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揮崖山海戰以少勝多滅南宋,身為漢人將領,為何幫元朝打宋朝

2020-12-12 騰訊網

導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縱觀歷史長河,不禁感慨世事無常,縱是那唐宋盛世也不免落得個灰飛煙滅的下場。

或許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萬事萬物都有成住壞空,既然有鼎盛就必然有衰敗。這是永恆不滅的定律。

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何嘗不想一統江山千秋萬載,奈何世事不由人。周朝八百年江山最後還不是走向春秋戰國。

宋朝的繁華和鼎盛,也沒有得以永久持續,崖山海戰一場戰役,便宣告了一個朝代的結束。歷史是由人來書寫的,但人又無法主宰歷史。

【一】崖山海戰

南宋從此香消玉殞。

崖山海戰是南宋歷史上最後一次戰役,最終戰役的結果南宋敗,元朝勝。從此歷史不再有南宋這個國家。

元朝的崛起取代了宋朝。南宋的失敗是徹徹底底的,輸的令後人心服口服。從兵力來說宋朝佔有絕對優勢。

當時宋朝的兵力20餘萬人。刨除老幼病殘雜牌軍,精銳大概有10萬人之眾。而元朝算上精銳蒙古軍一共才兩萬人。

從武器來說,當時宋朝的戰艦已經發展成熟,崖山海戰時宋朝有戰艦1000多艘。而元朝來自草原本來就是旱鴨子。

勉強臨時組建的海軍,一共也就400餘艘戰艦。這一數字對比我們不禁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宋朝相比元朝佔有絕對優勢。

況且宋朝佔據有利地形,易守難攻。從兵法上來說,宋朝被元朝追趕至此,身後便是大海已經無路可退,兵法雲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

按理說宋朝部隊應該破釜沉舟,氣勢恢弘才對。但最後宋朝的十幾萬軍民卻眼睜睜的看著元軍攻破自己。

最後被逼無奈全部跳入大海。以至於戰後海山浮屍十餘萬之多。經過這次戰役漢人徹徹底底的被北方遊牧部落所徵服。

以往的各種繁榮昌盛都沒用了,什麼文化先進商業繁榮,在元朝強大軍事鐵蹄之下,一切如夢幻泡影,不堪一擊。

這也是為什麼國強一定要軍事強的道理。沒有強大軍事作為保證的繁榮都是假繁榮。就好比清朝的北洋水師。

看起來雄赳赳氣昂昂,但真到實戰的時候,卻是不堪一擊。這樣的花架子不要也好。省的給了人們期望,最後又讓人們絕望。

【二】異族將領本是漢人

哪裡舒服就在哪裡趴窩。

崖山海戰宋朝這邊的指揮將領叫做張世傑。宋世傑是一位英雄,與其並肩的還有文天祥和陸秀夫,他們三人號稱宋末三傑。

從稱號上來看,就能知道他們三位都是為了宋朝,抵抗元朝最後英勇就義的英雄。當然所謂的英雄是從南宋角度來說的。

也是從漢人角度來說的。畢竟元軍來自北方遊牧部落,他們的文化還是與中原地區有差異的。不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此時此刻也是水火不容之勢。

崖山海戰元朝的統帥叫做張弘範,看名字就知道他是一個漢人。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位張弘範是河北保定人。

雖然張弘範是漢人,但張弘範出生的時候,他可不是宋朝人。有的人批判張弘範說他是敗類,漢奸,因為他幫著元朝打宋朝。

其實這樣說有點冤枉張弘範。人家出生的時候本來就不是宋朝人,張弘範出生的時候他的國籍是金國人。

所謂的金國就是嶽飛成天攻打的國家,當時的形式是成吉思汗在北方蒙古崛起,中間夾著強大的金國,南邊是南宋。

當時如果不是宋朝和元朝對金國的兩面夾擊,可能金國還不會那麼快滅亡,如果金國不滅亡,南宋也不會那麼快面臨元朝的宣戰。

所以說嶽飛沒有看到這一長遠戰略。一門心思想擊敗金國,報臣子恨。卻沒想到百年後自己的後人不是滅於金國人,而是相隔十萬八千裡的元朝人。

張弘範確實是身為漢人將領,但他不是宋朝人,他沒有義務去為宋朝效力。當時他的出生環境只有金國和元朝。

金國被元朝滅掉後,他別無選擇只能效忠元朝。況且忽必烈對張弘範還有知遇之恩。張弘範沒有理由不為元朝效力。

【三】元朝滅宋朝

歷史的必然。

有的人對於元朝滅宋朝憤憤不平。其實大可不必,宋朝最終被元朝所滅,是有其歷史必然性的,宋朝已經是一塊朽木。

面對新生的元朝,不堪一擊是自然的。即便沒有元朝還會有別的部落來滅亡宋朝,只不過是歷史的選擇而已。

況且元朝在歷史上也並非一無是處,無論是從農業還是經濟和軍事,元朝在宋朝的基礎上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尤其是疆域版圖,元朝比宋朝要擴大很多。這一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之後的明朝和清朝都是在元朝的基礎。

而且元朝的存在,還促進了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一種文化如果總是封閉狀態,是很難有好的發展。

只有徹底開放了,吸納其他各種文化,經過漫長的發酵融合,才會創造出更璀璨的文化,這對於人類的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並且元朝實現了空前的統一,這對於老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畢竟誰都不願意天天活在戰亂裡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結語:

總之,張弘範指揮崖山海戰,以少勝多徹底滅掉了南宋,他雖然身為漢人將領,卻不是宋朝人,幫元朝打宋朝是他的本分,天經地義。

--END

【歷史像一壺陳年老酒,需要細細的品,在這裡,靜下心,我帶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來,你會更加粉嫩。關注你的老朋友:閱史明心】

相關焦點

  • 崖山海戰,一個南宋小兵躲過元朝屠刀,80多年後他的外孫竟推翻了元朝
    南宋德祐二年,在風雨飄搖中苦苦掙扎的趙宋王朝,在元朝大軍一次次猛攻之下,正在一步步墜入滅亡深淵。元朝大軍渡過長江天險,攻破臨安,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元朝人生擒活捉。但南宋的一批文武大臣不甘心讓南宋就此終結,他們擁戴著年方七歲的南宋益王趙罡,在福州繼位稱帝,史稱宋端宗。
  • 滅亡宋朝的崖山之戰,陸秀夫負少帝投海,為什麼十萬宋軍卻投海殉國?
    一場大戲,由黃袍加身開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戰結束。這一開始一結束,囊括了宋朝的兩件定性事件,一個趙匡胤的黃袍加身為帝,拉開了轟轟烈烈的三百多年有宋一朝大歷史,一個崖山海戰,終結了浩浩蕩蕩的南宋朽敗頽勢。 崖山之戰,又稱崖山海戰。發生在1279年,發生於南宋和元朝之間。
  • 崖山一戰,南宋十萬軍民投海殉國,他們為何不去臺灣?
    崖山之後無中華!縱觀中國歷代王朝的亡國過程,南宋無疑是最為壯烈。公元1279年2月6日,廣東崖山海戰,南宋全軍覆沒,43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背上趙昺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南宋十萬軍民聞此噩耗後,慟哭聲驚天地,動鬼神。十萬軍民忠比心肝,亦接連投海殉國,無一貪生,無一叛國。那一日,崖山海灣,浮屍十萬。
  • 如果朱元璋早出生5年,他有可能會見到宋朝最後一位去世的皇帝
    公元1232年,蒙古全面攻打金國,此時,蒙古希望和宋朝聯合滅金,而金國以「唇亡齒寒」為由向南宋求援。由於宋朝和金國有國讎家恨,宋理宗最終答應聯蒙滅金。沒想到,蒙古滅掉金國後片刻不休整,立即調轉矛頭對準宋朝。至此,南宋開啟了抗蒙(元)的徵途。
  • 宋元最後一戰,十萬人跳海殉國,還有南宋後人跑到海外當皇帝
    公元1279年,在中國一個叫做崖山的地方,發生一場海戰,海戰的雙方是元朝水師和南宋水師。在開戰之前,元朝水師的規模小、人數少,甚至蒙古人都少。元朝水師大多是投降的宋朝水師,主帥叫張弘範,這場海戰持續了一天,原本佔有絕對優勢的宋軍全面潰退。
  • 南宋朝廷潰敗後乘船沿海南逃,為什麼不去臺灣?
    崖山之後無中華。縱觀中國歷代王朝的亡國過程,南宋無疑是最為壯烈。崖山一戰,南宋十萬軍民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但卻沒有選擇投降。陸秀夫抱著小皇帝投海,十萬軍民追隨而去,那一日,崖山海灣,浮屍十萬。壯烈之餘,不免有人惋惜。為何當時的南宋朝廷不學鄭成功,去到臨近的臺灣島呢?
  • 都說崖山之後無華夏,南宋為什麼不去臺灣和海南島呢?
    這種狀態,延續到宋朝,進步之處,就在於漢人已經在澎湖島上有了相當數量的居住,12世紀中葉,南宋已經將澎湖島劃歸福建路晉江縣,實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並派駐了一定數量的軍隊。但是澎湖島這麼小一個島嶼,誰都知道不可能養起一個南宋王朝的建制。
  • 推背圖第二十四象:山崖海邊,中華之殤,南宋最後的倔強
    二九四八:這說的是宋朝的簡介,二說的是宋朝有北宋和南宋之分,九說的是兩宋的在位皇帝分別都是九位,四八說的是宋朝持續的時間。於萬斯年:宋朝徹底被終結。頌十一卜人小月終,回天無力道俱窮。指點洪濤巨浪中:中華之殤,十萬軍民集體投海,陸秀夫帶著一家老小以及年幼的皇帝,投海殉國,從此宋朝徹底敗亡。這一象主要介紹的是南宋的最後一戰:崖山海戰,發生在公元1279年,是中國軍事史上一次比較大規模的海戰。
  • 南宋滅亡,日本舉國吃素跪拜,文天祥絕食八天,朝南而死
    最近,一直在看一部紀錄片《南宋》,大大顛覆了對於這個王朝一些固有的印象。也許是受《射鵰英雄傳》的影響,也許是受《嶽飛傳》的影響,一直對於整個朝廷不懷好意,以至於牽扯到其他方面。思想文化上,南宋於縱向上可比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橫向上可比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業餘生活都非常講究,城市的建設也是充滿了藝術氣息和人文色彩。宋慈的《洗冤集錄》可以看作中國版的福爾摩斯探案集 ,加上另外二個宋詞和宋瓷,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多姿多彩。
  • 為何宋朝會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中覆滅?
    然而,相比強漢盛唐,宋朝卻富而不強,被動挨打,兩次被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所滅,崖山一戰,天地變色,數十萬軍民投身大海為國殉葬,讓人垂淚。為何宋朝會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中覆滅?這是大宋的悲歌,這是一條走不出去的海上絲綢之路。一:絲路千帆無宋人,海波萬裡無宋疆。
  • 元朝時期漢人淪為四等人,為什麼滅亡後有很多士大夫為其守節
    學過中學歷史的都知道,元朝的統治者,為了更好的統治一個龐大的帝國,同時也是為了提高統治民族的地位,把元朝內的民族分成四個等級: 一等人蒙古人,二等人色目人(西北的少數民族的統稱),三等人是漢人(金朝境內的女真、漢人、契丹、高麗等族),四等人是南人(南宋人)。
  • 蒙古滅宋之戰,漢將向忽必烈獻計取襄陽,襄陽失守後南宋滿盤皆輸
    這樣的話,蒙古軍隊就可以長驅直入到達南宋的都城臨安,最後消滅南宋,統一全國指日可待。」忽必烈採納了劉整的建議,下詔徵調各路兵馬齊集一處,由阿術和劉整共同指揮作戰,攻打襄陽,劉整本是南宋將領,因被賈似道迫害而投降蒙古。同年十二月,宋朝任命呂文煥為襄陽府知府,兼任京西安撫副使。
  • 如果甲午戰爭和日本打的,不是清朝,而是漢人王朝,會不會打贏?
    再有朱元璋殺死了他死後十幾年才死的人,等等。所以明史可以看,當著娛樂就可以,千萬別當真。滿清入關後,中國軍事技術倒退了幾百年!大明並不是被清軍打敗的,而是亡於李自成。明末和西方列強已經開戰了,明朝勝了荷蘭。明朝水師和槍炮與西方列強是基本一個水準的。漢人講究一個敬天法祖,籤這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那個漢人皇帝敢。就算實際賠錢了,面子也得保住,最起碼量中華之萬物,結與國之歡心這種話漢家王朝說不出來。
  • 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可為何只有宋朝時才被稱為真正的滅國
    宋朝滅亡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可是宋朝的滅亡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朝代更換,而是中國漢文化的第一次真正得斷層,著這一場朝代的更迭中,漢文化徹底的中斷,所以後人稱為真正的滅國。可為什麼說宋朝是真正的滅國呢?那麼多的朝代都被滅掉,其實原因很簡單,沒掉宋朝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外邦,宋朝之後是元朝,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蒙古族包含其中,可是在那個年代,蒙古族就是外邦,在元朝政權建立後,漢人的政權真正的滅亡了。
  • 宋朝滅亡,是趙匡胤引起的禍端嗎?
    最終北宋滅亡於「靖康之恥」和南宋滅亡於「崖山之戰」,至此宋朝徹底成了歷史雲煙,中國歷史上也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宋朝滅亡,趙匡胤之禍? 據記載,崖山之後宋朝的戶籍簿上的漢人幾乎被屠戮殆盡,曾經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科舉等等皆被打破或停滯,因此便有史學家稱「崖山之後無中國」。
  • 多年後南宋亡,有人哭訴:家祭如何告乃翁
    宋高宗時,他曾參加科舉考試,但因為得罪了奸相秦檜而受挫。由於他的名望太高,宋孝宗特地賜給他進士出身,擔任了一些小官。南宋朝廷總是被一些主和派所掌控,大多數時候,陸遊總是備受打擊。他的大部分詩歌,都是在為抗擊金人而吶喊,讀起來至今都覺得慷慨激昂,有一種凌然正氣。儘管這麼高壽,陸遊最大的遺憾還是未能看到宋軍克復中原,收復失地。
  • 元朝的疆土有多廣?為何只存在了98年?四等人制度是最大的弊端
    第四等人是南人,這才是我們現在所俗稱的漢人。為啥子叫南人?因為他們在南宋的統治範圍之內。蒙古滅金沒有費多大週摺,但是滅南宋卻吃盡了苦頭,還掛了一個大汗。況且南宋經濟發達,不在馬背上混飯吃,多數靠腦子混飯吃。對一個崇尚武力的王朝來說,那就是恥辱。因此南宋的臣民是整個元朝地位最低下的一類人。
  • 張養浩譴責元朝6700萬殺戮為何能善終?
    張養浩譴責元朝6700萬殺戮為何能善終?元朝政治家、文學家張養浩曾寫過一篇非常有名的詩詞《山坡羊潼關懷古》,裡面最經典的一句話便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古今爭論不休,可以確定一點是,元朝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讓張養浩吃官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歷史上,十大海軍將領排名,都是我中華之英雄
    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元朝組織了水軍,大舉進攻崖山。二月,張弘範統率的元朝水軍抵達崖山後,張弘範做了四面包圍的嚴密部署,發動了總攻。他目的在消滅宋軍的有生力量,要一舉殲滅,不使其再散逸。二月初六日晨,用炮石、火箭作掩護,插入宋艦隊主力所在。元軍跳上宋船後,短兵相戰,發揮北軍之所長,宋方潰不成軍。張世傑衝出重圍,準備招集舊部;找尋趙宗室後裔再圖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