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管道
大家一般會想到
蜿蜒千裡的長輸管道
高壓力、大口徑、高鋼級……
其實
油氣田內部也有管道
在油氣外輸過程中
首先要經過油氣田內部管道這一程
因此,油氣田管道和站場的管理
特!別!重!要!
就在11月17日
對於油氣田管道和站場
中國石油做了個管理遠景規劃
11月17日,中國石油召開了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推進會。「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聽起來有些拗口吧。
■ 小編及時來科普
完整性管理是一種基於風險的管理模式,對預防和控制風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對提質增效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隨著國內勘探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油氣資源劣質化程度不斷加劇,油氣田地面系統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傳統「被動的搶維修」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新時代 「安全環保」和「提質增效」的要求。(簡單說,這就是一種管理模式的更新迭代)
在這次重要會議上,中國石油提出了關於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的一個近期目標、一個「十四五」目標和一個遠景規劃。
一個近期目標:中國石油在總結以往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經驗成果基礎上,提出到2021年實現油氣田I類管道和II管道完整性管理全覆蓋,管道失效率同比2020年降低20%,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杜絕管道和站場重特大事故發生。
一個「十四五」目標:到2025年實現油氣田I類、II類以及Ⅲ類管道完整性管理全覆蓋,管道失效率在2021年基礎上再降低8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各企業建成一批「無洩漏示範區」,突破小口徑管道內檢測、洩露監測、地質災害智能預警等關鍵技術,人員素質和風險管理理念認知水平大幅提升,編制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國家和國際標準,實現油氣田管道和站場重大風險預警和失效智能診斷,達到完整性管理智能化水平。
一個遠景規劃:到2035年,實現油氣田地面系統完整性管理全覆蓋,管道失效率在「十四五」末的基礎上再降低50%,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后果區和高風險」管道全面實現無洩漏,油氣田地面生產系統達到失效風險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一體化管控、自適應優化,實現油氣田地面生產系統智慧化管理。
為應對「低品位、低油價、高成本」的嚴峻挑戰,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於2015年開展了油氣田管道檢測及修復技術試點工作,2016年在國際上首次啟動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工作。
管道內檢測
管道外檢測
滑坡監測
地災監測
「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不斷加強油氣田管道和站場完整性管理工作,編制並發布了「一規三則四手冊六標準」,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形成了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組織機構,培養了業務能力強的人員隊伍,管道失效率大幅下降,年均減少管道更新維護成本7.5億元,減少維搶修、補償、汙染物處理等費用超過2億元。並促進了安全、環保、效益、質量的協同發展,成為上遊業務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的有力抓手。
在完整性管理科技創新方面,中國石油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以中國石油規劃總院承擔的油氣田管道完整性管理先導研究和實踐為例,
◎ 創新形成了以分類管理為基礎、風險管理為核心、區域管理為手段、日常管理為支撐,適應油氣田管道特點的「五步法」完整性管理理論體系,
◎ 攻克了包括集輸管網高后果區域識別技術、半定量風險評價技術、油氣田管道失效識別與統計技術、油氣田管道內腐蝕直接評價技術等系列技術瓶頸,
◎ 建立了油氣田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體系,形成了油氣田管道完整性管理數據模型等創新成果,開發並推廣應用了油氣田管道失效識別與統計系統,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機器人巡檢
管道監檢測
防腐層修復
防腐保溫層修復
內穿插修復
多年實踐表明,完整性管理是提升本質安全、實現油氣田地面系統高效運行、降低開發成本的有效手段。「十四五」期間,中國石油將瞄準「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技術、一流方法」的完整性管理長遠發展目標,進一步提升完整性管理水平,加快「無洩漏示範區」建設,推動提質增效工作有效開展,努力實現世界一流綜合性能源示範企業完整性管理目標。
記者 | 李延平
通訊員 | 李冰
配圖提供 | 唐德志
統籌/責編 |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