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成功避險靠什麼?四川群測群防地災防治體系顯成效

2021-01-20 川觀新聞SCOL

川報觀察記者 寇敏芳

進入8月,四川先後迎來兩輪強降雨天氣,廣元、綿陽、德陽、成都等多地局部連遭大暴雨,這些區域位於龍門山區,受「5·12」特大地震影響,山體被震松、震裂,不穩定因素增加,遇到強降雨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極大。

據不完全統計,在8月10日至13日的首輪強降雨中,全省就已發生較大規模地質災害400多起,但絕大多數都實現了成功避讓。記者梳理了兩輪強降雨中部分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發現這些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早發現、早轉移。

「早」是如何實現的?

群測群防體系高效運轉,「三避讓」要求落實到位

8月12日凌晨,石棉縣石棉縣慄子坪鄉慄子村1組幹海子發生一起泥石流災害,早在一天前受威脅的7戶40名群眾已全部轉移完成,沒有出現人員傷亡。

成功避險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早轉移」。8月11日16時25時,石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氣象局和應急管理局聯合發布了石棉縣第15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接到預警信息後,該縣慄子坪鄉立即按照「三避讓」原則和「危險隱患點強降雨時緊急撤離」,逐戶通知避險轉移,至18時50分,慄子坪鄉慄子村1組幹海子威脅的7戶40名群眾全部轉移完成。

不僅在慄子村,記者梳理了成都、綿陽、德陽、雅安等地的8件成功避險案例,發現各地「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的「三避讓」要求均落實較好,基層政府和一線監測人員在接到預警信息後,都能及時響應,果斷決策,迅速組織力量,對危險區內的受威脅群眾進行轉移避讓,提前避讓。

「三個緊急撤離」是我省「三個避讓」特別是提前避讓的掌握標準。即危險隱患點發生強降雨時要緊急撤離、接到暴雨藍色及以上預警或預警信號要立即組織高風險區域群眾緊急撤離、出現險情徵兆或對險情不能準確研判時要緊急撤離。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強降雨來臨前的及時主動避讓,是我省防範地質災害的重要「法寶」。能夠快速實現避讓,靠的是在「5·12」地震後逐漸構建起來的群測群防地質災害防治體系,通過發動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積極投身防災工作,一級一級壓實防災責任,讓防災措施一桿到底,築牢了基層防災網絡。

地災監測員守土有責,當好防災前沿「吹哨人」

8月15日11時左右,德陽市中江縣集風鎮九股泉村發生一起滑坡災害。集風鎮九股泉村12、13組的居民聚集點就位於滑坡體上,共有93戶房屋,住著239人。

「連著下了幾天雨,鎮上多次提醒我們注意排查隱患。」九股泉村村支部書記張運曙也是村裡的監測責任人,他按照鄉鎮的要求,加密了巡查。15日上午10時許,他在巡查過程中發現村道路面新增加了多出裂縫,趕緊向當地鄉鎮值班室和縣自然資源局值班室報告險情。當地快速處置,轉移群眾,避免了239人可能的因災傷亡。

成都彭州8月11日12時發布第9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後,該市通濟鎮陽平社區6社社長吳葛作為該村的監測責任人及時排查隱患,協助位於一處滑坡隱患點的唐沙芬一家5口人安全轉移。轉移此後不久,山體就發生了滑坡。「當時雨特別大,要不是他來喊我們撤離,我們可能就埋在那了。」唐沙芬至今心有餘悸。

群測群防體系能否發揮作用,關鍵的一環是廣大隱患點的地災監測員和監測責任人,他們處在防災體系的最前端,隨時觀測隱患變化,是災害的「瞭望員」和「吹哨人」。在此輪連續強降雨中,地災監測員和監測責任人守土有責,及時發現了災害的預兆,並快速傳遞信息,群眾才得以快速轉移。

「如果是晚上下暴雨,我們都不敢睡,基本上要巡邏7、8次。」在記者採訪中,多位專職監測員告訴記者,已經總結出了一套土辦法,一旦發現有山體塌方、泥石流的苗頭,就會第一時間通知村民,迅速實施避讓轉移。

相關焦點

  • 青神縣念好五字經 念出地災防治新成效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群星)2020年,青神縣降雨集中,尤其是進入主汛期以後,出現了持續一個月的強降雨天氣,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構建「領導包片、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包保責任機制,落實「縣領導包鎮、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的包保責任制,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實行關口前移,以村為主體、村民為群測群防員,做到「點點有人抓,處處有人管」的地災防治責任體系。嚴格堅持領導帶班、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加強各鄉鎮、村組值班值守抽查檢查通報,確保應急值守到崗到位。
  • 「兩庫兩預警兩提升」 湖南未來4年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體系
    「兩庫兩預警兩提升」是指通過全省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房地一體」調查確權工作,查明全省農村房屋狀況,初步調查摸底存在臨坡切坡建房情況,按照「以房查災」原則,通過開展1:1萬地質災害調查和風險評價,基本查明農村房屋和人口聚集區受地質災害威脅情況,建設農村房屋地質災害隱患庫和城鎮開發邊界內重點地質災害隱患庫「兩庫」;區分不同孕災地質條件和風險管控要求,在群測群防基礎上
  • 道縣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暨避險撤離演練
    道縣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暨避險撤離演練。地質災害防治避險撤離演練現場。紅網時刻5月12日訊(通訊員 彭彥豪 何雲)為有效地提升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實戰水平,增強廣大群眾防災避災意識。5月12日,道縣自然資源局聯合梅花鎮人民政府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講暨避險撤離演練。
  •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鄉森林火災後群發泥石流災害 164人成功避險
    由於預警發布及時,臨災處置措施得當,41戶164人及時撤離轉移,避免了1戶2人的因災傷亡,實現了成功避險。據了解,6月4日涼山州地災辦發布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3級預警,喜德縣地災辦向各相關鄉鎮發出預警信息,要求注意加強監測預警。
  • 我省部署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近日,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在蘭州召開,分析研判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安排部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我省地質構造複雜,是全國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排查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達1.8萬餘處,中東南部9個市州、30個縣區是地質災害高易發區。  根據蘭州區域氣候中心預測,今年5月至8月,全省大部降水以偏多為主,河西偏多兩到三成,河東偏多兩成左右。5月下半月有低陰雨時段,6月雨日較多,7月至8月雨強偏大,發生由短時強降水引起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災害可能性大。
  • 舟山市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 目前已完成治理7處,正在治理19處
    今年全市累計投入各級防災資金3860萬元,對2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工程治理。 為應對今年梅汛期集中降雨影響,舟山市加強監測預警和巡排查工作。截至7月8日,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已完成治理,19處正在治理,剩餘3處已完成招投標程序。所有未治理完成的隱患點,均已樹立警示告示牌、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落實責任人和群測群防員,風險管控到位。
  • 深圳這些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區要小心
    今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類地質災害的重點防範期為汛期(4-9月),尤其在龍舟水和颱風季節帶來的強降雨影響期間應重點關注。全年都要防範巖溶塌陷地質災害。《方案》提出,深圳今年將強化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實施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重點工程,持續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打造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增強市民群眾安全感。
  • 「黃岡關注」我市科學運用「三大定律」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
    嚴密查險 科學避險 遇險處險我市科學運用「三大定律」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7月19日凌晨,羅田縣匡河鎮綿羊畈發生滑坡,滑坡總方量約1.5萬立方米,損毀民房2間。在前期地災排查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科學運用防汛「三大定律」的第二定律,提前對2戶5人進行避險轉移,避免了人員傷亡。入梅以來,全市發生地質災害23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科學運行「三大定律」,嚴密查險,科學避險,遇險處險。截至7月21日,全市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避免49戶147人傷亡,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嚴密查險。
  • 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公益微電影《懺悔》首映禮圓滿成功
    2020年12月8日上午,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公益微電影《懺悔》在金鷹影視文化城湖南聖爵菲斯大酒店舉行首映禮,正式揭開《懺悔》全國放映的序幕。國家自然資源部原副部長汪民、國家自然資源部地勘司原司長關鳳峻、全國地質災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侯金武、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朝等領導專家出席了首映禮。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湖南廣播電視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專業委員會、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學會的領導及全國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裝備新標準交流會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首映禮。
  • 森林火災誘發泥石流災害 四川喜德縣魯基鄉164人及時撤離未出現傷亡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四川省涼山州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獲悉,6月4日19時20分左右,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一組,因短時大暴雨發生群發泥石流。由於預警發布及時,臨災處置措施得當,及時撤離轉移了41戶164人,避免了1戶2人的因災傷亡,實現了成功避險。 該泥石流災害位於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一組,災害規模約7300立方米,造成房屋及耕地不同程度受損,但幸運的是因為人員及時撤離,沒有出現傷亡。
  • 謝洪:科技發展能否防治滑坡「頑疾」
    地質災害監測員陳光明在巡查中發現險情後及時上報,使危險區51戶261人提前撤離,群眾無一人傷亡。我國山區約佔陸地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是滑坡災害極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防治滑坡災害,對於保障山區群眾安居樂業,打贏脫貧攻堅戰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期,我們邀請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專家談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如何防治滑坡災害?
  • 什麼是山洪?被洪水圍困如何求救?這份山洪災害防禦知識手冊請收好
    12、防禦山洪災害為何必須採取綜合防治的對策?13、山洪災害易發區的監測應做好哪些工作?14、山洪災害的群測群防系統是怎樣建立的? 15、如何觀察天氣徵兆躲避山洪災害?對山洪災害易發區內的社會經濟、自然地理、氣象水文、歷年洪災、現有防禦體系、災害隱患點等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二是科學論證。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從氣象、水文、地質、生態環境等多種因素對區域山洪災害的成因、特點及發展趨勢進行科學的論證。三是精心編制預案。
  • 地質災害分類、分級
    (2)地質災害分類體系採用三級分類體系,把地質災害按照災類、災型、災種三級層次進行劃分或歸類。災類為一級結構、災型為二級結構、災種為三級結構。(3)地質災害分級指標要反映地質災害的基本屬性特徵和主要災情特點。
  • ...12日:「黨建+項目」新模式下 地質災害防治勘查野外工作提前1個...
    近日,重慶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承擔的三峽庫區地災防治重點項目——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質災害防治勘查,提前完成了野外工作。據悉,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災防治勘查項目位於長江黃金水道巫峽右岸,岸坡高陡,巖體破碎,且下面長江波濤洶湧,勘查難度大,風險高。
  • 「黨建+項目」新模式下 地質災害防治勘查野外工作提前1個月完成
    近日,重慶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承擔的三峽庫區地災防治重點項目——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質災害防治勘查,提前完成了野外工作。據悉,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災防治勘查項目位於長江黃金水道巫峽右岸,岸坡高陡,巖體破碎,且下面長江波濤洶湧,勘查難度大,風險高。
  • 高峰到大崇鎮、鉛鋅鎮調研地質災害防治、防汛減災、移民安置相關...
    7月12日,縣委副書記、縣長高峰到大崇鎮、鉛鋅鎮調研地質災害防治、防汛減災、移民安置相關工作,副縣長鄭磊、鍾莉,縣政協副主席、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毛孝碧,縣級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檢查調研。
  • 成都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專家評審會召開!
    專家評審會 12月16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成都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四川省地礦局成都水文中心、四川省修復防治院等單位的知名教授專家,對市地環站承擔編制的《成都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
  • 冷水江市推進鐸山鎮6村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段姝 曹丹)9月21日,冷水江市召開鐸山鎮原龍潭等6村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會議。
  • 今年全省已發生11起火後泥石流災害,我省靠前防範——無人因火後...
    今春涼山森林火災頻發,進入汛期後森林火災的「後遺症」發作,全省共發生11起火後泥石流災害,均發生在涼山。但沒有一人因火後泥石流災害傷亡。排查過火區地災隱患點明顯增加共查明新舊地災隱患點133處,其中泥石流隱患點112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