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被青春期孩子氣到吐血的中年老母,都需要修煉的反制絕招

2020-12-16 騰訊網

「蒼蒼芳草色,含露對青春。」青春的美就像黎明的太陽,清晨的露水,充滿朝氣又迷人美麗。

但是對於家長而言,青春期是最讓家長感到頭痛的階段。他們既不主動和父母溝通,也不願意聽大人的話,不少父母都為此頭疼抓狂。

《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一書作者關承華老師認為:

青春期前的家庭教育、家庭氛圍、親子關係,都對孩子進入青春期,或做了有益的鋪墊,或埋下了不良的隱患。例如:一貫強勢、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媽媽,往往換來的是青春期孩子的過激反抗;過分溺愛,從小百依百順,當孩子的青春期行為超出底線時,家長已經無能為力;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為藉口,漠視甚至放縱孩子,導致孩子青春期心理的大門對你關閉,危險就將來臨。理智的家庭教育,平等的家庭氛圍,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健康走過青春期的重要保證。

青春期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如何才能和孩子建立親密互信的關係,無話不談?今天,博沃思家庭教育專家給你四條「黃金法則」。

01

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正常」?

家有青春期熊孩子,父母聚在一處難免吐槽熊孩子們令人抓狂的行為:

放學回家,直接進自己的房間,把門一關,不到吃飯時間不出來,而且吃完飯扔下碗筷又回房間;和父母一起去探親訪友得威逼利誘,好不容易出場還可能一臉不耐煩的倒黴相;跟TA的對話,要麼得到的是「嗯」「還行」「沒啥」「老樣子」這類漫不經心的應付,要麼是吃了槍藥似的對抗,要麼是任你苦口婆心聲淚俱下TA只是呆若木雞一言不發;你說東,TA說西;你說早睡,TA要晚起;你說好好學習,TA說玩會兒遊戲……

在與青春期熊孩子的相處中,父母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這熊孩子究竟正不正常?

心理學家帶來的好消息是: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正常」。

青春期孩子自身正在經歷一場從生理到心智的打怪升級,這場戰役之艱苦,稱之為人生最具挑戰的戰役也不為過。專心應對這場戰役的孩子,每一個都可能有迥然不同的表現。

因此,一個青春期孩子最正常的表現就是「不正常」。他們令父母抓狂的程度大同小異。也許你覺得自己家的熊孩子特別難纏,其實鄰居家那個在你看來 「正常」的陽光大男孩可能剛把他爹媽氣吐血。

02

青春期孩子渴望獨立,脫離父母

博沃思家庭教育專家總結了青春期孩子的幾大特點:

1、自我意識的覺醒

青春期孩子特別關注自我,容易陷於自我的小世界,認為自己的經歷是如此與眾不同,很難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於,身體和心智的成長速度太快,他們時常連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怎麼會突然興高採烈突然又沒精打採。而父母則認為孩子過於自私和自我為中心,喜怒無常。

2、與父母的距離感

青春期孩子急於與「老東西們」劃清界限,一方面,他們格外重視個人私密空間,要與父母保持物理距離;另一方面,他們不願意與父母溝通,要與父母保持心理距離。而父母卻因此感覺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而擔心焦慮。

3、渴望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會渴望參與到社會中去,他們更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獲得同伴友誼。

同伴交往帶來的壞處是:跟有較多冒險行為的同齡人交往或者完全排斥成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知識與理性,導致風險增加。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孩子和孩子們之間無話不談,他們甚至會密謀一些事情,但是他們缺少約束和理性考慮。

《小歡喜》中有一個情節是官二代的季洋洋和父親鬧彆扭離家出走,住在了酒店。在和方一凡的聊天中提到了聚會,結果兩人一拍而合還拉來了三個學霸磊磊、英子和黃芷陶。五個人還在酒店中喝起酒來。

4、尋求新事物

青春期孩子的大腦迴路中尋求回報的驅動力會增加,由此,他們積極嘗試新事物,主動地參與到生活中去。這個改變帶來的好處是青少年對改變具有開放的態度,對生活充滿激情,對新奇事物的探索,會讓他們非常想要創造新的做事方法,具有冒險精神。

壞處是尋求刺激和冒險,會使青少年低估危險行為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傷害,他們會衝動的,把一個想法付諸行動,而不是先停下來考慮後果。

5、情緒強度增高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情緒化,本身強烈的情緒會讓生活充滿活力和驅動力,讓人激情洋溢,對一切都充滿興趣,這也是青春期孩子對什麼都好奇的原動力。但是青春期孩子的生活可能被強烈的情緒支配,導致他們衝動、情緒化,有時會做出極端有害的行為。

就像生活中,很多孩子跟父母溝通時,一點不對的地方,不是和父母大吵大鬧就是離家出走,甚至有些孩子因為和父母爭吵,一氣之下選擇了跳樓自殺。

6、希望與眾不同

青春期孩子的概念思維和抽象推理能力增強,使他們開始質疑現狀,用打破陳規的方法來應對問題,形成新觀念,他們希望成為創新者,渴望與眾不同。

這樣的好處是,如果頭腦能夠有意識的控制新的思維方式,想像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知道這是在富有創有創意的探索各種各樣的經歷,那麼成年期感受到的千篇一律的乏味感,便會減少到最少,繼而產生「平凡便是非凡」的感受,生活不再那麼無聊。

但這也容易產生同一性危機。青春期是一個追求群體認可的時期,這個時候的與眾不同,容易讓孩子感受到同伴的壓力,缺乏方向和目標。

03

和青春期孩子友好相處的四條法寶

1、傾聽他的感受

如果孩子日夜兼程趕期末的大作業和準備期末考試,有一天扛不住了抱怨說:事情太多了,實在忙不過來,要死了。

這時,如果父母馬上體貼而自以為委婉地獻上自己十餘年在工作中所積累的寶貴的時間管理經驗,結果,多半換來的是一聲長嚎:媽媽!!!我不需要你給我出主意,我只是想要你傾聽我的感受!

父母作為有人生經驗的一方,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急於給建議、解決實際問題,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而青春期孩子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最關鍵的是這些問題使他們感覺不舒服、不開心、不痛快,如果能幫他們跨越這個情緒,他們自己就可以找到辦法去解決那些問題。

除了急於給建議,父母常犯的溝通錯誤還有:給孩子貼標籤、死板生硬、急於評價孩子的對錯。

一出口,要麼把孩子的話題封死了,要麼,把溝通引向爭執。父母要學會使用開放的問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當孩子知道自己無論說什麼,都能得到父母的認真對待和傾聽時,自然也就不會拒絕溝通了。

2、勇於示弱

與過去幾千年的家長相比,21世紀的父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科技進步帶來的人生經驗的顛覆感。

在我們青春期時,90%以上的信息、技能只能通過家庭和學校獲得,家長老師的話跟聖旨等同,生活的小天地不過方圓三、五公裡。

而現在的孩子,知道天涯海角發生的事,對很多政治觀點、國內外大事件有自己的想法;當父母抱怨他們天天宅在家裡不出去結交朋友時,他們會說,他們的朋友都在網上,而且遍布全國,不但陪他玩遊戲,還陪他寫作業、聊天。

如今17歲的孩子不僅遠遠超越了17歲的我們,甚至在很多方面也超越了現在的我們。所以青春期的家長可以時常和孩子說:媽媽的一部分人生經驗好像已經過時了呢,看樣子以後要指望著你來指導媽媽了。

這並不是口頭的謙虛或敷衍,而是由衷的感嘆。

中國文化中最坑娃的觀念就是「父母為大」「父母全能」「父母永遠是對的」。這個觀念,在造成親子衝突的原因中大抵可以排第一。

父母放下架子,坦承自己的無知和弱點,並主動向孩子請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和認可,既有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從根本上打開與孩子溝通的渠道。

3、避免嘮叨,及時認錯

父母難免管不住會嘮叨,越嘮叨,孩子的脖子越擰越歪、白眼仁越翻越大、一側的嘴角離耳根子越來越近……

說實話,看他們那德性,心裡火苗子絕對要噌噌往上竄,但還是最好閉嘴煞車,再對孩子說:媽媽剛才沒忍住,又嘮叨了,對不起。

所有的育兒專家都告誡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別嘮叨!但我們敢說,沒有哪個父母沒犯過這個毛病。實際上,一個正常的、平凡的父母,必然犯過育兒專家警告過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不犯錯誤的父母,那是妖孽。

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還不認帳,在孩子面前死撐著。青春期孩子有明確的是非觀,對父母的崇拜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凡是父母贊成的孩子都反對,凡是父母反對的孩子都贊成。父母犯錯卻不承認,換來的不是父母的權威,而只能是孩子的嫌棄。

4、日常陪伴,求助專家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的反感和言語上的衝突,並不是自己的內心不愛家長,而其實是對家長的期待變得更高。

這一次次的衝突就像是對家長的檢驗,他們期望家長可以理解自己,對自己產生共情能力。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孩子的衝動情緒就選擇於孩子保持距離,而是要給予更多的關愛陪伴。

家長要把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至少讓孩子這認為,否則他不會和你傾訴,只能和你對著幹!

如果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這個技術活交給專業人士,家庭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

有些家長在認識方面是有誤區的,可以花大價錢去給孩子補課,卻捨不得花錢去做心理疏導。其實,孩子在青春期真的需要心理疏導,他們需要一個能夠傾聽心聲和煩惱的朋友,如果能夠給出可行的意見就最好了!

04寫在最後

青春期,對孩子對父母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艱苦戰役。

記得多年前看過電影《大河戀》,在布拉德 皮特主演的保羅去世後,他的牧師父親在教堂說的那段話很讓人動容,也讓人傷感:

那些最親近我們的人通常是我們最捉摸不透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愛他,我們可以全心全意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

親人之間也有疏離的時候,不管多麼親密,一個人也不能完全地理解另一個人。

多一點關愛,少一點要求;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柔軟,少一點強硬。

父母可以力爭成為孩子成長的加油站,而不要讓擰巴的親子關係成為少年的成長之痛。

願父母能憑著自己智慧和人生經驗,和孩子雙雙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親的陪伴
    初中階段的孩子正步入青春期,這個特殊時期,需要父母的全身心陪伴,尤其是父親的陪伴。讓我們來聽聽女兒年級一位家長的心得分享,為這位用心用情的父親點讚!我一直認為我家孩子和我一樣,既缺少突出閃光的點,也沒有特別讓老師和家長煩心鬧心的事,是個平庸之輩平凡之人。
  • 青春期教育:每個孩子的14歲,都值得父母用心去愛!
    從思想到行為,我真恨不得他脫胎換骨,立即變成一個充滿學習動力的兒子!但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哪裡肯就範?於是各種「冷戰」「熱戰」不斷爆發,不僅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我和兒子的關係也變得勢如水火!但凡我陪他寫寫作業,兩個人都一肚子氣,後來索性他自己把門一鎖,在房間裡糊弄應付,說寫了,其實啥也沒幹。之所以關上門,也是因為他在裡面開著電腦玩遊戲,看動漫,每天都拖到很晚才睡覺。而且到了青春期,不敢再打再罵,我總是壓抑著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怎麼感覺能把人氣死。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作為父母,你需要了解下青春期孤獨
    大家都笑了,這是一個父母非常恩愛的家庭,兒子日益長大,一句「孤獨」看似玩笑,卻道出了多少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現實。進入到青春期,父母會感覺到孩子變得孤僻,而孩子也開始覺得自己無人理解,感受到孤獨。但是孩子這麼說的時候,父母往往不理解,一個孩子有什麼可孤獨的。實際上,孤獨也是在青春期這樣一個成長階段,孩子會很容易就產生的一種感受。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王玉新開篇先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將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階段,0—9歲早期家庭教育,10—19歲青春期家庭教育以及成人階段的家庭教育。青春期是什麼?王玉新表示,一般女孩10歲以後,男孩在12歲前後就進入青春期。世界衛生組織將青春期定義在10-20歲,而人腦的發育要到25歲才能完全成熟。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青少年,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人從13歲到19歲年齡段的少年和青年。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從青春期開始到個體獨立的整個發展時期。。我們總是在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種壞毛病,和他們完全無法溝通。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能夠了解青少年的大腦。
  • 青春期 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青少年,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人從13歲到19歲年齡段的少年和青年。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從青春期開始到個體獨立的整個發展時期。。 我們總是在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種壞毛病,和他們完全無法溝通。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能夠了解青少年的大腦。
  • 案例分析:一個13歲網癮男孩,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羅德尼爸爸!
    之前還會幫我做做家務,現在什麼都不幹了,就像個全身是刺的少爺,惹不得! 我講個《解碼青春期》作者喬希 西普的故事,他是一個孤兒,按照孤兒院的規定,到了青春期,每個孩子都會被送去寄養家庭,作為一個叛逆的喬希 西普,他總想著搗亂,每次被送去一個新的家庭,都會計算自己幾天會被趕出來,而他心裡對成年人越來越不信任。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事後有記者採訪男孩的母親,她說是因為兒子在學校跟同學鬧矛盾,她批評了兒子幾句,沒想到兒子一氣之下選擇了跳橋。這位母親非常自責,還說早知道這樣,她就不會批評孩子了。雖然我們不能了解事情的全貌,但顯而易見,這就是一起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導致的悲劇。
  • 從嬰兒到青春期,只要孩子解決了這4個問題,想不優秀都難
    本章是《父母必須要懂的兒童發展規律》的第四章,主要介紹青春期孩子不同發育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給了我巨大的啟發,為此我專門研究了下他的理論,但是發現埃裡克森的階段分得太細了,每個階段的理論都是建立在他主觀臆測上,缺少必要的系統性和邏輯性,造成了他的理論太複雜,難以理解。
  •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吃好穿好,而是父母的陪伴
    現在父母提起來青春期的孩子就頭疼,有許多父母曾經抱怨,「供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咋還是不聽話,總是和你對著幹」。其實這恰恰是我們父母在對待孩子上本末倒置了。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然而,更難過的是,幾乎每個月都看見孩子跳樓割腕的新聞,種種悲劇在前,我們卻進退兩難:進一步,怕後悔莫及,退一步,怕行差踏錯。 給青春期的孩子當父母,為什麼如此艱難?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各位,要做到這一點真的不容易,這是相當需要修煉的一件事。父母自己的心理狀態是不是成熟?父母是一個長大的人,還是說父母也只是「青春期延後了幾年」?這是有明顯的區別的。有時候,父母根本就摟不住自己的脾氣。很多父母會說,「課聽了很多了,我也知道很多道理了,但是到那個時候我就控制不住」。這種話就不要再講了。因為講這種話對於你的改變沒有任何作用。
  • 《風雲》6大絕招威力分析:雄霸的「三分歸元氣」排第2
    今天就來聊一下,電影版《風雲雄霸天下》裡的6大絕招:TOP6:天霜拳天霜拳是秦霜的絕招,由雄霸親自傳授,是與排雲掌、風神腿齊名的三大絕技。但是秦霜作為聶風、步驚雲的大師兄,在電影裡卻純粹是個醬油。其實天霜拳的威力還是挺厲害的,特別是第十式「傲雪凌霜」,一經用出,可將周圍五丈之內的所有東西,都凍成冰霜。
  • 超級賽亞人——龍珠十大絕招
    超級賽亞人——龍珠十大絕招我們都有年少中二的時候,動漫《七龍珠》作為小時候最火的動畫片,其中的絕招被無數小朋友模仿。今天我們來盤點其中最厲害的十大絕招,看看你最想擁有哪個。洞洞波力量聚於一點洞洞波,《龍珠》中鶴派獨門絕技。
  • 中年夫妻的痛,全世界都一樣
    但女兒並不喜歡那個孩子,「她把老師都氣哭了」。後來,那名孩子又打碎了女兒的玩具,媽媽也只是說,「那可能只是個意外。」那個孩子的酷媽媽卻毫不在意地說:「攻擊性是天生的,只要釋放出來就行了。」關於生活、工作、孩子、教育等一堆又一堆的麻煩事,需要兩人攜起手來共同面對。 真實的中年夫妻怎麼樣? 有的人說,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雖然有了孩子,還是要保持相戀相愛時的儀式感。 有的人說,對不起,婚姻的車門已經被焊死,隊友不能下線!
  • 《龍珠》除了悟空之外似乎其他人都開發過威力強大的絕招!
    在《龍珠》中修煉一途是一個枯燥的過程,不過悟空卻是能夠在修煉中找到樂趣這是十分難得的,只是有一點,似乎悟空從來都沒有開發過威力強大的絕招,而他的夥伴們則是都有過開發絕招的經歷。先說一下貝吉塔吧,貝吉塔是龍珠中的二號人物,實力僅次於悟空,不過和悟空不一樣的是貝吉塔以前沒有經過像樣的名師指導,他的實力都是在生死邊緣徘徊或者自己悶頭鍛鍊中提升的,當然現在和悟空一樣拜在了維斯的門下。正是由於這樣所以貝吉塔的絕招大多都是自己開創的,像是衝天炮或者最終閃光都是經過自己研究而開發出來的,並且威力十分強大。
  • 王者榮耀:最討厭的就是遇到雅典娜這樣的隊友,后羿都氣吐血了
    王者榮耀中經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比賽,由於王者榮耀中的英雄大部分都是身手高強的人,大家互相之間都不服氣對方,所以在比賽的時候,大家都會使出全力去贏,為的就是證明自己的實力,不過王者榮耀中雖然有很多的高手,但是同時卻也有著很多很坑的隊友,雅典娜究竟做了什麼?竟然把后羿和高漸離氣得吐血呢?
  • 「孩子吐血了!救救我孩子!」
    「孩子吐血了!救救我孩子!」2020年11月30日,江蘇無錫。錫山交警大隊民警韓桓在友誼路執勤時,一輛白色小車停在了他的面前,駕車男子焦急地:「救救我的孩子,她吐血了,需要立即送往兒童醫院」。韓桓向車內看去,發現後座上一個女孩渾身無力的靠在椅子上,她的媽媽在旁邊急得直掉眼淚。此時剛過早高峰,車流量仍然不小,韓桓立即駕駛警車開道,緊急引導求助車輛趕往醫院。
  • 一邊情緒崩潰,一邊哈哈哈哈……這屆中年婦女,已經成魔了
    做個懂事的中年婦女,這是多年修煉出來的一種成果,我覺得這就是修煉。結婚10年,我終於活成大哥的大哥在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特別的爺們。有一次我和老公去爬山,到了山頂的時候,他很累,我也很累。這個時候他從包裡拿出了一瓶水,我以為是遞給我喝的,結果他對我說:「幫我擰一下瓶蓋。」結婚十年之後,我終於變成了擰瓶蓋的那個人。
  • 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頂嘴,該怎麼辦?李玫瑾:用這三句話很有效果
    說起教育孩子父母就頭疼,尤其是當他們進入到青春期以後,家長們的煩惱就會越來越多。不僅會和孩子發生一定的正面衝突,嚴重的關係還會越來越疏遠。笑笑的媽媽最近一直都在為孩子不聽話還愛頂嘴的情況煩惱。這不今天又為午飯的問題開始爭吵,起因是笑笑覺得媽媽今天做的飯太素,而媽媽卻覺得每天都吃那麼多肉反而不好,葷素搭配比較好。可笑笑怎麼都不聽,媽媽便忍不住對孩子大喊:「你怎麼那麼能頂嘴了?敢這麼和我說話?我把你養這麼大你還真是沒有良心。」面對媽媽突如其來的質問,孩子放下筷子扭頭就回屋了。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多,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對他們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