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先任
年度流行語海選,是一次語言生活的「民主會」。12月16日,上海《語言文字周報》編輯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它們包括:「逆行者」「甩鍋」「後浪」「打工人」「爺青回」「凡爾賽/凡爾賽文學」「你品,你細品」「有內味了」「內卷」「社會性死亡」。(12月16日澎湃新聞)
近年來,評選年底流行語、年度網絡流行語的機構越來越多,一到年末,評選年底流行語、年度網絡流行語就成了一種「規定動作」。
這些評選年底流行語的機構都是受到業內認可的權威
機構,它們爭相公布的年度流行語也有一些重合,比如《語言文字周報》的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和《咬文嚼字》編輯部的2020年「十大流行語」就有好幾個重合,像逆行者、打工人、凡爾賽文學、內卷等,兩者就都有收錄。
在這個網絡時代,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已是密不可分,網絡流行語很大程度上就是全社會的流行語。在此次《語言文字周報》選出的「逆行者」「甩鍋」「後浪」「打工人」「爺青回」「凡爾賽/凡爾賽文學」「你品,你細品」等網絡流行語中,很多流行語從網絡輿論場流傳開來,又進入了更大的輿論場,成了全社會的年度流行語。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以往正常的生活,雖然疫情在國內基本得到控制,但在國外仍在肆虐,「逆行者」「打工人」「內卷」等網絡流行語的爆紅,與這個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離不開「逆行者」的功勞;經濟社會復工複查,也是億萬「打工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機構選擇「年度流行語」,都刻意規避了一些可能帶來「負能量」的「網絡熱詞」。像「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一起去爬山嗎?」等詞,雖然在網絡輿論場上也很火,使用頻率也很高,但這些熱詞缺少正能量,又欠缺必要的「社會學價值」及「語言學價值」,所以被棄用。這樣的取捨值得肯定。
對於那些惡俗的網絡詞彙,如「屌絲」「小鮮肉」等,更要多加警惕,以免其起到不良的導向作用。
網絡流行語多是草根發聲,來自民間,接地氣,有著濃鬱的草根氣,一些生動而有意義的網絡流行語,還有可能沉澱下來,成為文本語言,豐富漢語言文化這個寶庫。因此,對那些雖然同樣流行,但卻惡俗的網絡詞彙,要予以剔除,防範這些「汙言穢語」起到不良的導向作用,汙染我們的母語文化。
當然,剔除了網絡「汙言穢語」的「年度網絡流行語」,難免顯得不夠全面,沒能讓人看到網絡輿論場混亂複雜的一面。為何這些「負能量」網絡熱詞能夠流行開來?這一現象值得反思。這和某些自媒體信奉「流量為王」,熟稔使用這些惡俗網絡詞彙分不開。
對此,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平臺、媒體的監管,規範網絡輿論場,媒體、平臺也要嚴格把關,嚴格自律,對網絡惡俗詞彙說不,做好表率,起到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網民在進行網絡生活時,也要自覺避免當「汙言穢語」的傳播者。
以上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淨化網絡輿論環境,營造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環境。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吳瑕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