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每個孩子的14歲,都值得父母用心去愛!

2020-12-04 明乾家庭教育

「好的父母,只負責愛孩子,不負責寫作業」

看到這句話,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想到自己曾經人人誇得好脾氣,好耐性被一個養了14年的娃磨得沒了,我欲哭無淚。

兒子小學的時候,和他提到寫作業,他準生氣。我吼他,他比我吼的聲音還大。後來和他商量溝通,他也願意聽一些。

雖然他的成績一直是班上的中上等,但全賴他腦子比較聰明,好的學習習慣一直沒有養成。

結果到了初一,科目和作業量增加,小學習慣遠遠完不成初中的作業量。

所以,我心裡默默種下一顆種子,就是一定要讓他養成好的習慣。

我開始嚴抓兒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關於寫作業的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關於娛樂時間,我給他報了更多的輔導班,讓學習的時間做加法,同時關於電子產品的使用等娛樂活動,我也同步做減法。

從思想到行為,我真恨不得他脫胎換骨,立即變成一個充滿學習動力的兒子!

但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哪裡肯就範?

於是各種「冷戰」「熱戰」不斷爆發,不僅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我和兒子的關係也變得勢如水火!

但凡我陪他寫寫作業,兩個人都一肚子氣,後來索性他自己把門一鎖,在房間裡糊弄應付,說寫了,其實啥也沒幹。

之所以關上門,也是因為他在裡面開著電腦玩遊戲,看動漫,每天都拖到很晚才睡覺。

而且到了青春期,不敢再打再罵,我總是壓抑著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怎麼感覺能把人氣死。

最讓人頭疼的是,我就像是一塊夾心餅乾。大概每周我都會在工作時間接到班主任的投訴電話,搞得我工作大受影響。

好幾次在聽到老師的投訴後,我都控制不了情緒,氣的一點工作思路都沒有。

因為這個,總經理好幾次私下找我聊,他說理解我,但叫我:「學會控制情緒,不要把壞心情帶到工作上來!」

跟他講道理:「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也會威脅他:「你現在這個樣子,長大了找不到工作,爸爸媽媽可不會負責養你!」

但統統沒有作用,每次說到這些,他都不耐煩地打斷:「煩不煩,整天叨叨。」

看著他遊戲越越玩越兇,影響學習事小,身體搞壞了就是大事了。

某天加班回到家,一推開家門就聽到兒子大吼大叫的聲音,仔細一聽是他正在打遊戲,和遊戲裡的隊友正在罵罵咧咧。

當下,我的情緒瞬間被點燃,我實在忍不住,拔了網線,就把家裡網斷了。

兒子一下就炸了,從房間裡跑出來問我:「網怎麼了?」

我說:「還能怎麼樣,網斷了!」

沒想到,他聽了這句話反應特別激烈,指著我罵,嘴裡嚷嚷著,手腳也不閒著,砸這個,踢那個。

我忍無可忍,揮起手對著他的胳膊就是一巴掌,我不敢打臉。

他驚得一下子瞪大了雙眼,帶著仇恨的目光說:「天天就知道學習,你怎麼這麼狠心,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說完就摔門進了臥室,在自己的臥室裡乒鈴乓啷地又一通亂砸。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又怕他出事,最後還是妥協了,把網線重新接了,看著他的厭學行為,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失敗……

養了14年的孩子,全家人的心頭肉,我付出了那麼多,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我陷入迷茫:我原來的兒子到哪裡去了?這是孩子本來的面目嗎?

當晚,我陷入深思:

初中以來,為了快速改變兒子,我給他報滿了輔導班,犧牲了孩子的很多休息時間,當然還有我自己的時間——我幾乎把所有能夠利用的工作外的時間全部花在兒子身上,輔導班也價格高昂,但他的成績沒見漲,跟孩子的關係又變成現在這樣,我是不是錯了?

凌晨2點,我給兒子寫了一封道歉信:

兒子,今天是媽媽情緒激動了,還打了你,媽媽給你說抱歉,希望你能原諒媽媽。你說媽媽狠心,只認分數不認兒子,但是我希望你能理解,在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媽媽不能放任你不管。媽媽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以後能少走彎路,能走得順利。你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找媽媽說,我很想和你好好聊聊。

後來在我的邀請下,兒子終於願意和我聊一聊,我苦口婆心地給他講了很多道理,希望他能明白我們的苦心,他也答應以後會控制一下,學習更努力些。

結果毫無意外,過了沒多久,兒子又故技重施,打著學習的幌子實際卻在用電腦玩遊戲。

再次大吵一架之後,我真的快要絕望了。

焦慮之下,我實在感覺自己撐不住了,不得不尋求支持。很多東西,不去面對和改變,就依然在那裡。

慢慢地我開始反省自己,也開始提升自己,但是看了很多樊登老師的課,李玫瑾老師的文章,我感覺他們說得都很對,但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啊!

偶然間,我遇到「引爆孩子學習力」父母訓練營,同時我找到了自己在教育上的問題。

平衡情緒,放下預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受

在課程裡,老師對我說:「希望孩子是自覺、自律、認真的好孩子是對的,但是卻忘記孩子自身的成長軌跡就錯了。你的孩子是一個待引導的青春期孩子,需要我們平衡情緒,放下心中預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

慢慢的,我也明白,失去情緒平衡能力的教育方式,只是我們成年人用來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的表現。

於是,抱著一定要改變家庭糟糕現狀的心態,我開始全面採取課程裡老師給到的建議。

首先,我是先從自己的情緒出發,每次我心中的怒火快要被點燃的時候,我就會先找個地方,無論是自己的臥室還是外面,我都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不斷反問內心:「我這樣發洩情緒的教育方法有用嗎?」

不斷不斷地,經過這樣有意識地訓練,我的心境變化很大。

手機是陷阱,更是一個背鍋俠

我們家的問題,是親子關係,手機等多種方面交織的複雜問題。

正如黃老師說的:「孩子的手機使用,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孩子的成長,也是充滿了波折和挑戰,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請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請千萬不要和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當我學會了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我第二步要做的正是解決孩子不愛學習,沉迷遊戲的問題。

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沉迷,因為每個內容背後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老師把青少年玩手機的行為大致分成了四大類:

1,看視頻、看小說、聽音樂2,玩遊戲、瀏覽網頁3,視頻聊天和社交媒體4,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內容創作

兒子毫無疑問是屬於第二類,通過學習,我這才明白:眼前這個不愛學習,沉溺遊戲的兒子,其實是內心缺乏愛,缺乏自信的體現。

按照課程裡的方法,我開始接納兒子目前最真實的狀態,重新去看到兒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建立起他對學習的興趣。

「自信的內部運轉機制是『我行,我能,我做得到』」,當兒子慢慢能夠感受到我對他的認可,我發現他的學習勁頭比以前增強了不少。

大概又過了三周,我順勢而為和兒子一起立了使用電子產品的條款。

當我看到他身上的進步,我都會及時回應,讓他明白「付出帶來的收穫感」。

當然總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中間也會有反覆和波折,但我學會了復盤,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這次期中考試,我又一次收到了班主任的專屬電話,但是這次再也不是投訴了,老師說:「兒子在課堂的表現越來越好了,這次考試進步了不少,能看出來他的學習積極性有在提高!」

走過了這段至暗的時光,我發現和我一樣苦惱的家長有太多太多,每次看到這些媽媽們,我就想到曾經的自己,所以,我很想分享我的經驗給你們!

《引爆孩子學習力訓練營》,不僅點燃了兒子內心那團熱愛學習的火焰,更讓做家長的我滿是感動和欣慰!

在這裡,和我一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和方法,不再焦慮發愁的家長有很多很多: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和我們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邀請腦潛能導師黃偉強和幾十位家長深入對話,研發尋找到了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有實效、能落地的辦法,那就是訓練營模式!

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就是成長為一個更好的父母的有效途徑!

請關注我,獲取更多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有很多父母擔心如果道理只說一遍,孩子聽不進去、理解不了,於是反反覆覆強調,反而容易讓孩子不耐煩。14歲少年離家出走投奔網友,結果讓人痛心英國14歲男孩Breck,從小乖巧懂事,是讓父母省心的好孩子,也是弟弟妹妹崇拜的好哥哥。
  • 青春期孩子不講規矩怎麼辦?只因12歲之前的這些教育不到位
    昨天晚上一個網友10點多鐘給我發信息,字裡行間充滿了苦悶和絕望,沒錯,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絕望,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你永遠無法想像父母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的那種無力和挫敗,這種交織著對孩子愛和恨的情感,可以活生生將父母逼到崩潰的邊緣。
  • 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
    孩子的飲食問題是每個家長最關心的了,在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時常會因為孩子厭食而操碎了心,家長們比較擔心孩子出現了厭食的情況是很容易影響身體的發育。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是什麼?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我們知道,人生中有兩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時期,一個階段是3到6歲的時候,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裡,孩子對性別、出生環境、家庭、人員都開始有認知了解,這些了解大多來自家庭,這些認知有時候能左右人的一生,也是我們人際關係的基石。
  •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要趁早,當娃到了青春期,要學會點到為止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性情大變,跟父母老師都親切不起來,一回家就躲到房間裡,鎖著門不讓人進。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很關鍵,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有獨立的思想了,對他們的行為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走上歧途。
  • 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每個兒童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的話題,大部分不知道怎麼應對?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什麼是青春期呢?青春期也叫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
  • 卓育英才:與眾不同的青春期教育 讓孩子贏在未來
    退學,對於每個考上大學的孩子父母來說,絕對是當頭一棒,自己眼裡一直學業優秀的孩子,為什麼要退學。這些孩子退學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軍訓太苦想退學的,有跟室友關係不好想退學的,有跟不上學業想退學的,總之「一言不合就退學」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普通大學,清華、北大也不乏有新生退學的現象。其實在孩子10-16歲期間,也就是他們的青春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 孩子上初中後,父母「較真」就輸了,青春期的孩子這樣教育更有效
    實際上這種改變,或者說是叛逆的言語和行為,也是孩子進入到青春期的一個信號,孩子處在這個階段,父母的煩惱往往比孩子更多,尤其是這幾位父母的煩惱。 其實孩子的變化並不突然,而是父母的成長速度沒有跟上孩子的腳步,要知道,孩子在青春期,會出現情緒上的多種變化。
  • 卓育英才:青春期到底多重要? 每個父母都應該補上這堂課
    青春期,在很多的教育理論中,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關鍵階段。青春期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需要面對與解決童年衝突,學習控制侵略性,有效脫離父母等問題。這個階段的孩子個人意識覺醒,祈求獨立,渴望能夠走出去看世界,形成自己一套價值觀。青春期還是一個「重組過程開始的時期」,是人生的一個轉折時期。
  • 「媽媽真討厭」,6歲兒童「第一個青春期」,父母如何幫孩子度過
    她和我說的時候,我突然想起,這應該就是孩子「第一個青春期」的危機,往往發生在6歲左右。其特徵是孩子的行為發生變化,讓家長感到擔憂。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時期有許多兒童或其中許多人有危機,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行為變化來觀察到這一危機。但是也已經證明在許多情況下,六歲的孩子患有所謂的「第一青春期」。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不要恐慌!
    青春期孩子叛逆,愛頂嘴,不愛和父母溝通……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青春期,是大家走過的青春。「青春期」這個名詞其實很難解釋,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那無疑是火星撞地球。青春期過得好與不好,最主要還是靠自己去雕刻它。雕刻的好就是一件工藝品,雕刻的不好,就會讓自己和家人陷入困境。要學會做人,就要學會冷靜 ,這也是青春期給你的考驗,要學會冷靜地處理生活中出現的突發狀況和方方面面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你好的事情要學會感恩,不好的是事情,要學會包容。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著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 然而,更難過的是,幾乎每個月都看見孩子跳樓割腕的新聞,種種悲劇在前,我們卻進退兩難:進一步,怕後悔莫及,退一步,怕行差踏錯。 給青春期的孩子當父母,為什麼如此艱難?
  • 家有青春期兒女,父母注意下面五點,輕鬆和孩子交流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是孩子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叛逆。不聽指揮,不聽教育,對家長和老師存著抵抗心理,覺得父母和老師講的道理太嘮叨,很反感。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自我,很敏感,容易自卑,又有很多煩惱。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作為父母,你需要了解下青春期孤獨
    大家都笑了,這是一個父母非常恩愛的家庭,兒子日益長大,一句「孤獨」看似玩笑,卻道出了多少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現實。進入到青春期,父母會感覺到孩子變得孤僻,而孩子也開始覺得自己無人理解,感受到孤獨。但是孩子這麼說的時候,父母往往不理解,一個孩子有什麼可孤獨的。實際上,孤獨也是在青春期這樣一個成長階段,孩子會很容易就產生的一種感受。
  • 《17.3》:父母還對青春期孩子羞於談性?這部影片適合性教育
    父母在這過程中應該提前為他們傳遞正確的性教育觀,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父母不教,孩子就會從其它途徑去尋找答案,最怕誤入歧途。對於孩子的初夜,首先要教導學生時期都不應該做這些事情,更不能男友邀約就要滿足。在戀愛中,沒有誰要迎合誰,不要受別人的影響,要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 8歲孩子這樣教,青春期少操心
    不過即使同屬青春期,14歲跟10歲的孩子的意識行為跟身體發育差距很大,10~14歲這個階段則細分為青春過渡期。這個時期父母與孩子的相處與教育方式,往往決定孩子在14~19歲是否更為叛逆。所以當孩子臨近青春過渡期,大概在八歲時,家長應該停止以往對幼童的管教方式了。
  • 南京17歲高中生持刀殺死母親!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通過這種積極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愛的溫暖的給予,細心的心靈的呵護,認可和接納)等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關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家長的身邊。沒有比心的遙遠更難的教育。心近了,溝通暢通了,才有談教育的資格。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同頻共振,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王玉新開篇先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將家庭教育分為三個階段,0—9歲早期家庭教育,10—19歲青春期家庭教育以及成人階段的家庭教育。青春期是什麼?
  • 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我們這一代父母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性教育,而且東方人對性的態度,總是比較保守,總是覺得不好放在檯面上來講。如果我們支支吾吾地和孩子談性,那孩子也會覺得性是一個非常羞恥的話題。遇到他們有困惑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向家長求助。②、認為孩子還小。總認為孩子還很小,很多父母認為性教育必須要等到孩子18歲以後,至少是青春期後再進行。
  • 14歲男孩仇恨父母 只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如果我們不能明白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典型特性,我們就無法想到我們認為很平常的事情,會在孩子心裡掀起一場那麼大的風暴。」不久前,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幸福家庭俱樂部譚學競老師收到一位幸福家庭俱樂部父母成長初階課程的學員發來的分享,內心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