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如期而至。
小漢忽然突發奇想:小雪節氣裡,古代詩人們都在幹啥?
於是,小漢鑽到故紙堆裡一番神遊,不留神挖出這些料來。
看官,請上眼~
◎黃庭堅:喝酒吟詩,心系春盤~
北宋時的小雪節氣,詩人黃庭堅在幹啥?
北宋時一個冬天,小雪節氣前,一場小雪悄[qiǎo]然而至。
眼看亭臺樓閣換上白玉欄杆,詩人黃庭堅(字:魯直)非常高興。
景色還在其次,食物才是他更大的心頭好。
孟老夫子說「食色,性也」,人類對這「老兩樣」的需求,那可真是無休無止。
作為和蘇東坡同流多年的資深「吃貨」,黃魯直的肚子開始蠢蠢欲動。
他在打什麼食物的主意呢?
竹筍。
黃魯直知道:這場小雪會滋潤到竹根,來年的竹筍定會長得肥美,做成「春盤」送親友就寒磣[chen]不了。
什麼是「春盤」呢?
古代有個風俗:立春這天,用韭黃、果品、麵餅等做成拼盤,送給親友。
蘇東坡有詩說「雪沫乳花浮午盞,蓼[liǎo]茸[róng]蒿[hāo]筍[sǔn]試春盤」(出自《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可見,筍在當時是春盤的食材。
小雪這一天,天色放晴。
雖是冬天,卻不覺得寒冷。
黃魯直喝酒吟詩,作了一組七言律詩,跟朋友張秘校唱和。
這位名字奇怪的張秘校,小漢只查到曾擔任信安判官。
除了黃庭堅,他的名字還出現在司馬光、祖無擇等人的詩作標題裡。
算是跟朋友蹭了不少熱度。這些朋友,夠義氣~
扯遠了,黃庭堅的七言律詩其中一首這麼寫:
《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宋】黃庭堅滿城樓觀玉闌[lán]幹,小雪晴時不共寒。(滿城的欄杆變得潔白如玉,小雪時天氣晴好不再寒冷。)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竹子的根被雪水滋潤,臘筍就會長得肥美,天氣轉暖後做成春盤。)眼前多事觀遊少,胸次無憂酒量寬。(眼前事情多,遊玩的機會少;心裡沒憂愁,酒量自然就大了。)聞說壓沙梨己動,會須鞭馬蹋泥看。(聽說壓沙寺的梨花開始萌動了,到時候騎馬踏泥看梨花去。)
◎陸遊:棲身草堂,舉家食粥……
南宋時的小雪節氣,詩人陸遊在幹啥?
相比黃庭堅的悠閒自在,晚年的陸遊(號:放翁)日子非常清苦。
1203年夏天,78歲的陸放翁復出已經一年,發覺收復中原無望,於是辭官回到山陰老家。
一個月後,小他15歲的辛棄疾(字:幼安)來拜訪。
辛幼安閒了8年,正要去紹興當知府大人。
兩位豪放派詩人神交多年,卻是第一次見面。
一個春風得意,一個心灰意冷,根源都在同一人。
(到底是誰呢?說來話長,其實並不重要~)
見放翁家境貧寒,辛幼安想要幫忙買田築屋,被拒絕了。
在「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放翁心裡,除了收復中原,其它事都已無所謂。
這次會面,離陸放翁寫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相隔不到七年。
在生命裡的最後七個寒冬,陸放翁和家人住在草堂裡,每天吃點清粥充飢,床上禦寒的氈子破舊不堪。
在南宋時的一個小雪節氣,陸放翁寫下這首詩:
《初寒》【宋】陸遊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重陽節後,一直在下雨;小雪節氣前,寒意已經很明顯。)拾薪椎髻[zhuī jì]僕[pú],賣菜掘頭船。(梳椎髻的僕人在撿柴,賣菜人乘著簡陋的小船。)薄[bó]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zhān]。(全家人喝薄米做成的粥,空床上放著破舊的氈子。)身猶付一歃[shà],名字更須傳?(身體只剩下一口氣,名聲又何須傳揚呢?)
◎戴叔倫:幼年對佳句,晚年愁歲寒……
中唐時的小雪節氣,詩人戴叔倫在幹啥?
先來說說戴叔倫(字:幼公)是誰。
一位大唐田園詩人。
也許你想不起他的詩句,卻覺得這個名字耳熟。
那是因為,你聽過他當神童的故事。
一天,老師帶他出去遊玩,到了白店看見公雞,老師出上聯:
「白店白雞啼白晝」;
小叔倫一路苦思冥想,傍晚時到了黃村,一隻狗突然跑來救場,於是他對出下聯:
「黃村黃犬吠黃昏」。
這幅下聯,比他後來的兩百多首詩更出名。
可惜,神童成年後仕途坎坷,自稱「愁人」,晚年自請歸隱,當了一名道士。
中唐時期的一個冬天,戴幼公在窗前看書,天下著小雪。
一片片雪花沒有引起他欣賞的興致,一陣陣刺骨的寒意卻驅之不散。
於是,他寫詩記下了這一幕。
《小雪》【唐】戴叔倫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luán]。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好了,黃庭堅、陸遊、戴叔倫三位古代詩人「小雪那些事」爆料完。
今年的小雪節氣,你想做點啥?
我是小漢,陪你讀書。
關注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