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北宋都城開封,也就是今天的開封,只不過我們看到的已不是當年北宋東京的樣子了。老東京城已經在戰亂和洪水的洗禮下,深埋地下,我們只有通過《清明上河圖》和東京遺址裡面的模型來回味這座老城的味道了。
南宋都城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同樣,它的老城也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仍能從文人墨客的詩詞中體會它曾經的繁華。宋人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自建炎南渡以來,宋朝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江南,特別是海上貿易的發展,讓南宋的商品經濟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自然而然,臨安也從一個小城市逐漸上升為繁華大都會,讓那些忘卻靖康之恥的人們似乎又找到了開封的感覺,如痴如醉、如夢如幻。
如今,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因為這裡(杭州)真的建了一座宋城,似乎把整個東京都搬了過來。然而,這些人已經無福消受。
不可否認,南宋的繁華程度不輸北宋,在某些方面似乎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南宋比北宋好?或者,偏安一隅是正確的選擇?
如果是這樣的話,南宋人為什麼會寫下那麼多悲憤的詩詞?
「千古才女」李清照《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朱熹的老師劉子翬(音恢)《汴京紀事》: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愛國詩人陸遊《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五忠一節」楊萬裡《初入淮河》: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一首比一首讀著悲傷,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南宋就是一個苟且偷安的朝廷,他們為了眼前的快活,而忘了國讎家恨。忘得了嗎?李清照忘不了,嶽飛忘不了,北方人民忘不了,「南漂」們忘不了。但,唯獨趙構忘得了,秦檜忘得了,軟骨頭們忘得了,這就足夠了,他們註定讓大宋繼續沉淪。
燕京沒了還有開封,開封沒了還有臨安,臨安沒了呢?那就是日本人取笑我們的「崖山之後無中華」。
有些人憑什麼認為南宋美好?憑什麼認為南宋繁華?那只不過紙上美好,過眼繁華,到頭來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我倒覺得趙構他們是劊子手,沒有他們所謂的「中興宋室」,中華大地或許會更早地化繭成蝶。
明天繼續……
作者本人申明:該文章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臺,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