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介書生,初次帶兵便大破金軍,導致金國內亂,堪稱南宋戰神

2020-12-10 文史控

文/霧隱殘雲

談到南宋,人們總是搖頭嘆息,似乎它永遠與戰敗、割地、賠款聯繫在一起。但在南宋時期,卻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書生,以參謀軍事的身份臨危受命,以少勝多大破金軍,由此又引發金國內亂,導致國主完顏亮死在自己人的手裡,延續南宋朝廷足足百年。楊慎評價他"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蔡東藩為他慷慨賦詩"一鼓竟能褫逆魄,六軍從此服儒生",毛澤東更是擊節讚嘆"偉哉虞公,千古一人!"這個人就是虞允文。

早年的虞允文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年過四十還是地方州縣的一個通判,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虞允文在地方上兢兢業業工作,政績斐然,漸漸的名聲傳入了朝廷,當時的中書舍人趙逵向高宗推薦虞允文,高宗召見虞允文相詢,只見他姿貌雄偉,慷慨磊落,又對地方事務知之甚詳,從容回答高宗的各種問題,因此得到了高宗的欣賞,隨後他就被調入朝廷,累官至禮部郎官。紹興三十年,虞允文奉命出使金國,金人看他是文官,故意要求他參與射箭比賽以彰顯威風,誰料他一發中的,令滿座金人瞠目結舌。

拜紹興和議所賜,此時宋金之間已停戰二十年,南宋的大臣們已沉湎於和平中,丞相湯思退"置邊備不問",殊不知金國嘗到了南侵中原的甜頭,野心日益高漲,無一日不再做著覆滅南宋的準備。虞允文出使金國後暗中觀察金人動向,判斷金人必將再起刀兵。他回到朝廷後立即上疏稱"金人必將敗盟,五路出兵,希望詔命重臣商議備御之策。"但高宗置之不理。

虞允文一語中的,公元1161年秋,完顏亮率軍32萬,分成四路,水陸並進,向杭州開進。鎮守江北的王權聞風而逃,使金人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長江以北大片的土地,高宗震怒撤王權之職,命李顯忠代替他,同時讓宰相葉義文赴前線犒軍以激勵士氣。葉義文不敢親臨前線,就命時任參謀軍事的虞允文替他趕赴前線犒賞諸軍。

誰料當虞允文趕到防禦陣地採石時發現主將李顯忠還未到達,而金軍已經開始準備渡江。宋軍此時群龍無首,人心惶惶,眼看長江天險就要這麼被攻破。虞允文當機立斷,把宋軍將士組織起來,慷慨激昂的鼓舞他們的士氣,隨後著手布置兵力。他料定此前江北宋軍的潰敗定會使完顏亮志得意滿,輕視宋軍,就令步兵、騎兵沿江布防,藏於山坡之後,令水軍於江中設伏,他則親率部分兵力作出後撤的姿態。

完顏亮果然上當,沒做詳細的偵查就率軍進行登陸。虞允文沉著冷靜,等到金軍部分上岸才下令出擊,此時金人以為宋軍早已如從前那樣逃跑,正在得意之際,忽聽一聲炮響,沿江山坡後旌旗搖動,槍戟如林,鼓譟吶喊,如山崩地裂。金兵頓時亂了分寸。虞允文看準時機,急令張振、韓霖自兩翼夾攻金軍。金人剛剛登陸還沒有設置陣地加之心慌意亂根本抵擋不住士氣高昂的宋軍,紛紛逃回船上,前隊後退,後對前衝,亂作一團,虞允文又令設伏於江中的水軍出擊,宋軍船尖炮利,像利刃一樣把敵船衝擊的七零八落。

然而宋軍畢竟是以寡敵眾,時間一長攻勢就減緩下來,此時恰有一隻從光州換防下來軍隊路過採石,虞允文立刻把他們也組織起來,命他們搖旗擂鼓,從山後到江邊來回移動。完顏亮見狀大驚失色,以為又有援軍到來,慌忙率軍後退,虞允文再令弓弩手向敵船萬箭齊發,一時間金兵死傷無數,宋軍大獲全勝。

虞允文判斷金軍雖遭慘敗,但必將馬上捲土重來,他立即採取措施,要求將士枕戈待旦,沒有一絲戰勝的驕傲。果然,第二天金軍又向南岸撲來,宋軍嚴陣以待,以逸待勞擋住了金人的進攻。虞允文又暗令水軍穿插到金軍船隊的背後,火箭齊射,頃刻間金軍船隊成了一片火海,完顏亮見大勢已去,只得率軍狼狽地逃回北岸。

完顏亮軍事上的慘敗引發了政治上的危機,他本人是篡位當的皇帝,得到他戰敗的消息,國內對他不滿已久的一些貴族立刻藉機謀反,擁立完顏雍為皇帝。此時完顏亮本人尚在中原腹地,得知消息決意先滅南宋,挾大勝之勢班師回朝平亂。於是他加緊催促軍隊試圖從瓜州過江,可惜這一計劃再被虞允文所阻,他準確判斷完顏亮登陸位置,然後星夜率軍趕赴增援,居然趕在金軍渡江前來到了陣地前。他再施前計,命麾下將士大張旗鼓,顯示兵力十足。金軍見虞允文到來,心驚膽戰不願進攻。完顏亮卻全然不顧麾下的心思,強令三日內渡江。部將們忍無可忍,在完顏宜人的率領下,衝進大營,殺死了他們的皇帝完顏亮。隨後與宋軍進行了議和。

采石之戰就以完顏亮的死落下來帷幕,虞允文由此一躍成為天下皆知的名將,此後的數十年,他為趙家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在外,安撫四川,使蜀地軍政為之刷新,在內則宰執朝廷,選拔賢能。他生前封爵雍國公,死後追贈太師,為南宋一代名臣。

相關焦點

  • 金國最後一戰多慘烈?絕望金國僅剩孤城,人間地獄如何看此戰便知
    公元1232年冬天,金國在蒙古5次打擊下已是強弩之末,蒙古名將拖雷依照父親成吉思汗的計劃,從南宋境內「借道」東進。他沿著漢水進入湖北,然後北上河南,跟自己的哥哥窩闊臺一起合兵,劍指汴梁。當時,拖雷手下只有3萬人,而河南的金軍不下20萬。
  • 柔福帝姬沒有想到,南宋和金國議和之日,卻是她生命終結之時
    公元1141年(南宋紹興十一年),南宋和金國籤訂了《紹興和議》,金國將宋徽宗的靈柩,以及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賢妃送還到南京,兩國結束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 南宋有位抗金名將,諡號為「武穆」不是嶽飛,人生卻同樣憋屈無奈
    在年少之時,他便跟隨父親劉仲武一起四處徵戰。有一次,兵營門前的大缸中盛滿了水,劉錡對著水缸挽弓射箭,正中水缸,將箭矢拔出後,水便從箭孔中噴湧而出。接著劉錡又射一箭,正好將箭堵住,可謂滴水不漏,圍觀者為此讚嘆不已,劉錡射技之精湛可見一斑。宋高宗趙構在應天府(今南京)登基後,特意召見將領後人,其中就包括劉錡。
  • 孟珙:滅金國、抗蒙古的南宋猛將,你不知道他的人生結局有多悲涼
    (見秦嶺一白.陸遊楊萬裡篇)好些年沒有打過國戰,南宋各界人士心思迥異。只有常年荷爾蒙爆棚的軍營,執行紅頭文件堪稱雷厲風行。孟宗政帶著兵馬糧草上路,妻兒匆忙趕來送行,他很罕見地朝著兒子們笑道:訓練別偷懶,我回來要檢查的。
  • 這個使臣臥底金國,上演了一出南宋「無間道」
    宇文虛中是兩宋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他失節降金,死有餘辜,另一種說法則恰恰相反,說他是個忠於宋朝的義士,在金國做臥底,希冀興復宋室江山。《金史》記載:建炎二年(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趙構徵召出使金國的使者,被貶韶州的宇文虛中欣然應詔,請求出使金國。
  •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南宋隆興北伐為何會失敗?
    後方他的從弟完顏雍反叛稱帝,這讓完顏亮極為被動,金軍軍心動搖。完顏亮選擇孤注一擲,想要越過長江,覆滅南宋。宋軍在虞允文的激勵下,在采石磯大破金軍,金軍已經毫無勝算,而完顏亮依舊叫囂著進攻,最後被手下部將所殺。南宋算是再次逃過一劫,即便宋軍贏得了最後勝利,但也是慘勝,對於金國,宋朝仍處在劣勢。
  • 宋明兩朝同遇國難,為什麼南宋可以延續上百年而南明卻土崩瓦解?
    北宋雖然在大家心裡,重文輕武,導致武功贏弱,長期被北方遊牧民族欺凌,是一個忍辱負重的朝代。而明朝雖也有點重文輕武,但至少明朝武功不弱,明軍戰績赫赫,大多時候是壓著北方遊牧民族在地摩擦的。那為什麼宋明兩朝同遇國難,南宋可以延續上百年,而南明卻土崩互解呢?
  • 南宋真假公主柔福帝姬,剛逃出金國虎口,回國後被自己哥哥處死
    但是在南宋時期,曾經有一位被當時的敵方——金國俘虜過的公主竟然成功逃了出來,而且還成功與已經身為宋高宗的哥哥趙構重逢,重新回到了自己奢華的貴族生活中,獲得了無上的榮耀。可就在趙構的生母韋太后回宮後,卻又被離奇處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名氣不如嶽飛韓世忠,但同樣大敗金國,被人忽略的南宋一代名將
    南宋有所謂「中興四將」,一般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及嶽飛。明代柯維騏《宋史新編》卻有另一說法:「南渡名將,以張、韓、劉、嶽並稱,劉蓋指錡雲。」無論劉錡是否是「中興四將」之一,在南宋初年那樣的危急存亡之秋,他確實為南宋立下汗馬功勞。
  • 南宋精銳從地方到京都後,到底失去了什麼?背嵬軍衰敗的真相
    而在南宋初期大約共計40萬人的總兵力中,嶽飛麾下的軍隊在鼎盛時期便達到了10萬餘人(細分為12個軍)。《精忠嶽飛》劇照事實上這還得多虧了金國對偽齊政權的資助(北宋滅亡之後,金國並沒有直接佔領北方地區,而是扶持劉豫建立一個偽齊傀儡政權),並給予其大量的戰馬等武器裝備等資助。
  • 一介書生曾國藩帶兵,有何獨特的治軍思想,讓草根湘軍獨步天下?
    其一曾國荃,曾國藩的九弟,人稱「曾九帥」,他破安慶攻天京,是湘軍的頂梁之柱。其二是鮑超,他武夫出身不識字,在太湖之戰大敗太平軍陳玉成,封號「壯勇巴圖魯」。其三彭玉麟,他是湘軍水師統領,同時也是中國海軍的奠基人。其四李鴻章,他是曾國藩的嫡傳弟子,被稱為「再造玄黃之人」。其五左宗棠,他軍事生涯堪稱輝煌,之後還收復了新疆。
  • 南宋選擇「聯蒙滅金」,你以為是不顧唇亡齒寒,重蹈北宋覆轍嗎?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趙宋王朝就曾兩次「品嘗」過「唇亡齒寒」的苦果,第一次是北宋與金國的「海上之盟」,第二次便就是南宋「聯蒙滅金」。北宋在與金國達成了「海上之盟」後,宋徽宗便調集大軍揮師北上,與金軍一同夾擊遼國,卻沒想到非但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還把自己的虛弱在金國面前展現的「淋漓盡致」。
  • 辛棄疾本是金國人,為什麼成為南宋的抗金名將?
    辛維葉本人官至正九品的大理評事,他兒子辛師佔官至正九品的儒林郎,他孫子辛寂官至從八品的濱州司理參軍。 辛寂的兒子叫辛贊,是北宋末年的一名進士,前途一片光明,只是運氣不好,他正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圖時,著名的「靖康之變」發生,北宋滅亡了,濟南歷城被金國佔領,這一帶的北宋子民,全部變成了金國人。 命運跟辛贊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 此人原本是法國公爵,趁英國內亂帶兵入侵英國,成功當上英國國王
    讀過歐洲歷史的人都會發現,歐洲歷史確實比中國歷史要複雜和混亂得多,首先是因為歐洲有很多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朝代更替,其次是歐洲國家的王室總是相互聯姻,導致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王室都有血緣關係,第三是經常會發生一個歐洲國家的王室成員,當上另一個歐洲國家的國王這種事情,當然還有其它原因
  • 只有10萬士兵的成吉思汗,為何敢攻打強大的金國?看完就懂了
    可能看到這裡大家會有一個疑問,那時候成吉思汗手裡的士兵也不過就10萬而已,他為什麼敢帶兵去攻打,擁有百萬將士的金國呢?那個時候雖然成吉思汗,已經把蒙古抓在手裡,但是草原上的人口非常少,而且在徵戰的時候,還有很多人陣亡,所以成吉思汗能夠調動的大軍,也只有十幾萬人。但是在當時的金國把宋朝滅亡,並且經過幾十年不斷發展之後,他的國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 他指揮崖山海戰以少勝多滅南宋,身為漢人將領,為何幫元朝打宋朝
    宋朝的繁華和鼎盛,也沒有得以永久持續,崖山海戰一場戰役,便宣告了一個朝代的結束。歷史是由人來書寫的,但人又無法主宰歷史。 雖然張弘範是漢人,但張弘範出生的時候,他可不是宋朝人。有的人批判張弘範說他是敗類,漢奸,因為他幫著元朝打宋朝。
  • 《射鵰英雄傳》:鍾情的金國六太子完顏洪烈為何活成了悲劇
    當時正是金朝由盛到衰的局面,而南宋也屈居於長江以南。雖然南宋也曾多次北伐但是無奈制度設計是重文輕武,導致除了初期由南渡的精兵強將嶽飛被殺後,再也沒有全力實現痛飲黃龍府的目標。完顏洪烈正是生在這個背景之下,他是金國的六太子,足智多謀是金國少有的智慧人物。射鵰英雄傳的故事開始也是完顏洪烈一手促成的,他去宋朝搜集人才並做合縱連橫之事。
  • 南宋和金議和,南宋又偏安一隅,那麼金能不能算是正統王朝?
    元朝元朝在經過四十餘年的戰爭之後,終於滅亡了南宋,統一了全國,這個時期就需要修為前朝修史書,當時的元朝為了宋、遼、金的正統問題爭論十分激烈,並由此導致了元朝在修史時直接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三部,但是這也僅表明當朝統治者對這一問題的官方態度,在當時的朝野人士中爭議非常大
  • 史上最傳奇「常敗」將軍:南宋最牛的名將們,他都打過
    韓世忠,南宋「中興四將」之一,此時已被南逃的宋高宗任命為浙西制置使,鎮守鎮江。當他聽聞金兀朮部隊即將撤退北歸時,便在長江北岸布置兵力,準備痛擊往回撤的敵軍。由於此次作戰戰線過長,再加上搜刮來的輜重,連日來北撤回國的金兵早已人困馬乏。
  • 最風流的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詞人黃機曾多次與嶽飛之孫嶽珂酬唱,他在宋軍北伐蔡州時寫下一首《滿江紅》,與當年嶽武穆怒髮衝冠之作遙相呼應:萬灶貔貅,便直欲、掃清關洛。長淮路、夜亭警燧,曉營吹角。綠鬢將軍思飲馬,黃頭奴子驚聞鶴。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鯢剪,於菟縛。單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翹關還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