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奶奶:不是不想帶娃,是被迫隱退

2020-12-22 奶球媽咪

在小區裡放眼一望,大多數帶著娃出來散步曬太陽的,都是老人,仔細一問,你會發現,這些老人裡,姥姥居多,奶奶則佔少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媽圈裡流行一個順口溜: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

姥爺天天跑市場,爸媽回來就上網。

生動地刻畫了不少家庭帶娃的現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曾有調查數據顯示:

我國有近1800萬「隨遷老人」,專門為幫子女照顧第三代的老人佔到了43%,在全國2.47億流動人口中,隨遷老人比例達到7.2%。

但姥姥成帶娃主力,並不是奶奶想要推脫責任,而是迫於無奈的「隱退」。

01奶奶也想參與帶娃,卻常被「拒之千裡」,姥姥丟了自由,奶奶丟了回憶

很多奶奶表示,不是不想帶娃,也想為孩子盡一份心,卻因兒媳的壓力而選擇隱退。

◆金阿姨:

兒媳備孕的時候就商量了,孫子不用我帶,坐月子我也只是幫親家打了打下手。兒媳說,跟自己的媽更好說話,畢竟自己的媽還是最了解女兒的,我也理解。只是孫子一天天長大,跟我這個奶奶並不親,娃都是誰帶大的跟誰親,我也沒有辦法。

◆文姨:

坐月子的時候是我伺候的,不過兒媳跟我脾氣不對付,帶孩子的理念也不統一,一開始是小吵,後來是大吵,家裡弄得烏煙瘴氣,都很不愉快。後來兒子說,兒媳本來就有產後抑鬱,更嚴重了,把孩子扔在床上不餵奶,我就不敢管了,隨他們去吧!為了孩子,也為了我自己少生氣,還是不要跟兒媳相處得太密切,矛盾太多。

◆沈老師:

我們家是南方人,親家是北方人,也許是性格不同吧,總感覺親家母比較強勢,也習慣了給兒媳大包大攬,什麼都給安排得妥妥噹噹的。我也想幫忙,但被婉拒了,說不用我插手,我也不便堅持。有這樣的母親幫忙,兒媳能安心上班,我也挺放心的。

綜上所述,奶奶們也想為孩子盡一份心,但出於現實考慮,還是以子女和孩子為中心,更多的責任轉移到姥姥身上。帶娃是需要耗費大量心力精力體力的,姥姥往往失去了自由,而奶奶卻留下了遺憾,對那份天倫之樂的嚮往,只能留待將來了。

很多奶奶不便插手,就選擇了用「出錢」的方式,表達心意,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

02帶娃這件事,爸媽才應該是主力

樊登說過,孩子是整個家庭的禮物,是全家的寶貝。在帶娃這件事上,爸媽才應該是主力,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幫忙帶娃是情分,不幫忙是本分,都應該是輔助力量而已。年輕人還是應該儘量自己承擔帶娃的大部分責任。

寶寶從出生開始到3歲之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黃金時期,媽媽最好隨時陪在身邊,時刻準備好滿足寶寶的需求,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媽媽加入到全職行列中的理由。

3—6歲是給娃立規矩,進行基本能力啟蒙的黃金期,老人的理念和方法畢竟跟不上時代,很多時候給孩子造成了傷害還不自知,所以爸媽陪伴孩子的時間,應儘可能多,而且質量要求要高。

03老人帶娃,年輕人應該怎麼做?

1)不當甩手掌柜,積極參與

回到家儘量讓老人解脫出來,做些自己的事情,把老人的私人空間還給老人,否則只會把老人幫忙的熱情漸漸撲滅,損耗殆盡。

爸媽積極參與養娃的過程,同時也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樹立信任感,利於日後引導教育孩子。

2)讓孩子與奶奶和姥姥公平接觸

平時可以多創造些機會,讓孩子多和奶奶接觸,增加見面的次數,培養感情,打破生疏,這樣有利於讓孩子在更多樣化的環境裡熟悉長輩,同時也是給姥姥一個放鬆和自由的機會。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
    姥姥帶娃就會被無限放大 大家習慣性認為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因為孫子是跟男方家姓,是爺爺奶奶的後代。所以,爺爺奶奶帶娃,大家不會過度渲染和解讀,兒子兒媳也不會特別感恩,到處說爺爺奶奶的好話。但是,姥姥帶外孫,就是跟女兒女婿幫忙,而且帶來帶去外孫還是要回自己家,隨男方家人姓。
  • 當爺爺碰上姥爺,奶奶遇到姥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英語裡怎麼...
    當爺爺碰上姥爺,奶奶遇到姥姥,中文好辦~BUT 在英語裡該怎麼區分?一起來看看爺爺奶奶VS姥姥姥爺的英語表達04:51來自眼睛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A:I was very close to my grandma.
  • 民間故事:娃姥姥的帽子,咋不能戴?奶奶:老人東西,小孩戴不得
    都說人心隔肚皮,面對生老病死面前,都不能免俗,魯迅先生不是也描述過嗎?仁義道德的背後也有醜陋。小慧娘家其實離得不遠,半小時路程就能到家。但她很少回去,特別是生了娃以後,半年不回去一趟。不是說她的婆婆有多好,而是娘家人還不如婆家人親。說實話要不是她那媽媽,他也不會嫁到婆婆家,嫁給一個腿腳不利索的男人。說是什麼衝喜?
  • 為啥帶娃的總是外婆?科學家揭曉答案:姥姥確實更愛你
    最近帶娃回娘家小住,上午天氣不錯,姥姥就帶著我們去小區裡散步。小廣場上滿是帶娃的阿姨,隨便閒聊幾句,幾乎都是孩子的姥姥。大家忍不住感嘆:「媽媽生,外婆帶,奶奶定期來參觀。」
  • 一三五奶奶帶,二四六姥姥帶,全家喜笑顏開,寶寶卻出了問題
    不過後來一家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家庭會議,最終小王一拍腦袋說:「不然那就這樣吧,周一周三周五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帶孩子,周二周四周六孩子的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周日那一天正好我們倆也放假。」這樣一來可以說是兩邊都平衡了,而且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都對於這個安排感到非常的滿意。不過過了一段時間,小王夫妻倆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兒了。
  • 三胞胎姐妹各自生了仨閨女,姥姥一口氣帶9個娃,成全村最靚的仔
    姥姥表示:年輕的時候自己生了三胞胎姐妹,大家都羨慕得不行。隨著女兒們逐漸長大,相繼成家後,又差不多在同一段時間懷孕。讓人驚喜的是,三胞胎姐妹每個人又生了三胞胎。如此有趣的事,幾乎引來了全村人的關注。大家笑稱,姥姥帶著9個孩子出去,就是全村最靚的仔。
  • 音樂教師奶奶火了,憑自己的專業帶娃很歡樂,網友:出口不凡
    現在很多家裡面都是老人帶娃,他們在帶孩子的時候並不比年輕家長差,反而還給家裡增添更多的歡樂,如果家庭氛圍好,祖孫三代人住在一起也是一件非常讓人羨慕的事情。即便是老人帶大的孩子,他們依然會成長得非常好,而且爺爺奶奶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回憶,這些都是很多爸爸媽媽帶大的孩子一輩子都可能體會不到的東西。音樂教師奶奶在網上火了,憑藉自己的專業帶娃很是歡樂有這麼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中的是一位奶奶正在帶孫子玩,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奶奶一邊唱歌一邊帶孩子,看起來非常溫馨。
  • 外出遛娃,46歲媽媽偶遇46歲奶奶,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很現實
    但二胎政策開放後,仍有很多40、50歲的女性加入生娃大軍,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讓人煩惱不已。外出遛娃,46歲媽媽偶遇46歲奶奶樓下王阿姨今年剛滿46歲,只有一個娃得她家庭美滿幸福,生活無憂。可自從生了二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把孩子送回老家給奶奶帶,暑假結束接娃回來,親媽:這是我兒?
    到了暑假,很多家長都樂意把孩子送到老家,既能讓孩子陪伴爺爺奶奶,也能讓孩子感受田野間的樂趣、體驗勞動。不過,爺爺奶奶帶娃總有自己的一套風格,以至於爸爸媽媽在假期結束後接娃時,差點認不出自家娃。於是晴晴便打算把孩子送回老家住一段時間,給奶奶帶一帶,以解老人思念之苦。一轉眼,暑假快要結束了,晴晴準備去接孩子回來,沒想到孩子卻大變樣,讓她哭笑不得。到了奶奶家門口,晴晴和寶爸先是拿出了給老人帶的禮品,之後忍不住搜尋孩子的身影。
  • 年輕時奶奶折磨我媽,年老了要來我家,被媽媽拒絕,有錯嗎?
    我們離開老家很多年了,有時想起奶奶對我媽的不好,我就不願回老家看她,兒時的陰影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我爸有時說過年回家,我和媽媽都很牴觸,對奶奶和我那幾個姑姑實在沒好感。可是,我奶年紀大了,一個人住在老家不方便,小姑打電話來說奶奶生病了,要來城裡看病,住在我家,媽媽不同意,和爸爸吵了起來。
  • 搞笑漫畫:爺爺奶奶養大的小孩
    摘要:*----*這貓咪一看便是爺爺奶奶養大的小孩,如果是父母養著,必定不會是這樣的,有幾何小孩隨著奶奶時間久了就會吃成這樣,也不知道為啥爺爺奶奶家的夥食這樣好,底下的配圖就更有意思了,這貓咪的屁股看起來確實是挺大的呢。現在的年青人,真想不知道他們的腦洞之大究竟是怎樣想出來的......
  • 一位奶奶的哭訴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認識沒三個月就閃婚了,似乎還沒結婚前媽媽就懷上了他。結婚後因為各種原因婚姻走到可崩潰的邊緣。在男孩三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媽媽一走了之,爸爸去外地上班,孩子就留在家裡跟爺爺奶奶。奶奶說著說著哭了,說自己有一次感冒發燒很嚴重,兩腿站著都發抖,可一想到還要給孩子起床穿衣做早飯送上學,又不得強忍著起來。
  • 奶奶的三寸金蓮
    小時候,因為我有一位慈祥而又精緻的奶奶,曾經感到無比的自豪。我奶奶是爺爺的第二任老婆,第一任老婆是奶奶的姐姐。在爺爺他們結婚第五年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三個孩子,我的兩個姑姑和一個伯伯。爺爺覺得娶了孩子的姨娘會疼孩子,就又娶了老婆的妹妹----就是我奶奶。
  • 雙胞胎姐妹,南方奶奶和北方姥姥一人帶一個,幾年後性格差異太大
    可是工作一年以後,夏露就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而且還是雙胞胎,夏露只能改變計劃,將孩子生下來。但是婆婆身邊已經有了大兒子生的孫子,不肯再帶兩個孩子了。原本都想送到夏露母親那裡,可是想到母親一個人住,帶兩個孩子也比較勞累。於是將兩個孩子一個送到北方的姥姥家,一個送到了男方的奶奶家裡。
  • 六年級作文:爺爺奶奶的愛
    我從四歲半起,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了。因為我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就從福建回宜昌專門帶我。爺爺奶奶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爺爺愛養花、養魚、下象棋,幽默風趣;奶奶信基督教,樂於助人,每天做家務,忙忙碌碌的。老人家喜歡囉嗦,我有時不耐煩,會對他們愛理不睬的。但是幾件事情改變了我的態度。先說說奶奶。
  • 4歲男孩頻繁尿褲子,奶奶和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不同的孩子
    放暑假了,歡歡被送到了鄉下爺爺奶奶家「寄存」,一開始,老人們也開心得不得了,可沒過幾天,令人頭疼的事情發生了。原本已經會自己入廁的歡歡竟然開始頻繁尿褲子,白天要換好幾條褲子,夜裡也是「水漫金山」,氣的歡歡爺爺奶奶不停地念叨:怎麼這麼大孩子了,還不會自己尿尿!
  • 《小豬佩奇》裡的豬爺爺和豬奶奶,不是佩奇的爺爺奶奶?
    《小豬佩奇》裡的豬爺爺和豬奶奶,不是佩奇的爺爺奶奶?本次就帶大家深入了解佩奇幕後冷知識,看完你是否會驚訝呢?首先要說的就是豬爺爺和豬奶奶,其實動畫片中的豬奶奶和豬爺爺是佩奇的姥姥和姥爺,是豬媽媽的父母,這一點很多人都沒在意,如果不說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
  • 洛陽7歲娃娃登上戲臺 姥姥奶奶功不可沒
    張曦的姥姥王會欽說,張曦1歲多時,就會哼「花木蘭木(羞)答答……」,看到電視上播《梨園春》,就邊看邊學唱,學得像模像樣。有時在街上走著,只要聽見音樂,尤其是戲曲,她就又跳又唱,常常引來不少人圍觀、喝彩。  見外孫女這麼喜歡唱戲,王會欽不淡定了,對女兒王娜說:「孩子在唱戲方面有天賦,咱得好好培養她。」王娜覺得唱戲只是張曦的業餘愛好而已,就沒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
  • 去奶奶家呆了一個月,女兒從「露西」變「翠花」,網友:太真實了
    老人帶娃不是一件稀奇事了,由於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大,孩子爸媽需要工作賺錢,也就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而孩子的奶奶姥姥一般都退休在家,正是無聊孤單的時候,也需要人陪伴,這時讓老人帶娃正合適不過了。但是老人帶娃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爭議,其中就包括"精養"還是"粗養"的問題。在網絡就有一組奶奶帶娃和媽媽帶娃的對比照片,可以看到,跟著媽媽在城裡生活時的女兒就如同小公主一般,可愛且有氣質,而去鄉下奶奶家呆了一個月後,你漂亮的女兒從城裡的露西變成了村裡的翠花。雖然說女兒身上穿的還是那件衣服,但是不仔細看根本認不出是同一個人。
  • 蠟筆小新:小新的爺爺奶奶來了,小新和爺爺玩得很高興
    今天廣志的爸爸媽媽從鄉下出來看望孫子小新了,野原一家早早就在車站等待他們了,奶奶出來了以後,小新很興奮地跟奶奶打招呼。車站裡人多,不乏也有小新最喜歡的美女,於是在奶奶的面前竟然也想跟美女走了,奶奶對於小新此舉一點也不覺得驚訝,因為據說爺爺也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