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孩子真的好嗎?給孩子再好的生活條件,也不如父母的用心陪伴

2020-12-24 逗兒媽媽

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家長想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物質條件就必須要努力工作,而家長想要得到一方就必須要捨棄一方,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家長選擇了努力工作,也就代表著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了,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孩子真的會幸福嗎?

小王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會出差,而且一出差都要差不多一個月,孩子一般都是交給老人來帶,這次因為談合同的時間比較長,小王在外面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回家,結果回到家的時候,自己三歲的兒子壯壯都不認識自己了。

小王在外面出差也很想念孩子,給壯壯帶了好多的禮物回來。沒想到一推門壯壯看到自己竟然扭頭就走了,相信每個媽媽經歷這一幕的時候都會難受。可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就一定會幸福嗎?

一、「富養」孩子,真的能夠幸福嗎

1、容易養成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家長給不了孩子陪伴,就希望通過別的方式來彌補孩子,既然在精神上達不到,金錢方面就會比較充足。忙著工作的人,往往會給孩子很多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去買喜歡的東西。而孩子從小手裡就不缺錢,自己又不明白爸媽賺錢時的辛苦,很容易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2、對於錢的概念並不明確

孩子關於錢這一方面的概念,需要家長從小培養,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金錢觀,對他的一生都是受益的,而富養孩子的家庭,往往對孩子花錢這一方面沒有什麼限制,這就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一個意識,沒有什麼是靠錢解決不了的。以後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用錢來解決問題。

3、內心極度空虛

錢可以買來我們想要的東西,但是卻買不了幸福和快樂,家長的關心和愛是多少金錢也換不回來的。孩子雖然有一屋子的玩具娃娃陪著自己,可是孩子的內心深處,還是空虛寂寞的,所以,爸媽的角色是誰也替代不了的,即便是爺爺奶奶對自己再好,沒有了爸媽的關心和愛護,孩子是不會真正快樂的。

孩子想要的其實並不是錢,而是家長對於他們的關心和愛,這些都是用金錢買不了來的,與其小的時候不好好陪伴孩子,等孩子長大了再追悔莫及,不如就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讓孩子能夠切身體會到家長的愛。

二、給孩子再好的生活條件,也不如父母的用心陪伴

1、搞清楚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家長需要錢來養活孩子,可是錢是掙不完的,孩子卻一眨眼就長大了,孩子的童年如果缺失了父母的陪伴,那必定是遺憾的、是不完美的,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心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著名的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經談到「在孩子生命頭幾年的感情發展,構成了整個人生的心理健康基礎。」心理是否健康,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發展良好的孩子,才會感受到快樂和幸福,而沒有愛的孩子將一直都被自卑包圍著,最能夠給予孩子愛的,就是父母。

2、不要留遺憾

研究表明,問題兒童的出現和原生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長大後更為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在小時候極度缺乏父母關愛的,當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時候,家長沒有進行及時引導,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出現各種問題,家長才後悔不已,責怪自己當初沒有教育好孩子,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家長要不想留遺憾就好好陪伴孩子。

3、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出席孩子的家長會,給孩子做最愛吃的菜,和孩子一起去遊樂園…這些最簡單的事情,對一個忙碌的家長來說,簡直就是最奢侈的事情。孩子叫我們一聲爸爸媽媽,那我們就有義務來教導孩子的成長,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人的一生,讓孩子在愛的包圍下成長,孩子才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

父母跟孩子相處,不只是花費時間就可以,更多的是質量。父母用不用心,從孩子的眼睛裡能夠看得一清二楚,既然決定要好好地陪伴孩子,那就讓有限的時間變得充實。

三、父母如何真正做到「心」陪伴

1、不要把家當作第二個辦公場所

一些家長明著是回家了,其實就是換了個地方進行加班,回到家在電腦桌上一坐就是幾個鐘頭,飯也是匆匆吃幾口,孩子是見到家長了,可是這樣的相見又有什麼意思呢!家長的眼裡還是只有工作,對孩子的話充耳不聞!所以回到家以後就不要再工作了,安心地陪孩子說說話,孩子就很開心了。

2、給孩子一些儀式感

所謂儀式感,並不是走走過場搞搞樣子,而是家長能夠真正的用心去準備,在孩子生日或者是六一兒童節那天,家長可以親自下廚給孩子做點好吃的,並且給孩子送一些小禮物,拍照紀念下來,這樣孩子會感受到家長對於他們的關心愛護。

3、融洽的家庭環境

最近「原生家庭」這個詞特別火,它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子不教,父之過!」看孩子什麼樣就知道他的家庭是怎樣的。一個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間最純真美好的情感,這會給他們面對困難時無盡的勇氣。

家長想要多掙錢,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這沒有錯,可是家長也應該知道滿足,畢竟孩子所有的年齡段都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補不回來了。無論後天做多麼大的努力,孩子的心裡還是會有一個疤痕在。有一個優秀出色的孩子,就是父母今生今世最寶貴的財富。所以,多拿出一點時間來陪陪孩子,孩子會感激我們給予他們的美好童年。

今日互動話題:你會經常陪伴你家孩子嗎?你又是怎麼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富養不靠譜,窮養就靠譜嗎?李玫瑾簡單7個字道出養孩子的精髓
    富養孩子窮養心李玫瑾教授一句「富養孩子窮養心」,簡單七個字,道出了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的精髓。網友看到這段話紛紛留言:一針見血、字字珠璣、靈魂拷問……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打算為孩子掙錢,你從一開始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
  • 吳京陪娃再成網紅:真正優秀的父母,都這樣陪伴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幾乎多有令父母頭疼的兒童問題,如暴力、沉溺網遊、孤僻、消極牴觸等,都能找到一個相同的源頭:父母陪伴的缺失。父母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是陪伴,而不僅僅是陪著。父母的用心陪伴,是孩子的安全需要,只有安全感需要得到滿足,才可以實現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 盲目「富養」不可取,需理解富養的真正含義
    這讓許多人都認為寒門難出「貴子」,可真的是這樣嗎?我家的鄰居就是一個這樣的家庭,家中一共三口人,父母開著一家小麵館,而他們的女兒現如今已經上了大學。因為電商的快速發展,店裡的生意也變得越來越不景氣,甚至有的時候夫妻兩人連房租都付不起。夫妻兩人平日裡所吃的飯菜都極其簡單,就連葷菜也不捨得吃。
  • 愛與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小編家有一個遠方親戚,夫妻倆共生了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三是男孩,老二是女孩,兩人都是工薪階層,平時生活過得到挺富足,還僱了一個保姆照顧老三。那天聽母親嘮叨:這對夫妻竟然兩年前已把老大送回老家給家婆養,老大是一個自閉症兒童,大概七八歲,說是送回去農村,多接觸人就可以自愈了。
  • 李玫瑾直言:家長「富養」孩子,無疑是在養廢孩子,抓緊醒醒吧
    最近「富養」這個育兒理念非常紅,但很多人搞錯了富養的內涵,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追求、沒有理想的「廢材」小孩。這些父母就納悶了:明明我們這麼起早貪黑地努力奮鬥,孩子也是看在眼裡,怎麼他就一點都學不到父母身上一絲半點的優秀品質呢?
  • 家庭月入8K,卻給孩子買1299的鞋子,硬著頭皮富養,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那麼,當對孩子的「付出」超出了實際的家庭條件,擁有最好東西的孩子,會怎麼樣呢?2有一部英國的紀錄片《Are these kids spoilt?(他們被寵壞了嗎)》或許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答案是:大多數孩子是不理解的,片中沒有一名孩子把父母送自己禮物這件事當作是愛,他們認為,父母為自己花錢這是應該的。「我又沒有強迫你買。」「我努力練琴了,給我花很多錢是應該的。」這些超出實際家庭條件來富養的孩子,TA們的獨立人格並不會因為金錢做後盾變得更堅實,而是變得被寵壞了。
  • 「100以下的衣服也敢給孩子穿?」比起貧窮,強行富養才最可怕
    如今父母在教養孩子這方面更多的都是「富養」,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的更開心,未來才不會被一些小恩小惠所蒙蔽,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有時候強行富養反而對孩子並不好。給孩子買100元以下的衣服,被同事「鄙視」,難道強行富養才好思琪是一位3歲女寶的媽媽,由於家庭條件並不是太富裕,思琪在孩子一歲以後就重回職場,成為一名職場媽媽,雖然不能很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但思琪也在工作之餘儘量都將時間給家庭。
  • 伊能靜「富養」女兒,穎兒「窮養」女兒,倆孩子的差距並非一點點
    身邊總是有好多的家長被一個問題所困擾,他們不斷的討論——孩子到底是要窮養還是富養?還有一個老話常談就是說對於女孩要講究富養,男孩要選擇窮養,那麼這些不同的說法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呢?男孩子就一定要省吃儉用,吃苦受累鍛鍊他的精神嗎?女孩子就一定要錦衣玉食,無限寵愛讓她成為小公主嗎?
  • 家裡有男孩的,這三方面一定要「富養」,孩子將來器宇不凡
    時代在變遷,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改善,對於男孩的養育,父母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窮養」,也會養成孩子自卑、謹小慎微的性格,可謂害孩子不淺。父母在這三個方面,一定要對男孩「富養」,孩子將來才能器宇不凡,不然很難會有出息!
  • 22歲海歸男殺死父母: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養出不知感恩的孩子
    原本,這是令很多人羨慕的家庭——家境優渥,父母有錢又有文化。 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他們不惜斥資百萬,送兒子到英國留學。 可惜,好家境卻沒有養出好孩子。
  •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吃好穿好,而是父母的陪伴
    現在父母提起來青春期的孩子就頭疼,有許多父母曾經抱怨,「供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咋還是不聽話,總是和你對著幹」。其實這恰恰是我們父母在對待孩子上本末倒置了。
  • 想讓孩子比我強,卻變成了想讓孩子比我好
    沒養過孩子真的不知道那種晚上不能好好睡覺的崩潰感,下班回家之後沒有一秒鐘是安靜的斷裂狀態,箇中滋味,五味雜陳,誰不是用盡苦心要栽培孩子,讓孩子的未來可以好一點,長大之後可以不用那麼辛苦!「孩子的未來可以好一點,長大之後可以不用那麼辛苦!」
  • 林心如買3億珠寶給愛女慶生,父母花多少錢才算是富養孩子?
    沒有精神滋養,再怎麼富養也無濟於事。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究竟什麼才是富養?真正的富養是:知識富養為前提,富養孩子的精神和性格為基礎,塑造正確的三觀。01有一種富養,叫做「林心如的女兒」。主動幫孩子創造一個文學環境,讓女兒們能夠自由選擇想讀的書籍。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章子怡自小便給孩子創造知識的富養。作為母親,她沒有什麼培養完美孩子的想法,只是接受孩子的自然天性。「尊重他們的選擇,相信是最好的選擇。」04確實有很多父母不管有錢沒錢的,都拼了命的往孩子身上砸錢。
  • 小S因一條項鍊罰跪女兒:孩子的養育,到底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對?
    有人認為「家庭條件本來不錯,這種過分的『窮養』對孩子的心理會有不好的影響」。也有贊成者認為「小S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讓孩子從小不注重物質,是三觀正的好媽媽」。窮養好,還是富養對?當我們成為父母之後,又出現了一個極端,對孩子」富養「,現在的孩子普遍過上了全民「富二代」的生活。動輒上千的名牌衣服鞋子、最新最流行的電子產品、一年好幾萬的興趣班、背負成百上千萬房貸的學區房,只要是投資在孩子身上,我們眼都不眨。
  • 《隱秘的角落》提醒父母:教育孩子別忽視陪伴的重要性,引以為戒
    總是忽略對孩子的陪伴 曾經有一位作家這樣說過,「對孩子真正的富養不是給最多的,錢不是給最好的食物,而是給最多的陪伴 那什麼方式才是培養孩子智商最好的方式呢?沒錯,就是父母的陪伴,如果父母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非常耐心的替孩子講解,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知識,這對孩子以後職業生活的發展都非常有幫助。
  • 你有像養寵物一樣養孩子嗎?告訴你如何分辨家長是否盡責
    當然這個例子很極端,但是生活中有些父母確實是像在養寵物一樣養孩子,甚至還不如養寵物。那該如何分辨家長是否盡責了呢?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他們有意無意的漠視關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放任孩子任性闖禍,剝奪孩子獨立自主的可能性,好像孩子在他們懷裡永遠長不大才好。但是等孩子真的長成了一個敗家子,他們又會厭煩。除此之外,正如有些人養寵物可能是為了讓自己開心,或者陪伴自己一樣,有些人養孩子也有自己的目的。
  • 富養的比爾蓋茨,窮養的米歇爾,他們的成長經歷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最近,又看到有人提「富養」和「窮養」。這原本指的是在金錢和物質上給予孩子的窮與富。後來延伸為精神、思想、內心世界的窮與富,比如獲得很多父母的支持鼓勵,對世界認知充足等,都為富養。除了富養和窮養,其實還有正常養和摳養。
  • 你對養寵物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幸福度
    曾聽朋友說養海水魚很麻煩,不僅要保證海水比重、PH值、水溫、水質都適宜;要想養出美感,還得有海葵、珊瑚等「配飾」和海缸、造流泵、海水燈、活石等裝備,每一樣很有學問。我提醒她,給孩子養寵物要慎重,要做好「長期作戰」「排除萬難」的準備。就像最近上熱搜的一位媽媽說:「自己再難,也要哭著把給孩子的寵物養下去。
  • 楊穎「接地氣式」育兒,和小海綿在家下地種菜,網友:真正的富養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日益提高之後,父母最想做的事情自然就是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畢竟在我國現有的國情之下,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每個家庭會有自己不同的選擇,這當然和家庭經濟實力有很大的關係,但更多的還是取決於父母本身。
  • 那是你不懂得「富養」的真正含義,家長學學
    有些家長認為富養孩子是在害孩子,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那些害孩子的富養行為,都是用了錯誤的方法,只要方法用的對,富養對孩子的積極意義非比尋常。真正意義的「富養」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幫助?所以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會更加積極,他們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甚至比父母還要成功。懂得感恩他人雖然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家長有義務和責任來養育孩子,但這並不是溺愛孩子的理由,聰明的家長即使家庭條件優異,也不會溺愛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