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歷時13年,寫出了三部曲小說《平凡的世界》,它以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發展狀況為背景,全景式再現一個村落裡幾位代表人物的奮鬥和無奈、坎坷和妥協。
無數的讀者在《平凡的世界》中得到激勵和反思,那些複雜的情緒和矛盾、艱難的感情選擇、從天而降的意外,無一不在考驗著人性。
這部獲得第三屆矛盾文學獎的小說,三十多年來,一版再版。就連清華大學也在2015年送給所有新生一本《平凡的世界》。
小說裡,背負著家庭的重擔卻仍然不懈努力的孫少安,活成了我們心中的向上青年。
原生家庭引發的苦累和驕傲
當很多人想要埋怨原生家庭的差勁時,不妨看下路遙筆下的孫少安。他從十三歲開始,就承擔了家庭的重擔。
為了讓弟弟妹妹能夠讀書,早早就開始勞動掙工分幫著父親養活一大家子人。
父母親一輩子老實無能,家裡窮到了骨子裡。老祖母癱在床上,父母年紀大了掙不了多少工分,弟弟妹妹都在上學,而大姐嫁了一個不務正業的丈夫,領著兩個小孩子還需要娘家接濟。
這麼大一個爛攤子,孫少安卻沒有絲毫埋怨,硬生生撐了下來。
這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堅強地令人敬佩和心疼。
當自己的姐夫倒賣老鼠藥被舉報後,家裡亂成了一鍋粥。沒人知道應該怎麼辦,只會心裡著急。
從鎮上給生產隊的牛看病歸家的孫少安聽聞此事,一下明白自己不僅要解決這件事,還要照顧全家人的情緒。
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哪怕在外已經很累,在回到家的那一刻,都要裝作輕鬆地面對家人。
這一刻像極了我們聽過的,很多男人下了班,在小區樓下或者車子裡,抽完一根煙,再如釋重負地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回到家裡。
作為生產隊長的孫少安,分地不夠標準導致多分,要被批判。但他更難受的卻是的擔心弟弟妹妹前途受影響。他痛苦、煩惱、迷茫,甚至委屈。
父親不放心他跟在他身後,對少安怕他想不開時,少安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而後便哭了出來。這大概是少安唯一一次釋放了內心的苦悶。但當他聽到父親也哭了時,霎時又恢復了平日的模樣,寬慰父親不要灰心,門裡門外的大事有他承擔。
孫少安這一輩子都沒能脫離原生家庭的負累,在他眼裡,親情是極為重要的感情。寧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為家人考慮。就連婚後妻子看他幹農活太累把白饃留給他時,甚至和妻子吵了架。
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生活的重擔,而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負重前行。米蘭·昆德拉曾說:一切重壓與負擔,人都可以承受,它會使人坦蕩而充實地活著,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輕鬆。
而孫少安,則是在重壓之下,不畏挫折和磨難,成長為庇護家人的參天大樹。
婚姻中的相濡以沫,是人生前行的一大動力。
路遙寫到: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者實現。少安的愛情便是如此。
與他青梅竹馬的潤葉大膽向他示愛,願意和他一輩子好。但是少安卻不敢面對,想要冷處理,讓潤葉自己死心。
直到潤葉多次找到他,表達自己的心意。然而身份和地位等等的不匹配,就像橫桓在兩人之間巨大的溝壑難以跨越。
「一個滿身汗臭的泥巴腿子,怎麼可能和一個公家的女教師一塊生活呢?在少安眼裡,如果自己和潤葉在一起了,兩人只會有無盡的苦惱,他給不了潤葉想要的生活,而潤葉也不適合他。
他曾經愛過潤葉,但那是高不可攀的月光。直到遇見一見鍾情的賀秀蓮。賀秀蓮就是他曾經想像過的媳婦。
這個哪怕少安去討吃要飯,也願意跟著去的女人,一度用她的溫柔和關懷,鼓勵和支持。
美好的愛情,是相互扶持共同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美好。孫少安沒錢結婚,秀蓮就不要彩禮;哪怕新婚沒有住的地方,也願意和少安住在充滿味道的飼養室邊;從娘家借錢支持少安創業······
秀蓮無條件幫助丈夫養著一大家子,毫無怨言。自己省下來的好東西,也都要留給少安,一心一意地對少安好。
當少安創業失敗,欠債許多,生活沒有盼頭時,是秀蓮在背後鼓勵他。努力爭取總比坐以待斃好,她認識的少安是積極上進的,不會因為眼下的困難就被打敗。
於是少安重拾信心,才有了磚廠的起死回生。
樸實的愛情,能夠讓兩人都得到溫暖,哪怕生活一開始很艱難,但只要夫妻同心,共同奮鬥,就能夠幸福。
真誠和善良,讓小愛變大愛
腦子活泛的孫少安,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自己創業開了磚窯。村裡人眼見少安掙了錢,紛紛上門求助,想要在磚窯打工。
原本不需要幾十人的勞力,為了讓村裡人也能掙點錢,少安還是說服了自己的老婆堅持僱了村裡幾十個人。
磚場剛賺錢時,只要有人找他借錢,而他手上有的話,多少都會借給別人一些。善良的他一心想幫助大家過上好日子,溫飽不愁。
然而不專業的燒磚師傅導致成品磚出窯的時候布滿了裂縫,孫少安不僅不能付給村裡幾十人的工資,在銀行的巨額貸款也沒有辦法還上。
當初在磚窯幹活的人,有的開始咒罵,也指責孫少安:不論怎樣,你得付我們工資。
而孫少安哪怕讓老婆回娘家借錢,也要給大家付工資。這份理解和善良,真的令人感動。
我們常常在說」以德報怨「,而孫少安是真的做到了,哪怕創業失敗被人嘲諷,他也仍然真誠待人。一心一意帶領村裡人擺脫貧窮。
跨越了普通農民意識的孫少安,有著遠大的理想抱負。在自己的磚廠盈利後,又幫村裡翻修了學校。
從支撐整個家庭到造福整個村莊,孫少安一步步從小愛做到了大愛。善良和真誠,是他身上最偉大的人性光輝。
縱觀整部小說,孫少安在家境貧寒、生活重壓之下,依然選擇積極生活,用自己的肩膀給了全家人溫暖的依靠。我想,這大概就是多數平凡人的影像。
樸素的文筆,質樸的情節,卻處處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路遙寫下的這部劇,意義或許就在於此吧。
人生艱難不可怕,怕的是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勇敢一點,腳踏實地努力奮鬥,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