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親的陪伴

2020-12-15 家有中考生

初中階段的孩子正步入青春期,這個特殊時期,需要父母的全身心陪伴,尤其是父親的陪伴。讓我們來聽聽女兒年級一位家長的心得分享,為這位用心用情的父親點讚!

我一直認為我家孩子和我一樣,既缺少突出閃光的點,也沒有特別讓老師和家長煩心鬧心的事,是個平庸之輩平凡之人。在外人看來,我家孩子內心陽光,青春期情緒穩定,表現還比較好,我思來想去,這應該是與爸爸的陪伴有些關係。

回顧了一下這幾年陪伴孩子成長走過的路,有些思考。

第一,為什麼我比媽媽陪伴多一點?

兩個原因。

一是媽媽搞不定了。因為我家的是女孩,加上自己原來工作比較忙,所以從小我就指望她媽媽能成為她的朋友,指望在青春叛逆期的時候,母女之間能無話不說,方便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不曾想上小學沒幾年,媽媽就說搞不定了。

二是因為一本書。有次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我陪女兒逛書店,她對一本叫《父與子》的漫畫書愛不釋手,買了後一段時間天天抱著看。我好奇之下也翻看了一遍,發現父子之間竟然可以這麼有趣。正是這本書觸動了我的內心,從此慢慢放下工作,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因此相對於媽媽來說,我陪伴孩子更多一些。

第二,我是怎麼陪伴的?

首先是在學習上裝大神。我是行伍出身,文化水平比較低,很多知識已經忘了,有些知識就沒學過。但孩子問了你問題,不能一句「我不懂」應付了事,也不能總是把她推給老師,怎麼辦呢?

我的方法就是兩招:一是努力搞懂。先把孩子的書本拿出來過一遍,搞懂了再和孩子一起探討。第二招是不懂裝懂。背著孩子上網搜,搜出來理解消化了以後再和孩子一起探討,實在不確定的,囑咐孩子找老師面批。

我的定位是不能做到從初中到高中全程輔導,但要保證孩子對新開的科目不產生為難和不感興趣的傾向。不能陪孩子一路向前,至少要陪她開個好頭,努力扶上馬送一程。

其次是生活中做榜樣。青春期的女孩已經不是三五年前的乖乖女了,學習之外的事,特別是孩子 不怎麼樂意的事,你喊她去做,她會抗議,一味地講道理,她會反感。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帶頭做,一起做。只要不是時間太緊張,我每天會要求他做200個跳繩,30個伏地挺身,60個仰臥起坐,10個收腹。我自己每天也會當著她的面鍛鍊作為示範和榜樣;上培訓班的時候,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坐在教室後面一起聽,一起學。

最後是情緒上多關注,看到她高興的時候問一問,看到她鬱悶的時候探一探,不求全面掌握孩子的心思,但力求儘可能確保孩子的情緒不出太大的波動。

不知道家長們在孩子情緒波動的時候心情如何,我是誠惶誠恐。比如,這個星期換了一副眼鏡,因為時間關係沒帶她自己去選鏡框,她媽媽擅自選了一副,不知道怎麼的不如意,反正就是說很醜,生了好幾天的悶氣,哭也哭了四五回。

我是左右為難,換一副嘛,幾百上千的也不能說換就換太慣著她了;不換吧,已經生了好幾天的氣了,還不知道時間能不能熨平這個情緒。

我現在的處理方法是,把上周家長講座上的方法現炒現賣,一是接納,接納她的氣憤,接納她的抗議;二是共情,理解她的嫌棄,不過多地講道理,過幾天再看情況。

第三,呼籲爸爸要抓緊時間多陪伴青春期的孩子

為什麼要爸爸多陪?孩子從媽媽肚子裡孕育到成長,媽媽天然的陪伴著孩子,比爸爸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爸爸理應迎頭趕上,多多陪伴,既是對孩子的一份責任,也是對媽媽的一份補償。

至於是爸爸多陪伴好,還是媽媽多陪伴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科幻小說《三體》有很多文字描寫了長期和平背景下男人的女性化傾向。從這個角度考慮,爸爸對孩子的陪伴,特別是對男孩子的陪伴還是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的。

為什麼要抓緊時間陪伴?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提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青春期正是孩子子從聚到離的過渡期,這個時期孩子們嘗試著告別童年走向獨立,這個時期他們與父母親若即若離、欲離還聚。

這個時期孩子們面臨著學習生理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壓力。所以,這個時期更需要代表理性、勇氣和力量的爸爸更多的陪伴。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過了青春期,孩子們將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揚鞭奮蹄一路向前,留給父母親的將是是淡淡的背影、長長的牽掛和無限的希望。

願我們一起,珍惜當下,長情陪伴;願孩子們不負韶華,青春向上。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吃好穿好,而是父母的陪伴
    現在父母提起來青春期的孩子就頭疼,有許多父母曾經抱怨,「供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咋還是不聽話,總是和你對著幹」。其實這恰恰是我們父母在對待孩子上本末倒置了。
  • 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不幸的是,很多家長並沒有看到孩子成長的需要,而是認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只有更加嚴厲管教。才能避免孩子走上歪路。 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然而,更難過的是,幾乎每個月都看見孩子跳樓割腕的新聞,種種悲劇在前,我們卻進退兩難:進一步,怕後悔莫及,退一步,怕行差踏錯。 給青春期的孩子當父母,為什麼如此艱難?
  • 每個被青春期孩子氣到吐血的中年老母,都需要修煉的反制絕招
    3、渴望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會渴望參與到社會中去,他們更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獲得同伴友誼。 父母放下架子,坦承自己的無知和弱點,並主動向孩子請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和認可,既有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從根本上打開與孩子溝通的渠道。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當年那個牽著你手牙牙學語的孩子突然變得更願意由別人陪伴,要接受這樣的事實確實不容易。不過你要記住,這都是暫時的,你始終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也許你當下的感覺並非如此,但確是事實。
  • 青春期 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當年那個牽著你手牙牙學語的孩子突然變得更願意由別人陪伴,要接受這樣的事實確實不容易。 ·注意青少年的行為以解讀他們的大腦 ·激勵,不要威脅(青少年被激勵的那個大腦才是最活躍的大腦) ·等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 ·陪伴在孩子身邊,和他們在一起(不是監督,是陪伴) ·暫時保留自己的意見,只是傾聽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作為父母,你需要了解下青春期孤獨
    大家都笑了,這是一個父母非常恩愛的家庭,兒子日益長大,一句「孤獨」看似玩笑,卻道出了多少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現實。進入到青春期,父母會感覺到孩子變得孤僻,而孩子也開始覺得自己無人理解,感受到孤獨。但是孩子這麼說的時候,父母往往不理解,一個孩子有什麼可孤獨的。實際上,孤獨也是在青春期這樣一個成長階段,孩子會很容易就產生的一種感受。
  • 麥家:整整三年,兒子關緊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整整三年,兒子關緊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著名作家麥家的兒子在進入青春期後變得十分封閉,像所有青春期的叛逆小孩一樣,拒絕與他進行任何交流。兒子的房門,就如同對他的心門,一關就是三年。在麥家的心中,心疼與痛苦交織。
  • 整整三年,兒子緊閉房門拒絕交流,父親: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事業上的風光掩蓋不了生活中的短暫失敗,作為一個父親,他也有過一段晦暗的時光。作家應該是內心豐富、語言犀利,但當中年期遇上青春期,這些都毫無用武之地。青春期,是不可跨越的一道坎,有孩子自身的問題,也有整個家庭的問題,跨過去就是經歷,跨不過去就是滄桑。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答案就是"立規矩",而且越早越好,最好能在3歲之前做到,否則拖得越晚,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效果也會越差,如果拖到青春期才給孩子立規矩,那就根本沒有效果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明我們的老祖宗是非常懂得規矩的重要性的。
  • 2021最大的成功,就是有時間有精力陪伴孩子
    作為一名律師,武亦姝的父親武雷業務之繁忙可想而知,可是他卻做出了每天陪伴女兒成長的定。 為了孩子成長,有幾個人能做到關掉手機呢? 大多數家長,嘴裡說著陪孩子,其實,只是人在孩子身邊,手裡卻拿著手機。
  • 青春期孩子的反抗,是求救的吶喊
    學習、興趣、觀念矛盾……這片段道出了多少中國家庭親子衝突的原因,而這些問題更多發於青春期,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感到心力交瘁。 1.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自我的感受和想法被否定,但同時她還需要配合自己「開明」的母親,只好發展出一個外殼,來配合外界的需要,雖然活著,但卻始終被一種虛無的感受纏繞
  • 孩子上初中後,父母「較真」就輸了,青春期的孩子這樣教育更有效
    ,難道孩子進入青春期了,成績也會下降嗎?」 其實孩子的變化並不突然,而是父母的成長速度沒有跟上孩子的腳步,要知道,孩子在青春期,會出現情緒上的多種變化。 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很多孩子上了初中,其實也是踏入了青春期,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 吵贏了孩子你還是輸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懂得示弱很重要!
    青少年,我們可以簡單的以孩子進入青春期為界限,青春期的表現以12-18歲最為突出。 但目前,也有許多孩子從8歲開始,就逐漸的顯現出一些青春期的苗頭,所以,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準青春期。 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你的孩子小,就沒有青春期的問題。
  • 孩子童年期缺少父親陪伴會怎樣?性格、社交等均受限,很真實
    ,多數孩子的成長過程都缺少父親的陪伴,表面上看著沒什麼影響,其實對孩子身心發育造成的傷害很大。由此可見,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是多麼嚴重的一件事兒,父親的陪伴對培養孩子有種特殊的力量,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能讓孩子更有勇氣地融入社會。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追在孩子屁股後面不停地嘮叨。這種不停地嘮叨,基本上是不允許孩子說話的,或者孩子也沒什麼興趣跟你說話,他悶頭不說,你就一直說。很多父親對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擺出父親的那副尊嚴,父親很高高在上地訓他。你發現,這些溝通都是單向的,這些溝通都是只有從父母到孩子。所以,孩子在父母面前不說話了。那天,我在一個餐廳裡吃飯,旁邊坐了一對母子。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痛苦3:不能分享秘密家長總是說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小秘密,其實他們不一定是不願意說,而是在一次次不被理解的打擊中,慢慢學會保守秘密,事實上青春期的孩子恰恰最需要訴說和傾聽,他們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妥善保守和消化秘密,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聽眾,於是痛苦的困在無人分享的秘密裡。
  • 忍住你的淚水「不要哭」,傾聽青春期孩子內心真正的聲音
    這篇文章我們重點闡述「青春期孩子內心的聲音」,大家仔細去思考解答,接下來我將轉換成青少年的角度,設想一下到底青春期孩子內心裡,是什麼樣的情感需求。我以青少年的口吻,跟大家陳述:「我最需要的是感到被愛被重視,不管我看起來有多蠢,我需要某個人相信我,因為我不總是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