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勾起你對陸遊的敬佩之情?

2020-12-24 飄落紅塵只為你

陸遊,字務觀,號稱放翁。他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愛國詩人。他一生的經歷遭遇與辛棄疾算不上是絲毫不差,但也有一些不同。身世不同,童年所受到的遭遇也較為不同,辛棄疾出生在金國,而他出生在北宋滅亡時期。童年飽受金人的種種罪惡行為,或許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理想中的信念——愛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又何嘗不能形容陸遊心中的憤慨?他年輕時便受到那些愛國人士的影響,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豈能無報國之理想?面對祖國山河的破碎,怎麼會沒有一絲絲心痛?苦惱暫憑一己之力,又怎麼會掀起一股團結的力量?海平面雖然顯得額外的寧靜,但這也是暴風雨來臨的預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只有去尋求化解的方法。

他年少時期十分聰穎,習得多位名師教導,才學過人,當時有人以他的祖輩有功,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博得許多人的賞識。他因此被授予官職,又豈會知一入官場,有些事便是由不得自己。如果形容那時的官場是囚籠,那陸遊便是一隻嚮往自由的鳥兒,可他是否又能適應下來?

正如生物學家達爾文所認同進化論中的一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陸遊又是該如何在這官場上堅持著自己的志向?人生世事難料,本該陸遊展現出他的一番才華時,卻屢次遭碰壁。是牆疼還是自己疼?或許他自己心裡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若不是那奸臣當道、專政大權,恐怕陸遊早已有一番自己的卓越貢獻,又怎麼會提起自己的筆,默默將自己的不滿發洩出來?

當初的他隸屬主戰派,堂堂七尺男兒身,豈無為國建功立業的志向?無奈那時主和派的勢力強於主戰派,待到主戰派勢力較為強盛時,可時機也早已被他們在爭鬥過程中白白浪費。貽誤戰機,結局不言而喻。一個人如果可以做到痛改前非,或許整個人也會變得煥發新的精神氣質,但是當時的南宋統治者忽視了這一點。就像一種名為寒號鳥的動物,只圖眼前的安逸生活,沒有長遠的見解,默默地凍死在嚴冬時期,卻也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

想必講到這一點,大家更會認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觀點,南宋統治者的昏庸,前朝血淋淋和一群屈辱條約的教訓仍然未引起他們的重視,可這短暫安穩愜意的生活又還能維持多久?

陸遊也是多麼想向靖節先生學習啊,可身具朝中要職,他也離不開官場。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那他還會選擇步入官場生涯嗎?這也是他的選擇,也無法再去更改。如果人生中真的有認命二字出現,我想說——認命可以,但請千萬不要認輸,一旦認輸便會輸得一敗塗地,或是說輸掉了整個人生。

羈鳥念舊林,池魚思故淵。若是人生努力過了,相信到了晚年還會感到得意紛紛。他們更想說的是此生沒有白活,只願來世仍會有一番作為。時隔多年,人們漸漸老去,到了晚年之際,才會更加清晰明白當初的決定是過於衝動,或是正確無疑。

正如《論語》所講「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想要真的達到這種程度,又是需要經過多大的困境而得出?陸遊老了,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敢於上戰場殺敵、從不退縮的他,到了晚年之際,從前的滿腔熱血至今唯有與酒相伴,徒增些許煩惱。借酒澆愁愁更愁,然而說的便是他此時的現狀。或許他也不會因此感到憔悴,他已經盡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夫復何求?

俠客仗劍走天涯,而陸遊提筆寫詩獨佔宋朝的一片山頭,或許早在他寫下《遊山西村》時,他便有了一種歸隱山林的念頭,當他看到友人在鄉村田園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時,心中又何嘗不是羨慕之情?然而這個念頭雖有,但他並沒有為之付出行動,他又豈會「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一個人的權力越大,身上肩負的責任也就越大,這句一直以來被人們奉為名句。到底有多重?或許每一個人心裡都是非常清楚的。

一首《示兒》是陸遊的絕筆之作,病危之時仍不忘記囑託後輩,希望他們能夠回復他一個好消息,哪怕在九泉之下他也會因此感到欣慰。他的生前與金人作鬥爭,一直渴望能為宋朝恢復往日的繁景。到頭來還是黃粱一夢,惟淚空流,為誰悲?為誰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因為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在支撐著他,可是最後還是沒有等到一個他想要的結果。剎那,仿佛那位老人還在飲著酒,寫下一篇又一篇飽含愛國情感的詩,贈與誰?

相關焦點

  • 陸遊叮囑: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有人哭泣:如何告乃翁
    他最遺憾的事,就是活了那麼長的時間,卻沒有見到宋軍收復中原故土。所以,他在臨終前,滿懷不甘地寫下了《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但悲那年那事,又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抗日戰爭#「家祭無忘告乃翁八佰先烈,寫下遺書的那刻,其實都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他們一定有所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天,我們終於莊嚴的告慰先烈:八百勇士捍衛了中國的脊梁,中華兒女接力了國家的強盛!
  • 陸遊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堪稱臨終遺囑的千古絕響
    陸遊的詩以清新圓潤、氣勢恢宏見長,讀之給人震撼心魂之感。然而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詩,既是詩人臨終前的遺囑,又是詩人創作生涯中的絕筆,接下來一起欣賞:《示兒》 南宋·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名篇。陸遊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打退敵軍,收復中原。儘管收復失地屢遇挫折,但仍未動搖其必勝的信念和堅定的信心。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的愛國情懷。詩的題目為《示兒》,相當於作者的臨終遺囑,在短短二十八字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叮囑兒子。
  • 陸遊: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南宋亡,有人哭訴:家祭如何告乃翁
    在北宋滅亡的倒數第二年,有一位著名的詩人橫空出世,他就是被稱為「亙古男兒一放翁」的陸遊。陸遊活得很長,享壽85歲,儘管活得久,但他的一生卻是並不高興的一生。剛出生不久就遇到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在南宋時他終日為抗擊金兵恢復中原和奔波吟唱。
  • 南宋詩人陸遊的子孫是什麼時候「家祭告乃翁」的
    很多讀者和小編一樣學過不少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詩,比如陸遊到了晚年「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即便到了臨終之際還留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感人詩篇作為遺言。遺憾的是在陸遊去世66年後南宋王朝宣告滅亡。
  • 十首憂國憂民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一首名篇。陸遊一生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 南宋陸遊一生,夢想仗劍持節與嶽飛肩並肩,誰想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年陸遊時年85歲,溘然長辭背後是三代人的接力,和未竟的雄心。人因信念而活,家因親人而存,國因志士而生。接力的三人,就如時代精神一樣,奮發而又激勵,卻從未得償所願!空留遺恨的同時,也挽回不了宋朝的命運。嗚呼哀哉,今日之人誰解其中意?
  • 6月26日利物浦日報: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讓我想起一句話: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克洛普喜極而泣:1)談此刻感受:我幾乎說不出話,沒想到我會這樣,只要我一說自己現在的感受,我就開始流淚。這是一種釋放、幸福、驕傲交織在一起的感情。2)談全隊一起觀戰:別無選擇,今天上午我們覺得能不能做點什麼?也許不強制參加,但我說,不,所有人必須參加,因為我知道,如果誰自己在家一個人看比賽,他一定會後悔一輩子。而且我們所有人都一周檢測兩次,沒啥風險。
  • 家祭無忘告乃翁,百年後香港回歸,林則徐五世孫凌青親手告慰先祖
    大詩人陸遊當年有一句詩很感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的,當這一代人的政治願望沒法達成的時候,總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後人身上,希望在後人身上自己的政治願望能夠達成,然後後人可以告慰先人。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告慰曾經屢次出現,我們講一個最近的,香港作為我國領土,在滿清時由於政權的虛弱,被英國人搶去了,籤訂了各種各樣的條約。
  • 陸遊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寫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它出自宋代詩人陸遊之手,是陸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眾所周知,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年少時就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立下恢復國家統一的遠大志向,可惜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一生都不如意。但陸遊始終沒有動搖恢復國家統一的志向,而是把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詩詞之中。
  • 解讀陸遊《示兒》:「絕世遺言」,中華民族的歷史強音
    #這樣的政策使得宋朝的武力值一直不高,甚至發生靖康之恥,皇帝都被金國俘虜,也形成了北宋、南宋的局面。又閒了辛苦、七年,61歲的陸遊再次被啟用,痴心不改的他依然不忘北伐收復中原,終於在65歲時,再次被以「喜論恢復」、「不合時宜」為由罷官。被罷官13年後,陸遊以77歲高齡,被朝廷安排主持修史,兩年完成修史後正式退休返鄉。
  •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如果說最近名氣很大的網絡小說的話,那麼無疑就是作者辰東的《聖墟》。《聖墟》作為「棺材三部曲」中的第三本作品,名氣本身就是很大,但是《聖墟》的名氣大不是正面的名氣大,而是被讀者吐槽變得名氣大。因為《聖墟》斷更太嚴重了,這是一部有生之年的作品。
  • 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曾經的小學生都工作了,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
    青山大大也通過他不懈的努力,成功將《柯南》列入了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我們已然長大,而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先來說說柯南吧,變小的柯南就讀於帝丹小學一年級,半年後成功升入二年級。已經長大,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家很多已經不再追番,不再看漫畫,尤其是小學生的,但《柯南》卻不同,他承擔了太多我們童年的回憶,因此有時候無論多忙,也會抽出時間看一看柯南,在重溫一下曾經喜歡的劇集,看一看新一與小蘭的愛情進展到哪一步了,看一看小五郎叔叔是否還是曾經的那個「沉睡的小五郎」,再看一眼基德大大的帥氣容貌。
  • 陸遊和唐婉的千古虐戀
    你還記得陸遊嗎?那個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世人皆知陸遊愛國,為狼煙四起的國家操勞終生。陸遊的愛情源於一個叫唐婉的女子。唐婉是陸遊的表妹,兩人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唐婉三歲能讀詩,五歲便識曲,待到八九歲已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公元1144年,20歲的陸遊娶了15歲的唐婉為妻。陸遊雅量高致,唐婉才貌雙絕,二人琴瑟和鳴,羨煞眾人。
  • 用這6句詩,點燃了你的家國情懷?
    在如今中印衝突和中美摩擦加劇的情況下,我覺得很有必要重溫這些點燃家國情懷的古詩詞了。第一首,我想到了宋代詩人陸遊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陸遊的絕筆,也是他的遺囑。
  • 陸遊十大經典名句,堪稱亙古男兒一放翁
    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詞與散文成就亦高,有手定《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餘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
  • 相見恨晚的陸遊和辛棄疾,各寫下一首金戈鐵馬之作,誰與爭鋒
    我愛國詩人那麼多,最讓人佩服的,還是陸遊和辛棄疾。陸放翁的一生都深陷國讎家恨裡,60年間他作詩萬首,多為憂國憂民之作。無論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還是臨終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令人感動不已。
  • 位卑未敢忘憂國:推五首陸遊愛國詩詞,感受他熱忱的赤子之心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陸遊作此詩的時候已經六十八歲高齡了。此時的他早已歸隱山林,但平靜的隱居生活並不能安撫老人焦灼的心。千裡之外,他仍心繫著朝廷,想到國家尚未統一,他整夜難以成眠,於是在即將天亮的時候,走出籬門寫下了這首感時傷懷之作。04.