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性情大變,跟父母老師都親切不起來,一回家就躲到房間裡,鎖著門不讓人進。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很關鍵,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有獨立的思想了,對他們的行為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走上歧途。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趁早,到了青春期,說什麼孩子也聽不進去了
13歲的阿福一回家看到爸媽就心煩,吃飯也是囫圇吃兩口就回房間了。爸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可初一上完了,阿福的成績還是不上不下的,爸媽很擔心他上不了好的高中。阿福很少和家人交流,月考完了就甩張成績單要媽媽籤字,被問到學習就不耐煩地敷衍兩句。
爸媽想起,小學時候的阿福可不是這樣的,他小學的時候成績還算好,每次考完試爸媽問起,都會把自己哪裡出錯、哪裡不好講一遍。現在的阿福,爸媽剛開口問:「最近在學什麼啊?」他就直接說:「學課本!」一點都不掩飾情緒地走開了。
爸媽覺得還是應該教育一下,所以一跟阿福待在一起就馬上找機會給他講道理。帶孩子去超市路上,爸媽忍不住說:「在學校好好讀書,不要太貪玩。」可剛說兩句,阿福就說「不用你們管」。這句話讓爸媽不高興,雙方鬧得僵硬,阿福逛超市時也全程擺著臭臉。
李玫瑾教授曾說:在青春期的時候跟孩子說話,第一,話要少。孩子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
分析
孩子到了青春期,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大人說的道理他都懂,不用再嘮叨那麼多次。阿福就覺得父母的嘮叨很煩人,對父母感到厭煩,父母一說話他就開始躲閃。與其等到孩子開始叛逆了再念叨,不如趁早教育,一點一點給孩子灌輸思想。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
1、點到為止
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叛逆,一旦激怒他們,父母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反著來。父母要相信孩子,相信他們懂道理,不會做出格過分的事情。
在關注孩子的基礎上,關心的話說一兩句就好。比如,當孩子考砸了,拿成績單給父母籤字時,與其問孩子怎麼會考砸了,不如對孩子說「你的成績你自己看著辦啊」。孩子會有被當成大人的感覺,自然而然地對自己成績負責,知道要好好學習。
2、讓孩子愛父母的同時心存敬畏
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對你產生敬畏。如果孩子對家長絲毫不敬畏,那麼說明家長在孩子這裡缺乏權威,或是溺愛孩子。倘若溺愛孩子,孩子犯錯了被父母說一下,並不會覺得有什麼,根本改正不了。孩子對家長有敬,家長說的話他才能聽得進去;對家長有畏,他們犯錯了才能改正。
對你說句心裡話
父母為了孩子都會想說很多,但關鍵時候還是要忍住。與青春期的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記得提示自己不要念叨太多,別讓孩子反感。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