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質工作不斷拓展服務領域 助力轉型發展

2020-12-10 瀟湘晨報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侯津剛)「現在,這裡經過治理恢復的植被看上去和周圍環境已經沒有區別了,完全看不到曾經發生過巖體崩塌災害。」5月19日,在太原晉源區蒙山景區內,山西省地質勘查局二一三地質隊隊長姚文兵向記者介紹蒙山景區滴水崖溝不穩定邊坡治理項目時表示,「治理效果非常好,正在全省推廣。」

姚文兵所說的蒙山景區滴水崖溝不穩定邊坡治理項目,位於晉源區蒙山景區入口附近的滴水崖溝,是蒙山景區的一個景點,也是進出蒙山大佛景區的必經之地。

圖為蒙山景區滴水崖溝不穩定邊坡治理項目

2017年10月26日,滴水崖沿邊公路的邊坡山體發生巖體崩塌災害,約兩百方破碎巖體從高程940m處坍塌,沿山坡滾落,造成坡腳部分公路擋牆倒塌,部分崩塌體堆積在景區公路邊坡上部,直接威脅景區交通和遊客的安全,形成重大地質災害隱患。

山西省地質勘查局二一三地質隊受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委託,啟動了蒙山景區滴水崖溝不穩定邊坡治理項目。為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恢復治理區域地貌景觀,項目在治理過程中,運用了擁有專利的CBS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技術,主要針對的就是高陡巖石邊坡。

現在,經過治理,滴水崖溝巖體崩塌的區域植被翠綠,自動噴水裝置來迴旋轉的噴灑著,經過治理恢復的植被看上去已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圖為陽曲縣城區坍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部分)。

同樣是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該局所屬的山西省第三地質工程勘察院(簡稱三勘院)負責實施的陽曲縣城區坍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社會意義更加重大。

陽曲縣城位於太原市北部,屬黃土臺塬地貌,塬面高出河床20~35m。由於地下水作用,陽曲縣城區淺層水位持續上升,並向四周滲透,導致楊興河左岸土質鬆軟。自1995以來,在縣城西側楊興河左岸長約2km的範圍內相繼發生了18次大型黃土坍塌地質災害,坍塌總體積巨大,造成260多間居民住宅全部倒塌,206間房屋開裂或下沉,直接經濟損失達3500餘萬元,為我省地質災害較嚴重的縣城區。

作為陽曲縣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服務單位,三勘院召集有關專家實地勘查並商議後,認為此類型災害治理的核心是疏排地下水、地表水。啟動治理後,三勘院多年來通過削坡整坡、修建擋土牆和排水工程等多種治理手段,已基本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

通過多年的勘查、設計及治理實踐,三勘院基本掌握了陽曲縣城坍塌地質災害成因機理,自2008年以來已成功預警地質災害4次,有效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目前,該地區已被陽曲縣政府建成了縣城最大的陽興公園,不僅改變了周邊居民生存環境,而且提升了城市品味。

地質災害治理,是山西省地質勘查局堅定推進地質工作轉型服務升級確定的重點方向之一。近年來,省地勘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支撐服務定位,堅定推進地質工作轉型服務升級,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在礦山生態修復、地質災害治理、清潔能源勘查、城市地質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山西省地質調查院主要承擔我省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為全面支撐服務山西綜改示範區建設,今年年初,該院專門成立綜改示範區地質技術服務中心,統籌管理進駐綜改區的城市地質調查研究中心、遙感信息中心和地質測繪中心。

當前,該院開展的綜改示範區城市地質調查、全省國土空間土地損毀及生態修復監測、大型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無人機傾斜攝影資料庫建設等幾項工作均開創了我省先河,有力地支撐了綜改示範區建設。

清潔能源的勘查和利用,對我省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意義重大。「我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不少,但由於極少對地熱尾水進行回灌,資源浪費嚴重。」在太原市泰古城住宅小區,地熱能源開採及回灌示範性工程已成功為小區供暖2個冬季。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總工程師張昌生介紹到,該工程利用天然水頭壓力實現了100%自然回灌,有效緩解了地熱水位下降等問題,成為可持續利用地熱資源的典範。

在大同天鎮縣,同樣由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實施的乾熱巖地熱資源預可行性勘查項目工地,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正搶抓工期加緊施工。據介紹,該項目勘探孔目前已取得大量地質數據,經過專家分析論證,有望成為華北地區第一個埋藏淺、溫度高的地熱能重大發現。相關數據表明,該項目地熱資源具備醫療礦水和發電潛力,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圖為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實施的乾熱巖地熱資源預可行性勘查項目現場。

與此相距百公裡外,被稱為「黑金」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已在大同新榮區七裡村一帶逐步被探明「示眾」。山西省地質勘查局二一七地質隊負責實施的新榮區七裡村-碓臼溝礦區石墨礦詳查項目,預計提交石墨礦物資源量遠大於此前預計的資源量,工程控制的資源量可達到3000萬噸,遠景石墨礦物資源量約7000萬噸,預計詳查區總資源量可達1億噸以上。二一七地質隊總工程師龐爾成說,「新榮區石墨礦石具有鱗片大、品質好、易加工等特點,是製造石墨烯的最佳原材料。」

「地質工作是技術性的,但也是政治性的。」秉承著這樣的理念,近年來我省地質勘察工作在轉型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不斷在改革中找準定位精準服務中心工作,為全省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地質服務保障。

【來源:黃河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山西省地勘局深入轉型服務項目實地觀摩
    (記者 王佳麗 通訊員 王紅傑)5月19日至21日,省地勘局舉辦「把脈山西地質·助力轉型發展」活動,對近年來實施的部分重點轉型服務項目進行實地觀摩
  • 中國電科: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這一年,中國電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力服務支撐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努力將「足跡」刻寫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時代版圖中。
  • 山西地質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山西地質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據悉,我國僅有3家地質類博物館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我國博物館領域的「金字招牌」,是對博物館建設和管理的最高評價。
  • 山西翼城攜手啟迪區塊鏈探索縣域經濟數位化轉型發展之路
    8月13日,山西省翼城縣縣委書記王淵、縣長劉鋒率團到訪啟迪,與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啟迪數字集團董事長、啟迪區塊鏈集團董事長王鼎等就縣域經濟數位化轉型發展進行深入交流,並籤署了「數字翼城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工信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春立出席座談。
  • 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項目為王,精準招商,「保姆式」服務全...
    一串串靈動、豐潤的數字,不僅為全省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錦上添花,更詮釋著全省投資促進幹部一切為了轉型、一切服務轉型的執著信念與責任擔當。  按下項目建設「快進鍵」,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從初春到盛夏,全省上下重點產業項目成功籤約捷報頻傳,項目落地建設呈現出高開高走、大引大建、乘勢而上的良好態勢,轉型發展的熱潮在三晉大地湧動。
  • 聚焦生態文明 探索新時代地質教育發展新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時代地質教育亟待立足優勢、順應形勢,加快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努力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地質人才。
  • ...省有3家博物館晉升為一級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館...
    對此,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工作人員,告訴你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怎樣「百鍊成金」的。  過五關斬六將 評審標準極其細化  博物館評估定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推進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但是其評判標準評估體系很嚴格。通俗點說,就像在「闖關」。
  • 山西雲智慧科技集團:做山西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標杆企業
    在10月10日舉行的山西通航發展高峰論壇上,迪奧普科技與山西通航產業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無人機通用航空體系建設、無人機創新應用和標準化體系建設、無人機人才培養和航空文化教育等方面展開合作,推進無人機應用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助力山西省實現通航產業強省的奮鬥目標。開展航空文化教育、推動行業應用服務……一直以來,山西雲智慧科技集團助力我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腳步一路向前。
  • 太行基金斥資入股山西迪奧普科技 助力山西空間信息產業發展
    近日在山西省國防科工局主導下,山西太行匯峰股權投資與山西省內知名民參軍企業——迪奧普科技達成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山西省國防科工局、山西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山西太行產業投資基金、太原海信匯峰資管等公司相關領導均參加了此次籤約儀式。
  • 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山西視察,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行調研,對山西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和重大任務,勉勵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 共商發展大計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在轉型綜改立法上取得重要突破,堅持監督與支持統一,有效推動法規實施,切實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圍繞大局履職盡責,為鞏固拓展全省良好局面作出積極貢獻。  過去一年,我省在「兩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各項事業新局面。
  • 山西靜態交通公司成立!帷幄科技助力「智慧城市」蹚新路
    王一新指出,建投集團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聚焦「六新」突破,成立靜態交通領域專業公司,在拓展新興業務領域上邁出了新步伐,既有助於通過市場方式彌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短板與不足,又能有效幫助解決困擾老百姓的「停車難」和城市管理「停車亂」的難題,是「一石多鳥」「一舉多得」的共贏之舉。
  • 【山西畫報·太行頭條】百業擷英|駿馬馳騁古鳳城---記山西轉型...
    出於對馬樹斌這個山西轉型發展中的青年企業家的敬佩,庚子年盛夏時節記者慕名來這裡,一探究竟。海天大酒店的誕生,源於山西煤礦整合關閉的疾風暴雨之時。2011年,響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山西轉型發展號召,經晉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和晉城市規劃局批准立項,由澤州海天實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打造職教高地 賦能轉型發展
    2014年國賽中計算機系「電子產品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賽項獲得全國第一名之後,又一次奪得冠軍,作為教育部第一輪「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山西職業技術學院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和綜合素質,以大賽為抓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賽教融合」,不斷提升學生專業綜合技能水平,提升學院綜合辦學能力。
  • 「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榕舉辦
    活動現場海峽網12月17日訊(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12月16日下午,五鳳論見第96期「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福州軟體園舉辦,政府代表、業內專家以及園區軟體企業代表共100餘名參加了本次交流會。
  • 光啟「無感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再拓展 助力民生服務大升級
    本報記者劉會玲人工智慧正在加快拓展更多的應用和落地場景。日前,上海黃浦行政服務中心「智能無感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標誌著人工智慧技術將成為改善民生,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加速器。通過對現有智慧政務和視頻監控系統進行智能化賦能,光啟「無感人工智慧」實現了人號合一、無感認證、精準定向推送、服務過程回溯等應用,讓市民從走進辦事大廳那一刻開始,就能被精準識別,自動匹配相應工作人員,享受無延時VIP服務。相關人士表示,早在兩年前,光啟「無感人工智慧」就已落地上海,並在社會綜合治理、城市安全防控等領域,取得不俗成績。
  • 國資委頒布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工作的指引
    、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不斷深化對數位化轉型艱巨性、長期性和系統性的認識。豐富應用場景,拓展應用效能,加快形成賦能數位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三)加快發展數字產業結合企業實際,合理布局數字產業,聚焦能源網際網路、車聯網等新領域,著力推動電子商務、數據資產運營、共享服務、平臺服務、新零售等數字業務發展,打造規模化數字創新體,培育新業務增長點。
  • 楊勤榮與普陽鋼鐵董事長郭恩元舉行工作會談
    楊勤榮與普陽鋼鐵董事長郭恩元舉行工作會談11月3日上午,市長楊勤榮與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恩元舉行工作會談
  • 助力竹山脫貧!這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人的實幹與歷程
    五年來,在定點幫扶竹山縣的過程中,學校滿懷「美麗中國、宜居地球」的美好願景,秉承「艱苦樸素、求真務實」校訓精神,謹記「精準扶貧、不落一人」工作方針,堅持「竹山所需、地大所能;竹山所求、地大所幫」原則,充分發揮學科及資源優勢,在支持綠松石、特色農副產品產業發展、地質災害防治、生態安全、教育幫扶、生態環境保護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精準施策、精準解難、精準扶智。
  • 山西省地勘局為全面小康提供地質工作保障
    3月11日,從省地勘局傳來消息,今年全省地勘工作將堅持「支撐服務」工作定位和「發揮優勢、對接需求、支撐政府、服務社會」工作思路,不斷完善「做強事業、走強市場」業務布局,確保全局經濟平穩增長,民生保障持續改善,隊伍改革平穩有序,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地質工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