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兒到青春期,只要孩子解決了這4個問題,想不優秀都難

2020-12-15 肯定式教養

本章是《父母必須要懂的兒童發展規律》的第四章,主要介紹青春期孩子不同發育階段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前兩章是:1、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2、兒童的道德規則認知規律3、兒童的自我認知發展規律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人的成長發育是有跡可循的,不是亂七八糟的,毫無規律可言的。只要遵循這個成長規律,處理好每一個階段的主要矛盾,那麼人最終長大後就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而這種人的成長規律是什麼?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又是什麼呢?

本章我將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

對心理學有所了解的人已經聽說過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相應的核心任務,當核心任務得到恰當的解決,就完成了生命在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從而幫助個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為下一個階段的發育打好基礎。相反,如果該階段的主要矛盾沒有順利解決,則會使人處於不連貫的狀態,那麼就會削弱生命的自我能量,阻礙個體的發展,並影響後續階段矛盾的解決,進而影響人的生長發育。核心任務的處理結果會影響人的一生。

埃裡克森的理論符合我們辯證法的思維。我們人的成長是有主次矛盾的,如果我們抓好孩子成長階段的主要矛盾,處理好主要矛盾,那麼即使我們在次要矛盾的教育上出現一些問題,也不會對孩子未來產生太大的影響。相反,如果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次要矛盾上,錯過了解決該階段主要矛盾的機會,那麼我們在次要細節上做的再好,也不能挽回孩子該階段主要矛盾沒有解決造成的缺失。

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給了我巨大的啟發,為此我專門研究了下他的理論,但是發現埃裡克森的階段分得太細了,每個階段的理論都是建立在他主觀臆測上,缺少必要的系統性和邏輯性,造成了他的理論太複雜,難以理解。

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並抓住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我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和我對於兒童生長發育規律的一些經驗,做了一些簡化和修改。

成長:從家庭到社會

我的這個理論依據是根據孩子生活範圍的擴大,從家庭到社會的成長過程,從個體到社會,不同的階段需要孩子具備不同技能。

把青春期前的孩子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0-3歲,生存任務

3歲之前的孩子沒有生存能力,沒有自保能力,因此他們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讓自己活下去,他們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生存問題。

這時候的孩子因為沒有思維能力,完全依靠本能行事。所以他們餓了會哭,痛了會哭,冷了也會哭,會裝可愛,會勾引起父母的愛憐之心。所有的這些本能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他們能活下去。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即使父母百般虐待他們,他們依然表現的愛父母,不離開父母。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哈洛曾做過一個的恆河猴的「鐵娘子」實驗,即使「母猴」如何虐待幼猴,幼猴依然不想離開「母猴」

「鐵娘子」是哈洛設計的一種特殊「母猴」,它們有的會向幼猴發射鐵釘,有的會吹出的冷空氣。目的就是為了虐待幼猴,看幼猴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令人吃驚的是,無論「母猴」如何虐待他們,幼猴都不會離開「母猴」,每當虐待行為結束,幼猴都會跑回「母猴」旁邊,依偎著它。

如果這一階段充分解決了生存問題,孩子們不用為食物和安全擔心,他們就會獲得安全感,發展出自信、勇敢等積極的心理特質,從而為解決下一個階段的主要矛盾做準備。

相反,如果這一階段的孩子沒有順利的解決生存問題,總是被批評打罵,沒有飯吃,生活在動蕩不安中,他們就不會發展出自信、勇敢的特質,相反會產生自卑、怯懦、焦慮等消極心理,進而影響下一個階段主要矛盾的解決。

所以,當孩子處於這一階段時,父母不僅要提供充足的食物,還要給予足夠的愛,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從生理到心理上給予足夠的呵護,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從而順利地渡過本階段。

第二階段:3-6歲,基本能力任務

相關焦點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30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436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周末我去兒子學校接他回家,離放學時間還早,於是家長們很自覺的到孩子宿舍去等候,在等候的這段時間裡,同一個宿舍的幾個家長聊開了天。
  • 青春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孩子的父母們
    青春期,一說起青春期,不管是家裡有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或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父母都格外焦慮: 我家閨女好像和一個男生走的很近,還經常一起出去玩,她是不是談戀愛了,是不是會影響學習; 我家孩子經常抱著手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你提醒他,他嫌你煩,你不說,他也不知道會玩到什麼時候
  • 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溝通?對常見問題給出三個小秘方
    我們會發現,單親家庭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較多。尤其是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 阿麗就是一個單親媽媽,和丈夫離婚後她沒有再婚,因為她擔心再婚後孩子接受不了新父親,擔心孩子受委屈,擔心孩子因為新組成家庭的各類問題影響學習。
  • 青春期男孩子的煩惱,「面子」問題,媽媽有辦法解決
    這不我家的對著鏡子一照就半天,原因是臉上長了幾顆青春痘,小鬍子也明顯了,覺得自己不帥了,成了「心病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主要好發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與青春期的生理特徵有關,青少年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也會產生影響。如果長時間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導致睡眠不足,或平時心理壓力過大,心情抑鬱等都會加劇青春痘的生長。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又敏感,非常在意自己的容貌,處理不好孩子還會產生自卑。
  • 為啥青春期的孩子恨不得媽媽去死?媽媽有這幾種行為,怪不了孩子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性格暴躁、性子難管是正常現象,畢竟這時候的孩子正是自我主義甦醒的關鍵時期。那麼,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管教呢?1、不在孩子面前指責另一半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吵架後總喜歡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另一半,可能在父母眼裡這是一種舒壓方式,也是讓孩子當作反面教材的案例。可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諧相處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而父母相互尊重是孩子愛家的根本。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作為父母,你需要了解下青春期孤獨
    大家都笑了,這是一個父母非常恩愛的家庭,兒子日益長大,一句「孤獨」看似玩笑,卻道出了多少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現實。進入到青春期,父母會感覺到孩子變得孤僻,而孩子也開始覺得自己無人理解,感受到孤獨。但是孩子這麼說的時候,父母往往不理解,一個孩子有什麼可孤獨的。實際上,孤獨也是在青春期這樣一個成長階段,孩子會很容易就產生的一種感受。
  • 悅聽丨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06:59來自南方新聞網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很多父母都有一個同感:孩子到了青春期,自己跟他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不是自己不想交流
  • 孩子讀初中,成績下降,青春期叛逆!怎麼辦?
    我希望通過寫文章,把我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也整理自己的思路,不說大方向的原因,也想把我自己當年的問題一點點找出來,不要在我的孩子身上再次出現,今天我打算寫一寫我自己的故事。我的初中經歷高開低走我的初中時典型的高開低走,甚至我當初初一年級的成績到現在都沒有被打破。
  • 孩子寫作業磨蹭怎麼辦?不懂這個概念問題很難解決
    導語:孩子寫作業磨蹭,經常催四五遍都一動不動,等到快開學了又著急上火的補作業。之前我一直很頭疼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後來學習了「接納」這個概念,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接納,指接受、採納的意思。仔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父母的言行舉止都透露出了一絲「不接納」的氣息,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孩子沒有寫作業的自覺,我們逼著孩子寫作業,使我們替孩子做了決定。這不是接納,這是強迫。接納是尊重和理解。學著尊重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如何解決孩子「吃飯難」的問題?硬核媽媽都在用這招,附詳細步驟
    飯渣孩子的特點:吃幾口就不想吃了、吃一會就想玩、邊吃邊玩弄得到處都是、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吃進去了也吐出來等各種吃飯不專心、不愛吃飯的情況統稱為「飯渣孩子」。家有飯渣孩子太磨人?一招教你輕鬆整治,媽媽趕緊給寶寶安排上家有飯渣孩子多磨人,真的是當了媽之後才知道。
  • 想培養「別人家孩子」?重視「視覺能力」培養,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其實這道題是出自於學生視覺觀察能力訓練的題目,這並不是非常困難的腦力題,但這類題可以讓你感受到,要想完全正確地完成這類題,還需要依靠大腦運轉速度和思考能力,而這兩方面都需要在你的視覺能力基礎上完成。你是否常常覺得孩子的左右不分,或者是在學數字的時候6和9有時候會混淆,又或者是孩子做事情粗心大意、上課不專心聽講喜歡四處張望,回家作業做得慢,很多家長會把這些原因歸結在孩子孩子粗心、學習態度不端正。但是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也有可能為:孩子的視覺能力未能達到該有的水平。一、了解視覺能力概念,發現孩子"落後"的真正原因。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那是錯過了立規矩的最佳時期家長權威不足以壓制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青春期叛逆引發的悲劇雖然多,可很多家長卻從來沒有重視過,甚至不覺得這種悲劇會落在自己或者孩子的頭上。究其原因,還是這些家長過於自負了,他們覺得只要家長權威足夠,孩子就必然會屈服,那些管不了的,都是家長權威喪失的結果。
  • 每個被青春期孩子氣到吐血的中年老母,都需要修煉的反制絕招
    TA只是呆若木雞一言不發;你說東,TA說西;你說早睡,TA要晚起;你說好好學習,TA說玩會兒遊戲…… 在與青春期熊孩子的相處中,父母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這熊孩子究竟正不正常? 青春期孩子自身正在經歷一場從生理到心智的打怪升級,這場戰役之艱苦,稱之為人生最具挑戰的戰役也不為過。專心應對這場戰役的孩子,每一個都可能有迥然不同的表現。 因此,一個青春期孩子最正常的表現就是「不正常」。他們令父母抓狂的程度大同小異。
  • 小學成績優秀的孩子,往往逃不脫「初中危機」,初二問題更為明顯
    這也的確是現在小學升初中的一個通病,而這種銜接的狀態不僅是小學和初中的問題,初中至高中也時有發生,那麼今天就帶大家分析一下孩子念書這些事。小學成績優秀並不難實現孩子念初中的家長再回過頭看來看小學的問題,是不是覺得簡單多了?
  • 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文|好孕姐為人父母,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所以,現在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比如輔導作業,父母比孩子還要焦慮,基本上每晚都要上演河東獅吼。我表姐家兒子今年9歲了,每晚寫作業都要表姐坐到跟前看著,就這還磨磨蹭蹭寫到十一點。表姐很發愁,別人家孩子不用管不用吼,每天不用父母怎麼操心,就很優秀。為什麼自己家兒子就這麼難管呢?其實,我表姐是忽略了跟兒子良性溝通。就比如,每晚睡覺前,多跟孩子說以下這兩句「廢話」,娃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六歲前很關鍵,養成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
    育兒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三到六歲很關鍵,養成這五個好習慣,不優秀都難。一、早睡早起,這是健全腦補和身體發育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沒有捷徑可尋。早睡早起的孩子,自律性較其他孩子要強很多。二、聽英語或背誦古詩詞,每天聽十到二十分鐘,別怕孩子聽不懂,因為孩子長期停英語和古詩詞,潛意識裡會形成一種思維,這樣會大大增加孩子的語感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這樣的培養方法你贊成嗎?三、堅持每天讀繪本,每天只需十分鐘,三年後孩子不僅智商高,情商更高。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我們之前講過一本關於青春期的書,叫作《解碼青春期》。我覺得,那本書應該可以解決青春期孩子大部分的問題了。但是,今天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叫作《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我拿這個標題問我身邊的中年人,我說:「這個問題你們存在嗎?」好多人都說有。他們說,「我們家的孩子就是不和我說話」。所以,他們強烈建議我再講講這本書。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著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這個小心翼翼的動作,是他親歷兒子青春期的「後遺症」。傷痛如此之深,讓他至今不敢觸碰。 麥家意識到兒子的青春期,發生在初二,有一天兒子突然關上了房門。 自此,整整三年,上千個日子,這個門再也沒有朝他打開。
  • 中考和青春期,初中階段是孩子人生重要轉折點,父母需做好4件事
    順利度過青春期,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更優秀更完善的人。但青春期也有可能將孩子引向一條歧途,不少原本優秀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改變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同時,就算是在小學時各方面習慣都培養得不錯,同時,孩子的成績也比較優秀的家長,也不能夠忽視剛入初一時扶著走的這個階段。
  •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
    原標題: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試試這些方法,幫孩子回答「我是誰」 | 知心育人③民小編說進入十三四歲,父母和老師有時會驚訝地發現:孩子變了。變得不愛與人說話,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變得有點憂鬱,常有情緒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