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父母提起來青春期的孩子就頭疼,有許多父母曾經抱怨,「供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咋還是不聽話,總是和你對著幹」。其實這恰恰是我們父母在對待孩子上本末倒置了。
青春期的孩子在這時候是格外的敏感,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格外需要精神上的陪伴,而不單單只是物質上的供給。吃好穿好有時候是在把孩子一步步變得空虛。
在美國,由加州一所高校進行的一項對青少年和父母的調查發現,青少年最缺乏和最需要的東西,是有足夠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What? 你很可能在想,這根本不可能是真的。我覺得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如何不惜一切代價避開父母。
但出人意料的是,與其他事情相比,青少年更在乎能與家人共享珍貴的家庭時光。這對孩子來說遠遠比成績重要,比朋友重要。調查還顯示,與青春期的青少年因為缺乏與父母在一起的珍貴時光擔憂相反,父母們更關心生活中的外來威脅。與家人共度時光,對他們來說在關注優先順序上只排第3位。
所以說,很有可能青少年最需要的東西卻長時間被父母忽略了。曾經有一個社會研究,探尋為什麼有的年輕人走向成功,對社會作出貢獻,有的卻沒有。為什麼有的年輕人在艱難困苦中戰勝了挑戰,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而有的人卻被困住了,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從不同背景不同狀況的數百萬兒童和青少年身上收集來的數據,都一致揭示了一些令人驚奇的現象。
在孩子們身上有一種可稱之為資產的東西在發揮作用。這種資產一半是內在的,即積極的性格特徵和價值觀,另一半是外在的及有利的外部環境和經歷。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一個孩子擁有的資產越多,越有可能取得成功。而這些資產很大部分出自家人給予了高度地支持和愛。
回想一下在我們自己的青少年時期,誰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成人,以及對你影響最大的成人? 哪位教師,還是哪個親人,所有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我認為他們都刻意的為了你的利益做出了犧牲,他們費盡心思的鼓勵你,他們始終如一的支持你,他們是你尊重的成人,他們很清楚的表明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你,他們敦促你做一些你以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積極的性格特徵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父母的培養,有利的外部環境之所以存在,是由於父母的創造,這些東西不會從天而降,而是父母有目的的培養的結果。
孩子知道他們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些什麼,他們或許無法描述出那到底是什麼,但是內心卻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有些自暴自棄的選擇會阻礙青少年的發展,甚至摧毀青少年的前途。只是父母沒有意識到防止孩子自暴自棄最好的解決措施恰恰在於父母本身。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怎麼做呢?
據有關數據揭示,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孩子11歲之前,爸爸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每天平均約35分鐘,可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單獨待在一起的時間降到了每天不足11分鐘。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和孩子單獨在一起的時間每天平均約60分鐘,但是一旦孩子成了青少年,這個數字這樣的大約每天21分鐘。
所以,青少年的孩子正處於需要來自父母陪伴指導的時候,作為成人的我們,反而在他們身上縮減了幾乎60%的時間。當你試圖對青少年的生活施加影響,想讓他們按照理想中的目標前進時,你對他的關注程度在他身上花費的時間不同,結果也會大不相同。高質量家庭關係源自充裕的陪伴時間,如果你希望與孩子的關係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那麼你必須增加在他們身上投入的時間。
因此,相對於物質上的需求,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哪怕再忙,都不要忘了陪一陪孩子,因為,孩子既是我們努力的終點,也是我們努力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