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不講規矩怎麼辦?只因12歲之前的這些教育不到位

2020-12-04 莊主智慧

昨天晚上一個網友10點多鐘給我發信息,字裡行間充滿了苦悶和絕望,沒錯,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絕望,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你永遠無法想像父母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的那種無力和挫敗,這種交織著對孩子愛和恨的情感,可以活生生將父母逼到崩潰的邊緣。

給我發信息的網友是一位14歲孩子的母親,她的孩子今年讀初二,從即將進入初二的那個暑假開始,她慢慢發現孩子越來越叛逆,父母說的話基本聽不進去,最關鍵的是,她發現孩子似乎有放飛自己的趨勢,直觀的表現就是蔑視一切規矩和約束,這讓他們夫妻倆人及其憂心。

果不其然,事情的發展不出意料地在他們的擔憂中發生了。前兩天,孩子的班主任老師打電話給她投訴,強烈批評她的孩子在學校不守規矩,在課堂上屢次看小說、多次與同學因小矛盾發生摩擦,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頂撞老師等等,幾乎是一瞬間,似乎所有傳說中的差生才會有的舉動就全部發生在她兒子身上,試想,有哪一個父母希望自己孩子變成這個樣子?

這還不算完,昨晚,他們夫妻倆準備與孩子好好談談,結果,談話才開始沒幾分鐘,夫妻倆就被兒子的態度給氣到了。14歲的孩子擺出一副你們不了解我們這代人、所以沒資格教育我的樣子,根本就沒給父母好臉色,父母說一句頂兩句,氣得他們夫妻倆面色鐵青、血壓升高,忍不住訓了孩子幾句,結果14歲的孩子摔門而出。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提到的晚上10點多鐘給我發信息的事情。

看完這位孩子母親的留言我深有感觸,青春期孩子難教是全社會公認的,但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又不一樣,雖然叛逆是他們這個年齡的共性,只是有些孩子純屬特定年齡時期的思想過渡階段,學習生活不會受太大影響。而有些孩子則仿佛是放飛了自我,在這個時期徹底失去了控制。一些極端失控的,如文中網友的孩子那樣,則完全沒有了規矩感。

其實,青春期孩子的表現,都是青春期前十多年家庭教育的結果。其最主要的責任人就是父母,正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青春期的行為或心理問題,其實都源於12歲前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

那麼在孩子12歲之前要怎麼教育才能讓他將來順利度過青春期呢?

1、在孩子6歲前要學會對他說「不」

這一點很重要,意味著家長要在孩子3-5歲之間培養孩子學會克制任性,具體來說,就是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愛他,但不會隨意遷就他。

那麼為何要在3-5歲之前培養呢,因為3歲之前孩子太小,不要過多的讓孩子有挫敗感,這樣會影響他將來自信心的培養。而3歲之後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集體生活的感受讓孩子逐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會讓著自己,家長這時期進行克制任性的意識培養就比較合適了。

2、培養孩子學會克制誘惑

每個人的大腦裡而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衝動的自我,貪圖享樂,一個是克制的自我,深謀遠慮。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從小一點一滴教會孩子阻擋誘惑、控制行為。

這樣的訓練是讓孩子具有克制力,告訴孩子一個道理:等待是為了更大的滿足你也要告訴他,現在的克制是為了今後的長遠。否則,這孩子會沒有耐性,如果沒有耐性,到了上學後、青春期,一定會出問題。

3、洞察孩子的性格

每個孩子生來性格都不一樣,有的象母親,而有的則象父親,更有些則父母都像一部分。洞悉孩子性格中的特點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父母都應該去做的事情。

比如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柔和、有些天生會關注身邊人的感受,而有些則天生強硬或是堅韌,與不同性格的孩子打交道,即使對其他孩子來說是正確的方法,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可能就是摧殘和打擊。

在孩子12歲前的教育培養如果都做好了,那麼你就會發現,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與其他孩子相比,他會懂事得讓你欣慰和自豪。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有很多父母擔心如果道理只說一遍,孩子聽不進去、理解不了,於是反反覆覆強調,反而容易讓孩子不耐煩。14歲少年離家出走投奔網友,結果讓人痛心英國14歲男孩Breck,從小乖巧懂事,是讓父母省心的好孩子,也是弟弟妹妹崇拜的好哥哥。
  • 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
    孩子的飲食問題是每個家長最關心的了,在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時常會因為孩子厭食而操碎了心,家長們比較擔心孩子出現了厭食的情況是很容易影響身體的發育。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厭食原因是什麼?14歲孩子厭食不愛吃飯怎麼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租房20年培養3學霸:孩子12歲之前的陪伴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文|百合媽媽 「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再好也無濟於事。」 時下,許多父母都不惜在「高價學區房」、「高額擇校費」、「天價補習班」上投下巨資,想要給孩子賭一個輝煌的未來,但透過表象我們看到的卻是父母深深的焦慮,這樣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求得心安理得。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立好這些「規矩」,孩子不優秀才怪
    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期間需要父母更好的去照顧和愛孩子,但是也需要給孩子立好規矩,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孩子長大之後也會更加優秀。人都說3歲看小,7歲看老,可見,孩子在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細心的栽培和教育,這樣才會給孩子大號基礎,對將來的成長才會更有好處。
  • 海南12歲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海南12歲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家長:到了初中了,你和你的好友人,包括所有的同學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只要你比他們的迅速快一些、比他們跑的時間長一些,你很快而且一定可以超越他們的。相信孩子聽到家長這樣說,心裡肯定是一陣欣喜。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孩子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的研習中去,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而去努力了。
  • 四川10歲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
    四川10歲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直接給建議型:我建議你跟你們班學習好的同學聊聊,看看人家回家之後都是怎麼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的。然後你把每天回家後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等所有學習任務完成了,你再玩。批評、責備型:你天天就知道上網,玩,作業根本就一點都沒動,你怎麼就這麼懶?這麼不自覺!你都網絡成癮了吧!嘲笑、諷刺型:就你這樣的還有資格玩?你要是你們班排名列前茅,我也就不說什麼了。
  •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要趁早,當娃到了青春期,要學會點到為止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性情大變,跟父母老師都親切不起來,一回家就躲到房間裡,鎖著門不讓人進。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很關鍵,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有獨立的思想了,對他們的行為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走上歧途。
  • 孩子6歲前立規矩要循序漸進,掌握這3個技巧,孩子長大會感激你
    主要原因還是六歲前的教育沒有到位,該立規矩的年紀,父母選擇了溺愛,所以才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規矩,不服從管教。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而不是一味的滿足和縱容。可能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太小,六歲前他們什麼也不懂,所以再多的教育也是無意義的。只想說,所有的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因此教育是越早越好。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那是錯過了立規矩的最佳時期家長權威不足以壓制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青春期叛逆引發的悲劇雖然多,可很多家長卻從來沒有重視過,甚至不覺得這種悲劇會落在自己或者孩子的頭上。究其原因,還是這些家長過於自負了,他們覺得只要家長權威足夠,孩子就必然會屈服,那些管不了的,都是家長權威喪失的結果。
  • 教育難題:青春期孩子談戀愛,怎麼預防
    這孩子很認真地想了想:「我現在還沒有。」這位媽媽很認真地對他說你:「這就是你還沒有愛的權利。」孩子可能會反思,怎麼辦呢?為了有愛的權利,我是不是應該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就很巧妙地把孩子該不該談戀愛的問題變為孩子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問題,這是非常藝術的引導法,是值得我們很多家長學習的。
  • ...變化,媽媽沒有對我講太多」 這些青春期困惑在一場班會上有了答案
    講座上講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讓孩子通過對青春期的認識,更好地適應初中生活,順利度過這個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心理專家走進班會 從生命教育開始「一分鐘你的手能拍多少下?」孩子們紛紛舉手,「100下」「120下」「180下」「200下」……9日下午3點半,在一場小遊戲中,班會課開始了。小遊戲的目的,是讓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潛力無限。
  • 親子教育第14講:孩子膽小怕生,父母應怎麼辦?
    當孩子的體格健壯了,自我保護能力得到加強,膽子也會相應地大起來;其次是場景的鍛鍊,要在不同的場景下,對孩子進行鍛鍊。可以是打招呼,可以是唱歌,可以是朗誦,可以是表演,等等。當孩子適應了這些環境,自然而然就不會膽小怕生了。親愛的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更多親子教育內容,敬請關注兔哥的視界。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我們知道,人生中有兩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時期,一個階段是3到6歲的時候,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這兩三年的時間裡,孩子對性別、出生環境、家庭、人員都開始有認知了解,這些了解大多來自家庭,這些認知有時候能左右人的一生,也是我們人際關係的基石。
  • 姐姐求助,「12歲弟弟在家只穿內褲怎麼辦?」這項教育父母要重視
    今天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問題,一位快滿18歲女孩求助,「12歲的弟弟在家只穿內褲怎麼辦?」下面的具體描述中她提到,弟弟在家只穿內褲,有好幾次洗完澡光著身子就出來了,希望媽媽管教弟弟時,媽媽卻說「他還小。」作為姐姐他覺得弟弟在家只穿內褲很不舒服,但是媽媽又不管,於是很迷茫。
  • 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每個兒童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的話題,大部分不知道怎麼應對?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什麼是青春期呢?青春期也叫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怎麼辦?家長一起來看看這些實用建議!
    01 叛逆不是孩子的樂趣,孩子自己也很痛苦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實像一個無頭蒼蠅,他們迫切想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要證明長大的意義,想要得到尊重和理解,這些複雜的情緒糾纏在一起無處宣洩的時候,就會被無限放大,繼而表現為家長口中的各種「不懂事兒」,其實他們自己也在痛苦的掙扎。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卓育英才:與眾不同的青春期教育 讓孩子贏在未來
    退學,對於每個考上大學的孩子父母來說,絕對是當頭一棒,自己眼裡一直學業優秀的孩子,為什麼要退學。這些孩子退學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軍訓太苦想退學的,有跟室友關係不好想退學的,有跟不上學業想退學的,總之「一言不合就退學」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普通大學,清華、北大也不乏有新生退學的現象。其實在孩子10-16歲期間,也就是他們的青春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 青春期悲劇一再發生,警醒我們教育是有期限的,錯過無法彌補
    我們的孩子怎麼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孩子長成什麼樣,是天長日久,潛移默化的結果,好孩子不是一日成就的,「惡魔」也不是一天長成的。回顧這些慘案,發現它們都有一些共同點:一是行兇的孩子,都處於青春叛逆期,從十二三歲,到十六七歲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