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個媽媽都在為守候天使而忙碌著。
那天,4周半的孩子突然問我一個問題:「媽媽,你為什麼工作?」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一臉期待地望著我,還沒等我回答,孩子就自言自語地說:「好無聊,媽媽工作是不是很無聊。」
當你被孩子問到工作的意義時,你會怎麼回答呢?
翻開《白貓和僧侶》這本繪本,和孩子一起走進簡單的生活,享受孤獨之美。
《白貓和僧侶》的封面以深綠色為主調,一隻白色的貓蜷伏在水面上,稀稀疏疏的水草正努力地往上伸展,白貓眯著雙眼,顯得從容不迫。這隻小白貓姿態慵懶,畫風萌萌噠。孩子一看到封面的白貓就叫了一聲:「貓貓好可愛。」紅色的嘴唇在深綠色的背景下格外顯眼。
這本來自【美】喬·埃倫·博加特·著,【加】西德尼·史密斯·繪的詩,取材於愛爾蘭古詩《潘哥·邦》的小繪本正適合下班之後,帶著孩子一起暢遊黑夜的孤獨之旅。
翻開第一頁,黑漆漆的夜,一隻眺望遠方的白貓在黑夜裡晃蕩。空蕩蕩的連廊裡,白貓拖著輕快的步伐匍匐,時而停歇,時而攀爬,鑽入牆壁的洞穴裡。若大的禮堂在黑夜中格外孤單,一道白光忽閃而過,那是白貓的身影。
孩子總忍不住地問:「媽媽,媽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白貓怎麼不怕黑呢?」
白貓經過的地方靜悄悄的,麥穗下的桶,只留下白貓的尾巴。掃帚旁,白貓的影子,划過寂寥的夜晚。
這裡,沒有燈光照明,孩子又怕又期待接下來的故事。
擁抱是愛的表達
白貓鑽進了門縫裡,半條尾巴在門外。故事開始了。
一位博學的僧侶帶著他的白貓出場了,烏黑一片,白貓傾斜著她胖嘟嘟的臉龐,朝僧侶望去,在期待著什麼,但又緊緊地依偎在僧侶的懷抱裡。
微光中,白貓和僧侶彼此取暖,孩子感受到了一股暖暖的力量。
原來,擁抱是愛的表達。
僧侶撫摸著白貓,閉目養神。深夜裡,他和白貓都沒有忘記自己的追求。一隻老鼠打破了原本的寧靜。僧侶放下了抱在懷裡的白貓,因為,他知道貓有她的事業,當老鼠出現來的時候,白貓的事業就開始了。他們都在追求自己的夢想。
彼此靠近又相互獨立
點亮一束光,沏一杯香茗,和嘈雜的名利場相比,僧侶更享受知識帶來的心平氣和。他在書本裡暢遊。微光中,婆娑的世界裡,那智慧的寶石就是他孜孜以求的珍寶。他沒有要求白貓和他一樣地潛心知識的探索,因為,他明白,白貓潘哥也有自己追求的樂趣。
白貓靜靜地緊盯牆壁,仔細研究通向她事業的那個老鼠窩小洞,眼神專注,目標明確。
僧侶和白貓,彼此靠近又互相獨立,這不正是媽媽和孩子相互的模式嗎?
於是,我抱著孩子告訴他:「僧侶有他的事業,白貓也有自己喜歡的事,他們累的時候就停下來靠在一起談談心,聊聊天。當他們能量滿滿的時候,就披上盔甲繼續戰鬥。兒子,媽媽就是那個僧侶,你就是那只可愛的白貓。「
孩子笑得合不攏嘴。原來,自己也是一隻有追求的貓。
我們各得其所,又一起快樂
白貓的生活很簡單,但是很快樂。追一隻五彩繽紛的蝴蝶,對著一隻蜜蜂發呆,盯著一隻小老鼠一動不動,都是白貓的快樂.
僧侶終日埋頭研究,當有一天,他打開窗戶,迎接太陽的時候,也是他破解謎團,走出困惑時,這些細小的生活情景,讓他感到快樂。
燭光中、黑夜裡,我和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讀。我們各得其所,又一起快樂。
這是一本大人小孩都喜歡的繪本,簡單的生活、簡單的快樂、在孤獨中學習,在孤獨中快樂,在孤獨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