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陸遊的子孫是什麼時候「家祭告乃翁」的

2021-01-10 影視大大觀

很多讀者和小編一樣學過不少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詩,比如陸遊到了晚年「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即便到了臨終之際還留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感人詩篇作為遺言。遺憾的是在陸遊去世66年後南宋王朝宣告滅亡。但陸遊的遺願並沒有破滅,幾經坎坷還是實現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陸遊畫像

陸遊兩歲的時候(公元1127年)發生了靖康之難,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東京開封,俘虜了徽宗、欽宗父子、皇室成員及大臣三千餘人北上。這種屈辱深深刺痛了當時人的心,嶽飛在《滿江紅》中寫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陸遊正是在這種愛國雪恥的薰陶中長大成人,「九州同」、「北定中原」成了他一生的志向抱負。陸遊在世時候,南宋與金朝時而戰,時而和,直至陸遊八十五歲去世也沒看到收復中原的希望,愛國與悲憤之情難以言表,於是留下《示兒》一詩。

示兒

南宋與金朝南北對峙拉鋸多年,互有勝負,誰也無法滅掉對方。直到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事情迎來了變化,南宋聯合崛起的蒙古南北夾擊滅亡金朝,宋將孟珙將金哀宗的遺骨運回臨安,至此宋金世仇了結。但南宋卻迎來了更為強大的敵人蒙元帝國,雖然南宋曾一度收復故都開封、西京洛陽,似乎要北定中原了,也許陸遊的子孫還沒來得及祭告,轉眼就兵敗了,收復的故土再度失去。接下來就是長達四十餘年的南宋與蒙元的對峙,直至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至此滅亡。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蒙元成為了統治者,陸遊的遺願似乎徹底沒有希望實現了。但是人民反抗異族的殘暴統治始終沒有停止過。元末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等反抗勢力紛紛崛起,到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打敗其他起義軍勢力後於應天府(南京)稱帝,國號大明。隨即進行北伐和西徵,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傳令天下,命徐達、常遇春等率二十萬大軍北伐,相繼收復開封、洛陽兩都,並收復兩宋人民夢寐以求的燕雲十六州。至此,王師北定中原、九州同。如果此時陸遊的子孫還記得他的遺言,那麼就應該隆重祭祀告訴他老人家一聲,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相關焦點

  • 陸遊: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南宋亡,有人哭訴:家祭如何告乃翁
    在北宋滅亡的倒數第二年,有一位著名的詩人橫空出世,他就是被稱為「亙古男兒一放翁」的陸遊。陸遊活得很長,享壽85歲,儘管活得久,但他的一生卻是並不高興的一生。剛出生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在南宋時他終日為抗擊金兵恢復中原和奔波吟唱。
  • 陸遊叮囑: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有人哭泣:如何告乃翁
    這首詩非常出名,也是中學語文教材的必學課程。 詩人在臨終前,自知大限已到,卻並沒有半分兒女情長,唯有流露出對故土的思念和未能收復舊地的遺憾。然而,陸遊並不氣餒,他始終堅信,最後的勝利是屬於大宋的,未竟事業會有後來人完成,總有一天,後人會以捷報告慰九泉之下的他。
  • 陸遊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堪稱臨終遺囑的千古絕響
    陸遊的詩以清新圓潤、氣勢恢宏見長,讀之給人震撼心魂之感。然而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詩,既是詩人臨終前的遺囑,又是詩人創作生涯中的絕筆,接下來一起欣賞:《示兒》 南宋·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名篇。陸遊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打退敵軍,收復中原。儘管收復失地屢遇挫折,但仍未動搖其必勝的信念和堅定的信心。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的愛國情懷。詩的題目為《示兒》,相當於作者的臨終遺囑,在短短二十八字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叮囑兒子。
  • 南宋陸遊一生,夢想仗劍持節與嶽飛肩並肩,誰想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年陸遊時年85歲,溘然長辭背後是三代人的接力,和未竟的雄心。人因信念而活,家因親人而存,國因志士而生。接力的三人,就如時代精神一樣,奮發而又激勵,卻從未得償所願!空留遺恨的同時,也挽回不了宋朝的命運。嗚呼哀哉,今日之人誰解其中意?
  • 家祭無忘告乃翁,百年後香港回歸,林則徐五世孫凌青親手告慰先祖
    大詩人陸遊當年有一句詩很感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的,當這一代人的政治願望沒法達成的時候,總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後人身上,希望在後人身上自己的政治願望能夠達成,然後後人可以告慰先人。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告慰曾經屢次出現,我們講一個最近的,香港作為我國領土,在滿清時由於政權的虛弱,被英國人搶去了,籤訂了各種各樣的條約。
  • 郝柏村手稿曝光,對兒喊話「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臺當局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逝世,他的書房及臥室今天曝光,擺設簡樸,拖鞋穿破了也捨不得換,牆上偶見斑駁,書桌上滿是郝柏村的手稿,其中還有他改寫南宋詩人陸遊《示兒》的詩詞,上頭寫著「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十首憂國憂民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
  • 林升寫《題臨安邸》時,南宋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了什麼情況?
    杭州自從五代時候就成為江南繁華種地,宋朝遭遇靖康之難,高宗趙構難逃,隨後以杭州為行在,稱臨安府,此後,南宋就以杭州為臨時都城。 南宋詩人林升在遊玩臨安的時候,寫了一首:《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
  • 但悲那年那事,又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抗日戰爭#「家祭無忘告乃翁八佰先烈,寫下遺書的那刻,其實都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他們一定有所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天,我們終於莊嚴的告慰先烈:八百勇士捍衛了中國的脊梁,中華兒女接力了國家的強盛!
  • 陸遊為何被贊為「愛國主義詩人」?
    柳友娟 製圖中國古代詩歌中,每當國難當頭、民族危殆之際,家國情懷總會大放異彩。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繼承光大了這一傳統,並將其弘揚到前無古人的高度。事實上,家國情懷不僅貫穿了陸遊60餘載的創作歷程,而且幾乎融入他的全部生命,成為放翁詩詞的主線與靈魂。梁啓超在《讀陸放翁集》中就曾感言:「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如果說最近名氣很大的網絡小說的話,那麼無疑就是作者辰東的《聖墟》。《聖墟》作為「棺材三部曲」中的第三本作品,名氣本身就是很大,但是《聖墟》的名氣大不是正面的名氣大,而是被讀者吐槽變得名氣大。因為《聖墟》斷更太嚴重了,這是一部有生之年的作品。
  • 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曾經的小學生都工作了,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
    青山大大也通過他不懈的努力,成功將《柯南》列入了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我們已然長大,而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先來說說柯南吧,變小的柯南就讀於帝丹小學一年級,半年後成功升入二年級。真是不得不感嘆歲月過得是如此快,和柯南在一起也感到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了,而柯南卻還停留在那個年紀,仿佛時間沒有帶走什麼,柯南的世界還是這麼美好。其實我們追《柯南》,喜歡的不僅僅是那些令人想不透的案件,不僅僅是那些美好的青春愛情,更多的是對曾經的留戀與懷念。
  • 小雪節氣裡,唐宋詩人陸遊、黃庭堅、戴叔倫在幹啥?詩詞與24節氣
    他在打什麼食物的主意呢?竹筍。什麼是「春盤」呢?古代有個風俗:立春這天,用韭黃、果品、麵餅等做成拼盤,送給親友。陸遊畫像◎陸遊:棲身草堂,舉家食粥……南宋時的小雪節氣,詩人陸遊在幹啥?這次會面,離陸放翁寫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相隔不到七年。在生命裡的最後七個寒冬,陸放翁和家人住在草堂裡,每天吃點清粥充飢,床上禦寒的氈子破舊不堪。
  • 陸遊十大經典名句,堪稱亙古男兒一放翁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梁啓超則稱讚陸遊: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陸遊十大經典名句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解讀陸遊《示兒》:「絕世遺言」,中華民族的歷史強音
    究其原因,個人覺得中華民族骨子裡深深的愛國情懷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雖然整個宋朝始終存在主戰派和主和派,但面對外敵入侵,無論北宋還是南宋,始終有一批文臣武將站在民族危亡的前沿,畢生都在為抵抗外敵入侵而奮鬥。尤其南宋以來,面臨的局面更加困難,徽、欽二帝被金國擄走,大面積國土淪陷,而且還始終面臨著戰爭危險。
  • 陸遊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它出自宋代詩人陸遊之手,是陸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眾所周知,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年少時就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立下恢復國家統一的遠大志向,可惜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一生都不如意。但陸遊始終沒有動搖恢復國家統一的志向,而是把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詩詞之中。
  • 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
    【來源:中國新聞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中新社成都4月1日電 (賀劭清 單鵬)將黃白色的菊花插在墓碑旁的灌木叢,白色塑料盤放滿糖果「代客主祭人」傅文莉介紹,通過網絡請工作人員代為祭掃並非新鮮事,多地公墓幾年前便有推出,只是嘗試者寥寥。而受疫情影響,不少市民祭掃不便,今年以來她已擔任了十餘次宣讀祭語的「代客主祭人」,磨盤山公墓正研究如何豐富代祭服務內容,讓儀式感更強。 「中國傳統就是『家祭無忘告乃翁』,有什麼重要的事都會在祭掃時告訴先輩。」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勾起你對陸遊的敬佩之情?
    陸遊,字務觀,號稱放翁。他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愛國詩人。他一生的經歷遭遇與辛棄疾算不上是絲毫不差,但也有一些不同。身世不同,童年所受到的遭遇也較為不同,辛棄疾出生在金國,而他出生在北宋滅亡時期。童年飽受金人的種種罪惡行為,或許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理想中的信念——愛國。
  • 古代最長壽的詩人居然是他(足寶堂故事會2)
    要說起宋代有名的詩人,除了上回書說的蘇東坡,就是陸遊了,他雖然一生歷經風雨滄桑,卻依舊至少寫有三萬多首詩,他的《劍南詩稿》總計存詩 9138 首,活到85歲高齡才去世,可以說是當時的長壽之星了,也是古代最長壽的詩人之二(第一名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寫了4萬首詩歌,活了89歲)。那麼,陸遊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 陸遊和唐婉的千古虐戀
    你還記得陸遊嗎?那個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世人皆知陸遊愛國,為狼煙四起的國家操勞終生。陸遊的愛情源於一個叫唐婉的女子。唐婉是陸遊的表妹,兩人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唐婉三歲能讀詩,五歲便識曲,待到八九歲已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公元1144年,20歲的陸遊娶了15歲的唐婉為妻。陸遊雅量高致,唐婉才貌雙絕,二人琴瑟和鳴,羨煞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