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兒女,父母注意下面五點,輕鬆和孩子交流

2020-12-09 楚爸聊育兒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是孩子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叛逆。不聽指揮,不聽教育,對家長和老師存著抵抗心理,覺得父母和老師講的道理太嘮叨,很反感。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自我,很敏感,容易自卑,又有很多煩惱。日常生活中,作為父母特別頭疼,覺得自己以前乖巧的孩子不見了,不知道怎麼和孩子做交流,啥事情都溝通不了。如果父母能調整和孩子的相處方式,注意以下五個要點,那麼也能和孩子輕鬆交流做朋友,也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

一、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平等對話

中國式的父母往往都存在一個問題,無論在外面怎麼樣,在家面對孩子時總能輕鬆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更多的是利用家長的權威壓迫孩子聽話。當孩子進去青春期後會發現這一套沒有用了。因此,適時的轉變這種態度,在心裡認同孩子是大人了,認真平等的和孩子對話,傾聽孩子的想法尤為重要了。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和你真正的交流,說出心裡話,作為父母也能了解孩子真實想法。

二、減少過多的責備,有時無視之。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喜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事,並且也不願意聽取老師和父母的意見。往往這種情況下,會有事情搞砸了。因此,在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少教條,多鼓勵,少責備,多肯定,對於一些小錯誤甚至無視之。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也打擊了積極性。

三、減少虛假的誇獎,實事求是。

現在很多教育專家都在提倡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誇獎孩子,這其實是片面的,不適合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自認為長大了,也在用心和行動感受這個社會,評價這個社會。過度的無謂的誇獎只會使孩子認為父母當自己小孩,當自己傻子,從而失去對自己行為和言語準確的衡量。所以,作為父母可以更真誠,更實事求是的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四、學會適當放手,不過多限制。

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在我們的眼中和孩子的眼中大多數的時候是不一樣的。存在差異,才說明孩子在成長,在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在用自己的行動丈量。如果父母總是用自己的眼光和價值觀去束縛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真的永遠長不大了,孩子也形成不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收到束縛,也讓孩子反感。所以,適當的放手,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認識,比我們說教好的多。

五、減少過度的關心,適當的自主。

我們經常會遇到到這種情況,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就會問「今天中午吃什麼啊?」、「今天早上去冷不冷啊?」......,然後你會發現孩子很不耐煩的狀態。特別是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如果每件事情父母都要問個明白,孩子就根本不想理你。可能父母覺得很委屈,但是早知道孩子可能也覺得很委屈。父母覺得我是在關心啊,孩子卻認為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幹擾,自己的父母什麼事都要管,自己沒有自由的空間。早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開始追求獨立性,不管是生活空間,還是情感空間。

青春期正是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從小孩向大人轉變的重要時期。所以,作為父母轉變心態和方式,好好看著孩子長大吧!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歡迎分享,歡迎關注,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如果他們在接到電話時能上心查詢,至少可以了解到Lewis的不良記錄,之後對Breck進行教育和採取保護措施。在教育孩子時,媽媽已經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結果卻讓人惋惜。這也提醒我們,作為家長,在跟青春期孩子溝通時要更加注意方法。
  • 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對話,嘗試幾種方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文|凝媽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利用3種方法實現良性溝通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逐漸變得煩躁,讓父母摸不著頭腦。父母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孩子為何站到了父母的對立面,把父母當作敵對者?
  • 孩子上初中後,父母「較真」就輸了,青春期的孩子這樣教育更有效
    實際上這種改變,或者說是叛逆的言語和行為,也是孩子進入到青春期的一個信號,孩子處在這個階段,父母的煩惱往往比孩子更多,尤其是這幾位父母的煩惱。 所以當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選擇權時,有的孩子會選擇和父母發生爭吵衝突,強硬式的對抗,也有的孩子選擇冷處理,拒絕與父母交流、溝通。 這樣看來,孩子的叛逆,也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種普遍現象,歸根結底,還是一場選擇權的爭奪。
  • 家有青春期「困難戶」,家長該如何協調交流?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特殊時期,也是家長最為頭疼的一個階段。同時,青春期的孩子會普遍對家長有一定的牴觸情緒,遇到這種情況各位家長不要慌張,要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引導孩子健康度過青春期。理解在先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為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寬容。然後再耐心地告訴孩子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對這樣做的原因,杜絕簡單地否定或以長輩的身份粗暴地壓制孩子的做法。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作為父母,你需要了解下青春期孤獨
    大家都笑了,這是一個父母非常恩愛的家庭,兒子日益長大,一句「孤獨」看似玩笑,卻道出了多少青春期孩子的情感現實。進入到青春期,父母會感覺到孩子變得孤僻,而孩子也開始覺得自己無人理解,感受到孤獨。但是孩子這麼說的時候,父母往往不理解,一個孩子有什麼可孤獨的。實際上,孤獨也是在青春期這樣一個成長階段,孩子會很容易就產生的一種感受。
  • 《家有兒女》是我的亞文化啟蒙
    每個孩子都不是省油的燈。要是在普通家庭,三個孩子的叛逆精神早就在家長的毒打下消失得一乾二淨,但偏偏劉梅和夏東海對孩子寬大為懷,讓他們的叛逆精神有了施展的空間。尤其是劉星,在父母的寬容下一度成為一代亞文化icon。舉個例子,第四部裡有典型的一集,《我叛逆,所以我存在》。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李玫瑾:父母教育孩子要趁早,當娃到了青春期,要學會點到為止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性情大變,跟父母老師都親切不起來,一回家就躲到房間裡,鎖著門不讓人進。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很關鍵,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有獨立的思想了,對他們的行為處理不當,很有可能走上歧途。
  • 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如此蠻橫的態度,真的是要氣壞很多有女生的家長。壞人從來不會認為你家孩子還小。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更是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更別說孩子到了青春期,接吻,早戀、墮胎、大姨媽這類的生理問題更是接踵而來,如果父母還不重視對孩子應有的性教育,只會讓越來越多悲劇上演。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答案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孩子越長越大,可是和父母的話卻越來越少了。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不僅不願意和父母溝通,而且還總是和家長對著幹。
  •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怎麼和解,要做到這三點,乾貨分享
    當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不再和氣,不再交流,父母就要換種相處方式,不能硬碰硬,想辦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解!案例:王女士來到諮詢室,神色黯淡,很嚴重的黑眼圈,顯然精神狀態不好。王女士就在為她家那頭難馴服的老虎傷神難過。
  • 孩子青春期,叛逆,父母不要恐慌!
    青春期孩子叛逆,愛頂嘴,不愛和父母溝通……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青春期,是大家走過的青春。「青春期」這個名詞其實很難解釋,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那無疑是火星撞地球。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生極大的變化,孩子們面對變化,新奇,又不知所措。他們覺得自己是像成年人一樣,渴望獨立,但是常常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產生了矛盾情緒。既想獨立又要依賴,既有理想又要面對現實,既自負又自卑……青春期是人生精彩的小花絮,又令人厭煩的叛逆,又有一觸即發的衝動。
  • 家教| 家有兒女廣播課堂《無條件而有規則的愛,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
    家教 | 家有兒女廣播課堂《無條件而有規則的愛,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今天推出的是《家有兒女》7月4日節目《無條件而有規則的愛,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 青春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孩子的父母們
    青春期,一說起青春期,不管是家裡有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或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父母都格外焦慮: 我家閨女好像和一個男生走的很近,還經常一起出去玩,她是不是談戀愛了,是不是會影響學習; 我家孩子經常抱著手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你提醒他,他嫌你煩,你不說,他也不知道會玩到什麼時候
  • 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當孩子青春期時父母最累了!孩子戀愛了,你手足無措。孩子厭學、沉迷網絡,你只能無奈干著急。孩子不是和你對著幹、叛逆、頂嘴,就是在家裡懶得和你說話。孩子越來越難管,你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差,一切都讓你束手無策。
  • 家長注意:千萬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 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寬容的家庭環境來容納他的成長。 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
  • 閱聽|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父母越來越遠。 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 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為什麼?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生理和心理成長不匹配。」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 孩子叛逆早戀脾氣大,青春期問題,一個心理學觀點幫助家長看懂
    從表姐家這次父子打架引發了我對青春期問題起源的思考,仔細想來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關於青少年成長的觀點,很好的詮釋了孩子因自我認知衝突從而引發了青春期的問題。「我討厭現在的自己,我討厭我的父母!」 面對社會角色的發展要求與對自身發展的現狀不滿或迷茫,從而產生衝突,而這些內心衝突極易造成青少年心理問題,外在表現出許多青春期問題。 這些孩子內心一定有這樣一些聲音「我掌控不了這些!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對自己不滿意!我討厭我的父母」等。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這個話題一打開,其他幾個孩子的家長都紛紛表示,自己家裡的孩子差不多都不同程度有這樣的現象: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回想我和兒子的溝通,還算不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衝突偶爾也會有,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們會讓衝突很快過去,然後母子兩又恢復了正常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