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間傳說裡,為何頻繁出現魯班、呂洞賓、韓湘子,是有原因的

2020-12-19 江陽沽酒客

大家好,我是瀘州民俗文化研究者江陽沽酒客,民俗文化是什麼呢?三兩句,其實說不清楚,但是也好理解,所謂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民俗既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的記載。說白了它就是民間文化習俗百科全書。這裡面包羅萬象,今天沽酒客就給大家講講瀘州民俗文化裡面重要的一部分,關於地方民間傳說類,而這一次我特意挑選三個神仙級人物,來給大家說一說,他們分別是木匠祖師爺魯班、八仙中的二仙呂洞賓和韓湘子。

這三人當中,魯班其實一開始並不是神仙,他是春秋時期的人,因為其高超的發明創造能力被後人逐步神話,瀘州關於魯班的傳說,就沽酒客所收集到的內容多達十餘種,甚至還有遺漏的。

而呂洞賓和韓湘子則是大名鼎鼎的八仙之一。二人歷史上都確有此人,當然由於列入神仙列傳以後,就變得更加神秘。他們在八仙傳當中已經有豐富的記載,而很多地方也流傳不少他們的故事。而瀘州以韓湘子和呂洞賓的傳說最多。也如魯班一樣不下十幾個故事。

這就非常有趣了,如果是僅僅是一個故事倒還罷了,三人在瀘州三區四縣廣為流傳那麼多傳說,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覺得首先咱們不要當真歷史去看,要從民間的角度出發,這可能跟地方信仰以及與之相關的東西聯繫。

瀘州從東漢起,石刻,木雕就一直有傳承。應該是古代老瀘州人一代又一代的智慧結晶,也證明了瀘州人一直以來心靈手巧。

而魯班作為工匠之祖,當然得到大家的信賴和供奉,瀘州在清末民國還有專門的魯班會,相當於一個社會團體、公會,就是把這個行業的人籠絡到一起。自然久而久之總得傳一下東西來才能夠值點票價。

魯班不僅僅在瀘州,全國來說,都有尊重的地方。修房建橋,現在很多還有魯班相關的儀式感,你不能說它是迷信,只能說是一種信仰和習俗。

直到今天,瀘州一些農村包括老一輩的瀘州人談起老木匠,都說不要輕易得罪,因為怕他們弄點手段,到時候會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到底是什麼事情呢?沒有人挑明。

其實就是魯班術,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到底有沒有我們不知道。也沒有人專門去考證。但是作為傳說,卻喜聞樂見,因為老百姓不是科學家,我們大多數喜歡看到的東西,是有點奇妙的,就像看魔術,只要讓我們見證奇蹟就可以了,至於揭露真相,那其實很無趣的一件事情。

瀘州關於魯班的傳說,基本上是跟建屋和修橋有關,現在二郎灘附近還有一個叫亂石山的地方,據說就是當年魯班跟呂洞賓打賭修橋,結果中計沒有完成,這些石頭被遺留在那裡,變成了亂石山。

還有魯班跟建文皇帝的木渣門,以及魚嘴銜接亭臺樓閣的方式等等。今天我們能理解就是對能工巧匠一種誇大化的宣傳,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對手藝人的敬佩。

而韓湘子的傳說主要集中在方山,當然其實如果考證邏輯性的話是說不通的。韓湘子是道家的人物,方山卻是佛教的十方叢林。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在古代佛道曾經都在這座山上修行。

只是道家那種清靜無為的態度,不喜歡大肆宣傳吧。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混淆。瀘州曾經有韓姓大族,為瀘州原始土著。發展到明朝進入巔峰時期,曾經半個瀘州城就是他們家的。而據傳當初方山也是他們的產業,後來跟方山佛家爭奪還從明朝官司打到清朝乾隆年間,最後被當時清朝官方判給了寺院,從此韓家慢慢衰落。

但是明朝韓家風光無限,跟狀元楊慎還是親戚,而家中除了韓飛霞有學道學醫的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這個在方山據說現在還有韓家的後裔一支存在,要這麼看來,他們還是地道的老瀘州了,我們現在很多瀘州人都是明末康熙年間湖廣填川的時候進入的,要說純粹他們老韓家算得上一位。

而韓湘子的傳說,裡面有他修行,有他用袈裟覆蓋方山還給鄉民的故事,估計也有一些映射吧。當然這也給方山增加了更多人文氣息。還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最後說說呂洞賓,這個花花神仙,美色和美酒都喜歡。瀘州至少有大麯酒讓呂洞賓陶醉。今天瀘州還有洞賓亭遺址和純陽洞吶。

而且呂洞賓這樣的神仙都抵不過瀘州大麯酒的魅力,硬是醉倒在瀘州河壩邊上,還被浪子湧過來打在身上,給弄醒了。然後他還唱出一首詩歌:

「不願無來不願有,但願長江化麯酒。

將身倒臥沙灘上,一浪吹來吃一口。」

這位醉仙真的是有意思的緊。還有就是他跟魯班打賭,結果耍詐,讓厚道的魯班輸了,魯班冒火打了他一耳光,把脖子打歪了,所以後來瀘州呂洞賓的雕塑都是歪脖子,很多人以為是表現醉態,卻不知道這個典故,也很有趣。

總之三個神仙人物的傳奇故事就在瀘州不斷被人添油加醋地流傳著,這也算瀘州民俗文化裡值得一觀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崔顥李白作證,黃鶴樓的傳說與呂洞賓無關,原型是黃鶴仙人竇子安
    於是很多民間傳說中充滿了呂洞賓的身影,如呂洞賓三戲白牡丹,呂洞賓戲弄觀世音、狗咬呂洞賓等等。這些故事有的是從道教神話中衍生出來的,也有的是民間傳說牽強附會的。呂洞賓修建黃鶴樓的故事便是當地人牽強附會,是典型的抱歷史名樓大腿的操作。黃鶴樓聳立在武昌蛇山之上,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 《何仙姑傳》強勢來襲,曾經的跑男飾演韓湘子,這演員陣容追定了
    該劇主要講述了民間傳說中的「八仙過海」,一個出生於普通家庭的巔峰女子,在呂洞賓、鐵拐李等人的幫助下,成仙的故事。眾所周知,《何仙姑傳》是一部很經典的作品,迄今為止如果有電視劇想要翻拍的話都沒有這種自信把它做好。這齣戲實際上已經殺青很久了,相信過不了多久觀眾就會見面。曾出演過跑男韓湘子你們還記得《韓湘子》嗎?
  • 八仙傳說:講述八仙的來龍去脈
    八仙的傳說: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 民間奇談-龍七公主贈洞簫
    相傳八仙裡面有一位俊朗文雅、書生打扮的神仙,他就是韓湘子,民間野史記載他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孫子,自幼兒失去父母,由韓愈將他養大成人一心希望他取得功名,為國效力。但這韓湘子生性放蕩不羈,只喜歡研究道家的書籍,嚮往修道,於是他便一個人去遊歷名山大川,也是在遊歷的時候遇到了已經成仙的呂洞賓,經過呂洞賓的點化,韓湘子很快得道了。有一日,韓湘子來到東海之濱,他望著月光下波光粼粼的大海心中有所感動,便拿出了隨身攜帶的洞簫,輕輕的吹奏起來,簫聲深沉憂鬱,在靜諡的夜空中飄洋,伴隨著海浪拍打的寧靜聲。
  • 世界著名的100個海洋神話傳說之《八仙過海》
    世界著名的100個海洋神話傳說之《八仙過海》八仙過海八仙過海是一個流傳甚廣的中國民間傳說,也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即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這天,八仙興高採烈地來到蓬萊閣上聚會飲酒。
  • 瀘州民間故事:這個故事比小紅帽更有看頭,瀘州熊家婆
    這個是江陽沽酒客瀘州民間故事中壓箱底的精華,瀘州民間故事種類繁多,而且各有趣味,但是沽酒客認為傳播和影響力最廣的:一是《二十四個望娘灘》,另一個就是《熊家婆》。瀘州民間傳說《熊家婆》完全可以比美《格林童話》裡小紅帽狼外婆的故事,但是沽酒客覺得,瀘州人比他們更具智慧和幽默感,這篇傳說絕對是瀘州人智慧一大結晶,腦洞開的不要不要的。
  • 五龍河的傳說|文/亓廷香 誦讀/孺子牛
    說罷,呂洞賓掐指一算,道:「這是諏邑牡丹從至聖先師筆架遷此筆架山時帶來的靈氣,這靈氣落在何處,何處就是風水寶地,如在此落戶安家建立村莊,他們的子孫會大富大貴,十之五六才子登科。」 韓湘子聽呂洞賓說完,忽然想起,有一次他駕雲頭從孔府上空經過,發現一團輕霧繚繞於孔府上空。
  • 千古奇書《魯班書》,為何被禁?都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魯班書》記載了魯班生平和事跡,當然還有魯班的一些神話故事,讓閱讀者驚訝的是,在書的扉頁中,竟然寫著一句惡毒的詛咒,那就是但凡學習《魯班書》的人,要麼沒有妻子,要麼沒有後代,要麼父母雙亡,要麼就是孤獨一生,身體殘疾,那麼這本土木工程的書為何被禁了那?
  • 民間故事「八仙過海」都聽過,但你知道還有另外幾組「八仙」嗎?
    中國民間傳說中有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所謂的「中國四大傳說」,而八仙的故事,堃哥認為完全可以與之相媲美。此八仙的傳說故事曾先後在唐宋文人的記載中出現。但這些人能湊在一起成為今天的「八仙過海」的團隊成員,已經到了元朝了,而且班子的成員還不是一下就定好的。元代有個馬致遠(就是那個枯藤老樹昏鴉的作者),他寫了個爽文叫《呂洞賓三醉嶽陽樓》,其中就沒有何仙姑,而多了個徐神翁。嶽伯川的《呂洞賓度鐵拐李嶽》中,何仙姑還是缺席,卻又多了個張四郎。
  • 呂洞賓,最富傳奇色彩的道教仙人
    呂洞賓生活在唐末至五代這一時期,北宋起開始出現呂洞賓的記載,到了北宋後期和南宋初期,呂洞賓名聲漸大,頻頻見諸記載,僅南宋洪邁的《夷堅志》就載有他的故事數十條之多。▲宋代畫作,《呂洞賓渡海圖》從元代開始,隨著全真道的興起,呂洞賓名震朝野,被萬眾崇拜、極力推崇。金元之際與全真道祖師有往來的文學家元好問所編《唐詩鼓吹》收有呂洞賓詩一首,郝天挺在註解中說:「洞賓名巖,京兆人。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民間關於八仙過海的故事有多個版本,這也從側面說明人們喜愛這個故事,這八位神仙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貴貧賤;所以他與每一個人都有聯繫,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以及富貴還是貧賤,完全可以一一對照,這也正是八仙這個故事能夠打動我們的原因。
  • 《東遊記》主演現狀,呂洞賓混最好,何仙姑破產,穿山甲出家
    電視劇《東遊記》是根據神話小說《東遊記》改編,講述了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歸位、除魔衛道的故事。1998年神話劇《東遊記》播出,成為了當年火熱一時的熱播劇。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滿滿的回憶呢!而距離這部劇播出已經過去19年了,劇中主演現狀又如何了呢?
  • 童年經典老劇《東遊記》,呂洞賓和何仙姑並不是官配,原因是這樣
    時隔多年以後再重溫這些經典老劇,才發現《東遊記》裡的呂洞賓和何仙姑這對cp我們站錯了,與何仙姑最適合的並不是呂洞賓。當年的這部《東遊記》名聲非常的大,上至60歲的爺爺奶奶,下到10歲的小孩子都喜歡看這部劇。為什麼呢?
  • 為何魯班書成為禁書?學習魯班書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果然誤會了
    一、魯班書成為禁書,統治者擔心政權受到威脅是主要原因,對習者不利和旁人有害是其次關於魯班書成為禁書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說法有兩種。有傳說在巫溪有一人學會了隱身法,十年之內玷汙了380多名女性,最後被破法抓捕。第四種,續命法。人的生命都是有盡頭,續命則屬於一種逆天法術。《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星續命」就是這個法術,只是最後失敗了。但據說劉伯溫卻通過此術增壽12年。第五種,意念御石。就是類似電影裡的用意念搬東西。但魯班的法術只能驅動石頭。
  • 純陽演政 玉清內相 恭祝呂洞賓祖師千秋聖誕
    呂祖信仰自誕生之日起,就在神州大地廣為流傳,近代以來更是傳播至海外諸國,北宋初年張齊賢《洛陽縉紳舊聞記》卷三謂「時人皆知呂洞賓為神仙」,可知呂洞賓作為神仙的名聲早在五代宋初就已在民間廣為流傳。《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裡,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南宋曾慥《集仙傳》則說「又字希聖」。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二十九「嶽州」和《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三十四「仙佛」則載,洞賓名「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