交通發布 消息
虎門大橋渦振原因公布▼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虎門大橋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
科普
水馬 是一種用於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擋的塑制殼體障礙物,通常是上小下大的結構,上方有孔以注水增重(故稱水馬,註:不可充水的木質或鐵質可移動障礙物稱為拒馬)。
部分水馬還有橫向的通孔以便通過杆件連接以形成更長的阻擋鏈或阻擋牆。 一般用於道路交通設施,在高速路、城市道路、及天橋街道路口常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此前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曾通報稱▼
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8日消息
虎門大橋有關負責人介紹
▼
五一之前橋梁維修時,他們已經限制了大貨車和大客車的行駛,根據施工的規範,必須進行硬隔離,才放入了水馬,的確沒有想到產生渦振的問題。
對此
同濟大學橋梁與結構抗風研究室
主任朱樂東表示
▼
未來在制定橋梁維修養護方案時,儘量不去改變橋梁的外形,尤其是對大跨度橋梁的維修和養護。如不得不改變,則需事先諮詢風工程專家。
他還表示
近幾年我國鋼結構的橋多了
尤其是大跨度的鋼結構橋
基數大了
以後出現渦振現象的可能性會提高
虎門大橋吊索斷裂,主纜腐蝕?
5月10日開始
網絡開始傳播一則
「虎門大橋最新情況」的消息
▼
該消息稱,此次虎門大橋的抖動事件,並非因設置水馬,而是吊索、主纜出了問題,如上遊側38號吊索鋼絲繩斷裂,發生於鋼箱梁內側錨頭處,舊索從內面發生鏽蝕;主纜開纜檢查發現中跨跨中位置附近頂、底面腐蝕嚴重。
5月11日上午
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
工作人員回復
這些是以前的資料,「不是今年的」
隨該消息一同傳播的,還有一張照片,疑是檢測報告的截圖,內有兩張虎門大橋38號吊索腐蝕損壞的照片。
有網友指出
其中一張照片下方有註明拍攝時間
通過技術處理
可看出拍攝時間為2019年
虎門大橋何時通車?
至於大家關心的「何時能恢復通車」
5月8日
@廣東交警 發布消息稱
目前虎門大橋仍實行交通管制措施
5月9日
虎門大橋公司工作人員也表示
「還沒有最後確定」
來源:英國那些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