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飽」,說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2021-01-20 騰訊網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性,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曾經,俗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可謂是人們生活的風向標。

如今,科技在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在不斷的進步,雖然俗語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再佔據重要地位,但是仍存在著人們的飯後茶談之中。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飽」,相信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娘家屋住不久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從字面上來看,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娘家不能待太久。很多朋友們看到這肯定會疑問,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嫁人了就不能回娘家住太久呢?其實不然,這句俗語的意思,並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我們都知道,很多父母從小就會教給自己的孩子們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所以我們的祖先們之所以留下了這句話,是為了告訴我們,當我們長大之後,不能過分的依靠父母,一定要學會獨立。

相信很多朋友們大多都讀過這樣一篇文章,它講述的是老鷹教給小鷹飛翔的事。在動物的世界裡,一定要能夠學會自己的本領,不然總會被自然淘汰。當小鷹長到一定的年齡時,老鷹就會把小鷹帶到懸崖邊上,然後把小鷹推下去,小鷹們就會自然打開雙翅,天空翱翔。

「娘家屋住不久」,其實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更深刻的道理。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也知道要讓自己的孩子們能夠健康長大。小樹雖小,可總有一天要學會自己為自己遮風擋雨。孩子長大,終有一天也要自己學會長大,承擔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

親戚飯吃不飽

說完了這句俗語的上半句,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從字面上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親戚家的飯,是永遠吃不飽的。其實不然,我們的祖先們之所以留下了這句俗語,更多是為了告訴我們不能依靠親戚。

有的孩子小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親戚出眾的才能時,都是心生羨慕的。但是還有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親戚們很成功,便有了依賴的想法。他們想著自己將來不用努力也是可以的,因為可以依靠親戚找一份好工作。其實是錯誤的,人的一生中,靠任何人都不如依靠自己。

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對於這句俗語也有了自己的一定理解,你怎麼看待這句話呢?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寫出自己的想法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是啥意思?
    在農村,農民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千百年的時間沉澱,總結出了很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和老話,大部分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這句「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1、娘家屋住不久這句話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是說姑娘年紀大了,就該找個婆家嫁了。
  • 「娘家屋住不老」為什麼姑娘在娘家久住不了呢?其中有深意!
    「娘家屋住不老」為什麼姑娘在娘家久住不了呢?其中有深意!大家好,我是「喜愛家鄉的田野」每天帶來三農的人和事,關注農村生活,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讚,收藏,謝謝支持,每天傳播正能量,本文是「喜愛家鄉的田野」原創。
  • 俗語:「飽不推頭,餓不洗澡」,老一輩人為啥這樣說呢
    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飽不推頭,餓不洗澡」,很多人可能就會奇怪,吃飽了和推頭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餓的時候就不能洗澡呢?飽不推頭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句俗語的第一句話,「飽不推頭」是什麼意思呢?那我們就先來解釋一下「推頭」這個詞語的意思。這裡的推頭,不是推一下人的頭部,而是剪頭髮的意思。
  •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
    農村老人說:「碗邊飯吃不飽人」,你知道這話是啥意思嗎?說得太好了在農村人們聊天時,經常會說一些俗語老話,這些老話都是人們生活中經驗之談,對年輕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的俗語一聽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有的俗語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 俗語「飽不推頭,餓不洗澡」,有啥講究嗎?老一輩人為何這樣說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是:「飽不推頭,餓不洗澡」,有啥講究嗎?老一輩人為何這樣說?即便到了如今,許多地方的農村依舊保留著許多規矩,有人稱之為「講究」,甚至還有人調侃為「窮講究」。比如在農村宴席的座次排位上面,就非常有講究,一旦你安排的不妥當,甚至還會受到親戚的埋怨與指責。除了在人情往來之間這樣「講究」之外,在生活經驗上面,農村人也有屬於自己的講究!
  • 俗語:娘家住個冬,夫家失去公,是什麼意思?不能回娘家了?
    農村人說:「娘家住個冬,夫家失去公」,什麼意思呢?這可厲害了,媳婦在娘家住一個臘月,然後夫家就會失去公公,言下之意就是會被夫家掃地出門。這有些誇張了吧,其實一點也不誇張,過去農村真的就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媳婦長時間呆在娘家不回婆家,然後婆家直接叫媒人上門,解除婚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婆家認為既然你嫁到丈夫家,就應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不應該在臘月如此重要的日子裡跑回娘家,一呆就是一個月。
  •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
    俗語「牛屎不是糞」上一句你知道嗎?居然是我們的親戚,長見識了中國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三千年的詩韻。中國的詩詞更是一絕,要求押韻、對偶、詞性相對應。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奇書,西方國家很多企業單位要求必讀。中國的《易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是一部揭秘宇宙的密碼書。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似乎自成一派,都具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哲理豐厚等特點。也正由此,方才經久不息淵源流傳,看一看接下來的這些俗語,你了解哪些呢?1、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步,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是農村普遍流行的一種民間俗言,許多農村人認為,這人啊,到了五十歲以後,經濟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會下降,這時就不要同他有太多的金錢交往,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人到了六十歲花甲之年以後,由於社會閱歷和自身經驗的提升,說話往往會留七分,不會和人們太過交心,這時你說話就要注意,不要什麼都往外說,因為你們相談甚歡,也許只是表面現象;老人到了七十歲以後,如果到了親戚朋友家,主家不應該強留其住宿;以前農村都有勸飯的習俗
  • 民間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怎樣理解?教人量力而行
    文·段宏剛俗語是民俗文化的濃縮,許多俗語用很少的文字表達了很多道理和經驗,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顯而易見的指導價值。「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句俗語在民間流傳很廣,是人們從生活常識裡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 農村老人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農村老人常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迷信嗎?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說:「寧願把自己的物資借給別人去辦喪事,也不能讓一些小兩口回來住同一間房,就算是自己的閨女回到娘家了,也不允許和丈夫同住一間房,否則會導致家破人亡。」聽起來似乎有點傳統迷信可怕了,很多人會說這是真的嗎?怎麼會這麼嚴重?讓人聽起來毛骨悚然的。
  • 「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親朋常走動不好?俗語為何這樣說?
    (本篇為俗語之第040期)「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這句俗語出自於《增廣賢文》,大體意思是說:在別人家住得太久,就不再受人家尊敬,身份也就變得卑賤了;來往的太頻繁了,彼此的關係就會降低,變得不再受歡迎了。不過,老人們也常說:親戚、朋友的關係需要勤走動,這樣彼此的關係才會越來越好,那麼古人為何會總結出這句「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的俗語用以告誡後人呢?
  • 中秋臨近,俗語「寧留女一秋,不留女中秋」,啥意思?你那有嗎?
    在很多地方,中秋節除了吃月餅、賞明月之外,人們還必須要走親戚,特別是出嫁了的婦女,中秋節之前都是要回娘家的。在筆者老家,不管嫁出去多少年了,中秋節回娘家走親戚,是必不可少的。由於中秋是合家團圓的節日,因而中秋走親戚一般都在農曆八月十五的前幾天,像八月十二、十三等。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禮物,帶著孩子、老公,高高興興地回娘家走親戚。
  • 俗語「香椿過屋,主人恐傷」是什麼意思?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
    俗語「香椿過屋,主人恐傷」是什麼意思?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香椿是知名的「樹上蔬菜」,其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對於香椿也是比較有爭議的,它和香草、榴槤一樣,喜歡的人對它是愛不釋手,而不喜歡的人是聞不得這個味道。
  • 農村老話「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雖然少部分有點迷信,但是大多數都是祖祖輩輩的經驗總結,這些俗語流傳至今依然非常適用,它告誡人們正確的做人做事,對生活很有指導意義。一、凍死不烤燈頭火。燈頭火一般指「煤油燈」,也可以指「蠟燭」。在農村有句俗語叫「人窮不走親,手冷不烤燈」,說的就是你窮,親戚會看不起你,你手冰冷,烤燈火不起作用。「凍死不烤燈頭火」也告誡人們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目光短淺、不要做事不考慮後果,這類人往往會丟掉朋友之間的信任,斷掉自己的事業。二、餓死不吃貓叼飯。「叼」指用嘴夾住,「貓叼飯」說的就是非常微量的食物,僅夠貓吃一嘴。
  • 俗語:「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的來歷原來是這樣的
    俗語,也叫老話,一般來說,是民間從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有的俗語卻是有真實來歷的。比如,「凍死不烤燈頭火,餓死不吃貓叼飯」這句俗語就是從兩個真實故事中總結出來的。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兩個故事的來歷。
  • 兒子說「最討厭姑姑來我家」:有個不招人待見的親戚是種什麼體驗
    閨蜜現在很害怕,擔心小姑子生完孩子沒人給看,繼續賴在家裡不走,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買個小房子,讓她過來了也沒地方睡。可我知道,就算閨蜜家真是個小房子,小姑子也照樣回來蹭吃蹭喝蹭住,因為根本原因不是房子,而是這個人!
  • 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其實,大家現在都聽到過的農村俗語自有它的出處和內涵,俗語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充分體現出了實踐出真智的道理。今天,就「人住扛轎屋, 災禍連連出」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咱們一起說道說道。其實俗語這種東西就是另一個角度上的人生哲理,它都是我們的先輩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並且流傳到如今的。
  •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之所以受人歡迎,其一是因為俗語通俗易懂,能讓人直接明白其中的意思,其二就是比較有趣,能調動人們交流的積極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俗語是老祖宗通過生活總結出來的經驗,裡面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有些人覺得俗語很玄乎,甚至有人直接否定,但你仔細分析一下,你會覺得俗語很有魅力。
  • 俗語:「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親朋常走動不好?為何這樣說
    「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這句俗語出自於《增廣賢文》,大體意思是說:在別人家住得太久,就不再受人家尊敬,身份也就變得卑賤了;來往的太頻繁了,彼此的關係就會降低,變得不再受歡迎了。不過,老人們也常說:親戚、朋友的關係需要勤走動,這樣彼此的關係才會越來越好,那麼,古人為何會總結出這句「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的俗語用以告誡後人呢?這個俗語總結得是否有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這句俗語。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更經典,你知道嗎?
    說起農村裡的雜草,您第一個聯想到的俗語是那一句呢?農夫首先想到的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那你可知道為什麼兔子不吃窩邊草嗎?而且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的,你知道是什麼嗎?兔子不吃窩邊草很多人只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但是卻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表層意思是很喜歡吃草的兔子,卻不會吃自家家門口的雜草,因為窩旁邊的雜草早晚是自家的,不需要太過於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