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活久見的一年。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今年很不太平。
不過頗為意外的是,對投資來講,今年卻是相當不錯的一年:
全球主要股指普漲,創業板指漲幅第一
權益類基金展現巨大賺錢效應
比特幣漲超2倍,且首破2萬美元大關
黃金年度漲幅創十年之最
大宗商品全面上漲
美國垃圾債暴漲
股市
全球主要股指普漲
截至2020年12月23日,今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含國家和地區)的大部分重要股指上揚。
其中,A股的創業板指數漲幅達58%,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第一。
美股納斯達克指數上漲42%,緊隨其後。
連常被「嘲笑」的日經225指數,今年都創1991年4月以來新高。
全球主要經濟體股市表現
20200101-20201223
數據來源:Wind
創業板領漲,A股其他主要指數也全面開花。
截至2020年12月23日,深證100、中小板指均表現不俗,漲超40%。
值得一提的是,深證100在2019年的漲幅也達到了55.18%,連續兩年走牛。
A股主要指數表現
20200101-20201223
數據來源:Wind
上漲主因:
今年在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遭遇重挫,但主要經濟體的股市,基本看不到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主因就是貨幣大幅寬鬆,全球主要央行「放水」。
截至2020年11月末,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已達7.3萬億美元,一年內增長3萬億美元。
這個放水力度有多大呢?
美聯儲成立於1913 年,已經有107 年的歷史,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張中有40%以上是在今年11 個月內完成的。
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放水力度也不小:歐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張到8.1萬億美元,一年內增加2.9萬億美元;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達到6.7萬億美元,今年增加1.5萬億美元。
其中很多錢,流入了股市。
雖然我們的央行比較克制,但海外資金今年也在不斷湧入A股。
後市展望:
A股素有「牛不過三年」的說法,連續兩年走牛後,2021年還有機會麼?
我們總結整理了包括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在內的券商觀點,供參考。
A股後市展望詳見《當我對2021年股市感到忐忑時,十大券商扔出了「王炸」》、爆肝整理:78位新財富三甲分析師的最新觀點》
基金
超級大年
2020年是公募基金「超級大年」,「炒股不如買基金」深入人心。
一方面,是權益基金巨大的賺錢效應;另一方面,百億基金頻現,霸屏社交圈。
業績
截至2020年12月23日,代表主動管理偏股基金整體收益的Wind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和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今年以來分別上漲52.58%和50.47%,大幅超越同期滬深300(22.27%)、上證綜指(10.89%)和萬得全A(22.57%)的漲幅。
其中,94%的股票型基金取得正收益(2019年之前成立、根據證監會分類,下同),今年以來收益率的平均值為39.07%、中位數為31.91%。
99.1%的混合型基金取得正收益,今年以來收益率的平均值為38.69%、中位數為36.36%。
規模
業績加持、渠道給力,今年首募規模達百億元的新基金多達40隻,合計募資規模6150.9億元。
回顧過去十年,公募市場的百億元級新發基金的數量,今年創造了年度百億元新發數量的歷史紀錄,成為新發基金的「超級大年」。
註:2020年數據截至12月23日
上漲主因:
2020年上半年A股市場整體演繹的是一波極致的結構性行情,科技、消費、醫藥等領域節節攀升。這些行業也是基金的傳統重倉。
而下半年市場熱點有所分化,順周期、新能源車、光伏等板塊異軍突起,抓住其中機遇的基金經理獲得了不俗的收益。
後市展望:
權益類基金的紅火,離不開A股市場本身。如果A股繼續給力,權益類基金表現基本不會太差。
另外,公募基金連續兩年出現大幅跑贏主流指數的情況,顯示出公募基金整體在市場中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並且有望從各個行業中挖掘出景氣度高、業績好的優質個股,通過深度研究,不斷創造投資的價值。
比特幣
首破2萬美元大關
今年3月大跌之後,比特幣就開啟「開掛」反彈模式。
截至今年12月24日,比特幣已從年初的7189美元,漲到22970美元附近,漲近2.2倍;較今年3月份最低點(4916美元)漲近4倍,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
其中,12月17日比特幣漲到2.2萬美元一枚,首次邁過2萬美元大關。
比特幣2020年以來表現
數據來源:blockchain.info 截至20201224
曾一直認為比特幣難成氣候的瑞·達利歐(橋水基金創始人),也不得不說:
「
關於比特幣,我可能丟失了某些信息,因此很樂意被糾正。
」
上漲主因:
根本原因是貨幣放水,重要原因是機構大量增持。
放水
今年由於巨量的貨幣放水,多國貨幣走低。全球央行開始開發自己的數字貨幣,打造新的金融支付體系。這種極速的印鈔模式引發部分投資者恐慌。缺乏好的投資標地,錢憋著難受,不少人看中了比特幣。
機構增持
當前華爾街很多頂級機構和投資大亨都在推崇比特幣,包括摩根大通、渣打銀行、花旗集團等大型金融機構和軟體巨頭、行動支付平臺等跨國企業,紛紛跑步上車。
美國的支付寶Paypal也正式開放交易比特幣資產。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標普道瓊指數相繼宣布,將在2021年上線數字貨幣期貨產品。
後市展望:
國盛證券認為,比特幣作為電子現金系統,劇烈波動的價格和四年減半的固定發行方式,目前尚難以作為貨幣及其記帳平臺。
而其總量固定(黃金總量可以增加)、難以毀滅、極其方便攜帶(只要記住私鑰)和便捷的網絡交易方式,或使得其離數字黃金的距離漸行漸近。
需要提醒的是,幣圈既有一夜暴富的故事,也有傾家蕩產的教訓。請大家務必注意倖存者偏差。
黃金
收穫10年最大年度漲幅
今年也是黃金表現不錯的一年。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23日,金價從今年年初的1517.18美元/盎司,漲到1872.9美元/盎司,漲幅達23%。
倫敦金現今年以來走勢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012223
雖然這個收益無法和很多牛股比,但對於具有避險性質的貴金屬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漲幅。
而且,這也是2011年以來,黃金漲幅最大的一年。
倫敦金現年度表現(2011-2019年)
數據來源:Wind
上漲主因:
新冠讓市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避險需求成為黃金上漲的強大支撐力。而且當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時,往往觸發黃金避險屬性。另外,全球貨幣超發、黃金ETF持倉等,都助力了金價上漲。
後市展望:
民生證券指出,考慮到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仍是大概率事件,同時,各國推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或有助於進一步推動通脹預期越過2%以上,實際利率或將繼續下行。
當前交易經濟復甦和避險資金撤退等利空基本被消化,黃金或存在一定的配置價值。
大宗商品
全面漲價
除了原油下跌外,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在2020年幾乎全面上漲。
從類別來看,金屬類商品價格漲幅近20%,油脂、工業原料、家畜漲幅也都在10%以上。
數據來源:Wind,截止日期:20201223
上漲主因:
海外國家因各種原因導致疫情反覆出現。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場面臨生產受阻、企業關停等困境,進而導致不少大宗商品供應短缺的狀況出現。
與此同時,各國採取的「大放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支撐著疫情下消費需求,但這些生產因受制於當地疫情發展導致需求轉移至中國。
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受供給縮緊、內外需擴張的影響,出現一輪上漲。
後市展望:
如果疫苗落地,疫情被控制住,全球經濟迎來全面復甦,可能將會帶來的所有大宗商品出現價格共振。
有句老話叫「通脹不起,周期不止」,一旦經濟復甦,通脹上升,各國開始收緊貨幣,大宗商品的行情可能也就到頭了。
可轉債
曲折上漲
2020年國內債市表現不佳,轉債市場在疫情、疫情後復甦、美國大選等因素的影響下走勢較為曲折,但整體呈上漲態勢。
年初至2020年12月24日,中證轉債指數的累計漲幅約為3.44%。同期上證指數漲10.26%。
2020年數輪個券炒作行情,使部分可轉債個券錄得較高的換手率和日漲幅。
可轉債市場活躍度和關注度大幅提升,2020 年中證轉債指數日均成交金額為361.60億元,較 2019年大幅增長 617.92%。
中證轉債指數(白)VS 上證指數(紫)
數據來源:Wind,截止日期:20201224
上漲主因:
2020年A股震蕩上行而債市遭遇熊市,可轉債行情驅動來主要來自於正股驅動。
後市展望:
東方證券認為,在轉債估值和正股估值均偏高,社融增速下行的背景下,階段性機會、結構性機會將是2021年轉債投資的幾個關鍵詞。
國盛證券認為,2021年轉債難有指數性行情,但債券型基金配置轉債增強收益的需求並未減弱,供需兩旺格局下,預計明年一季度供給高峰後轉債估值將繼續回歸平穩。
美國垃圾債
出乎意料地創新高
今年,美國垃圾債暴漲。
美銀美國高收益企業債有效收益率降到了4.54%的低位。如果拉長歷史來看的話,基本上回到了70 多年前的水平。
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是反向的。收益率大幅降低,意味著價格的大幅上漲。
而在3月份疫情嚴重的時候,這一利率在10%以上。
當時市場都在擔心美國垃圾債大崩盤,結果不僅沒有崩盤,價格反而創新高。
上漲主因:
全球協調的央行政策是美國垃圾債市場火熱主因。
低利率以及在很遠的將來才會加息的預期,意味著全球對收益率的追逐仍在繼續。
美元對歐元和美元對日元的對衝成本跌至多年低點,進一步放大了美國垃圾債的吸引力。
後市展望:
富貴險中求。
垃圾債市場背後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當然對國內小夥伴來講,我們只是吃瓜看客,就讓時間給出答案吧!
點擊播放 GIF 0.0M
總結一下,今年全球大類資產幾乎全面上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國開啟大規模貨幣刺激,導致貨幣超發。
當紙幣的背後有價值對應的時候,人們願意持有紙幣。
當紙幣被無限制印刷,背後價值大幅縮水的時候,人們就會尋找新的商品來實現貨幣的功能。這就是只要貨幣一超發,稀缺資產就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貨幣超發的時候,買黃金、比特幣、核心股票,都是同樣一個邏輯,就是一個重新尋找稀缺性的過程。
點擊播放 GIF 0.0M
2020年即將收官。
有人在這魔幻之年裡,押中了「最牛」的資產,也有人鎩羽而歸。
不管是收穫滿滿,還是關燈吃麵,在投資中,預判難度實在太大,押中賺錢資產也太難。
找到適合自己投資風格和風險承受能力的資產,並理性投資,或許才是獲取持續、穩定、良好收益的良方。
今年終將翻篇。
苦盡,甘自來;春暖,花會開。
2021年,請對我們好一點!
你2020年投資了哪些資產?業績如何?
歡迎留言分享喲!
文中券商觀點均節選自券商研究報告,僅作舉例說明,不代表本文觀點,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與承諾。謹慎投資。指數過去走勢、各類投資品過去走勢不代表未來表現。本文章是作者基於已公開信息撰寫,但不保證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將不時補充、修訂或更新有關信息,但不保證及時發布該等更新。文章中的內容和意見基於對歷史數據的分析結果,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在未來不發生變化。本文章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不作為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或出售投資標的的邀請。
球分享
球點讚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