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要趁早,當娃到了青春期,要學會點到為止

2020-12-08 騰訊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性情大變,跟父母老師都親切不起來,一回家就躲到房間裡,鎖著門不讓人進。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很關鍵,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有獨立的思想了,對他們的行為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走上歧途。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趁早,到了青春期,說什麼孩子也聽不進去了

13歲的阿福一回家看到爸媽就心煩,吃飯也是囫圇吃兩口就回房間了。爸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可初一上完了,阿福的成績還是不上不下的,爸媽很擔心他上不了好的高中。阿福很少和家人交流,月考完了就甩張成績單要媽媽籤字,被問到學習就不耐煩地敷衍兩句。

爸媽想起,小學時候的阿福可不是這樣的,他小學的時候成績還算好,每次考完試爸媽問起,都會把自己哪裡出錯、哪裡不好講一遍。現在的阿福,爸媽剛開口問:「最近在學什麼啊?」他就直接說:「學課本!」一點都不掩飾情緒地走開了。

爸媽覺得還是應該教育一下,所以一跟阿福待在一起就馬上找機會給他講道理。帶孩子去超市路上,爸媽忍不住說:「在學校好好讀書,不要太貪玩。」可剛說兩句,阿福就說「不用你們管」。這句話讓爸媽不高興,雙方鬧得僵硬,阿福逛超市時也全程擺著臭臉。

李玫瑾教授曾說:在青春期的時候跟孩子說話,第一,話要少。孩子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

分析

孩子到了青春期,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大人說的道理他都懂,不用再嘮叨那麼多次。阿福就覺得父母的嘮叨很煩人,對父母感到厭煩,父母一說話他就開始躲閃。與其等到孩子開始叛逆了再念叨,不如趁早教育,一點一點給孩子灌輸思想。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

1、點到為止

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叛逆,一旦激怒他們,父母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反著來。父母要相信孩子,相信他們懂道理,不會做出格過分的事情。

在關注孩子的基礎上,關心的話說一兩句就好。比如,當孩子考砸了,拿成績單給父母籤字時,與其問孩子怎麼會考砸了,不如對孩子說「你的成績你自己看著辦啊」。孩子會有被當成大人的感覺,自然而然地對自己成績負責,知道要好好學習。

2、讓孩子愛父母的同時心存敬畏

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對你產生敬畏。如果孩子對家長絲毫不敬畏,那麼說明家長在孩子這裡缺乏權威,或是溺愛孩子。倘若溺愛孩子,孩子犯錯了被父母說一下,並不會覺得有什麼,根本改正不了。孩子對家長有敬,家長說的話他才能聽得進去;對家長有畏,他們犯錯了才能改正。

對你說句心裡話

父母為了孩子都會想說很多,但關鍵時候還是要忍住。與青春期的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記得提示自己不要念叨太多,別讓孩子反感。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李玫瑾:教育青春期孩子,要懂得"點到為止"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比較叛逆,聽不進父母勸說式的話語,喜歡跟朋友聊天玩耍,認為只有朋友懂自己。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長越嘮叨,他們越反感。李玫瑾教授表示:"在孩子即將成年的階段,父母教育他,第一,話要少。為什麼這麼說?我以前講過,'孩子6歲前,父母的話語是黃金;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是垃圾',因為這時候你沒有什麼新的話可以說了。所以這時候,你要做的是'點到為止'。"
  • 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 有的父母,就會忍不住指責孩子的錯誤,並且試圖讓孩子知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越指責越疏離,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變得越來越反叛。 李玫瑾老師認為「青春期,孩子的父親,要多幫孩子,父親要有更大的胸懷,更寬的視野,更穩定的情緒,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去糾結。」
  • 李玫瑾:孩子6歲之前,父母最該管什麼?父母要做好這5點
    文/胡胡育兒日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家庭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環境,孩子在還沒有認知能力的時候,就只會模仿大人的舉動,而最佳的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身為父母者對孩子的教育是否上心,有沒有對孩子盡到父母的責任都可以通過孩子的身上看到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著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 所以,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需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演員鄧超參加一檔節目時,談起青春期,自稱「叛逆到令人髮指」。
  • 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頂嘴,該怎麼辦?李玫瑾:用這三句話很有效果
    說起教育孩子父母就頭疼,尤其是當他們進入到青春期以後,家長們的煩惱就會越來越多。不僅會和孩子發生一定的正面衝突,嚴重的關係還會越來越疏遠。笑笑的媽媽最近一直都在為孩子不聽話還愛頂嘴的情況煩惱。1、子進入到青春期一旦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明顯的症狀就是叛逆,就會時不進出現跟家長頂嘴的情況。此時孩子的內心中會有一股很強的不服氣的心理,個性也比平時要強很多,各種思維方面會表現得比較複雜,因此在家長不顧青紅皂白的嘮叨下,就出現頂嘴的現象。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不改變以前的習性和慣性去控制孩子,沒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李玫瑾曾在文章中寫道: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首先,父母要改變你的教導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
  • 李玫瑾:家長向孩子「求助」,未必是壞事,教育也需「以柔克剛」
    中國式父母似乎成為了一個專有代名詞,中國式的母親大多是管孩子學習、生活,比較溫柔;中國式父親都是威嚴、不苟言笑的。 家長們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律贊同的道理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具有權威性,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 李玫瑾:18歲前,孩子的3個生日要重點過,過好了才有出息
    除了日常的理念灌輸外,孩子成長中的一些重要節點,可以成為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機」,適當的儀式感更加能夠強化孩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認知。 想要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年幼時的父母教育尤其不能出現偏差,過分的寵溺縱容只會把孩子往錯誤的道路上越推越遠,有原則和分寸的教育方式,才能夠讓孩子心生忌憚、心懷敬畏,孩子才不會在父母的愛裡誤入歧途。
  • 立規矩要趁早!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有5個規矩要立下
    自從小朋友被接到媽媽身邊之後,鄰居便想要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但是效果並不明顯,這可愁壞了鄰居。其實不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之前覺得孩子年紀小不用急著定規矩,等到他們真正到了應該遵守規矩的時候,卻發現一切都已經晚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上提到過:"孩子的犯罪率和他們小時候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
  • 李玫瑾提醒:要在孩子6歲前對他說「不」,青春期再說就晚了
    「不想讓孩子再受我們以前的那些磨難,要讓孩子有最好的營養,接受最好的教育。」 一次,阿玲不去學校幫兒子找班主任調換座位,他就揚言要離家出走,令阿玲震驚又傷心,她這才意識到家人給孩子的這種愛護,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對子女愛的不夠,他們會感到很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 青春期孩子不講規矩怎麼辦?只因12歲之前的這些教育不到位
    昨天晚上一個網友10點多鐘給我發信息,字裡行間充滿了苦悶和絕望,沒錯,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絕望,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你永遠無法想像父母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的那種無力和挫敗,這種交織著對孩子愛和恨的情感,可以活生生將父母逼到崩潰的邊緣。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中國有句俗語,叫「養兒方知父母恩」,當自己有孩子後,才明白父母當年的不易,因為養孩子真的太難了。這個難,以前主要集中在吃飽穿暖的物質層面,不讓孩子餓著冷著,就算是成功。但到了80、90後這一代父母,已經升級到身心的全面教育上來了。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小時候孩子迫於無奈,沒法反抗,因此只能聽從父母的話,丁女士看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後,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控制孩子,可是等孩子到了12歲之後,丁女士發現,無論自己說什麼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有些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文明、禮貌、克制和自律的,就像大家閨秀一般,可是如果當她長大了,遇到粗暴、野蠻的人,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因此,父母除了要保證家庭內部是溫暖、和諧的,還要考慮到孩子將來離開家、走出去。因為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所以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對人友善,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應付壞人,保護好自己。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孩子卻完全不吃這一套,對此很多父母,立馬就失去了耐心,有的對孩子的學習不再多問,有的甚至對孩子動手逼孩子學習,其實我們與其做這些無用功,不如試試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李玫瑾教授還表示,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而讀書,但並不單純地對孩子說讀書很重要,而是要通過言語向孩子表達清楚,告訴孩子:你的未來並不取決於你現在生活的好壞,沒有人會為你編排命運,你的命運要有自己書寫,你的未來應由你自己掌控!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
  • 教育專家李玫瑾:孩子教育要符合年齡特點,否則後患無窮!
    到了4歲半,他們開始學會討價還價。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漸漸明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提醒家長: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裡,教育重點各不相同,家長們應該在不同的年齡段,有針對性地培養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