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只負責愛孩子,不負責寫作業」
看到這句話,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想到自己曾經人人誇得好脾氣,好耐性被一個養了14年的娃磨得沒了,我欲哭無淚。
兒子小學的時候,和他提到寫作業,他準生氣。我吼他,他比我吼的聲音還大。後來和他商量溝通,他也願意聽一些。
雖然他的成績一直是班上的中上等,但全賴他腦子比較聰明,好的學習習慣一直沒有養成。
結果到了初一,科目和作業量增加,小學習慣遠遠完不成初中的作業量。
所以,我心裡默默種下一顆種子,就是一定要讓他養成好的習慣。
我開始嚴抓兒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關於寫作業的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關於娛樂時間,我給他報了更多的輔導班,讓學習的時間做加法,同時關於電子產品的使用等娛樂活動,我也同步做減法。
從思想到行為,我真恨不得他脫胎換骨,立即變成一個充滿學習動力的兒子!
但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兒子哪裡肯就範?
於是各種「冷戰」「熱戰」不斷爆發,不僅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我和兒子的關係也變得勢如水火!
但凡我陪他寫寫作業,兩個人都一肚子氣,後來索性他自己把門一鎖,在房間裡糊弄應付,說寫了,其實啥也沒幹。
之所以關上門,也是因為他在裡面開著電腦玩遊戲,看動漫,每天都拖到很晚才睡覺。
而且到了青春期,不敢再打再罵,我總是壓抑著自己的心情,有時候怎麼感覺能把人氣死。
最讓人頭疼的是,我就像是一塊夾心餅乾。大概每周我都會在工作時間接到班主任的投訴電話,搞得我工作大受影響。
好幾次在聽到老師的投訴後,我都控制不了情緒,氣的一點工作思路都沒有。
因為這個,總經理好幾次私下找我聊,他說理解我,但叫我:「學會控制情緒,不要把壞心情帶到工作上來!」
跟他講道理:「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一定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也會威脅他:「你現在這個樣子,長大了找不到工作,爸爸媽媽可不會負責養你!」
但統統沒有作用,每次說到這些,他都不耐煩地打斷:「煩不煩,整天叨叨。」
看著他遊戲越越玩越兇,影響學習事小,身體搞壞了就是大事了。
某天加班回到家,一推開家門就聽到兒子大吼大叫的聲音,仔細一聽是他正在打遊戲,和遊戲裡的隊友正在罵罵咧咧。
當下,我的情緒瞬間被點燃,我實在忍不住,拔了網線,就把家裡網斷了。
兒子一下就炸了,從房間裡跑出來問我:「網怎麼了?」
我說:「還能怎麼樣,網斷了!」
沒想到,他聽了這句話反應特別激烈,指著我罵,嘴裡嚷嚷著,手腳也不閒著,砸這個,踢那個。
我忍無可忍,揮起手對著他的胳膊就是一巴掌,我不敢打臉。
他驚得一下子瞪大了雙眼,帶著仇恨的目光說:「天天就知道學習,你怎麼這麼狠心,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說完就摔門進了臥室,在自己的臥室裡乒鈴乓啷地又一通亂砸。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又怕他出事,最後還是妥協了,把網線重新接了,看著他的厭學行為,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失敗……
養了14年的孩子,全家人的心頭肉,我付出了那麼多,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我陷入迷茫:我原來的兒子到哪裡去了?這是孩子本來的面目嗎?
當晚,我陷入深思:
初中以來,為了快速改變兒子,我給他報滿了輔導班,犧牲了孩子的很多休息時間,當然還有我自己的時間——我幾乎把所有能夠利用的工作外的時間全部花在兒子身上,輔導班也價格高昂,但他的成績沒見漲,跟孩子的關係又變成現在這樣,我是不是錯了?
凌晨2點,我給兒子寫了一封道歉信:
兒子,今天是媽媽情緒激動了,還打了你,媽媽給你說抱歉,希望你能原諒媽媽。你說媽媽狠心,只認分數不認兒子,但是我希望你能理解,在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媽媽不能放任你不管。媽媽做的一切,都是希望你以後能少走彎路,能走得順利。你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找媽媽說,我很想和你好好聊聊。
後來在我的邀請下,兒子終於願意和我聊一聊,我苦口婆心地給他講了很多道理,希望他能明白我們的苦心,他也答應以後會控制一下,學習更努力些。
結果毫無意外,過了沒多久,兒子又故技重施,打著學習的幌子實際卻在用電腦玩遊戲。
再次大吵一架之後,我真的快要絕望了。
焦慮之下,我實在感覺自己撐不住了,不得不尋求支持。很多東西,不去面對和改變,就依然在那裡。
慢慢地我開始反省自己,也開始提升自己,但是看了很多樊登老師的課,李玫瑾老師的文章,我感覺他們說得都很對,但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啊!
偶然間,我遇到「引爆孩子學習力」父母訓練營,同時我找到了自己在教育上的問題。
平衡情緒,放下預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受
在課程裡,老師對我說:「希望孩子是自覺、自律、認真的好孩子是對的,但是卻忘記孩子自身的成長軌跡就錯了。你的孩子是一個待引導的青春期孩子,需要我們平衡情緒,放下心中預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
慢慢的,我也明白,失去情緒平衡能力的教育方式,只是我們成年人用來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的表現。
於是,抱著一定要改變家庭糟糕現狀的心態,我開始全面採取課程裡老師給到的建議。
首先,我是先從自己的情緒出發,每次我心中的怒火快要被點燃的時候,我就會先找個地方,無論是自己的臥室還是外面,我都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不斷反問內心:「我這樣發洩情緒的教育方法有用嗎?」
不斷不斷地,經過這樣有意識地訓練,我的心境變化很大。
手機是陷阱,更是一個背鍋俠
我們家的問題,是親子關係,手機等多種方面交織的複雜問題。
正如黃老師說的:「孩子的手機使用,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孩子的成長,也是充滿了波折和挑戰,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請和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請千萬不要和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當我學會了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我第二步要做的正是解決孩子不愛學習,沉迷遊戲的問題。
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沉迷,因為每個內容背後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老師把青少年玩手機的行為大致分成了四大類:
1,看視頻、看小說、聽音樂2,玩遊戲、瀏覽網頁3,視頻聊天和社交媒體4,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內容創作
兒子毫無疑問是屬於第二類,通過學習,我這才明白:眼前這個不愛學習,沉溺遊戲的兒子,其實是內心缺乏愛,缺乏自信的體現。
按照課程裡的方法,我開始接納兒子目前最真實的狀態,重新去看到兒子身上的閃光點,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建立起他對學習的興趣。
「自信的內部運轉機制是『我行,我能,我做得到』」,當兒子慢慢能夠感受到我對他的認可,我發現他的學習勁頭比以前增強了不少。
大概又過了三周,我順勢而為和兒子一起立了使用電子產品的條款。
當我看到他身上的進步,我都會及時回應,讓他明白「付出帶來的收穫感」。
當然總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中間也會有反覆和波折,但我學會了復盤,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這次期中考試,我又一次收到了班主任的專屬電話,但是這次再也不是投訴了,老師說:「兒子在課堂的表現越來越好了,這次考試進步了不少,能看出來他的學習積極性有在提高!」
走過了這段至暗的時光,我發現和我一樣苦惱的家長有太多太多,每次看到這些媽媽們,我就想到曾經的自己,所以,我很想分享我的經驗給你們!
《引爆孩子學習力訓練營》,不僅點燃了兒子內心那團熱愛學習的火焰,更讓做家長的我滿是感動和欣慰!
在這裡,和我一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和方法,不再焦慮發愁的家長有很多很多: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和我們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發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真正幫到家長們,我們邀請腦潛能導師黃偉強和幾十位家長深入對話,研發尋找到了激發孩子學習內在動力有實效、能落地的辦法,那就是訓練營模式!
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持、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就是成長為一個更好的父母的有效途徑!
請關注我,獲取更多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