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戶網站。
4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
事關福建多領域「十四五」規劃!
這場發布會都說了啥?
「十四五」
福建實施「1234」
打好升級版汙染防治攻堅戰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徐威在介紹情況
東南網記者張立慶 攝
「『十三五』以來,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省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促進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並進。」4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徐威介紹福建省生態環境相關情況 。
「十三五」 生態環境「高顏值」
主要目標指標進展良好。2019年,主要汙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今年1-10月,設區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8.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0.7個百分點;PM2.5濃度20μg/m3,優於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比2015年下降33.3%;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97.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6.1百分點,比2015年提高4.6個百分點;小流域優良水質比例95.4%,比2016年基準年提高19.8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82.9%,比國家考核要求高10.9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動能顯著增強。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83.3%,產業鏈逐步向中高端攀升。總裝機容量98.6%的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56%,全省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約20%。新能源公交車佔比達89%,貨物運輸結構明顯優化,鐵路水路貨運總量比2015年增長48.4%。
汙染防治攻堅戰順利推進。實施「1+7+N」汙染防治攻堅戰計劃,連續4年將小流域整治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消滅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劣Ⅴ類小流域和牛奶溪。持續開展百姓身邊突出環境問題整治攻堅行動,一大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開展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形成全鏈條責任機制;基本完成生態環保機構垂管改革,形成一體化管理體制;率先投入使用生態環境大數據云平臺,形成精準化監管體系;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全面推行碳排放權、排汙權交易和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制度,形成市場化政策體系;健全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形成全民化參與體系。
「十四五」 實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四大工程
「十四五」福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總的編制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建設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行示範省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目標,以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主線,以優機制、強產業、富百姓、美生態為著力點,持之以恆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的「福建樣板」。
編制過程中,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堅持開門問策、問計於民,先後召開了企業家座談會、基層代表意見徵集會,並通過發布調查問卷和意見建議公開徵集等方式,努力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規劃當中。
「十四五」福建將如何部署汙染防治攻堅戰?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系統推進打好升級版汙染防治攻堅戰,總體思路可概括為「1234」,即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一目標為核心,堅持汙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實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四大工程。
「十三五」
福建完成建築業產值5.6萬億元
總產值排名全國第7位
福建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蔣金明介紹相關情況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
在新聞發布會上,福建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蔣金明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十三五」時期,福建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城鄉建設品質明顯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十三五」建成區綠地率達40.39%,居全國前列
居民住房條件持續改善。全省累計54.4萬戶居民搬出棚戶區住進新房,27.9萬戶住房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2019年底,福建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43.5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高3.8平方米;支持各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490個,惠及居民約25.2萬戶。住房公積金新增繳存額和發放貸款分別達2793億元和1490億元,有力支持合理住房消費需求。全面排查全省897棟房屋安全,按期完成6.88萬戶4類重點對象和其他貧困戶存量危房改造任務。
城市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全省城鎮化率從62.6%提升到66.5%,居全國第9位,新增建成區380平方公裡。新建改造市政道路、綠道、雨水、汙水、供水、燃氣管網3萬多公裡。全省水質綜合合格率99.86%,優於國家要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8.64%。建立健全保護體系和保護名錄,全省現有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4個、居全國第2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76個、居全國第2位,傳統村落494個、居全國第6位;公布歷史建築6440棟,居全國第2位,推進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城鄉環境宜居度明顯提高。建成綠道6000多公裡,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40.39%、居全國前列。2019年底,全省市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91%,市縣汙水處理率達94.9%。6700多個村莊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創建600多個美麗鄉村示範村,推進240多條美麗鄉村特色景觀帶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不斷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
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全省完成建築業產值5.6萬億元,總產值排名全國第7位,實現增加值佔全省GDP10.6%,解決400多萬人口就業。在全國住建系統率先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監管、實現房屋建築和市政施工圖數位化審查,推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雙隨機」機制。引進66支臺灣建築師團隊、200多名臺灣鄉建鄉創人才,在全國首創「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計劃」,促進鄉村振興和心靈契合。
「十四五」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提請完成改造
在「十四五」規劃編制方面,福建省住建廳科學謀劃編制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聚焦民生、聚焦發展,開展建築業、住房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護等專題研究。目前,已形成「十四五」規劃框架與重點任務綱要,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全國著名專家進行諮詢把脈,12月底將形成規劃成果。
發展目標方面,福建省住建廳將以提高宜居性、包容度,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目標,到2025年,構建比較完善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提請完成改造,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設施;省市兩級建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地級以上城市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此外,圍繞加快構建安全可靠的城鄉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重點推進實施城市規劃設計引領、居住條件改善、市政基礎設施提質增效、城市管理創新、歷史文化保護活化、鄉村環境整治、建築業轉型升級、城市建設安全保障、城市活力提升等行動。
「十四五」
「福建211」交通圈基本覆蓋
「 『十三五』以來,全省公路水運交通累計完成投資預計超過4600億元,形成了『兩縱三橫』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初步建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目前,全省鄉鎮通三級公路率達97.1%,為服務『三農』、保障民生、激活農村經濟社會活力提供了堅實支撐。」4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省交通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增賢介紹全省交通運輸系統相關情況。
「十三五」 公路總裡程突破11萬公裡
王增賢介紹,「十三五」時期,公路網更加健全完善;港口群地位更加凸顯;客運服務更加便民惠民;交通運輸現代服務業更加提質增效;行業治理更加規範高效。
公路總裡程突破11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6000公裡,密度位居全國各省第3位,實現80%的陸域鄉鎮30分鐘上高速。實現全省96%鄉鎮通達三級及以上公路。全省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42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86個,具備停靠世界最大貨櫃船、郵輪和散貨船能力,港口實際貨物吞吐能力總體適度超前。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突破,廈門港貨櫃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4位。福州、廈門先後邁入「地鐵時代」,百人以上島嶼均有陸島交通碼頭,500人以上島嶼均開通班輪,90%的縣(市、區)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4A級,實現由符合條件建制村100%通客車向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車轉變。網絡貨運、快遞產業兩大集群初具規模,全省共生成項目429個,吸引元洪冷鏈、「三通一達」、順豐、京東等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創稅超50億元,網絡貨運年營收超過500億元,其中80%為省外業務,快遞產業支撐全省網絡零售額超5000億元。福建省成為全國第四個全部取消普通公路收費的省份。
「十四五」 「福建211」交通圈基本覆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福建省作為全國交通強國試點省份,在「十四五」時期,福建省交通運輸將全力落實這一部署要求,加快創建交通強國先行區。
著力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圍繞打造各設區市間2小時通達、廈漳泉和福莆寧兩大都市圈1小時通勤、設區市至所轄縣1小時,基本覆蓋「福建211」交通圈,全方位推進綜合運輸大通道再升級。
著力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推動「兩群、一片、多節點」協同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推進全省港口、機場、客貨運樞紐、物流園區便捷互通、信息共享、功能互補。
著力構建集約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推進交通運輸現代服務業實施增產增效千億工程,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網絡貨運產業集群、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快遞電商產業集群、具有福建特色的港航現代服務產業集群。
著力推進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現代交通體系,打造智慧高速、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樞紐等新型智能化管理交通基礎設施。
著力加快交通運輸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建設全省交通運輸安全監管體系,建成具備各設區市接入能力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搭建福建省交通運輸信用監管平臺和信用評價系統。
「十三五」
福建受災人口均值下降32.6%
福建省應急管理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姚朝鐘介紹相關情況。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
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11月6日,省應急管理廳正式掛牌以來,邊應急、邊改革、邊建設,搭平臺、建機制、求精準、重創新,紮實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十三五」時期,與「十二五」相比,全省受災人口均值下降了32.6%,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2018、2020年實現了防汛「零傷亡」的目標。
全省各類生產安全事故連續14年實現較大幅度下降
2019年以來,圍繞「搭平臺、建機制、求精準、重創新」的工作思路,紮實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風險管控,部署推進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紮實開展各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和房屋結構安全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應急管理職責劃轉過渡平穩,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有力有效。
全省各類生產安全事故連續14年實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2019年全省各類事故和死亡人數與2016年相比,分別下降37.4%和28.0%,今年1-10月同比又分別下降23.1%和16.1%。
2020年以來,有力應對23次自然災害侵襲,及時撲滅42起森林火災、24小時撲滅率97%,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我省安全生產領域改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頭頂庫」事故隱患治理、「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等工作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針對危化應急能力建設,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油氣危化品輸送管道企業與管道沿線地方政府應急聯動機制,成立了福建省海上危化品應急處置指揮中心,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專家庫,修訂省級生產安全事故、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升級了省級安全生產應急平臺;同時,建立了全省危險化學品企業和重大危險源資料庫,啟動實施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工程,在全省推廣開展「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圖、應急處置卡、應急處置手冊」工作,構建形成風險分級管控雙重防控體系。
「十四五」 形成與新時代要求相適應的「全災種、大應急」工作格局
「十四五」期間,全省應急管理系統將以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為核心、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為主要任務,深化基層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到2025年,形成與新時代要求相適應的「全災種、大應急」工作格局,建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核心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較大以上事故明顯減少,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強,應急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目前,《福建省「十四五」應急體系專項規劃》已完成初稿,正在吸收相關部門意見建議進行修改完善,擬於12月30日前形成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建議。
來源:東南網
記著:張立慶
原標題:《事關福建多領域「十四五」規劃!這場發布會都說了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