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次男乒世界盃塵埃落定,與女乒世界盃一樣,中國桌球軍團再次提前包攬冠亞軍,又一次滿載而歸,取得大豐收。
本次男乒世界盃的決賽,再次上演經典的「龍胖大戰」~這是繼上次全錦賽決賽之後,二人的又一次經典對決~從歷史交鋒紀錄來看,馬龍佔據明顯上風,但是馬龍自從受傷後,身體狀態大不如前,而樊振東今年只有24歲,正處於上升期,此消彼長,因此2人的對決,還是吸引了無數的桌球迷前來觀看這次「龍胖」大戰!
與上次的結果一樣,雙方這次還是打滿7局,馬龍在1:3落後的情況下,全力反撲,最終功虧一簣,隨著馬龍正手拉球的下網,樊振東以11:9拿下了決勝局,這樣,小胖就笑到了最後,奪取了最後的冠軍。樊振東已經追平馬琳世界盃4冠王的紀錄,恭喜小胖!
而龍隊則同樣是驚豔全場,打出了非常高的競技水準,全場穩如泰山,實在是讓人欽佩。
但是,對於馬龍來說,本次對陣樊振東的冠亞軍決賽,與前面對陣張本智和的半決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正手位出現了很大漏洞,被對方連續在此突破,馬龍的正手大角漏洞,成為了決定比賽勝負的最大因素。
只不過是:對陣張本智和時,最後時刻張本智和在3:1領先,打得有些保守了,年輕人經驗不足,為此也付出了代價。因為比賽勝利的天平沒有傾向張本智和;而樊振東則表現得更加成熟穩健,在最後時刻仍然是積極主動,用反手大膽擰拉馬龍的正手位大角度,所以馬龍在步伐不到位的情況下,倉促反拉,結果下網。樊振東的藝高人膽大與張本的保守謹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關鍵時刻看誰更狠且穩,「小胖」做到了。
所以說,本次男子世界盃,馬龍在「正手位」所暴露出來的漏洞有點讓人揪心,這也成為每個對手所頻頻利用的一個薄弱環節。我們看到奧恰洛夫、張本智和在形成相持後,總是能在第4-5板變換馬龍的正手位。(當然了,前提是要相持住,如果被馬龍前三板解決,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了)
一、那麼,為什麼馬龍的正手位現在會出現明顯的漏洞呢?
個人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以下兩個因素:
(一)原因一:受年齡的影響。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 任何運動員也敵不過年齡這個最大的敵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體能、爆發力、判斷力和移動力」都會受到影響,整體呈下滑趨勢~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球員的競技狀態和整體殺傷力。
1)年齡增大,「單板質量」就沒有以前那麼高了。
論單板質量,已然而立之年的馬龍,肯定是沒法與初出茅廬的自己來比擬的,現在的馬龍的單板質量,論殺傷力和爆發力肯定不能和巔峰時期的自己,相提並論!
我們都知道馬龍是特別依賴正手的,擺速快,銜接快,正手的這板殺傷力才大。速度和旋轉是前提,只有二者合二為一,才能在力量上有殺板。隨著國際乒聯的改革,球的旋轉在變弱,一板想打穿對方很難!
1)年輕的馬龍,正手殺傷力強,能夠一錘定音,那對手也就沒什麼機會~對手仰天長嘆,帝國龍打到我懷疑人生了。
2)現在的馬龍,正手殺傷力降低,對手能防住、並與你形成相持了,這就有點看天吃飯了。怎麼辦?靠落點的變化。
我們都知道,相比較正反手均衡的樊振東來說,馬龍是靠正手起家打天下的。我要依靠正手,那就必須側身、站在球檯偏左的位置。那樣,正手的空檔就暴露無疑了。如果你正手一板殺不死對方,形成相持後,直接變線到正手位大角,直接打你的軟肋。師夷長技以制夷,莫過如此!
對於超一流選手馬龍來說,隨著年齡增大,腳步移動就沒有以前那麼迅速了,短時間的歸位就很難做到。只能硬著頭皮拼反手,遇到奧恰這樣的一流選手可以輕鬆應對,但面對樊振東正反手兼備的超一流選手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因此:在「單板質量下降」和「腳步移動緩慢」這兩項因素疊加的情況下,現在馬龍的正手位出現明顯漏洞,這也不足為奇!
(二)原因二:反手能力沒有那麼強,也是造成「正手位空檔過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前文給大家說過,馬龍主要是靠正手起家的,反手的殺傷力沒有樊振東、梁靖崑、張本智和他們那麼突出。
這種先天不足就決定了,他必須「側身、站到反手位、充分利用正手」才最有殺傷力。(當然了,不是說馬龍反手不行,看和誰相比)
如果他也像樊振東那樣站在中間位,「正手位的防守」倒是能「左右逢源」,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1)站在中間位,相當於把你給固定住了,這樣正手就不好側身了,正手進攻的殺傷力就會大幅度降低。
2)而馬龍的反手位本來就不是太強,相持起來也不佔優勢,想靠反手得分也很難。(馬龍的正反手得分情況大致是69%vs31%)
——這樣,左右不逢源,對於馬龍來說,正手就是降龍十八掌,一旦使不上,比賽就很難打了。(王皓是年輕時馬龍的「剋星」,這點就做得很好,回頭我在專篇給大家詳解。)
所以,對於馬龍來說,雖然明知道自己正手位出問題了,但還是不得不進行「側身」,讓出正手位來~一讓出來,就會被打,這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舉措。當然了,更多的選手還是很忌憚馬龍的正手,樊振東敢於打馬龍的正手,一則雙方彼此熟悉,二是樊振東的心裡成熟了,這次世界盃可見一斑。
二、對於馬龍的這種「正手位空檔」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個人認為:對於馬龍來說,到了現在,無論是「單板質量、腳步移動」,還是「反手殺傷力」,可能都很難再有更大的突破了。
所以,從馬龍對張本和小胖這兩場比賽的表現來看,對於這個問題,自己也盡力了,確實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1)通過落點變化得分,現在的馬龍的回球非常注重落點的變化,擊出的球有輕重、長短之分。這樣對手還沒有形成相持就已經主動失誤了。
2)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馬龍的 「高拋發球」是一絕,馬龍在落後或者關鍵局、關鍵分都會通過高拋發球,來迷惑對手。
我們都知道馬龍有三絕:速度快、銜接快,還有就是高拋發球,只見球往高空一拋,在接觸球拍的一剎那,簡直就是疑似銀河,可以發出不同旋轉強的球來。丹羽孝希號稱日本一哥,但他就非常不適應馬龍的高拋發球。
總之,本次男乒世界盃決賽,馬龍和樊振東都表現非常出色,二人再次聯手為球迷、為世界獻上了最精彩的演出,再次為他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