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崖山之後無華夏,南宋為什麼不去臺灣和海南島呢?

2020-12-22 司馬路歷史會客廳

宋朝在元朝攻來為什麼不退守臺灣,這是一個典型的歷史地理問題——因為當時的宋朝人,尤其是宋朝皇帝大臣們,對臺灣島的具體情形根本就不清楚,臺灣島有多少面積,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可以開發作耕地,有無良港,諸如這一系列問題,全然處於無知狀態。

確實,早在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就曾派兵前往臺灣島,東吳丹陽太守沈瑩還撰寫了一部《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東吳並沒有在臺灣島上建立起成功的行政組織,島上既沒有一個郡一個縣,也沒有長期的駐兵,東吳不徵取島上的賦稅,也沒有與島上人民有更密切的往來。

這種狀態,延續到宋朝,進步之處,就在於漢人已經在澎湖島上有了相當數量的居住,12世紀中葉,南宋已經將澎湖島劃歸福建路晉江縣,實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並派駐了一定數量的軍隊。

但是澎湖島這麼小一個島嶼,誰都知道不可能養起一個南宋王朝的建制。所以當元朝攻來之際,南宋不可能退守澎湖島,更不可能藉由澎湖島去臺灣,因為皇帝和大臣的腦子裡,臺灣更不可能養活朝廷——後來臺灣能養活明鄭政權,是因為明鄭本身就是海商集團出身,有經營的資本,而荷蘭人的治理又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所以南宋就只能繼續向南而去,而既然到了崖山,實際上距離海南島已經不遠。為什麼南宋君臣,最終連海南也放棄了呢?

事實上,相對臺灣而言,海南島的開發早很多,在西漢之際,海南島已經設立了漢朝的兩個郡,即珠崖郡和儋耳郡。

同樣是三國東吳,孫權最終放棄了對臺灣島的經略,對海南島則採取了讓雷州半島上的珠崖郡「遙領「的策略。

大陸政權真正在海南島設立郡縣並長期穩定的加以管理,一直要到南朝的梁,這個時候,因為嶺南冼夫人的歸順,中央政權才開始設立了海南島上第一個州級行政機構,即崖州。

發展到唐朝,海南島上已經出現了五個州,即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下領22個縣。到了宋朝,則精簡為10個縣3個鎮,瓊州領5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

和此時臺灣地區連一個縣都沒有的情況相比,顯然海南的狀況要好太多。

但是,即便是海南,也不足以支撐宋朝生存下去。就算宋朝能搞個勤儉節約,也沒辦法在海南臥薪嘗膽,這是因為倆個原因。第一個就是海南全島的漢族人口實在太少,唐朝之前,島上只有兩萬漢人,到唐朝這個數字提升到了七萬,南宋則最終增長到十萬。

而當時南宋的官民軍隊,號稱有十餘萬。這十餘萬人如果全部撤到海南島,與島上的十萬漢人合起來,也有二十來萬人,是否可以抵擋元朝的南下呢?

答案是不行,這便要講到經濟,我們都知道,打仗是要花錢的,就算不用錢,這十多萬軍民吃飯總是要吃的——而當時的海南島,能養活二十萬漢人的衣食住行嗎?

請注意,這個養活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在元朝不斷南下進攻之下,一面抵擋,一面耕作,南宋行不行?

南宋認為自己不行,為什麼不行?你看看海南島距離雷州半島有多近,以及海南島的耕地面積有多少,一切就恍然大悟了。

事實上,南宋當時的想法,是一路向南,去越南的南部,即當時的佔城國避難。當時他們已經派出了重臣如陳宜中等人南下先行交涉——當然,南下必然也會與當地土著發生矛盾,但畢竟還有希望,但問題是南宋君臣在這個問題又猶豫不決,不能作出及時的判斷。

於是元朝追兵,就在南宋優柔寡斷的最後時刻,殺到了崖山。

相關焦點

  • 南宋朝廷潰敗後乘船沿海南逃,為什麼不去臺灣?
    崖山之後無中華。縱觀中國歷代王朝的亡國過程,南宋無疑是最為壯烈。崖山一戰,南宋十萬軍民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但卻沒有選擇投降。陸秀夫抱著小皇帝投海,十萬軍民追隨而去,那一日,崖山海灣,浮屍十萬。壯烈之餘,不免有人惋惜。為何當時的南宋朝廷不學鄭成功,去到臨近的臺灣島呢?
  • 崖山一戰,南宋十萬軍民投海殉國,他們為何不去臺灣?
    為何當時的南宋朝廷不學鄭成功,放棄廣東,去到臨近的臺灣島呢?臺灣在南宋時期屬於「荒野之地」,南宋政府逃亡到臺灣無異於自尋死路。如今的臺灣發展得確實很不錯,但是在兩宋時期,臺灣還只是一個未開發的蠻荒之地。
  • 海南島戰役國軍大敗,其中這3個國軍將軍逃到臺灣,分別都是誰?
    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戰爭還並沒有結束,我們國家之後爆發了解放戰爭,在解放戰爭後期,我黨和國軍還在進行著鬥爭,其中有一場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役就是廣西戰役,這場戰役結束之後,國軍的敗局就已經註定了,剩下的一些殘兵敗將只得逃到了海南島,但是還沒有結束1950年初又發生了海南島戰役,這場戰役讓國軍徹底失敗了,他們只能逃到臺灣,
  • 臺灣和海南島陸地面積相當,卻擁有7大戰區
    為了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打造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中國成立了5大戰區,五大戰區分別是東部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戰區的存在為軍隊的戰鬥力提升帶來了很好的作用,中國大陸幅員遼闊也僅僅只是成立了5大戰區,誰能想到臺灣一個省竟然就擁有7大戰區,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呢?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薛嶽逃到臺灣,他手下的5個軍長結局怎麼樣?
    那麼薛嶽逃到臺灣後,他手下的五個軍長的結局怎麼樣呢? 第一,62軍軍長李鐵軍 李鐵軍是廣東梅縣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1949年12月,海南防衛司令部成立後李鐵軍被任命為副司令,同時兼任62軍軍長,配合指揮官薛嶽守衛海南島。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3位國軍將領逃往臺灣,都是誰?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拉下帷幕,國軍敗局已定,剩下的殘兵敗將大都逃往臺灣。不過,不死心的國民黨政府,在海南島集結了重兵,企圖實施所謂的「光復大陸」計劃 。1950年,為解放海南島,我軍發動了海南島戰役。
  • 蠻荒之地變華夏寶島:宋朝人如何開發海南島?
    直到一千年後的宋朝,方才比照內地,對海南島進行正規化的行政管轄與開發,並且樹立了海南島土著居民黎人「民族區域自治」的典範。那麼,宋代都採取了哪些措施促進海南島的發展?和之前的朝代治理海南島的做法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 臺灣和海南,差距很明顯,誰才是未來中國第一大島?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地圖像極了一隻昂首挺胸的雄雞,再加上那一對「雞爪」 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中國這片領土,今天地球解碼帶你了解的,就是這隻「雄雞」下方的兩個「雞爪」 ,它們分別是中國的兩個大島 臺灣島和海南島,從地圖上來看,它們兩個幾乎分不出誰的領土更大一些 在世界上,二者也都是著名的宜居大島,然而在中國 海南和臺灣就經常被拿來作比較
  • 坐擁絕美旅遊資源的海南島,為什麼不能成為「東方夏威夷」呢?
    坐擁絕好旅遊資源,海南島為什麼不能成為「東方夏威夷」旅遊,作為人們放鬆心情、減輕壓力最好的方式之一。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而我們國家如今也是大力發展旅遊業。不少城市都大力推薦。但為什麼就成不了「東方夏威夷」呢?不可否認的是海南的旅遊資源確實是十分豐富的,包括陽光明媚的沙灘、棕櫚樹蔭、瀑布、熱帶雨林的溫泉。但海南旅遊性價比太低,不僅物價偏高而且以前還有一些景區宰客的新聞頻出導致遊客對海南的好感直線下滑,口碑和回頭率都很低,其實人們的要求並不高,既然你有一流的沙灘和景區。那麼你的服務和配套設施也是要跟得上的。
  • 中國最大登陸戰「海南島戰役」 旋風助解放軍大勝
    此役共殲滅了國民黨軍3.3萬人,但是由於解放軍沒有海空軍配合,不能切斷國民黨軍的海上通道,約7萬國民黨守軍,逃往了臺灣和萬山群島。解放軍渡海兵團傷亡,失散了有4600餘人,兩個多月之後,韓戰爆發,美國的第七艦隊封鎖了臺灣海峽。
  • 解放海南島,兩個軍的軍長很著名,副軍長都是誰,什麼軍銜
    說起解放海南島,現在大家都知道,那是由兩個王牌軍負責的。一個是第四十軍,另一個是第四十三軍。這兩個軍軍長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貫耳,一個是旋風司令韓先楚,另一個是李作鵬。那麼,這兩個軍的副軍長都是誰呢?其實呀,副軍長也都很厲害。
  • 西南和海南都是易守難攻,1949年,國民黨軍撤退時為何首選臺灣?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解放戰爭末期,臺灣島成了國民黨軍敗兵的最後容身之地。眾所周知解放戰爭的整體進程是從北往南推進,到49年時,國民黨政府先後從南京遷到廣州、重慶,最終才敗退臺灣。
  • 南宋和金議和,南宋又偏安一隅,那麼金能不能算是正統王朝?
    關於宋、遼、金這三國誰是正統王朝的爭議一直都有,但我一直認為,如果只有一個正統王朝的話,那麼就只能宋朝才能算是。元朝時期為什麼會同修三史,明清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元朝元朝在經過四十餘年的戰爭之後,終於滅亡了南宋,統一了全國,這個時期就需要修為前朝修史書,當時的元朝為了宋、遼、金的正統問題爭論十分激烈,並由此導致了元朝在修史時直接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三部,但是這也僅表明當朝統治者對這一問題的官方態度,在當時的朝野人士中爭議非常大
  • 解放戰爭,國民黨60萬殘軍為何逃去臺灣,而不是西南或海南?
    當時逃亡的地點有三個選擇,一個是海南島,一個是臺灣島,一個是西南地區。海南和臺灣都是島嶼,四周環海,與大陸兩兩相隔,都是可供退守之地,面積和地理情況差不了多少。西南的國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型,抗戰時期就是敵軍堅固的大後方,但最終國民黨選擇了臺灣,為什麼不是其他兩處呢?
  • 南宋都城臨安一點不輸北宋都城開封,但這又有什麼用呢?
    老東京城已經在戰亂和洪水的洗禮下,深埋地下,我們只有通過《清明上河圖》和東京遺址裡面的模型來回味這座老城的味道了。南宋都城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同樣,它的老城也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仍能從文人墨客的詩詞中體會它曾經的繁華。宋人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對於海南島來說,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書
    第二個是周士第,這個人物太有個性了,我一看,咱過去還不太認識,這個人物非常有個性,早年周士第參加革命被國民黨給抓去了,關在監獄裡,組織讓他通過假投降方式獲釋,被他拒絕了,因為他「渴望與黑暗的世界同歸於盡」。後來因為各種意外的原因給他放出來了,但他自己不肯出去,為什麼不出去?因為監獄長把他的懷表給拿去了,「不還懷表,絕不出獄」。與他的生命、他獲得生命、獲新生和這個懷表去比較起來,他選擇懷表。
  • 「創作開運禮」海南島上的文化老街,連最年輕的建築都超過100年
    海口騎樓老街海南島是我國唯一具有熱帶氣候的地方,一年四季如春,是真正的綠天,常年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打卡,不過在大家的印象中,仿佛三亞才是海南島的代名詞,大多數都會到那裡去尋找天涯海角,雖然也都知道只是兩塊大石頭,卻還是樂此不疲,而對於海南島的省會城市海口卻視而不見,可能很多人連海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事也不甚了了,因此有人說「海口才是最尷尬的省會城市」。
  • 兩大海島之中,為何國民黨軍能拼命守住臺灣,卻根本守不住海南?
    中國有兩大面積超過3萬平方公裡的海島,一座是臺灣島,另一座就是海南島。49年國民黨軍從大陸全面敗退,剩餘的60多萬部隊企圖據守這兩座島嶼,作為日後的「反攻」基地。然而最終國軍只在臺灣島實現長期死守,海南島卻在1950年5月便被我軍解放。為什麼都是重要的島嶼,國軍能守住臺灣,卻保不住海南呢?下面我們來解析一下。首先是防衛力量完全不同。
  • 旋轉漂移著的海南島(圖)
    不僅如此,復原後地質層位、斷層和巖漿巖都能吻合得很好。在海南島上,有一個最為著名的王五-文教的斷裂帶,這個斷裂與湛江東部的一個斷裂帶銜接。另一個是位於樂東附近的志留紀地層,在廣西北部灣也同時存在。經過位置復原後,位於海南島和大陸方向上的3個斷層走向、位置吻合非常好,志留紀地層也準確對應,而且巖漿巖對應也非常好。
  • 韓先楚獻計解放海南島,卻無奈放跑了薛嶽,粟裕攻臺因此再改戰術
    在這勢如破竹的攻勢之下,毛主席也不失時機地給粟裕發去了一封「問戰」的電報:「請開始注意研究攻臺的問題,臺灣是否有可能在較快的時間內奪取,用什麼方法奪取,有何辦法分化敵軍,爭取一部分站在我們方面實行裡應外合,請著手研究,並將初步意見電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