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憂國憂民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020-12-24 網易

  1、《春望》

  杜甫 〔唐代〕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

  

  2、《示兒》

  陸遊 〔宋代〕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一首名篇。陸遊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3、《雪》

  羅隱 〔唐代〕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雪究竟是瑞兆,還是災難,詩人無意進行一場辯論。他感到憎惡和憤慨的是,那些飽暖無憂的達官貴人們,本與貧者沒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語言,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對豐年最關心、對貧者最關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豐年瑞」這個話題,巧妙地作了一點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讓他們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這首詩以《雪》為題,但其立意不在吟詠雪景,而是借題發揮,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的滿腔憤怒和不滿,流露出詩人對廣大貧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4、《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唐代〕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詩是寄贈好友的,所以從敘別開頭。以花裡逢別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憶的意味,頷聯寫自己的無所作為感到煩惱苦悶,頸聯具體寫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為他有志而無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辭官歸隱;尾聯則是說他看到百姓貧窮逃亡,覺得自己未盡職責,於國於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這樣進退兩難的矛盾苦悶處境下,詩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

  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在封建時代確有較高的典型性和較強的現實性。事實上也正如此,詩人能夠寫出這樣真實、典型、動人的詩句,正由於他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較深的生活體驗。

  

  5、《詠煤炭》

  于謙 〔明代〕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這首詠物詩,是作者以煤炭自喻,託物明志,表現其為國為民的抱負。於寫物中結合著詠懷。

  全詩前四句描寫煤炭的形象,寫盡煤炭一生。後四句有感而發,抒發詩人為國為民,竭盡心力的情懷。全詩以物喻人,託物言志。

  詩人一生憂國憂民,以興國為己任。其志向在後四句明確點出,其捨己為公的心志在後兩句表現得尤為明顯。綜合全詩,詩人在詩中表達了這樣的志向:鐵石雖然堅硬,但依然存有為國為民造福之心,即使歷盡千辛萬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艱難,捨身為國為民效力。

  

  6、《題梁任父同年》

  黃遵憲 〔清代〕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我們都把它當成一寸黃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強瓜分,誰才能擔當起救國於危難的重任?

  我便如杜鵑一樣呼喚祖國東山再起,要學習精衛填海的精神,不把東海填平誓不罷休。

  誦讀此詩,覺字字含情,句句蘊淚,作者那一腔憂國報國之情,躍然紙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鑑。

  

  7、《出塞》

  王昌齡 〔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王昌齡所處盛唐,所以在其邊塞詩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但是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8、《碧瓦》

  範成大 〔宋代〕

  碧瓦樓頭繡幙遮,赤欄橋外綠溪斜。

  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這是一首通篇寫景的七絕。乍看起來,是一首絕妙的春日即景小詩,詩人這裡描繪的是一幅墜綠殘紅、飛絮飄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與辛詞相似,但筆調卻更為悽婉。

  詩人看到秀美的田園風光和赤攔橋內侯門如海的貴族庭院,一派溫馨承平的氣象。他想到朝廷傾覆,山河飄搖,南宋王朝只落得在一隅半壁的殘山剩水中苟且偷安。詩人深感沉重的痛楚和不盡的感慨,於是寫下這首詩表達自己憂國意識。

  

  9、《憫農二首》

  李紳 〔唐代〕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的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詩的後兩句是說,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土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人間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這就把矛頭直指不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製度。

  第二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淺顯易懂,但卻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藉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議論,來揭示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細緻寫烈日下農民田中鋤禾緊緊圍繞人人必需的「盤中餐」。而且,詩的前後聯繫很緊,順理成章。沒有前面兩句的描述,後面兩句議論就顯得空泛,沒有根基,沒有力量。反之,沒有後面的議論,前面的描述也就還停留在表面,意義也就沒有這樣深刻了。

  這兩首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10、《病起書懷》

  陸遊 〔宋代〕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裡客江幹。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這首詩陸遊五十二歲寫的,這是他被免官後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癒之後仍為國擔憂,為了表現要效法諸葛亮北伐,統一中國的決心,挑燈夜讀《出師表》,揮筆潑墨,寫下此詩。

  此詩貫穿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百姓與國家的血肉關係。

  「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歷代愛國志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歷盡滄桑,歷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嘆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但悲那年那事,又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抗日戰爭#「家祭無忘告乃翁八佰先烈,寫下遺書的那刻,其實都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他們一定有所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天,我們終於莊嚴的告慰先烈:八百勇士捍衛了中國的脊梁,中華兒女接力了國家的強盛!
  • 陸遊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堪稱臨終遺囑的千古絕響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名篇。陸遊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打退敵軍,收復中原。儘管收復失地屢遇挫折,但仍未動搖其必勝的信念和堅定的信心。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的愛國情懷。詩的題目為《示兒》,相當於作者的臨終遺囑,在短短二十八字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叮囑兒子。
  • 陸遊: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南宋亡,有人哭訴:家祭如何告乃翁
    剛出生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在南宋時他終日為抗擊金兵恢復中原和奔波吟唱。宋高宗時,他曾參加科舉考試,但因為得罪了奸相秦檜而受挫。由於他的名望太高,宋孝宗特地賜給他進士出身,擔任了一些小官。南宋朝廷總是被一些主和派所掌控,大多數時候,陸遊總是備受打擊。他的大部分詩歌,都是在為抗擊金人而吶喊,讀起來至今都覺得慷慨激昂,有一種凌然正氣。
  • 陸遊叮囑: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有人哭泣:如何告乃翁
    他最遺憾的事,就是活了那麼長的時間,卻沒有見到宋軍收復中原故土。所以,他在臨終前,滿懷不甘地寫下了《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南宋詩人陸遊的子孫是什麼時候「家祭告乃翁」的
    很多讀者和小編一樣學過不少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詩,比如陸遊到了晚年「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即便到了臨終之際還留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感人詩篇作為遺言。遺憾的是在陸遊去世66年後南宋王朝宣告滅亡。
  • 6月26日利物浦日報: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讓我想起一句話: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克洛普喜極而泣:1)談此刻感受:我幾乎說不出話,沒想到我會這樣,只要我一說自己現在的感受,我就開始流淚。這是一種釋放、幸福、驕傲交織在一起的感情。2)談全隊一起觀戰:別無選擇,今天上午我們覺得能不能做點什麼?也許不強制參加,但我說,不,所有人必須參加,因為我知道,如果誰自己在家一個人看比賽,他一定會後悔一輩子。而且我們所有人都一周檢測兩次,沒啥風險。
  • 家祭無忘告乃翁,百年後香港回歸,林則徐五世孫凌青親手告慰先祖
    大詩人陸遊當年有一句詩很感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的,當這一代人的政治願望沒法達成的時候,總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後人身上,希望在後人身上自己的政治願望能夠達成,然後後人可以告慰先人。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告慰曾經屢次出現,我們講一個最近的,香港作為我國領土,在滿清時由於政權的虛弱,被英國人搶去了,籤訂了各種各樣的條約。
  • 南宋陸遊一生,夢想仗劍持節與嶽飛肩並肩,誰想家祭無忘告乃翁
    公元1128年7月29日,彌留之際的宗澤未談一句家事,念念不忘北伐!在連呼三生「渡河!渡河!渡河!」後溘然長辭時年70歲。愛將嶽飛痛哭不已,扶柩至鎮江,暗下決心,直搗黃龍。公元1142年1月27日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吶喊響徹風波亭,嶽飛含恨去了,那年嶽飛38歲。
  • 陸遊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示兒》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並且這首詩也是陸遊生前的最後一首詩。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210年元月,八十五歲的陸遊,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首先,詩的前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遊便表達了此生最大的遺憾。即我知道,當我死後,世間萬事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令我悲痛和遺憾的就是沒能親眼看到國家的統一。這裡的「九州」,指宋代時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從這兩句詩中,我們還可以看出陸遊死而無畏的生死觀。
  •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如果說最近名氣很大的網絡小說的話,那麼無疑就是作者辰東的《聖墟》。《聖墟》作為「棺材三部曲」中的第三本作品,名氣本身就是很大,但是《聖墟》的名氣大不是正面的名氣大,而是被讀者吐槽變得名氣大。因為《聖墟》斷更太嚴重了,這是一部有生之年的作品。
  • 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曾經的小學生都工作了,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
    青山大大也通過他不懈的努力,成功將《柯南》列入了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我們已然長大,而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先來說說柯南吧,變小的柯南就讀於帝丹小學一年級,半年後成功升入二年級。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曾經的小學生都工作了,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柯南世界的半年等於現實的二十四年,柯南不老我們不變,曾經看柯南的初心仍在,青山大大就快點更新吧。大家對《柯南》中印象深刻的是哪個案件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善從妙化自翻新,直取入詩詞彙貧。圖片來自平臺素材,在此鳴謝!簡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詩友直接用成語入詩,這種現象是不是可取呢?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也有很多成語是從詩詞中衍生而來的,比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衍生的成語是「曲徑通幽」;還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用這6句詩,點燃了你的家國情懷?
    在如今中印衝突和中美摩擦加劇的情況下,我覺得很有必要重溫這些點燃家國情懷的古詩詞了。第一首,我想到了宋代詩人陸遊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陸遊的絕筆,也是他的遺囑。
  • 網友:家祭無忘告乃翁
    當然,「家祭無忘告乃翁」只是大家的一句調侃,漫迷們都知道,製作動漫是十分不容易的,每一個場景,每個人物建模都是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更不用說物力和財力了。每周一更,這也已是讓一些國產動漫望塵莫及了,更何況玄機大大出場必是精品。也有很多網友表示,無論多久都可以等,因為那是值得的,因為那是自己的青春。
  • 國足若進世界盃,家祭無忘告乃翁
    6月10日,白巖松在央視的直播連線中說道,中國球迷購買的本屆世界盃門票數超過了4萬張,在所有的國家當中排行第九。而據專業人士估計,加上中國贊助商拿到的贈票,這次去俄羅斯的中國人可能有18萬人之多,佔入俄外國遊客的1/10。普通球迷陳奕迅簡單來說,就是「中國足去了,球沒去。」
  • 中原在哪裡?河南可以自稱中原嗎?
    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所以,中原,狹義上是指以河南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範圍為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廣義上說,長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都是中原。當與外族對應時,華夏文化地區全都是中原。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勾起你對陸遊的敬佩之情?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因為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在支撐著他,可是最後還是沒有等到一個他想要的結果。剎那,仿佛那位老人還在飲著酒,寫下一篇又一篇飽含愛國情感的詩,贈與誰?
  • 位卑未敢忘憂國:推五首陸遊愛國詩詞,感受他熱忱的赤子之心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這首詩作於作者61歲時,詩的前兩句陸遊回憶了他早年的經歷,曾經也是年輕氣盛,縱橫沙場的人物。後兩句回歸現實,望著鏡子中兩鬢斑白的自己,想到尚未收復的山河,不禁讚嘆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亙古無二。整首詩充滿了詩人壯志未酬的傷感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詩句行文大氣渾厚,意境悠遠。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